我家的笨笨蛋
熊承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院长。主要从事生殖医学及男科学的临床与科研。现任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生殖医学中心专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性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生育调节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男科学杂志》、《生殖医学杂志》、《中国计划生育杂志》、《医学与社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期刊编委。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四届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1999年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临床生殖医学》,主编《人类精子学》、《性功能障碍学》、《生殖疾病学》,《人类精子学》获“中国图书奖”。主持国家“十五”攻关、“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多项课题,近期主要研究男性不育、男性避孕以及生育调节药物的开发。朱长虹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常务副院长,现任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副所长,生殖药理研究室主任,美国内分泌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计划生育学会常委,湖北省性学会常委、秘书长,湖北省生育调节学会常委,湖北省男科学会常委,《中华男科学杂志》编委。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科学研究论文近50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生殖药理学》,参编学术专著2部。相关科研成果有卵泡刺激素受体的表达与调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纳米铜IUD等。近期研究重点是卵泡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与调节研究,以及新型宫内节育器的王家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副院长,武汉泌尿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国际泌尿学会会员。从事泌尿外科工作30余年,有较深的专业造诣。所编写的40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黄勋斌副教授、生殖医学中心泌尿外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博士,生殖医学中心专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2001年赴法国从事生殖生物学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生殖医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对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疾病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男科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相关医学专业文章十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专著两部。肖敦振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中心泌尿外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教授,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流行病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生育调节学会理事。从事生殖流行病学研究和男科临床医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8篇,在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以及性传播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柴劲松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泌尿外科专家,湖北医科大学医学专业,从事泌尿男科临床工作近30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等疾病的诊治。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及医学会发表论文多篇,译著一部。章慧平博士、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中心泌尿外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医学中心讲师,现主要从事与男性生殖疾病相关的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于2006年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项、参与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2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4部。近期重点研究显微泌尿外科技术在男性生殖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李红钢副教授、主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及生殖遗传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男科学及生殖遗传方面研究和临床工作。参加或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包括“避孕新途径的研究”,“我国Y染色体多发位点筛查”、“杨树菇对雄性生殖的影响”、“CatSper家族用于男性不育病因检查和避孕的研究”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吴熙瑞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原同济医科大学生殖医学中心主任,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科学家、国家科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医药卫生专业评委会评审委员、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首届、二届主任委员。1996年被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功臣”称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余年从事人类生殖医学、妇产科内分泌和计划生育医学的科研、教学、临床、培干工作。张文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疾病预防门诊科主任,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学教授,主要从事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及肿瘤的预防和临床研究。从事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二十余年,在多种国际权威或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科研成果获国家教委“重大科技贡献奖”二等奖一项,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以及多项湖北省和武汉市科技奖。兼任美国《结肠直肠疾病》杂志肿瘤专栏审稿人、美国临床肿瘤协会会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会员。