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8

little1208
首页 > 论文发表 > 贵州本土作家论文发表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娃娃哇娃娃呀

已采纳

著作及文章名称 期刊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 级别 字数(万字) 形式 备注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学术专著已经出版的计有15种,260万字,已经完成书稿待出版的有4种,100万字。 1、《居都》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省 24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2、《美神的眼睛》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省 12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3、《梭嘎苗人文化研究》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 国 12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4、《众神之域——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 民族出版社 2007 国家 36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5、《影视文化人类学》 民族出版社 2008 国 27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6、《“蒙恰”苗人文化研究》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08 省 24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7、《中国土地信仰文化图像人类学志》 民族出版社 2009 国家 16开,320页画册 (图像文化人类学专著) 8、《贵州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9 省 30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9、《月亮河流域布依族文化研究》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09 省 35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0、《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与研究》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09 省 45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1《居都仡佬族文化研究》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9 省 30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2《图像文化人类学》 民族出版社 2010 国家 26 (文化人类学专著) 13《“蒙恰”古歌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省 30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4《文化边缘——六枝彝族文化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省 22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5《盘县羊场布依族盘歌》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11 省 110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和田野文献) 16《》 艺术学学术专著已经出版的计有3种,40万字 1、《艺术概论》 云南美术出版社 1998 省 26 合作 艺术学学术专著 2、《戏剧艺术概论》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0 省 22 独立 艺术学学术专著 3、《摄影鉴赏与实践》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8 省 31 合作 副主编,撰第二章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已经出版的计有4种,100万字 1、《寓言辞典》 山东明天出版社 1988 省 50 合作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副主编撰13万字) 2、《寓言文学概论》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1 省 13 独立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 3、《世界寓言史》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4 省 30 独立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 4、《中国寓言史》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9 省 43 独立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 其他学术著作已经出版的计有2种,10万字 1、《走近拾荒人——贵阳市拾荒群体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省 24 合作 2、《冲突与冲突管理——中国西南森林资源冲突管理的新思路》 人民出版社 2002 国家 38 合作 寓言文学等编著作品已经出版的计有9种,650万字 1、《外国民间寓言选》 天津新蕾出版社 1988 省 24 独立 2、《外国民间寓言大全》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4 省 100 独立 (两卷作品集) 3、《世界寓言经典》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7 省 250 独立 (五卷作品集) 4、《世界寓言精品屋系列》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6 省 90 独立 (10卷作品集) 5、《世界寓言经典丛书》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 省 150 独立 (8卷作品集) 6、《金盘子与红苹果》 天津新蕾出版社 1988 省 8 独立 寓言作品集 7、《躲雨的兔子》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 省 8 独立 寓言作品集 8、《秋林寓言集》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1993 省 15 独立 寓言作品集 9、《紫芦苇》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1993 省 8 独立 散文诗作品集 二、发表论文 序号 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 时间期号 备注 1 《母语教育中的寓言》 《图文天地》(台湾) 2001年第12期 2 《高坡苗族背牌文化研究》 《贵州民族论丛》 2002.1 3 《艺术学科素质教育新构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1年第1期 4 《贵州居都仡老族婚姻个案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 1999年第2期 5 《总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区位置换》 《贵州艺专学报》 1999年第1期 6 《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 《枣庄师专学报》 1999年第1期 7 《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 《人大复印资料》 1999年第6期 8 《九溪人的年》 《南风》 1998年第1期 9 《贵州民族音乐教育实践与述评》 《中国音乐学》 1998年第2期 (执笔人) 10 《中国人另一个影像世界的历史》 《读书》 1998年第11期 11 《简评[中国面具史]》 《艺文论丛》 1997年第1期 12 《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 《艺文论丛》 1997年第2期 13 《深植民族艺术文化的“根”》 《艺文论丛》 1997年第2期 14 《长篇小说的结构关系》 《文学窗》 1997年第3-4期 15 《人与自然—居都仡佬族祭祀》 《南风》 1996年第2期 16 《居都仡佬族祭祀的意义与性质》 《南风》 1996年第2期 17 《企业人、机关人和深刻的现实主义》 《文学窗》 1996年第3-4期 18 《居都仡老族婚姻研究》 《六盘水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 19 《风格、评语/创新和鸟歌》 《艺术论丛》 1995年第2期 20 《作为文化的艺术》 《艺术论丛》 1995年第2期 21 《古代人文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标志——从世界各民族寓言文学的发生看古代人类文化意识的一次觉醒》 《贵州社会科学》 1990年第12期 22 《伊索式寓言与先秦式寓言》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 23 《宗教与文学》 《花溪文谈》 1989年第1、2期 24 《论小说的寓言倾向》 《花溪文谈》 1987年第2期 25 《论寓言的美》 《东岳论丛》 1987年第5期 26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寓言三十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 27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寓言三十年》 《新华文摘》 1989年第11期 28 《关于寓言美的历史探索》 《今日文坛》 1986年第1期 29 《中国当代寓言的分期及概况》 《枣庄师专学报》 1985年第1期 30 《中国当代寓言的分期及概况》 《贵州大学学报》 1986年第4期 31 《圣经寓言研究》 《枣庄师专学报》 32 《论寓言的本质》 《贵州大学学报》 1985年第2期 33 《论寓言的形式》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1987年第6期 34 《乡土文学的比较性》 《山花》 35 《文学的整体意识和贵州文学》 《山花》 36 《浅论(红楼梦)的寓言色彩》 《红学研究丛刊》 贵州人民出版社 37 《高坡苗族背牌文化研究》 