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妖妖1990
一.厚积薄发在点滴,要注重积累,才能有感而发。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生要写好文章,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看新闻,多看报纸,关心时事。或是多听讲一些小故事,目的是让学生陶冶性情,而且还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文的素材二.见他人之所未见,言他人之所未言,勇于突破常规思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心之所极,将于风云而并驱矣。”作文亦是如此。积累到好的素材,也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专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作文才能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三.精彩的语言,鲜明的文学形象,绘出繁花似锦的佳作。
请看高考满分作文《蝶变》(节选):“谁不期盼破晓的绽放绚烂一季的辉光?谁不渴求篱下的花艳夺魁满园的荣耀?谁不梦寐蒹葭的双生双息羡煞湖光的潋滟?谁不欣赏蝴蝶曼妙轻盈的舞姿、动人的旋律之下婉转的飞旋,又有谁彻悟了蝶变的焦灼、等待,临近破茧时耐不住的狂躁,好似一跃而生出温柔一刀的牢笼,然而那守不住一季的庄重之蝶,在破茧期未到便提前赏览景致的顷刻,断翅的断翅,无触的无触,残缺的身体孕育了一年的包容却抵挡不住这一季的浮华。”真可谓是妙笔生花,语言优美动人。仅以文章开头为例,三个句子构成了排比的句群,既总领全文,提挈下文,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诗意。不枝不曼的语言,形容古代美女,常道多一份则肥,少一份则瘦,形体适中,恰倒好处,本文的语言正是这样,这是作者长期积累语言的结果,十年磨一箭,功到自然成,理所当然成为传诵的佳作。
木木停留
故弄玄虚法
1.1陌生化理论
这是我在大学写作学到的,它算是很专业的技巧了,不过我发现对中学作文也是有用的。大致这个理论的核心说的是让我们避开常规的思维模式,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这样对一些很常见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这个方法对一些偏文学性的作文提高很大!
1.1.1 语言陌生化
比如鲁迅曾说过的一句话(鲁迅真的说过!):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不愧是鲁迅,只是将一个很平常的场景转变一下叙述方式就能瞬间使这句话深邃起来!
事实上很多作家都有着这样的写法:
冬天的树用光秃秃的树干,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着太阳的影子,丈量着岁月的长度。(容蓉《冬日恋歌》)
1.1.2 形式陌生化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否可以考虑换一个视角去呢? 比如以一个孩子的视角,以一个动物的视角,以一个幽灵的视角去写,这样整篇作文会显得非常有新意。
不过,要创新作文形式一定要谨慎, 再次强调是需要谨慎的!
1.2瞎编乱造
作文语言实在是不好怎么办?实际上批卷教师阅读每一篇文章的时间是很少的,所以在你整篇作文之中只要有很精彩的几处,直接会使你的作文分数提高一个档次。那么我们大致的方法就是引述名言。可是很多同学名句积累的不是很多,这时我们需要的就是去编名句。
当然,你也可以写上作者,那么这句话的作者是谁呢?高票答案已经说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去编作者的名字。我们的思路是随便找一个英语单词,然后音译成中文。比如: Bill —— 比尔 Blue —— 布鲁
当然,其实你写上这句话出自哪个作品就更好了。编书名的话我们有两个套路:
Ⅰ.“地名”+的+“时间” ,比如:《希腊的黄昏》 、《莫斯科的春天》
Ⅱ.“人名”+的+“地点” ,比如:《布鲁的书房》
这样,一个高逼格的句子就出现了
二.积累摘录
2.1 活用课内知识
有很多同学认为使用课内的古诗词名句是一件使作文降逼格的事情,其实不然,课内选择的文言文多名句很多,使用得当绝对是作文的一个亮点。
在这里我选出几句可以供大家参考。
1.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离骚》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6.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2 多看书总是没坏处的
很俗套的方法却也很管用。甚至你也可以把在知乎中看到的有哲理的话记录下来,慢慢积累下来不仅作文会提高,整个人的思想也是会得到改变的,一个很好的习惯哦!