苏南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副主任医师,生殖生物学研究室副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专科医院妇科主任。从事女性不育、计划生育等临床工作近30年。对女性不育症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加国家及省级多项科研课题的临床研究,发表了“MLCO250宫内节育器对生殖内分泌影响”等十余篇论文。廖爱华教授、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中心专科医院辅助生殖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妇产科学、生殖医学临床及科研工作。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女性不育症、复发性流产诊治及辅助生殖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苏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副教授,生殖生物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育调节研究及生殖医学临床工作,主要致力于女性不育症及内分泌紊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物理治疗方法的对症、对因综合治疗方法,并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大大提高女性不育症的治疗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诊治经验。俞小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四十年,长期坚持教学与临床结合,为海内外培养了大批中西医及科研人才。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男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疑难杂症。尤其擅长妇科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及各种月经病和乳腺疾患。发表专业及科普著作20余部。相文佩副教授、主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讲师,硕士生导师。一直致力于妇产科中优生与产前诊断学的研究。目前为止,共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10余篇,两篇英文论文发表在国际SCI收录杂志上。在女性不育症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黄东晖博士、主治医生、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医学中心讲师。一直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医学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具有多年的临床医疗经验,对女性不育的诊治和辅助生殖技术的运用娴熟。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多部生殖医学专著,现主要从事生殖医学、生殖生物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张玲副教授、主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医学中心讲师。熟练妇产科诊治技术,擅长女性不育症及生殖相关疾病的诊治。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参编多部生殖医学专著,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从事女性不育症和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胡廉博士、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讲师、主治医师。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及辅助生殖技术。曾参与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参与生殖医学专著的编写,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目前主要从事辅助生殖实验室工作。彭祥炽武汉同济生殖医学专科医院妇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现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并任武汉同济生殖医学专科医院妇科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女性不孕不育的规范诊治及各种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的常规手术,熟练掌握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及化疗有一定经验,尤其对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治及其新辅助化疗有丰富的经验。曾在国家、省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程时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中心放射影像学专家,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分会放射学会常务理事。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和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擅长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曾在医疗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唐艳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生殖遗传专家,长期从事医学遗传学教学及科研工作,指导不孕不育、反复流产的遗传学诊断和咨询。主编《医学遗传学》教材,参编《人类精子学》,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庞雪冰副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党总支书记,长期从事生殖药理临床研究和实验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生殖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参与或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承担辅助生殖中心档案管理等工作。周慧医技科主任、从事生殖医学检验工作十余年,在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及临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黄陂跑跑
徐克成在《癌症专线》中提出:癌症必须有新思路。第一,癌症的发生机制极为复杂,单一方法很难达到良好效果,因此综合性应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殊为重要;第二,癌症在不同的人、不同时期,均可表现为不同行为,因此治疗必须因人而异,实行个体化;第三,治疗必须顾全病人整体的健康。我们是治疗患有癌症的病人,而不仅仅是治疗病人的癌肿。癌肿消除了,病人死了,这是治疗的失败;只有病人的生命得到延续,治疗才算成功。目前愈来愈多应用微创治疗(如冷冻消融)和整体“培本”治疗(如免疫治疗),可能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策略或途径。
逍遥黑猫
