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1

MING0720HK
首页 > 论文发表 > 传染科发表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泡沫鱼头

已采纳

医学专业考研专业划分是比较繁杂,比较细的,同一专业也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要选择清楚,更深入的了解所选择的专业,我们整理分享“贵州医科大学内科学(传染病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简介”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内科学(传染病学)临床医学院感染科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属内科学传染病学组,组长为留苏学者周光远教授。经几代人的努力,已成为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的感染病专科,省属重点学科,目前拥有五十余张住院病床,面积达三百余平米的门诊(含肝病、肠道和发热门诊)以及全省唯一的、设备齐全且面积达二百五十余平米的肝病专科实验室。我科现有医、教、护、研人员共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职称8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3人,其中7人有出国留学及研修访问的经历;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者1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外院兼职硕导4人)。已成为一支团结、正直、敬业、进取的团队。长期以来,我科室每年还承担了临床医学本科、研究生、卫生学院、护理系、检验系等专业1000多人300多学时的传染病学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97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获传染病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到目前为止毕业和在读硕士研究生共110人,博士研究生12人,为拓宽传染病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试验室拥有较完善的科研试验条件,可进行分子生物学、组织学切片、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实验,还拥有PCR仪及图像分析系统。同时,我们与国内外多家试验室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长期与美国卫生院癌症/环境卫生研究所和Louisville大学毒理研究所保持合作,可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及信息支持。由于具备较强的的治疗和科研能力,我科在国内肝病领域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影响力,在肝纤维化发生机制和防治对策以及燃煤型砷中毒致肝损伤的致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等方面的科研居于国内领先水平。80年代以来,科研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围绕病毒性肝炎、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作了大量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主持的国际合作、国家级和省级课题达21项,已初步确定学科发展的三个研究方向:1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2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防治研究。3病毒性肝炎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洒向临床、科研、教学的辛勤汗水化作了累累的硕果。目前教研室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十四项,其中二等奖八项、三等奖二项、四等奖四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8篇、Medline收录46篇、ISTP收录2篇。主编、主审和参编专著20余部,其中英文专著被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主编教材3部,其中全国统编教材2部,分别由科学出版社、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94 评论

心海若冰

李兰娟一生获得十余个荣誉。其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科技人才等…

264 评论

卫浴小哥

李兰娟是我国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她获得过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获得1997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获得2001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9项荣誉。

307 评论

发呆2011

作为顶级的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一生获得过10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及授权专利5项,是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

274 评论

jimmy吉米吉米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把“李兰娟”这个名字推到众人面前。她在公益讲座上亲切地教大家“人体微观生态平衡”的健康理念,告诉人们“保持乐观”的长寿秘诀……如今,已经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殚精竭虑、昼夜不分地与病毒赛跑,而这背后,是同为院士的先生一如既往的理解与支持。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获得1997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01年国家教育部推广应用二等奖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获得2001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获得2003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获2004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了中国第1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HepLL,创建分离肝细胞的新方法,构建新型生物型及混合型人工肝,成果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育部高校推广应用奖二等获得授权专利5项。

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Nature、Lancet、NEJM、Nature Communication等SCI收录杂志发表200余篇。出版我国首部《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学》和教育部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等专著35部,获专利28项。

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李兰娟与丈夫都是院士,一家双院士。在人生道路上互相扶持,彼此温暖。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也许说的就是李兰娟院士。

199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表传染病论文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临床医师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

    电锯小天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哈医大一院感染科论文发表

    哈尔滨医科大学由我国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 1926年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和兴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0余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

    暖暖冬日小兔子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本科视传论文发表

    本科生发论文的步骤如下: 第一:发表之前要明白自己发表论文的用途,比方我们学校升学和毕业发表的期刊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个需要您问相关的导师,他们都会给您建议和要求

    飞雪樱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传染病期刊投稿

    投稿方式有两种,一是作者在网上自己找邮箱投稿,虽说网上投稿比较便宜,但是风险是比较大的,现在信息时代网络也多,而且审核过程中很难联系到人的,选择邮箱投稿的作者一

    小白贼黑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传染病论文发表杂志

    医学学术期刊的种类有数千种之多,主要包括三个等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很多省份会划分自己的一类,二类期刊标准,核心期刊大概就有1000多种,

    爱心小猪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