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不是四
就是这么一小点,还要分成两半,一半收藏在北京天文馆,一半用来研究。就凭这0.5克月球土壤,中国学者发表了14篇论文。如果有更多月岩月壤,就能完成更多更有意义的月球研究。没办法,我们没有能力到月球上取,只能靠别人赠送。而且月壤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极为珍贵的东西,不可能随随便便送你的。
洋葱吵大肠
1g。40年前美送中国1克月球土壤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国实施了7次载人登月任务,6次成功,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和月岩样品约381.7千克。1970年代,苏联通过“月球16号、20号、24号”三个无人探测器取回共330克珍贵的月壤。
1978年中美即将建交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时为了示好,向中国赠送了1克月岩——仅仅1克,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
扩展资料:
美国赠送中国的月球土壤样品仅有1g,还要分成两半,一半收藏在北京天文馆,一半用来研究。就凭这0.5克月球土壤,中国学者发表了14篇论文。如果有更多月岩月壤,就能完成更多更有意义的月球研究。
没办法,当时的中国没有能力到月球上取,只能靠别人赠送。而且月壤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极为珍贵的东西,不可能随随便便送你的。
因为自从1976年苏联“月球20”号探测器最后一次采样后,至今人类已经44年没有重新获得月球样品了。
究其原因,只因美苏竞相“逐月”,本质上是冷战军备竞赛的一部分,所以才可以在那个计算机还大如房子的年代不惜成本的投入,展开一次又一次的追逐。
zhakuqinglong
图片里的这个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就是美国赠与我国的月岩标本,它只有0.5克,现收藏于北京天文馆,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作为“国礼”赠送了我国1克的月岩标本(只有黄豆粒大小)…美国人走后,我国决定要弄清楚这1克月岩标本的成分,现在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承担了研究重任,由于太过珍贵,欧阳自远教授只能取0.5克做研究,就凭借这么0.5克标本我国发表了14篇论文!
那么这次“嫦娥五号”将带回2公斤的标本,我们应该给美国和俄罗斯吗?
从实际情况来说我们不应该慷慨!因为美国和苏联从月球带回的标本要比我们多的多,“阿波罗号”一共从带回381.7公斤的月岩标本,这都过去50年了,仍然有200多公斤封存,根本没有研究过,而苏联历次无人飞船登月也有20多公斤…都比我们多,所以就不能慷慨。
但我们中国人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美国给了我们1克我们可以回赠2克,就这么简单的事情。
我们更应该将月岩标本敬献给他老人家,没有他们那一代人坚持发展“两弹一星”这样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哪有现在的“嫦娥五号”登月?
就是将来我们月岩标本富裕了,与其给那些畏威而不怀德的人,不如告慰领袖!更应当在全国博物馆当中陈列,供全国人民观赏,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月球带回来的土壤可以有条件的和俄罗斯分享,但美国就算了吧!
也许有人会说来而不往非礼,既然美国当年给了我们月球土壤,我们这次也回赠一次也算美谈。但是,这种说法我是不认可的,为什么?
当年美国登月是分享了一点点土壤给我们,但当时并非仅有我国分享到那一点土壤,全球相当多的国家都得到了,对应的样本更是散布全球各地。出现这种状态一来是美国当时所拿到的土壤数量较大,其次是月球表层的土壤获得较为容易。
但是,这次我国带回的土壤和美国登月那次完全不同,属于深层次的土壤,研究价值较高,说不定对我们 科技 产业有巨大帮助,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将这种潜在推动技术发展的高价值内容分享出去,我觉得是不合适;其次,我们带回来的数量并不多,只有大概2KG左右,这点数量说起来也就够自己本国做做研究,还要分出去那就得利益交换了,看看对方能给我们点什么。
很多人只看到美国当年给我们的那点月球土壤,但从来就看不到在空间技术上美国对我们想法设法的打压和阻扰。当前,我国现在搞的航天技术,空间技术,很大程度都是给美国给逼出来的。
比如北斗卫星,在部分事件中直接关掉了我们一些设备的GPS导航,同时想和美国、欧洲合作导航卫星时也被拒绝,他们只允许我们出钱出力,但不能获取技术。
再如空间技术,早前我们希望参与对应的国际合作共同开发,但欧美国家直接采取歧视性政策,拒绝我国加入对应技术开发,不允许参与国际合作。
也因为如此,我们之后才不得不踏上艰难的自研道路,这里面的艰辛绝不是我们普通人能看到的。今天的成就是航天航空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凭什么我们现在要拿出去和美国分享?现在NASA竟然还有脸来要求分享数据,也是不知廉耻,这很美国!
这不是一句科学没有国界,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可取就可以说过去的!
Lscssh 科技 官观点: 综合来说,我们登月取得的土壤完全不用和他国分享,美国这种国家根本没脸没资格来找我们。至于俄罗斯我们则可以根据对等原则,以利益交换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数据分享,也没必要直接赠送或无偿分享数据。
最后,只想说也许科学是没有国界,但技术绝对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看看美国的实体清单上企业名单,还不够说明这些问题的吗?所以,别再来扯什么不给人家月球土壤就是狭隘民族主义了,这么说的人不是纯就是坏。
绝大多数是不能的。正常的刊物都有自己的出版计划和周期,虽然这个刊物是旬刊,可能人家最近6个月的稿件都收满了,人家现在收的是6个月之后的稿件,所以你就是现在投稿审
其实那个你学好了都行,这两种职业的人,普通水平的太笑清散多,缺就缺在高级人才上!建议你学市场营销,学它了你还可以在校考旅游专业的东西,而且和旅游专碰氏业得到的证
兄弟,别闹。一个月见刊的普刊现在都没有,就是普通的省级期刊,知网收录的,没有影响因子的,有一点影响因子的都不算。你根本找不到一个月能出刊的普刊,何况SCI呢。S
出版时间跟你发表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区分开来,我的经验告诉我,早点发表会好些
曾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情,那些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要么是1个月内发表,要么是一个半月内发表,还有的是要求1周内发表,半个月内发表的。这些作者的要求真的是让人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