中信健康(深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直重视学科建设和专家团队建设,通过引进医学界的学科带头人,组成了一只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疗专家团队;同时,依托中信医疗集团及当地知名医院的专家资源,拥有一批国家级名专家教授,为中信健康的优质医疗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专业后盾。中信健康管理中心多数以上的医生具有副主任及以上职称,他们大多来自知名三甲医院,其中院长和总检医生均由曾在三甲医院担任过院长和检验科主任的资深医生担任。这些专家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能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医疗健康服务。黄雅蓉 院长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一职,为广州市女医师协会会员、广州市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会员、广州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卫生)考试与测评中心专家、广州市天河区第六届人大代表、广州市天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业监督员等。曾赴美国夏威夷参加“妇幼卫生管理”学习、加洲洲立北岭大学参加“医疗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培训、赴日本东京大阪等地进行医、药考察等。有30多 年丰富的内科诊疗经验和深厚造诣,曾在《新生儿科杂志》等专业学科杂志上发表学术著作多篇,其中《乙 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研究》和《多聚酶链反映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获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宋映雪 副主任医师(资深健康管理专家)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曾担任院长职务。擅长心脑血 管疾病的防治及诊疗。是我国首批健康管理师,从事健康管理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全面的 健康保健知识, 为众多金融界精英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指导。同时对预防医学、中医养生、营养运 动、心理咨询多学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王荣生 外科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原国家航天210医院外科主任医师。从事外科治疗工作四十余年,理论及专业知识扎实,在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疑难病症的讨论及会诊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治疗经验。尤其擅长胃肠、肝 胆、乳腺、肿瘤外科的诊断及治疗。曾在国家各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张祝甲 主任医师、中医教授先后在解放军25陆军医院内儿科任住院军医及解放军某部、武警交通第一总队担任主治军医。现任世界中医现代研究院(香港)中原分院副院长,世界华人研究中心华医研究院中医研究员,世界华医专家中医学术委员。《中华医药研究与创新》杂志编委,中国南京聚杰医药信息科技中心学术部学术委员。在对急性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肝硬化腹水、胸腔积液、心力衰竭、各类心律失常,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骨髓炎、骨膜炎、女性妇科杂症、久婚不育等病症的治疗方面有深入研究,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就。王绍岩 放射科副主任医师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四十余年,曾任中华医学会吉林省放射分会主委会委员。曾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归 侨、侨眷优秀知识分子”的称号,并颁发证书。被评为放射诊断名医及学科带头人,并刊登在地区报纸。2000年2月至2010年2月被聘用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十余年。刘诗南 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湖北医学院医疗系,曾先后在河南中医学院及天津中医学院进修中医。从医四十余年来先后在军内外三甲医院工作三十余年,在内科及传染科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临床内科及传染科各种病症,并取得较好疗效,深得广大患者好评。是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肝病临床协作组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特约通讯员。曾在军内外医学报刊中发表文章十余篇。姚松苗 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曾任安庆市耳鼻咽喉科学会委员、社会保险所职工伤残鉴定及计生委病残儿童鉴定专家组成员。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年,对于一些危重急症,如头颈部复合伤,重度鼻出血,咽喉、气管、食管 等各种致命性异物的抢救经验丰富。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颇有建树。先后在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8 篇,多次获奖,并多次参加国内、国际性学术会议。高淑清 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耳鼻喉医疗工作四十余年,熟练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对急重症 患者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担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五官科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五官科学会主任,退休后一直从事健康体检工作,熟悉体检流程,并积累了丰富的体检工作经验。杜万英 内科副主任医师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大学本科学历,曾在三甲医院从事内科、感染科及全科多年。在国内医疗专业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科学技术奖。彭光月 妇科副主任医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九医院、湖北省黄石市第五医院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对妇产科各种疑难重症的诊断、医疗、抢救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在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进修 妇产科临床及妇科内分泌专业。曾被评为武汉市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从医几十年来深受医院、患者的好 评和信赖。林同发 外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高超的医术,其中复合伤肝破裂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多篇学术论文被刊登于医疗专业刊物,其中《手掌粉碎性骨折》 获科技进步三等奖,《链霉素过敏性休克》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古新华 功能科主治医师广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毕业。预防医学(疾病控制)主管医师、 健康管理师;曾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体检中心、医药企业工作,具有丰富的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的相关工作经验,能对各种人群或个体健康状况进行监督、检 测、健康分析和评估,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管理。赵春华 主任技师主任技师、吉林省核医学常委、长春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毕业于吉林医学院检验专业。 长期担任三甲医院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曾在吉林省长春市中心医院(三甲)任检验、放免主任。