《贵州民族论丛》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1 38 《光效应艺术的新空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 39 《爱神的眼睛》 《旅行》 2004年第1期 40 《中国宗祠文化的最后辉煌》 《旅行》 2004年第2期 41 《失落的文明》(贵州面具文化) 《旅行》 2004年第6期 42 《新时期寓言文学》 《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 2004年1月 43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 《民族研究》 2005年第一期 44 《居都仡佬族的祭祀文化》 《贵州世居民族研究》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11月 45 《20世纪中国寓言文学》 韩国《第一界东亚寓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韩日三种文字),2005年2月 46 《贵州傩坛中的剪纸艺术》 《关注母亲河》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47 《20世纪中国寓言文学》 《寓言文学在现代社会中应用》(韩语) 韩国”博而精”出版社,2006年6月 48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九大误区》 《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年9月 49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九大误区》 《当代贵州》 2006年第4期 50 《文学的生与死背景》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 51 《影视民族学多媒体教学方法论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7年增刊 52 《仪式与傩的神圣空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 53 《文化人类学与乡村祭祀仪式》 《贵州世居民族研究》(第七卷)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 54 《黔南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 《采风论坛》(第3卷)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2月。 55 《贵州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中的剪纸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研究》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56 《苗族文化天空的原始意像——中国苗族创世神话研究》 《中原神话》 大象出版社,2008 57 《宗教与文学相关联的几种方式》 《贵州作家》 2008第一辑 58 《原始文化基因论》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 59 《阳戏类型学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 60 《人类影像文化论》 《贵州社会科学》 2009年第10期 61 《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论》 载《守望与思考》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 62 《建立“八担山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刍议》 《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与研究》 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 63 《六枝仡佬人的“木刻”》 载《仡佬族百年实录(下册)》,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 64 《图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务川学堂堡傩面山王》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65 《文明形式论》 《文化学刊》 2010年第二期、辽宁社科院主办 66 《新时期寓言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60年》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67 梅山教是宗教信仰还是民间信仰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 68 水灾害的人类学意义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 69 《人类学写作质疑》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 70 歌唱的生存——羊场布依族盘歌综论 《民族文学研究》 2012年第2期 71 72 73 74 75 76 三、获奖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获奖等级 颁奖单位 年度 1 《居都——一个仡佬族文化社区的叙述》(贵州省第四次社科优秀成果) 专著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00 2 《戏剧艺术概论研究》(贵州省文艺奖) 专著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01 3 《世界寓言史》(金骆驮奖) 专著 二等奖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 1994 4 《世界寓言史》(贵州省文学奖) 专著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1996 5 《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 论文 一等奖 全国幼师普师儿童文学研究会 1999 6 《寓言文学概论》 专著 一等奖 全国幼师普师儿童文学研究会 1993 7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寓言三十年》 论文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1987 8 《寓言文学概论》 专著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1992 9 《伊索式寓言与先秦式寓言》 论文 二等奖 贵州省比较文学学会 1992 10 《中国当代寓言的分期及概况》 论文 一等奖 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 1992 11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 论文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2007 12 《众神之域——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 著作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2009 13 《贵州省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著作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2011 14 《盘县羊场布依族盘歌》 著作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第五届贵州省文艺奖 四、个人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序号 课题名称 级别 课题来源 年度 备注 1 西南地区森林资源冲突管理项目 国际 福特基金会 2001——2003 成员 2 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农村社区的影响 国际 福特基金会 2000 成员 3 贵阳市拾荒群体调查与研究 国际 福特基金会 2001——2003 成员 4 中国民间器乐集成——贵州卷 国家 中国民间器乐集成总部 2002——2003 成员 5 贵州少数民族面具文化研究 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 2002——2005 主要成员 6 贵州本土文化研究——高坡苗族“背牌”文化研究 省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01 主持人 7 贵州本土文化研究——梭嘎苗族文化研究 省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02 主持人 8 贵州民间文化研究——居都仡佬族文化研究 省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96 主持人 9 戏剧艺术概论研究 大学 贵州大学 1998 主持人 10 艺术学科素质教育研究 大学 贵州大学 1999 主持人之一 11 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 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 2004——2005 主持人 12 中国土地信仰文化图像人类学志 中央民族大学“985”子项目 2006——2008 主持人 13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六盘水部分) 省 贵州省文化厅 2007——2008 主持人 14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黔东南部分) 省 2007——2008 成员 15 贵州西部民族文化研究文丛 省 贵州省六枝特区 2007——2012 主持人 16 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与社会和谐研究 省 贵州省省长基金 2009——2011 主持人 17 贵州省蒙古族服饰研究 省 贵州省省长基金 2010 主持人 18 我国苗族川滇黔方言区“解簸箕”仪式研究 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 2010—2012 主持人 19 盘县布依族盘歌调查记音翻译项目 盘县人民政府 2010 主持人 20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贵州羊场布依族盘歌 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2011——2012 主持人 21 中国节日志——中国彝族火把节“贵州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国家文化部 2012.6.——2013.12. 主持人 22 23

