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82

Kiwi琪薇
首页 > 论文发表 > 谢彦波发表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oyobear1988

已采纳

他后来没有消息了,因为回归生活了,很少出现在新闻里,也没信息在互联网出现,而且没有小道消息披露,所以没什么消息。

228 评论

已然晕菜

197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随着高考的恢复,曾经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的无数知识青年迎来了曙光——知青返乡。

同年的12月28日,国家决定在全国恢复增设169所普通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以逐步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也正是在这一年,为了加快科技兴国的步伐,中国科技大学的“天才少年班”横空出世,11岁的天才儿童谢彦波滚着一只铁环走进了大学校门,与“第一神童”宁铂成为了中科大少年班第一期学生。

回想当年,第一位神童宁铂的故事依然历历在目,年仅13岁获准破格进入大学就读,是全中国第一个被公认的天才神童,却因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最爱的天文学系,反而被安排就读理论物理,身心无法调适,最后于2003年选择了出家修行,令人唏嘘不已!

而谢彦波的故事也是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他没有上过初中高中,由小学直接进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之后,他的人生一路开挂,11岁上科大,15岁上科学院理论物理所读硕士,18岁读博士,被看好有希望在二十岁前得博士学位,结果中国博士没有读完,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跟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森做固体物理理论工作。

只是,谢彦波这个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却铩羽而归,因与美国导师不和,无法博士毕业就被安排回国了。

天才少年谢彦波究竟怎么了?

一、不喜欢开口讲话的神童

11岁,本是普通孩子读小学五年级的年纪,谢彦波却直接跨过初中、高中进入了大学。他的童年究竟是怎么样?

谢彦波生长在一个知识家庭,在湖南医学院的家属大院里长大,父亲是湖南医学院物理教师。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谢彦波从小不喜欢开口说话,成为了父母的最大困扰。

即便开口,他连个“我”字也不称,饿了就说:“彦波要吃饭!”渴了就喊:“彦波要喝水!”

妈妈摇头叹气说:“这孩子,像个榆木疙瘩,长大准没出息!”

而爸爸却不同意妈妈的看法,说:“彦波是外浊内清,引导得好,出息不会小呢!”

上学后,谢彦波依然不喜欢开口讲话。老师连问几个问题,他一声不吭,这让老师很是头疼。

然而这个不爱说话的小孩,学习能力非常地强。他在小学三年级就把初中的数学学完了,四年级就学完了高中数理化,到五年级时已开始钻研大学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解答了数以千计的题习题。

别人小学毕业就是升初中,谢彦波却参加湖南医学院子弟中学高二年级的数学竞赛,还获得了第二名。之后,他又参加长沙市高中生数理化竞赛,又获得了很漂亮的成绩。这两次好成绩让彦波出尽了风头,人们都称之为神童。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得知才11岁的谢彦波就参加高中考试,且成绩优秀,立即派专人来对他进行面试,结果惊人地发现他的数学相当于大学水平,其他各门功课也都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由此,中科大决定录取他进了少年班。

之后,凭借自己超强的学习能力,15岁的谢彦波提前一年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的研究生,成为国内年龄最小的研究生。硕士毕业后,18岁的他就读博士,被看好有希望在二十岁前得博士学位。

只可惜,神童很快就陨落了。

没读完中国博士,他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跟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森做固体物理理论工作。而美国之旅也并不顺利,因与美国导师不和,谢彦波这个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却铩羽而归,无法博士毕业就被安排回国了。

二、神童的陨落原因

在朋友面前,谢彦波略显健谈而放松,但他似乎不懂得如何与决定其命运的人相处。

谢彦波入大学时才11岁,自理能力差,自视甚高,当时的班主任汪惠迪甚至不得不替孩子理发、缝衣服等。并且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流传甚广的一个传说是,第一次走进校门时,他还在滚动一只铁环。

然而,最要紧的是他不懂得、也没有机会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

他进入少年班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不断的学习、分析、实验。因为“天才”的头衔,他几乎完全被剥夺了作为孩子的天性,原本应该属于他的玩乐也被无形剥夺了。

“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问题就尤其严重。”汪惠迪老师说。

谢彦波是少年班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所以他和第一神童宁铂被当作了典型报道。在那个年代,翻开报纸随处可见关于他们的报道。他那天真的微笑、算术板书的背影,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报纸上。

