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0

深海R蔚蓝
首页 > 论文发表 > 邵然发表的关于食品的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笔岸四叶草

已采纳

食品化学课程论文【1】

摘要: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强调了食品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合理设置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好课前教学准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食品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之一,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品的组成成分、结构以及相应的反应机理。

通过课堂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与之相应的实验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加工、检验、研发等食品行业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食品化学课程可以使学生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原材料、食品加工过程和食品腐bai变质过程中各种成分的结构、组成、物理性质、营养水平、反应机理和安全性以及他们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理化反应和这些反应对食品品质、安全性质和营养水平的影响,从而直接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因此,对于一个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牢固掌握食品化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才能在食品行业领域从事相应的教学、研究、生产、检验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严格的按照学科分类来说,食品化学既可以分为化学类,又可以分为食品类。

食品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错而产生的新课程。

它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因为学习食品化学需要一定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基础,同时它又是后续要学习的专业课基础;它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新兴学科,食品、化学、生物、工程、医学、农学等领域都在不断地向食品化学输入新鲜血液,同时也都在利用食品化学的研究成果来完善壮大自己;它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学科,所以在全国多数大学的食品院系中,食品化学课程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国外的大学中更是如此。

一、认清课程的重要性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

首先,它讲述了食品原材料和食品的化学组成以及各种成分的结构;其次,它研究了食品各种成分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理化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食品品质、营养和安全性的影响;再次,食品化学课程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新食品、食品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食品化学为科学调整食品营养、完善消费者饮食结构、减少食品原材料浪费、降低食品生产加工成本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食品化学课程主要具有:①章节多,知识面广,每一章节都可自成体系;②内容简单易懂,便于传授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很少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和复杂的公式计算;③内容更新快,要求教师时时注意食品行业的最新动态,紧跟食品领域发展最前沿,不断充实教学内容;④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必须保证学生熟练掌握,融会贯通。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具备知识结构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去粗取精,科学合理安排授课计划,编写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教案。

不同作者编写的食品化学教材其内容一般都包括绪论,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在贮藏、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理化变化以及它们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还包括食品的色泽、风味、食品中的酶、食品添加剂、食品中的有害成分等内容。

一般每种成分都单独成一章节,而这些内容又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营养学、酶学和食品添加剂这些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重叠,并且由于教学课时所限应该合理安排教学的侧重点,在课堂上基础知识应进行简要授课,重点强调食品化学的核心知识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善,应该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移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三、充实教学内容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授课时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相互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到大学课堂,板书已经渐渐被减少,但是PPT教学往往使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而板书教学注重逻辑思维的传授。

大学教育应注重方法的传授而不是结果的演示,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板书、PPT、视频、动画、模型、讨论、实例等方法,改变理论课的单调枯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适当配合相应的实验课,实验课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理论课知识,还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和食品行业的飞速发展,食品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矛盾的不断涌现,仅书本上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质料充实教学内容,特别应注重收集与食品化学相关最前沿的热点问题,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了解食品行业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选择。

四、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食品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掌握食品化学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和照本宣科,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食品化学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学习食品化学后能把各门专业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而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际生活遇到的一些现象和实际生产中一些成功的案例,适当地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改变理论课堂的枯燥乏味,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从而启发学生能以某一个基础知识点为纽带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教授学生所有专业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服务于食品行业的高新人才,而随着的食品行业的高速发展,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适当引入高新技术的使用和食品行业的热点问题讨论,使学生能及时了解食品行业的最前沿。

教学的最终是为了学以致用,在课堂中定期邀请食品行业的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比如生产技工、质检员、管理者等到学校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最新需要、相关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不经可以和课堂内容互补,还能使学生尽早的适应食品行业,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对食品化学充满兴趣。

在最后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居于卷面成绩对学生整学期的学习给予评价,我们应完善考核制度,采用多方面、多方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从课程的重要性来说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凸显出食品化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食品化学教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卢蓉蓉,杨瑞金,张文斌.食品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88-90.

[2]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Z].

[3]毕金峰,刘长江.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02,(01):55-56.

[4]张文斌,杨瑞金,卢蓉蓉,华霄,赵伟,夏文水.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1,(08):4982-4984.

[5]王志兵,邱芳萍,彭悦.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2):84-86.

