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骷髅
首先,一流学府的论文也确实会存在抄袭造假的嫌疑。其实不仅国内的名牌大学的论文有抄袭造假的现象,其他国家的大学也会存在论文抄袭造假的现象,像是我印象中记得比较深刻的是日本的一个学术造假事件,可以说是整个学术界的丑闻了,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小保方晴子,在日本理化研究所工作,在一流的学术刊物《自然》上面成功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据说有诺奖级别的研究成果(非理工科专业,其实不太懂,总之很厉害),随后被证实造假,学位被撤销,导师自杀。
其次,詹启敏院士团队的论文是否涉及抄袭造假,还在核实当中,没有定论,应该以官方通报为主,不要以讹传讹。根据网上公布的消息来看,詹启敏院士一共有25篇论文在美国的Pubpeer 网站上被质疑了,也不仅仅是因为抄袭造假,还涉及数据重复、实验结果有误等等问题,詹启敏院士也出来面对质疑了,积极和合作者沟通讨论。现在这件事情还没有定论,只要不涉及学术不端的话就没什么问题。
再者,不管怎么说,被爆出来有这样的嫌疑,詹启敏院士都有御下不严的嫌疑。詹启敏院士学术地位、行政地位都有了,个人认为詹启敏院士没有什么动机去抄袭造假,然而理工科一般都是大老板带小老板,小老板下面还有一堆研究生,但是如果有成果要发论文,实验室负责人一般都是通讯作者。所以即使这件事情被核实了,也有可能是团队里面的其他人做的,但是詹启敏院士作为团队带头人或者通讯作者,肯定也是要负责任的。
最后,学术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搞学术的人都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你搞学术有成果了,肯定是要发表出去的,这些以你的名义发表出去的作品都是有迹可循的,所以如果你抄袭造假,其实是给自己以后的学术道路埋下了一颗地雷,如果想搞学术还是要爱惜自己的羽毛,真金才会不怕火炼。
princefrank
戴元本作为我国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 ,他的一生都在为了物理研究而努力。本应安享晚年的他,还在不断地工作,不断地发表学术论文。他的一生努力勤奋,从不懈怠。他用努力和坚持在我国物理研究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主要从事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奇异位势和非定域位势的瑞奇极点理论、层子模型研究、非交换群规范场论中费密子的电磁形状因子的高能渐近行为和重强子物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为我国的物理研究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和宝贵经验。
戴老先生的一生本是辉煌无数,但他一辈子为人和蔼热心,在生活中朴素简洁,工作方面更是要求精益求精,为人光明磊落 ,从不弄虚作假。他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我国老一辈的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物理学科的领域,在Regge极点理论、层子模型、规范场论中形状因子的高能渐近行为、对称性动力学破缺和重夸克物理等方面做了有意义的工作。他的科研精神,无私奉献,为我国新一代的物理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经验。
依我个人的见解,作为一位物理学者,他的贡献是无价的;作为一位老师,他的艰苦钻研和坚持研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位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他个人的成就,是在于日积月累。戴先生淡泊名利的胸怀,乐观旷达的性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科学的执着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 。
他的一句名言:志存高远,进取创新,简短的文字表达了他这一生无畏的追求,致敬老一辈的科学家们。
伪文艺的姑娘
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在激光核物理领域获得重要进展。2022年1月31日,一项飞秒强激光核物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以「飞秒泵浦时抖动电子与离子库伦碰撞所产生的同质异能态」(Femtosecond Pumping of Nuclear Isomeric States by the Coulomb Collision of Ions with Quivering Electrons ) 为题,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8, 052501 (2022) ;doi://10.1103/PhysRevLett.128.052501 )上发表。论文由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团队与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合作完成,陈黎明和符长波是论文通讯作者,冯杰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近年来随着强激光技术的发展,强激光驱动下与原子核相关的物理过程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原子核同质异能态,即处在亚稳态的核素,由于其核结构理论的研究价值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一直以来是核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超短的飞秒脉冲强激光,由于其能量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高度集中,有望形成超高电荷密度的加速以获得传统加速器无法比拟的超高的产生率,激发产生同质异能态。这将对核结构、医学射线成像、原子核时钟、伽马激光器、天体核合成等领域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在该文中,合作团队报道了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了飞秒激光驱动产生的同质异能态。团队利用一台百太瓦级桌面型激光器为驱动源,观测到了Kr83核素的同质异能态(其能级为42keV,寿命为1.83小时)。其峰值产生效率达2.34E15 p/s,超出传统加速器所能达到的峰值产生率数个量级。理论分析表明,近固体密度的电子在强激光场和团簇等离子体共同作用下会多次往返抖动形成共振,增加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机会,进而大幅提高了同质异能素的产额。理论分析同时表明,该实验条件下的同质异能态可能主要来自于库伦激发机制,但不排除另外一种重要激发机制NEEC的存在。NEEC,即电子俘获核激发(Nuclear Excitation by Electron Capture),是原子核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的逆过程,实验上尽管经过数十年的寻找,但仍没确切被证实。
此外马余刚团队近期也受邀发表了综述文章,其题为「New Opportunities for Nuclear and Atomic Physics in Femto-to-Nanometer Scale with Ultra-Intensity Lasers」【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 7, 024201 (2022); 】。文章综述了目前存在于原子和原子核尺度之间(也就是纳米和飞米尺度之间)的一些物理困惑,包括: 质子电荷半径、中子寿命、深度狄拉克态(Deep Dirac Level)等;并 探索 了利用强激光研究此尺度范围问题的可能途径,包括NEEC、电子桥(Electron Bridge)等。文章以「编辑推荐」的方式发表,并获得了AZO Optics的报道推荐()。该文章由符长波、张国强、马余刚共同执笔完成。
原文链接:
--复旦大学官网
小脸欠捏
戴元本院士,是我国优秀的物理学家,更是世界的粒子领军人物在戴元本院士70岁高龄的时候,本来可以好好享受国家给自己的福利,但是戴元本院士并没有停下来,一直奋斗在我国物理领域的前线,身先士卒,为国家鞠躬尽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推动了我国物理领域的发展,让我们祝愿戴元本院士一路走好,愿天堂戴元本院士也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阿甘终结者
主要从事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奇异位势和非定域位势的瑞奇极点理论、层子模型研究、非交换群规范场论中费密子的电磁形状因子的高能渐近行为和重强子物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63年-1964年Regge极点理论主持1965年-1966年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参与1974年-1975年规范理论中形状因子的高能行为主持
这个难度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对于化学博士生来说,要想发表自己的SCI论文,就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而且要得出具体的数据,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等待,要有过硬的
维普论文查重系统和万方系统相似,一个不错的论文查重平台,同样的价格优惠,适合论文的初稿查重。知网、万方、维普是目前国内比较好的论文查重平台,当然还是其他的论文查
正规期刊发表论文的六个步骤详解,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投稿才不能成功
山东抗疫医生白晓卉去世生前曾说,愿以所学,用心守护患者健康,不难看出,白晓卉生前是一位活泼开朗的一生
首先,一流学府的论文也确实会存在抄袭造假的嫌疑。其实不仅国内的名牌大学的论文有抄袭造假的现象,其他国家的大学也会存在论文抄袭造假的现象,像是我印象中记得比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