慢慢地,谢彦波与众少年班同学一样,开始将自己不当做普通人,并且开始不自觉地表现得跟别人不一样。

那怕是到了青春萌动的年纪,遇到喜欢的女孩子,他也只拼命压抑而从不表现,毕竟他是神童呀!这个在心理学上叫性压抑。

他越发不喜欢与人交往,甚至有时是觉得别人不懂他,觉得自己和别人不是一路人。

18岁的谢彦波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被看好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这段最为高光的时刻,却成为他人生转折的开始。

他因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

本该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谢彦波,却被其导师安德森这么说:谢彦波的性格中有着令人无法容忍之处,那就是比他本人还要傲气。

原来,谢彦波因为论文被导师驳回,曾数次去找导师理论,甚至还曾在深夜找到导师家中与师母发生争执。争执之中,因他将手放进裤兜里,被师母以为他要掏手枪而吓得魂飞魄散。

话说,谢彦波就不能退一步,把论文重写一遍吗?

还真是固执,因为在他身上有太多的光环压着,他太害怕失败了。

谢彦波认为是导师不喜欢他的论文。因为为了向导师论证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他数次在黑板上向导师演示,而安德森却总是借故离开。

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选择重写一篇论文,虽然会花很多时间,但至少可以保证自己顺利毕业。即使不重写,好好和导师沟通,也是有可能顺利通过毕业的。

只是,谢彦波不愿意转弯,也不肯转弯,自认为自己不是一般人,坚持自己的理论课题。

然而,两人的僵持,让他痛苦极了。越是痛苦,他越渴望论文能够通过,甚至陷入了一种近乎着魔的状态。

而恰好此时,在美国,发生了中国留学生杀害教授的事件。

思想固执、行为偏激的谢彦波本就让安德森超出想象,在这个事件的影响下,他更是成为了普林斯顿的“高危存在”,随即被遣散回国。

美国镀金,谢彦波铩羽而归,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因为除他之外,还有一个人——少年班学生干政也被遣散回国,他与谢彦波的轨迹惊人的相似:都是在普林斯顿,都是学理论物理,都是与导师关系紧张。

这样子的挫败给谢彦波打击很大。他从未经受如此大的挫折。回到国内后,他彻底从神坛跌落了下来,之前环绕在他身边的光环迅速暗淡下去,随之而来的是失望、鄙夷甚至蔑视。

三、现状如何?

干政回国后,中科大物理系的一位主管老师找过他,劝他回科大读博士。令大家惊讶的是,干政拒绝了。

然而几年之后,干政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表示想回科大工作。但是,科大没有同意,因为当时科大聘用教师必须是博士文凭,他没有。

后来,汪惠迪老师也劝干政再去读博士。他依然拒绝,他不信再花一年时间还找不到一份工作。

只是,现实很残酷,他这一年的努力最后也化为了泡影。而他的精神疾病时好时坏。最终,干政被自己禁锢在了与母亲共同居住的房间里。

当时25岁的谢彦波运气则要好一些,回国后,他以硕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副教授。他与普通人一样,很快地结了婚,没有什么积蓄,分到了一套楼下的小房子。

而在持续不断的烦恼中,谢彦波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才结束了往日的梦想——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总结谢彦波陨落的原因,大概就是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舆论的过分关注,造成了谢彦波的性格缺陷;以及素质教育的缺失。少年班的悲剧已然过去,但真的过去了吗?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是否应该要注意孩子的素质教育?

177 评论

会飞的小马123

后来他过得非常好,他努力地学习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年都会去国外旅旅游散散心,生活的非常开心幸福。

174 评论

月想月乐

背后隐藏的共同点:其实只有嫉妒两个字,因为嫉妒导致最后都慢慢消失在大家视线中

97 评论

李鸿章大杂烩

自由英雄出少年,古代也有不少神童的出现,但是大部分后天都不尽如人意。

古有方仲永、曹冲。伤仲永在没有接触过纸笔的情况下,五岁就可以提笔写诗作词,名噪一时。

不过好景不长,可方仲永在十三四岁之后就失去了此种才能,因为他后来没好好读书,而是被父亲带着到处显摆,以换取钱财。

与方仲永不同,谢彦波可以说是被所谓的导师废了。

谢彦波的经历

谢彦波小时候家住在湖南医学院的家属大院里,父亲是湖南医学院物理教师。

一岁那年,他被送到乡下跟奶奶一块儿生活,快到入学年龄,才从乡下回到城里。谢彦波回到城里,对一切都感到既新鲜又陌生。他平时也不爱讲话,即使开口,连个第一人称的“我”也不会用。饿了就说:“彦波要吃饭!”渴了就喊:“彦波要喝水!”妈妈叹气说:“这孩子,像个榆木疙瘩,长大准没出息!”爸爸不同意妈妈的看法,说:“彦波是外浊内清,引导得好,出息不会小呢!”