[6]汪姣,张科贵.师范院校食品化学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5):373-374.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2】

摘要 作为高校食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食品化学课程在食品理论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食品化学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1],国内高校多数食品院系均将其作为校级和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来进行重点建设。

为了适应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满足培养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近年来不断改革和优化食品化学的课程建设,在借鉴省内外同行教学经验[2]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笔者所在学院学生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食品化学课程进行探索性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食品化学既是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之上,因而需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交叉问题,确保教学重点和方向,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科发展要求。

如同属专业课的《食品营养学》《食品酶学导论》《食品添加剂》《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均同时安排在同一学年授课,为协调冲突的教学内容,规避内容重复,学院自2009年开始多次组织学科方向类似的授课教师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确定了交叉内容在各自课程建设中的重点和方向,达到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支撑,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运行下来效果显著。

对于公共必修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与食品化学交叉内容的调整问题,食品化学课程则把教学重点放在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发生并影响食品品质变化的内容等方面,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2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食品化学课程较抽象、偏重理论的特点,低年级学生通常会感觉学习内容较为凌乱、缺乏系统性,不好把握重点,为了避免初学者产生畏难心理和情绪,继而影响学习热情,因此有必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其穿插教学全过程,达到调动并维持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

2.1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丰富课程内容针对性

为了增强所授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一般常结合生产实践中的一些成功事例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结合教学理论中某个知识点,通过联系分析生产生活案例、点面结合、融会贯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如通过提问为什么苹果、土豆削完皮后会变色等问题;还结合学院教师的`研究成果如笔者所在学院教师承担的魔芋多糖成果单独作为糖类专题讲座等。

将这些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入食品化学的教学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参加课外科研的积极性。

通过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食品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将来在食品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快速入门或者进入研究生阶段课题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打下基础。

2.2 创造主动参与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优化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营造主动参与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适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将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实例教学法等优化组合,充分借助各类教学资源,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3]。

如曾以分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式教学,把某一教学热点交给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要求每个学生以幻灯片形式交由教师审查合格后,在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则进行课堂讨论的引导和纠正。

此方法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深入学习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锻炼了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自我学习和与人探讨等能力,也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传授与掌握。

2.3 将课程论文纳入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在食品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程论文写作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在考查学生对食品化学综合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等方面起到必要的推动,让学生主动去探寻论题领域的研究概况,使自学内容超越课堂和教材,达到延伸食品化学的理论教学效果。

课程论文的内容设置重点考核对相关领域研究结果的高度概括性,一般结合教学内容的某一章节开展,形式上则根据低年级专业知识掌握特点和班级人数以总结归纳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进展的综述论文为主,或由授课教师根据当前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提供参考论题。

教学实践证明,将课程论文写作纳入食品化学的教学过程,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增加学生自学时间和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在调动自学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 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3.1 借助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以理论紧贴实践为切入点的教学实践要求[4],充分结合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和学校学院开展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各类大赛,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学生适当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

科研课题研究中有很多实验设计是带有探索性的、尝试性的,部分内容紧贴食品化学的基础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近年来,部分学生以毕业课题的形式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之中,使其科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3.3 开放实验室,调整实验内容,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近年来,将实验室进行弹性管理,建设了面向本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给予其开展食品化学实验充足的实验时间。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申请进入实验室既可以开展如美拉德反应、蛋白质的功能性质等相关大型综合性设计实验[5-6]工作,也可以对集中开展的基础教学实验进行重复验证。

学院近几年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建设工作,学生结合学校挑战杯和学院创新基金开展涉及食品化学方面的小项目、小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益提高,所体现的实验技能和研究水平也逐年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及实验人员也能因材施教,更好地起到指导作用,对提高业务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第3学期单独开设了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程,从实验场所、实验经费和时间上给予保障,达到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知识面和重视应用[7-8]的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借助食品化学综合性设计实验,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并变得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从查阅资料、制订实验实施方案、后期数据处理分析、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等方面得到锻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

4 参考文献

[1] 阚建全.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杨华,戚向阳.地方本科高校食品化学课程合作讨论式教学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5):115-116.

[3] 张汆,贾小丽,孙艳辉.高校食品化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高教探讨杂志,2010,22(4):49-50.

[4] 赵国华.食品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 王志兵,邱芳萍,彭悦.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2):84-85.

[6] 付莉,杨爱丽,顾英.《食品化学》与创新型实践教学[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78-79.

[7] 侯方丽,徐金瑞,胡勇.关于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0(9):182-183.