鼎御装饰
人体在各种不良因素的作用下,身体里某个或者某些部位组织中的细胞发生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就是肿瘤,发生异常增生的细胞就是肿瘤细胞。消化道的各器官发生了肿瘤为消化道肿瘤,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瘤绝大多数生长缓慢,不发生转移,一般靠手术切除就能治好;恶性肿瘤就是常说的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非常旺盛,难以控制,并且会从开始长出的部位迅速向其它部位转移,许多情况下,手术切除也不能完全治好,容易复发。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等,其中食管癌、肺癌和肝癌都是我国多发的恶性肿瘤。
夕阳下看晚霞
徐克成 总院长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国内知名的消化病和肿瘤治疗专家。徐克成教授是国际著名消化病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国际冷冻治疗学会(ISC)主席,2012年中国卫生系统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先后担任南通医学院内科教授和消化研究室主任、第一军医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千叶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问教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全国肿瘤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学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委员会胰腺病学组成员,世界肝病学会委员。担任职务国际冷冻治疗学会(ISC)主席 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名誉主席日本低温医学学会特别顾问全国肿瘤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委员会胰腺病学组和世界肝病学会成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广东消化病系学会 常委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深圳消化病-内镜学会主任委员(全国)呼气试验临床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老教授协会医学委员会常委兼肿瘤研究会主任专业特长和成就徐克成教授是国际著名消化病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1963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2012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曾任南通医学院内科教授和消化研究室主任、第一军医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千叶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问教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全国肿瘤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学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现代消化病和介入诊疗杂志、中国交通医学杂志等杂志副主编。主编医学专著9本,发表论文400余篇。在徐克成教授的带领下,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冷冻治疗团队,以牛立志博士为首,为患者实施六千余例冷冻手术,其数量为全球单个医院第一;徐克成教授、牛立志博士等主编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冷冻疗法专著《肿瘤冷冻治疗学》。2007年第14届国际冷冻学术大会徐克成教授和牛立志博士获“世界冷冻治疗特别贡献奖“,2008年3月15日,鉴于复大医院在冷冻治疗肿瘤方面的成就,国际冷冻学会授权复大医院为亚太地区冷冻治疗培训中心,并正式授予徐克成教授和牛立志博士冷冻治疗培训教师证书。2008年日本35届国际低温医学年会,徐克成教授的胰腺癌冷冻论文获唯一金奖。2009年第15届世界肿瘤冷冻治疗大会上,广州复大医院与美国梅育医院(Mayo Clinic)共同获得“世界优秀冷冻中心”的殊荣。让广州复大医院在“高端化、学术化、国际化的”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牛立志 医学博士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执行院长 肿瘤外科专家。于第四军医大学胸心外科博士毕业;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特长和成就擅长肿瘤外科手术及微创冷冻治疗,在胰腺癌、肝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腹腔肿瘤等实体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独树一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牛立志博士及其团队完成了世界最多例数(近万例)、最复杂的微创冷冻治疗。以牛立志博士为核心的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在冷冻治疗肿瘤方面成就突出,已接受来自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南方医科大学、湘雅医科大学等医院医生的培训并指导他们开展冷冻术。迄今为止,牛立志博士接待国内外参观培训共50多人次,其中经国家医学继续教育部门批准,共计举办冷冻治疗培训班4批,学员39名。 曾宗渊,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首席专家。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大学)医疗系。曾任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专业特长和成就从事肿瘤研究40余年,在头颈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是喉癌和口腔癌,曾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喉癌单病种首席专家。 王建南 教授 主任医师专业特长和成就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不断更新现代普外科新概念、新理论、新知识,跟进新技术。通过每周2次大查房和病例讨论形式向下级医师进行解读。改进手术方式,开展了2项创新手术。完成肝脏手术660台/次(包括左右半肝规则性切除、解剖性肝精准切除、超半肝切除、精准性肝切除、全肝血流阻断无血切肝、Glisson肝段切除、腹腔镜左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等术式)。参与原位肝移植167例(日本、英国),独立完成37例(英国36例,粤北医院1例)。完成肝内外胆道手术1000台/次以上。其中胆管癌手术120台/次,完成规范化胆管癌根治术43台。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3台(包括广州铁路中心医院、伦敦大学医学院、粤北医院,外院会诊手术),Whipple规范化手术在粤北医院肝胆外科已按指南规范进行。PPPD手术7例,胰管结石Pattington手术11例,胰岛素瘤规范性切除2例(粤北医院),巨脾切除22例,门脉高压断流手术80例以上,远端脾-肾分流术7台。胃肠道、甲乳手术:胃癌根治70台以上,直肠癌根治术100台以上,甲状腺手术300以上(双侧甲状腺切除,甲状腺癌根治。铁路中心医院、粤北医院)。乳腺癌根治和改良根治术50台以上。血管外科手术: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肾动脉下型25例,肾动脉上型3例(英国17例,粤北医院11例)。下腔静脉血管平滑肌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左肾静脉-人工血管吻合1例。