谢彦波上学后仍不喜欢开口讲话,老师问他问题,他也不回答,这个老师感到头疼了,把彦波的表现告诉了他爸妈。后来在他爸爸的开导下,才开始活泼起来。

有天晚上,爸爸检查到谢彦波的作业,发现这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竟做起高年级的数学题来,彦波说:”五年级班里上课,我在一旁听了一遍就会了!“爸爸发现他接受能力强,求知欲也很旺盛,便指导他自学起来。谢彦波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清晨6:15起床,经过十多分钟的体育锻炼,然后开始学习。

放学回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晚饭后玩一小会儿,即开始超前自学数学1小时。晚上8:30睡觉。天天如此。每天坚持5个多小时的看书学习。学累了就去滚滚铁环。就这样,他在小学三年级就把初中的数学攻下来了,四年级就学完了高中数、理、化,到五年级时已开始钻研大学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解答了数以千计的习题。

只有小学毕业文凭的谢彦波,参加湖南医学院子弟中学高二年级的数学竞赛,获得了第二名。参加长沙市高中生数理化竞赛,又获得了好成绩。彦波出名了。中国科技大学派专人来对他进行面试,结果发现他的数学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其他各门功课也都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科大录取他进了少年班。谢彦波大学毕业提前一年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的研究生,成为国内年龄最小的15岁的研究生,1987年12月获博士学位。现中国科大作研究工作。

谢彦波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自视甚高,尤其不懂如何与人交往。入学时他刚刚11岁,此前只有小学5年级的人生经验。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发挥,第一个学年过去后,打牢了基础的谢彦波选择了物理系。从此,这个系着红领巾的大学生的潜在天资得到了充分表现,一路成绩骄人,直到毕业。

1982年,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15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于渌院士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被看好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但是谢彦波在心理成长方面是缺失的。

“他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汪惠迪说,“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谢彦波可谓因祸得福,得以跟随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学习,后者在1977年因为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在沃德罗普的著作《复杂》中,这位教授被描述为一个深邃而傲气的人。

对安德森来说,谢彦波的性格中有着令人无法容忍之处,那就是比他本人还要傲气。

“我的论文不讨他的喜欢,”谢彦波说,“写的是他的理论的不对。”

在普林斯顿的中国同学圈子里,谢彦波与导师不睦,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

本来,事情并非毫无转机,可是恰在这时,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事件。当人们意识到应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时,谢彦波被怀疑为潜在的危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位副校长决定让谢彦波回国,这意味着后者的留学生涯的结束。这件事情后来在中科大内部争议颇多。

回国后,谢彦波也被打回了原形,很快他结了婚,没有什么积蓄,分到了一套楼下总是有人打牌的小房子。在持续不断的烦恼中,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才结束了往日的梦想。

天才陨落的原因

从上面所述,其实谢彦波的陨落可以说是必然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健康的成长

在其成长方面,实在是太快了。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如果只有所谓的天才,而不会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及发展,那么这样的人成长起来,迟早也会被社会所淘汰。造神、应试、舍本逐末、拔苗助长、本本主义都会害了天才。

二、起点太高,再往上太难

虽说谢彦波确实有天才之能,但所谓的天才能力有一部分是人们给赋予的。就算他确实有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但谁也不知道这种能力能维持多久,或者这样的能力的基础稳不稳固。怎么更好的引导这种能力向好的方面发展也是个大难题。

三、内心脆弱,经不起风雨

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哪里有那么容易呢?虽然谢彦波被冠以神童的称谓,甚至说有机会拿到诺贝尔奖,但终归,这只是人们的理想而已。就算是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以及爱因斯坦也会有失败的时候。谢彦波只是一两次失败,已经没有斗志了,一个奋发图强的人怎么有机会成功呢?

