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9

傻兮兮的呆呆
首页 > 论文发表 > cdc关于发表论文的说明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290443260

已采纳

在八月10日有一位叫做Colleen Huber的医学博士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人口数据出炉,这算哪门子疫情?”的文章。在文章中其引用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本年度截至8月8日的全部死亡人数以及新冠病毒死亡人数,计算出美国本年度前32周的平均总人口死亡率和周人口人数,然后与前十年的平均总人口死亡率和周均死亡人数。结果显示,前32周的总人口死亡率是十年之内最低的,美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瘟疫。

然而她的这个文章发出后不就主动撤稿下线了,原因是她很马虎,引用的CDC总人口死亡数据是2月1日到8月8日的,而不是全年的,少了一个月的死亡人数,算出来当然少死了很多。另外其只引用今年前32周的数据去与之前10年历年全年的数据做对比,很显然没有可比性,因为美国全年季度人口死亡率是不同的,通常下半年要高于上半年。其应该拿其他年度的前8个月数据与今年的做对比。

这个Colleen Huber是个医学博士,然而其本人是专门搞“自然疗法”,而且主要用自然疗法治疗癌症。所谓自然疗法么,简单点就是“养生”,也就是极其保守治疗。这一点很像各国的传统医学的养病 。自然疗法么,当然是在做减法,减少现代医疗手段的介入患者治疗,口罩、呼吸机什么也就不是必要的了。这都出于个人自由和意愿,他人不应该干预。这也就明白了,她要刻意去写这么一篇论文来强调疫情在美国并不严重的原因。

美国新冠疫情对于人口总死亡率势必会造成了影响,然而影响未必会十分严重。新冠病毒肺炎本身是一种自限疾病,其与流感一样没有特效药物,只能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克服感染。所以感染者的重症患者和死者大多数是那些年纪很大,身患基础疾病的人,因为他们的身体根本扛不住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这些人即便没有新冠病毒疫情,也会因为其他的诱因而导致死亡。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病毒死亡率对于总死亡率影响本身的问题。疫情之后,各种管控措施出台,这使得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大大减少,毕竟人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与此同时却增加了家庭暴力导致死亡的人数。毕竟人都关在家里,这无形中会增加家庭矛盾发生的概率。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死亡率的影响是多方面,而且还是一个动态的变化。