[8] 陈海华,甄天元.食品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206-207.

118 评论

靓掣魅影

2021年9月,江南大学传统酿造食品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张晶(第一作者)、刘双平副教授(共同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毛毽教授(通讯作者)等在国际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F=4.972)在线发表了题为“Metagenomics-based insights into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profiling and flavor development potentiality ofBaijiu DaquandHuangjiuwheatQu”的研究论文。

199 评论

bluebirdtang

2019级硕士研究生魏雪林为论文第一作者,杨潇教授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王芹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229 评论

杨梅的果实000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为快速传播食品科学、技术、工程和营养方面的重大创新和影响力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该期刊仅发表创新、高质量和高影响力的评论文章、原创性研究论文和读者来信,涵盖食品科学和技术的各个学科。并且也会发布关于食品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专题和新兴主题的特刊。还将出版通过同行评审来自学术会议,研讨会,食品科学、技术和工程会议的精选论文特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是由加拿大食品科技研究所的官方杂志创建,是Canadian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的继承者,凭借自身的技术和基础优势,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以期提供一个真正的国际食品科学研究交流论坛。该期刊涵盖的主题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和安全;食品毒理学;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物理特性;感官科学;食物品质;健康与营养;食品生物物理学分析;食品纳米技术;新兴技术;食品加工的环境和可持续性方面。编辑部成员主编:A. Sant'AnaState University of Campinas, Campinas, So Paulo, Brazil副主编:新兴技术方面F.J. BarbaUniversity of Valencia, Burjassot, Spain食品化学和分析方面V. GkmenHacettepe University, Ankara, Turkey食品工程与材料科学方面F. Maleky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io, USA小编提示:其余副主编请在期刊主页中查看。编委会:N.C. Acevedo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owa, USAH.G. AklloluHacettepe University, Ankara, TurkeyG. AlencikieneKauna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thuaniaA. AllendeCEBAS CSIC, Murcia, Spain

271 评论

微雨燕双飞1988

本文首次发表于原作者的个人网站:阿洛酮糖:医疗价值、浅在功效及副作用,以及烘焙应用-别人Google了什么。

阿洛酮糖( allulose) 吃起来是糖的味道,化学式与果糖相同,用于烘焙时会跟一般蔗糖、果糖一样焦糖化,却几乎没有热量也不会影响血糖?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事?

阿洛酮糖是市面上的一种新型甜味剂,它具有糖的味道和质地,但含有极少的的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早期研究更表明它可能对健康有益。然而,与任何代糖一样,目前现有研究可能无法预测长期食用的对安全和健康影响。本文将整理现有研究对阿洛酮糖的了解,以帮助读者在与医师讨论之后,判断是否该使用阿洛酮糖作为糖的替代产品。

在进入文字细节之前,可以先看一下我整理的PAA阿洛酮糖影片,快速先了解重点(直接播放就会有中文字幕):

看完影片了吗?(喜欢就顺便按一下订阅吧!)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谈更多阿洛酮糖的细节,先从什么是阿洛酮糖开始吧!

阿洛酮糖( allulose) 又被称作 D-阿洛酮糖(D-psicose)。它被归类为“稀有糖”(rare sugar),因为在天然的情况下,极微量的阿洛酮糖存在于某些食物中。含有微量阿洛酮糖的食物包含小麦、无花果等等。

像葡萄糖和果糖一样,阿洛酮糖是一种单糖(monosaccharide)。我们一般使用的蔗糖,则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结合而成的二糖(disaccharide)。

阿洛酮糖的化学式与果糖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但也因为如此,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会导致的身体代谢阿洛酮糖方式跟代谢果糖的方式完全不同。根据一篇 2010 年发表于《Metaboli *** 》期刊的研究,人体摄入的的阿洛酮糖会有 70-84% 被从消化道吸收到血液之中,但它不会被作为身体所需的热量使用,而是会直接从尿液中被排出。[1]

对于患有糖尿病或正在血糖不稳定的人来说,阿洛酮糖是很好的代糖,因为它不会提高血糖或胰岛素水平。阿洛酮糖每克仅 0.2-0.4 卡路里的热量,约为一般食用糖卡路里的 1/10。

此外,2015 年发表于《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期刊的研究更发现阿洛酮糖具有抗炎性( Anti-inflammatory) ,也有助于预防肥胖和降低其他并发患慢性病的风险。