对《天黑以后》的读书笔记
看知乎的一些记录
这样的笔记是我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确实还是对写作有些帮助的(是的哈哈,我很喜欢村上春树)。我喜欢用本子收集句子的原因,也是因为它确实是对个人而讲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样也会慢慢培养出写作兴趣。
二x小b姐
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的责任大者作为国家,小者作为一个研究群体或个人,在高影响因子的SC]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多寡,显然是基础研究水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志。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他曾领导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工作19年并作为《细菌学》杂志的主编。他的深刻的见地值得从事基础研究的同事们思考。1.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正如邹承鲁院士等在“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中指出,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当是“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也包括对已有的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律的提炼。与原创性相联系,任何期刊都不希望发表已经见于其它杂志,或由其它语言发表、或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发表的论文。太阳物理学权威刊物《太空物理学》(Solar physics)主编Harvey曾专门谈到,曾有少数作者在主要结果用中文发表后又寄给《太空物理学》。他强调,过去这是可以容忍的,但现在已不允许。一个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再以不同的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发表在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性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井对学科发展有所推动。用Harvey的话来说,“至少有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用的多寡。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包括得到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2.充分评价已有的工作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是否客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术风范的重要方面。我们一部分作者往往愿意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有点“言必称希腊”的味道,但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做的工作,都没有得到自己的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较多地并且适当地援引国内同行工作,是应当提倡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学者之外的文章。部分同行在论文中引述相当数量公式,但却不列出公式的出处,让读者分不清是作者发展的,还是引自他人以往的工作。原则上,除了教科书上公认的方程和表达式外,对于用于特定目的、特定条件和问题的推演,只要不是作者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出处和适用的条件;即便是作者自己以往的工作,也要列出相应的文献,让读者在必要时参考。作者在充分评价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应当清晰地指出自己在当前工作中的独创性的贡献。这是作者对科学负责的表现,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开宗明义必须写清楚的内容。3.要特别重视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每一位作者都有阅读大量论文的经验。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浏览目录,只有对题目有兴趣才愿意翻到有关论文;对一篇题目有兴趣的论文,读者又首先读论文摘要;如果对摘要还有兴趣,接着会去看论文的图表,因为图表往往最清楚地反映了论文的结果。看过图表之后,如读者还有兴趣,会接着读论文的结论。通常只有少数读者会读论文的全文。作者应当清晰地知道,论文的题目将被数以千计的读者读到。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要审慎地选择,用最少的词语最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5.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国际核心刊物的审稿人大多是各个领域的权威学者。杂志的出版社会经常征询编委的意见,选择最佳的审稿队伍。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论文。对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如何对待被杂志拒绝的论文,常常是作者犯难的问题。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的理由。第一类拒绝是一种“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意见,对这类文章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有一类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这类文章是由于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对这类文章作者不妨先放一放,等到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的结论,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是会考虑重新受理这类文章的。这两年,至少有两位审稿人向笔者抱怨,个别中国同事在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 又原封不动地将稿件寄给另外一家杂志,而他们再次被邀请做审稿。他们对此非常反感。论文理所当然地被拒绝。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宇宙物理学》(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的科学主编Thomas提出,“在一篇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不经修改又寄给另一个杂志,这是一个很糟的错误。通常,审稿人做了很认真的工作指出论文的问题,并建议了修改。如果作者忽视这些忠告,这是对时间和努力的真正浪费。同时,寄一篇坏的文章,对于作者的科学声望是一种严重的损害。” 实际上,影响因子不同的学术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如果被拒绝的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在仔细考虑了审稿人的意见,认真修改文稿后,是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学术刊物的。值得注意的是,审稿人由于知识的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的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是会发生的。如何处理情况,有两个例子供参考。最近一位年青人的论文被一杂志拒绝。经过反复的讨论检验,我们判断审稿人是错误的。为了论文及时发表,我们建议这位作者礼貌和认真地回信给主编,指出审稿人的错误,并要求主编将他的意见转给审稿人,然后撤回论文,再将论文做必要改进,寄给另一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论文立即被接收,并得到很好的评价。在这一例子中,论文并没有经过重要修改就改寄其他杂志。但是作者却负责地请主编把对审稿人的意见转寄给审稿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改寄其他杂志是不应受到限制和责难的。但前提是对论文结果的反复检验,对论文的正确性有了确切的把握。笔者组内一篇论文在一重要杂志经过两年半才得以发表,主要的原因是第一位审稿人对我国向量磁场测量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不同意发表这篇论文。通过向权威的同事请教和反复的思考,我们确认对所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测量,是充分准确和可靠的。作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与审稿人讨论,不但论文得以发表,还与审稿者和主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篇论文发表后得到了良好的国际引述。7.花大力气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我国SCI论文和引述偏少,除了基础研究水平的限制,语言的障碍不容忽视。每一位基础研究工作者必须把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这里有三个成功的经验供参考。中国科技大学的胡友秋教授总是把审稿人的英文修改和自己的原稿中被修改的部分单独抄在本子上,一一对照。细心琢磨并背下来,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他寄往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常被审稿人称为well-written 。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有一个内部的审稿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保证论文的正确性,同时对研究也有相互影响和砥砺的好处。不经过内部审稿的论文不能寄给杂志。资深太阳物理学家Sara Martin 建议找--些可作为范例的论文精读,学习怎样组织和写出好英语,她特别提到已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Zwaan的论文,可作为范文来效仿。论文初稿完成之后,一定要做拼写检查,不出现简单的拼写出错。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无把握,请一位英文好的同事和国外同行把把英文关必要的。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者英语水平,我们建议对研究生必须开设英语写作课程。在写英语上,我们实在需要打个翻身仗。
六个发表论文的流程:准备论文、投稿、审核、录用、出刊、上网。 1、准备论文:如果论文已经准备好了,按照论文找合适的期刊就好;如果论文没写好,建议还是先找合适的期
在官网的检索栏进行作者文献检索,检索自己的姓名即可查询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 中国期刊网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
如果真需要软件的话,还真有不少,但是都不太好,不通顺,关键词被改,错别字多,表达的意思改变等等。.我都是找北京译顶科技,他们做润色和翻译做的很好,长期客户了加速
怎样查论文是否发表?首先,论文被录用,杂志社一定会给作者用稿通知,或是邮件形式,或是纸质通知,这只是说明杂志社会刊登作者的稿件,但是具体刊登在哪一期,是否就是下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