综上所述,新冠病毒死亡与正常死亡和总死亡人数之间,这并不是一个“1+1=2”的问题,而是一个“1+1<2”的问题。

345 评论

小库2011

1.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体育锻炼 世界卫生组织(WH0)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sub—health)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伏期等,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 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特征及病理机制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征候群,以疲劳、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常伴有头痛、淋巴结肿大和压痛以及多种神经精神症状。 一、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特征 CFS发生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活动和健康。 更重要的是,在当代工作快节奏、高压力和多变的环境中,临床上以精神紧张、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日益增多。例如,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中高层管理人员、高考前的中学生以及期末考试期间的大学生患CFS的比率明显上升。其主要特征是: 1。诱因复杂,往往由病毒感染、重要生活事件或心理、社会应激等引起; 2。 新发生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虚弱性疲劳,持续时间≥6个月,卧床休息不能缓解,而各项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的异常发现。症状以主诉为主,界定比较困难; 3。 病理机制不明,目前无根本性治疗方法。 由于人们在年龄、适应能力、免疫力、社会文化层次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CFS的表现也错综复杂。 大量研究发现,CFS的发生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CFS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较严重的影响,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预测CFS将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二、病因和病理机制 CFS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因其发病前常经历长时间的应激状态(极度紧张、精神负担过重)等情况,部分患者病初有类似流感样症状。 多数人认为,其发生可能是病毒感染、应激等多种因素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的结果,迄今对CFS进行了广泛的医学研究,但其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不同医学专家提出了“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代谢异常”和“脑障碍”等学说。 有些CFS患者可能存在其它易感性。 (一)、感染 由于部分CFS病人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咽痛、淋巴结肿痛等,且疲劳、认知功能受损、睡眠障碍和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常见于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急性期,其中一些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前述症状可持续6个月以上。 早期的研究认为CFS系致病微生物感染所致,特别是EB病毒(EBV)感染,并将其称为“感染后疲劳综合征”。 近年来,有人从病毒感染、细胞因子及认知功能间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病毒感染在CFS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流感的急性症状与血中细胞因子(如:IL-6)的水平相关,而大脑中存在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可以通过这些受体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出现过流感样症状的CFS患者,存在部分记忆能力的损伤,他们认为这种缺损可能由感染期间释放的细胞因子所导致,并由此推测病毒感染与认知损害有关,即病毒感染使细胞因子升高,进而通过影响机体的认知功能而导致CFS的发生。 总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CFS与病毒之间的关系,但至今尚未有一个病毒被明确认为是CFS的致病原因。 也许,给病毒感染与CF5之间的关系下结论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二)、免疫学因素 以往的研究表明,多数CFS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尤其是细胞因子与CFS症状的出现关系密切。 因此,有人也将CFS称为“慢性疲劳免疫功能障碍综合征”,这种异常在不同的研究及个体中存在差异。 1。 体液免疫功能的改变 有关CFS患者免疫球蛋白改变的报道存在矛盾。有些报道指出CFS患者的IgA、IgG、IgM普遍降低,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症状改善或未改善;有些则指出CFS患者的IgG升高。 另有研究发现一些CFS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亚型的缺陷(如IgGl、IgG3),这种缺陷可能与病毒的再活化有关。 但也有人报道CFS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IgG亚型无差异。 2。 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 CFS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其中较为一致的结果是NK细胞数目或活性的降低,这提示CFS病人的非特异免疫功能低下。上述结果可能与不成熟亚群的NK细胞优先增殖和激活、调节性细胞因子IFN—γ含量减少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此外,CFS还存在T效应细胞功能、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单核细胞吞噬抗原能力下降及T细胞亚群数目与比值的改变。上述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可导致机体的清除能力和应答外来抗原的能力下降,从而使病毒可长期潜伏体内或外来抗原不能被清除。 T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还可引起细胞因子改变,进而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改变。 3。 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 很多研究都表明CFS病人存在细胞因子的异常(升高或下降)。如CFS病人血清中TNF-α、IL-6的释放增。 2.怎样发表医学论文 发表医学论文和其他的职称论文一样,首先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规划安排,你得根据职称评审的最晚时间来安排发表医学论文的进度,其次需要搞清楚医学论文发表的刊物层次,省级、国家级还是核心刊物?然后还得准备一篇好的医学论文文章,可以结合自己的一线工作经验写作,之后再按照自己文章的类别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联系审稿。 发表医学论文最好找专业权威的论文发表机构,比如 论文时代等网站有多年的运作经验,权益有保障而且保证所推荐发表的刊物都是专业正刊,全文知网、万方、维普收录。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你也可以自己联系期刊社投稿,但是实践证明,除非你的文章质量超高水平,否则往往没有结果,这就得看你自己的情况了。 3.医学的论文有什么注意的么 医学论文发表选题 能否有一个好的选题,是能否写出一篇好的医学论文的基础。我认为,一个好的选题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新颖: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医学论文是否被期刊录用的前提。 好的科学研究,不应仅是对前人工作的简单重复,应有所创新。 新颖的选题并不意味高深和复杂,只要别人没有想到,只要别人没有做过,即使看似简单,也有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题。 (2)有理论或实用价值:一项好的科学研究,必须是有价值的,要么是理论上的,要么是实用方面的。(3)有可行性:选题需与研究人员的自身科研条件相结合,即得有可行性。 如果可能的话,应设法争取有关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以及寻求与外单位的合作,为科研创造条件。 2.医学论文发表设计 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课题和论文的质量。 如果课题的设计出现重大失误,往往很难弥补,会使研究人员前功尽弃,也会给国家、单位和个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因此,研究者要严把科研设计关,掌握好研究的基本原则,如随机的原则、对照的原则等。 这就要求研究人员不仅要有某项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关科研设计的知识。如果需要,立题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加盟,如统计学家等。 3.医学论文发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要根据课题的设计、研究方法和观测指标的要求,规范收集和整理观测资料和实验数据,防止选择性和测量性偏倚。 并在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督核查,严格控制质量,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4.医学论文发表正确使用统计学方法 笔者发现,有不少医学论文存在统计学问题。即便是已经发表的文章,统计学方法使用错误也并不少见。 因此,掌握足够的统计学知识,分析时正确使用统计学方法对科研工作和论文写作非常重要。 医学论文发表时,请尽量选择正规刊物,所谓正规刊物是指能在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到,被知网、万方、维普等收录的。 医学论文发表的主要刊物如下: 山东医药(中文核心+统计源期刊)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文核心+统计源期刊) 时珍国医国药 中国妇幼保健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老年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 齐鲁护理 中国现代医生 临床医药实践《亚太传统医药》《环球中医药》《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河南外科学杂志》《中国护理杂志》《中国保健》《青春期健康》《中国现代医生》《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当代医药》《中国中医药咨讯》《中外医疗》《临床医药实践》《中医临床研究》《中国医学创新》《医学信息》《祝您健康》《临床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学刊杂志》《医药与保健》《健康大视野》《健康天地》《 *** 与康复医学》《中国医药指南》《中医药管理》《中国现代医药》《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华消化外科》《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内蒙古中医药》《大家健康》《临床和实验医学》《吉林医学》《安徽医药》《全科护理》《医学新知杂志》。 4.医学职称论文发表 1.医学职称论文发表的期刊很多,首先你要确认所需要投稿的级别,是核心、国家级、还是省级期刊,不同级别的期刊对文章创新性的要求及发表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区别;2.至于医学职称论文发表的格式,不同的期刊社会有自己的要求,只要你的文章够好,格式是可以修改的;3.一般说来,现在期刊社对医学职称论文的审核时间都较长,从半年到一年不等。 如果你需要快速发表医学职称论文或者觉得自己的文章不够好,那么我建议你找一家专业的论文代理网站,如 论文时代网,他们会对你的文章做相应的修改,能保证文章的快速发表,而且先开录用函再付钱,非常安全,祝你好运。