人的成长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当然一个人成功后遇到挫折也是必然的。只有经过努力—成功—挫折—再努力—再成功的过程才能不断的成熟。一个人要全面发现,不光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在人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领域都要有所涉及,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触发灵感,达到心智成熟。

344 评论

TTTTTTTT醬

这几个字就是“不合理期待”。这些神童如若凭借自己的天赋获得成功,荣誉是属于家族和社会的,可一旦他们没有如公众预期的那般获得世俗的成就,或是在学业上遭遇低谷,等待他们的只有嘲讽。这种不合理的期待让部分心理脆弱的天才少年成为牺牲品,还未等到机会发挥天赋、一展所长,就沦落成为社会的弃儿。

313 评论

little1208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曾经取消过高考,这让当时很多的人都无缘得到教育也使中国当时的经济倒退了多少年,终于在1977年的时候中国又恢复了高考,当这个喜讯传遍神州大地的时候,无数学子又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当中为自己心中的大学梦进行拼搏。

在这些为自己大学梦进行拼搏的学子当中有着很多誉为神童的才子,其中以谢彦波最为有名,谢彦波出生于1966年是湖南益阳人,他的父亲是湖南医学院物理教授他的母亲是一位医生,这样的家庭基本上是那些拥有高学历学子的标配。

在这样的家庭里面出生的孩子一般来讲都能够获得比较大的成就,所以谢彦波在他11岁的时候也就是1977年,他就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因为年纪太小的原因,他就进入少年班进行学习,在他15岁的时候,他就进入了科学院成为一名硕士之后又留学美国,去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深造跟随着诺贝尔奖的得主进行物理理论的研究工作。对很多的人都羡慕。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被很多人羡慕的神童,他在中国获得了不菲的成就,在美国进行深造之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发展,在谢彦波去美国进行博士学习的时候,他的导师曾说过他有可能在20岁的时候就可以得到博士学位,可惜的是在美国10年的学习当中,谢彦波一直是以硕士的身份进行研究。

那为什么谢彦波能够在中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在美国就不行呢?难道是那一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梓的老话吗?造成谢彦波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方面就是谢彦波虽然是一个神童,但是他也只是专注于一方面发展。

相比于其他方面跟正常人来讲,他就学的比较的短缺,谢彦波在他11岁的时候踏入中国科学科技大学的大门,他虽然在智力上能够成为大学中的一份子,但是他在心理上还只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水平,突然从小学五年级跳到了大学这样的心理落差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承受到的。

他的人际处关系的处理与一切社交行为也不是一处能一蹴而就的,所以人际处理关系就成为了说谢彦波的短板,可是如果他想拿到博士学位的话,他就得跟导师处理好关系。他之所以在美国进行了长达10年的留学生涯,这主要的原因都是为了当时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安德森去准备的。

但从一开始谢彦波的运气就不算好,他因差差阳错的错过了这一位导师,普林斯顿的校方给他安排了一个女教授,当谢彦波完成博士论文的时候安德森却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获得这个消息之后,谢彦波立马给安德森写了一篇论文。

但是这篇论文所用的观点与安德森的观点完全相反,这就让谢彦波即使用10年去追寻安德森也无法成为安德森门下的博士。最后他只能被中国科学院召回成为一名物理教授。

141 评论

yuanxia6636

后来他放弃了以前的光环,看淡了名利和世俗,最终选择出家修行,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僧人。

123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疆李彦发表论文

    科研论文:一、《宋代出版史研究》引文纠误三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6-2 第一作者 二、《博客出版及其版权保护》发表于“首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

    麻酥酥Jessica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鲁彦发表论文

    《柚子》(短篇小说集)1926,北《黄金》(短篇小说集)1928,人间《童年的悲哀》(短篇小说集)1931,亚东《小小的心》(短篇小说集)1933,天马《屋顶下

    Q吃吃吃买买买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谢彦波发表论文

    他后来没有消息了,因为回归生活了,很少出现在新闻里,也没信息在互联网出现,而且没有小道消息披露,所以没什么消息。

    Kiwi琪薇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张彦彬发表论文

    2014年12月底,河北省2014年年度高职评审工作已完成,正由各评委会省级主管部门官方网站上陆续公示。2015年1月5日,省教育厅网站已公示教师高职通过人员名

    VivianYan~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靳彦华发表的论文

    支玉恒、窦桂梅、于永正、张在军(方圆)、吴立岗、薛法根 支玉恒: 全国名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几十年,他勇于教改实践,追求完美,追求出新,挥洒

    最後放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