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颖emma
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以后,这件事也是持续发酵。不仅杨洁篪的讲话,使我们振奋人心,就是当时的中方翻译,也是实力圈粉。这件事可以说,又让外交部翻译司的高级翻译张京走红网络。高级翻译张京有自己的实力赢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
其实,现场翻译对于翻译的功力还是要求很高的。在这样的特殊场景之下,如果不是翻译功力深厚,根本不能完成这样高难度的翻译工作。国际对话现场翻译,不仅需要有深厚的翻译功底,更要有临场发挥的能力。
现在国际间的交流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了。虽然我们的外交官,很多在英语方面,也是很厉害的。其实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就是不用翻译,我们的外交官也是可以听懂对方的意思的。但是,这样的场合,高级翻译也是必不可少的。
现场翻译不仅需要在心态上面,可以临危不乱,更需要把双方的讲话翻译正确。这样的难度还是很大的。翻译需要自己拥有足够广的知识储备才可以。
国际现场对话,必然会有很多偶然事情发生的。国际对话现场的翻译,就需要具体极强的、应对临时突发状况的能力。
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当中,高级翻译张京就用自己的实力,完美的完成了杨洁篪主任驳斥美方无理指责的临时发言。可以说,如果没有平时的努力,高级翻译张京根本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更不能完成这样的工作。这些对于现场翻译来说,就是最大的挑战。
各位,对于国际对话现场翻译具有的特点,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威达天下
[1] 李莉,张峰. 中美文化差异[J]. 考试周刊. 2011(02) [2] 李莉,张峰.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 山东电大学报. 2008(02) [3] 杨超美. 中美主流文化对比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J]. 河南社会科学. 2001(05) [4] 谭杰.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因素[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7(05) [5] 郭雯静.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6] 檀祝平,孙杏林.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汉礼貌原则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7] 黄玉英. 中西动物文化习俗差异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8] 王隽. 东西方文化差异论[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9] 唐红芳. 价值论层面的中西文化差异[J]. 求索. 2008(02) [10] 侯晓舟. 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4)
米果janicefeng
中美学者合作发表论文数断崖式下降,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主要还是疫情的影响。
发表科技论文,自然是为了传播,具体来讲是贡献和讨论,即我们已经做了这项工作了,你们别去重复造轮子了;我们已经做了这些工作了,你们看看有没有问题,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还能进一步做些什么。因此这样的交流,更多的是限制在学术共同体以内的。而学术共同体内部,还是需要使用通用语言的,毕竟互联网时代文献多,传播快,靠翻译解决问题不现实。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科学家都在使用英语发表自己的主要工作。
至于普通人,我以为阅读文献的障碍肯定不止语言。首先是缺乏专业知识基础;其次是价格,Science, Nature的文章那么贵,英美人也一样读不起啊。我也不大建议普通人经常去阅读学术文献。很多最新的科研成果,发表出来本来就是供进一步研究的。有问题的可能性很大,过几年结论很可能就证伪了。用最新文献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听风就是雨,纯属自寻烦恼。
那你要说中文发表学术论文,对中国的科学发展没意义,我看也不见得。中国人读写母语确实要快很多;缺乏足够训练的本科生,读中文文献比读英文文献还是要更轻松的。使用中文工作,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中国学者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但问题是,目前主流学术界用的就是英语,已有的学术资料很大比例是英文写作的,英美学术界整体贡献更大,把主流学术语言变成英语也不现实。你也不可能放弃和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交流,会中文的科学家自己玩。
总的来说,我认为,我国应该加强国内学术期刊的建设,加强在全球学术圈的影响力。但发表学术论文的语言,短期内还是以使用英语为宜。
能不能发个给我嘿。。。。237074317 嘿嘿
在2022年,各国的SCI数量将有所增长。根据统计,中国将拥有最多的SCI文献,其数量将超过2.5万篇,美国将拥有约2.2万篇SCI文献,而德国和日本分别将拥有
这个要看导师口未,没统一规定,哪个个题目比较容易写容易写的题目,说不顶导师要求更苛刻,所以呢,你要把握好,你要懂这道理
如何实施高中美术书法篆刻的教学研究carolinewuyanTA获得超过5.4万个赞关注成为第968位粉丝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受两国的关系影响。影响了两国学者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