124 评论

shaaaronzy

美医学博士经过计算后发现了“让人震惊”的结果:美国2020年前32周的总人口平均死亡率,竟是近10年里美国“最低”的,也是“21世纪开始迄今的21年”中第二低的,仅高于2009年的这一数字。

85 评论

贪玩欢子

2002-2009年,中心独立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973项目:2项(分题负责单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牵头1项,参与5项;国家卫生部课题:3项;省级项目:13项;市科技项目:108项;国际合作项目:9项;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我国CDC系统中是受资助项目较多的单位之一。 2002-2009年获得各级科研成果2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 特等奖 1项二等奖 1项三等奖 4项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 7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5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 三等奖 2项 ☆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感、人感染禽流感、疟疾、SARS、军团菌等;☆非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寄生虫病:疟疾、肝吸虫、隐孢子虫等;☆伤害:交通、职业、学校等;☆营养、环境、职业、社会、心理等健康危害因素;☆学科层面:现场流行病、分子流行病、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毒理(生化、分子)。 ☆庄志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独立指导2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现为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委员、中国医学教育学会预防医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亚洲毒理学会理事、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毒理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热带医学会副理事长、《卫生毒理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副主编、10余种杂志编委。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广东省科研基金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参加编写4本著作和教材的编写。多次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深圳市和广州市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程锦泉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特聘教授,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现任深圳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及《中国公共卫生》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预防医学副会长、深圳卫生经济学会理事。先后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广东省卫生厅课题1项,深圳市科技项目等5项,还主持《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研究》,《深圳市卫生政策研究》、《深圳市控制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及经济学评价研究》等项目以及参与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欧盟,中英、全球项目。2002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2008年分别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张仁利教授: 2000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医学部,获得病原生物学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热带病研究,现为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子生物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深圳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体感染受体分子生物学;传病蚊媒雌雄蚊差异基因组研究;同时担任广东省寄生虫学会理事,深圳市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热带医学杂志编委等社会职位;先后在国际刊物Infection and Immunity, BBC, 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l Parasitology, parasitol Immunity 等刊物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1998年获日本大幸医学奖。先后主持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cience(国际科学基金)、教育部等科研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何雅青研究员:现任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中华临床与卫生”杂志副主编,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病原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防治人畜共患传染病专家组成员,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兼职教授,为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71型、SARS病毒及溯源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2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杂志上,3篇论文发表于国外杂志上,其中论文《华南地区动物SARS样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在研课题两项,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各一项。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张建清主任医师,博士,是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恶英重点医学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现为广东省质谱学会理事、深圳市保健科技学会理事、深圳市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营养学会理事、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共计24篇,参与编辑专著1部。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课题共计11项,同时获得国家、省级和市级科技成果奖共计三项。 ☆中山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已同以下高校建立高等院校教学基地(含研究生、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30多名、博士后3名。迁地重建:目前,一个占地3.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由一栋综合业务楼、一栋预防医学门诊楼、一栋后勤服务楼和三栋实验楼组成的新的疾控中心迁址重建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至2008年,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深圳疾控中心将在瑭朗山绿树红花的映衬下,呈现在世人面前。

313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发表论文的说说

    那还有等下来的盲审,期待能不能通过的胆战心惊。别过早的高兴,这才是一个新的开始。

    双鱼030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cdc关于发表论文的说明

    在八月10日有一位叫做Colleen Huber的医学博士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人口数据出炉,这算哪门子疫情?”的文章。在文章中其引用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傻兮兮的呆呆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发表论文的官方声明

    原创性声明,格式举例如下: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

    古董的杂货铺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发表论文的证明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厅××年××项目《项目名称》(批准文号)研究成果。如果是证明文件的话估计要去开证明。

    M1598151198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sci核心论文发表的说明

    SCI作为代表国外科研界最高的科学期刊,审稿人都是对本领域有相当研究的知名的学者,审稿严格程度不言而喻。而如果我们能用专业的语言来投稿,相信不仅能让审稿人耳目一

    若曦051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