抢救性手术,术中意外处理,并发症处理能力:作为大外科主任自然承担普外科专业重大、复杂、疑难,高难度手术责任,多年来处理数10台各类普外术中意外情况,有较为丰富经验。同时担任韶关地区各市县及医院术中抢救和意外处理。对胆道休克,急性重症胰腺炎处理,胃肠道急腹症有丰富经验。 穆峰 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博士毕业专业特长和成就胸部肿瘤外科专业,从事临床工作对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胃癌、乳腺癌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方面经验较深。参加国家、省级、医院级科研基金4项,发表国家核心医学期刊论文35篇,其中作者21篇,教学论文2篇,获南方医院优秀教案奖和医疗成果奖3项。2011年获中国医师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 李海波, 胸心外科专业 博士, 副主任医师李海波博士1994年6月于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济南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工作,任住院医师。以作者身份发表论著三篇及两次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000年9月考入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参加了广东科技局资助项目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独立完成其中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理化性质实验。2003年在相同专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以主要参与人的身份完成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人工心脏瓣膜的开发研究,其中独立完成瓣膜材料的理化性能测试及成品瓣膜的体外流体力学测试。专业特长和成就主要临床工作包括肺癌、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及晚期肺癌,食管癌的冷冻及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光动力治疗等,现已独立完成肺癌及食管癌的冷冻及近距离放射治疗300余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2010年被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吸收为青年委员。 朴相浩,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并于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工作10年。期间师从国内著名介入放射专家王执民教授,硕士毕业后留学于韩国国立庆尚大学医学院2年。98年调入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三甲肿瘤专科医院),开创该院介入科室。2003~2009年工作于韩国及日本。多次参加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国际大型会议。在国外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专业特长和成就擅长新法介入(微米化微量化学介入治疗-选择性肿瘤微血管阻滞疗法和球形微粒[超吸收性微球]栓塞)及超声聚焦刀治疗各种晚期肿瘤。 陈继冰 医学博士生物治疗中心 首席专家2011年9月赴美国休斯顿的MD Anderson肿瘤中心参观学习;2011年10月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世界冷冻协会第16届年会,大会发言获优秀论文奖;国际上首次提出“冷冻-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肿瘤,2013年应邀赴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冷冻-细胞免疫疗法”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开展肿瘤干细胞疫苗相关研究。评价亚健康状体以及免疫功能低下,首先需要借助科学的数据检测来界定免疫功能低下真实存在。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是目前公认的最具科学性的免疫细胞数量的检测方法,而血浆细胞因子测定是最权威的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方法。我院开展这两种检测的临床研究已有3年的历史,借助国际公认的检测仪器和试剂套装已为陈伟添、恩当、郭林等2000余名国内外肿瘤患者提供检测服务以及治疗指导,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检测和治疗的严谨性、科学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广受国内外肿瘤患者的好评,经多项院内研究证实免疫治疗的显著有效率可达90%以上。 邱大卫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籍外国专家(持有中国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外国专家证”)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创始主任,现为JCI办公室主任专业特长和成就1965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留校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24年后,于1989年应邀赴美国从事临床研究近20年,在癌症的临床免疫学领域有较多经验。 曹斌,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1962-1968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以及中山医院实习及工作。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近50年,其中从事消化专业32年。曾在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兼内镜)工作16余年,1994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入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任消化科主任(兼内镜)。1998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入上海市同仁医院(原长宁区中心医院)任消化科主任(兼内镜),同年被聘为上海市交通大学昂立公司上海地区消化病特约专家。2002年被中华医学会聘为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首批专家。2005年入选第五届中国名医并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名医论坛大会。专业特长和成就对鼻咽镜、气管镜、光动力等内镜操作治疗具有较长的经验。先后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著等30余篇。
主要学术论文:1 、 《论文化选择在佛教雕塑艺术中的作用》‚《宗教学研究》 1999 年第 1 期。2 、 《也谈“内在尺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
发表论文120多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18本,主要论文、教材、论著有:1. D.Xu, F. Wang*, Z.X P, Q.L.G, Y.L. Zhang,
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生成、发展和嬗变,中国中学语文的形成、变化和更迭,与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密不可分,休戚与共。与
三级提纲拟好发送过去
1.《坚守与超越:风险社会中刑法理论流变》,《法学论坛》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未成年人犯罪司法解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