275 评论

翻页作废啊

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2.《〈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3.《〈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5.《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6.《〈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7.《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8.《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9.《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10.《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11.《〈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12.《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13.《“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14.《〈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15.《“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16.《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17.《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18.《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19.《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20.《〈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21.《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2.《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23.《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24.《〈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26.《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27.《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28.《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30.《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31.《“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32.《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33.《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34.《杨树达先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35.《〈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36.《“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37.《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38.《〈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39.《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40.《〈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41.《“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42.《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43.《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44.《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45.《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46.《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47.《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48.《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49.《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50.《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51.《〈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52.《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53.《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54.《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5.《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56.《〈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7.《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58.《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59.《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62.《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63.《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6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65.《〈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66.《〈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67.《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68.《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69.《〈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70.《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71.《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72.《〈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73.《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74.《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75.《〈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76.《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77.《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78.《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79.《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80.《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81.《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2.《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83.《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84.《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5.《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6.《墓志的语言学阐释》,《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87.《〈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8.《郭璞的语言学成就》,《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9.《中国古代宗庙称谓词义辨析》,《广州华苑》2005年第1期;90.《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91.《〈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求》,《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3期;92.《“牵砻”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93.《魏晋至唐五代笔记杂著中的词源探讨略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94.《郭璞〈尔雅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95.《古代的“巫”及相关职业》,《华夏文化》2005年第3期;96.《〈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97.《〈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求》,《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98.《历史上的汉语教科书——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书品》2005年第6辑;99.《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100.《〈抱朴子内篇〉词语零札》,《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6期;101.《面向海外兼读制研究生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102.《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103.《杨树达先生汉语词源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2005年1月;10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05.《佛经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8辑(2005年12月);106.《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107.《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108.《〈汉语缩略研究〉读后》,《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09.《宋代笔记〈云麓漫抄〉中的语言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110.《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尝试》,《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111.《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112.《理据——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113.《〈古辞辨〉简论》,《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114.《专书词语考释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15.《〈抱朴子内篇〉词语小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4期;116.《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117.《〈南村辍耕录〉与汉语史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九辑,2006年12月 (第二作者);118.《“打牙祭”探源》,《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9.《品读〈语文丛稿〉》,《书品》2007年第3辑;120.《颜师古〈汉书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2期;121.《玄应〈众经音义〉中的词源探讨述评》,《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122.《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123.《让辞书更完善——读〈汉语大词典商补〉》,《贵州文史丛刊》2007第4期。

219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发表贵州

    贵州职称论文发表在晋升职称时,首先需要写作自己的论文,搜集多方面的资料,或者是相关的论文、报告、方案等,从中选择出有价值的资料,广集思路,为自己的优秀论文做出准

    薄荷点点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贵州论文发表

    贵州职称论文发表在晋升职称时,首先需要写作自己的论文,搜集多方面的资料,或者是相关的论文、报告、方案等,从中选择出有价值的资料,广集思路,为自己的优秀论文做出准

    小白黄条条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贵州本土作家论文发表时间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

    o0大鹏0o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贵州发表论文

    如下 1.首先是文章的写作。发表论文前首先要有写好的文章,当然如何过于仓促,文章还没完全写好,可以找一些老师帮忙修改完善。论文要做到精细定位,不是泛泛而谈,西出

    Tracy猪猪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贵州论文发

    贵州教育厅学术预警要求认可的论文发表地点包括:1、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收录的期刊、会议论文及期刊文献;2、教育部学科评价机构认可的国家级刊物;3、其他国

    深夜地黄昏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