虽然在某些食物中含有极微量的阿洛酮糖,但因为量实在太少难以量产,制造商因此开发出使用酶将玉米和其他植物中的果糖转化为阿洛酮糖的量产发方式,终于能实现量产。 [3]

阿洛酮糖是一种稀有糖,其化学式与果糖相同。 但因为它不会被身体代谢,所以它不会升高血糖或胰岛素水平,卡路里也极低。

阿洛酮糖或许有潜力成为糖尿病患者的替代糖,并帮助血糖控管。神奇的是,这里讲的可能不只是阿洛酮糖代糖功能而已,许多研究认为阿洛酮糖有能在「同样程度的饮食状态下」,潜在降低血糖的功能。

事实上,许多动物研究发现,它可以通过保护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 β 细胞,进而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4][5][6][7]

一项 2012 年发表于《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比较给予过胖的大鼠阿洛酮糖、水或葡萄糖,发现食用阿洛酮糖的大鼠比其他两组具有改善的 β 细胞功能、更好的血糖反应和较少的腹部脂肪增加。需注意的是以上研究结果为动物实验,阿洛酮糖是否对人体有相似或相同的功能,还有待后续研究证实。[7]

人类研究的部分,一些初步研究也发现阿洛酮糖可能对人类的血糖调节能产生有益影响。[8][9] 一项2008年发表于《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的研究招募了 20 名健康的年轻人并分成两组,一组食用了了 5-7.5 克阿洛酮糖和 75 克糖麦芽糊精(maltodextrin),另一组只单独服用麦芽糊精,结果发现与「单独服用麦芽糊精组」相比,「同时服用阿洛酮糖组」的受试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有显著的降低。[8]

另一项发表于 2010 年发表于《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期刊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则招募了26 名成年人,这项研究中部分受试者为糖尿病前期患者(prediabetes)。研究者使用把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直接用餐,另一组则同时食用 5 克阿洛酮糖。饭后两个小时,受试者每 30 分钟测量一次血糖。研究人员发现,服用阿洛酮糖的参与者在 30 和 60 分钟时血糖水平显著降低。

要注意的是,以上皆为小样本小规模的研究,因此阿洛酮糖潜在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功能还有待后续研究才能确保是否能作为长期治疗的应用,但迄今为止的科学证据都偏向正面。

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已发现阿洛酮糖可能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有助于保护产生胰岛素的胰腺 β 细胞。但长期使用的效果和副作用尚未明朗,还有待后续研究追踪。

许多大鼠进行的动物实验发现,阿洛酮糖也可能有助于促进脂肪燃烧。

在一项于 2012 年发表于《Journal of food science》期刊的研究中,过胖的大鼠被喂食含有阿洛酮糖、蔗糖或赤藓糖醇(Erythritol ,为另一种市面上常见的代糖)的高脂肪饮食八周。结果发现,与喂食赤藓糖醇或蔗糖的大鼠相比,喂食阿洛酮糖的大鼠八周内增加的腹部脂肪比较少。

很有趣的地方是,与阿洛酮糖一样,赤藓糖醇也几乎没有卡路里,也不会升高血糖或胰岛素水平。尽管如此,此研究发现阿洛酮糖除了可以和赤藓糖醇一样作为代糖,还有减少脂肪形成的额外功能。[11]

在另一项 2014 年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期刊的研究中,食用高糖饮食的大鼠被同时喂食含有 5% 的纤维素(cellulose)或 5% 的阿洛酮糖。与纤维素组的大鼠相比,阿洛酮糖组夜间燃烧了更多的卡路里和脂肪,进而因高糖饮食而导致的脂肪增加少很多。

阿洛酮糖的燃脂以及防止体脂肪形成功能也受到目前一些小规模人体实验的支持,一项于 2018 年发表于《Nutrients》期刊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探讨阿洛酮糖是否有助于减少体脂、影响血液胆固醇和影响糖尿病标志物。结果表明,与服用安慰剂的人相比,饮用高剂量阿洛酮糖饮料的人的体脂百分比、体脂量和 BMI 指数都显著降低。[14] 这项研究招募了 121 名 20-40 岁不等的南韩受试者,将其分为三组,一组服用蔗糖(0.012 g × 2 次/每日)、一组服用少量阿洛酮糖(4 g × 2 次/每日)、一组服用高剂量阿洛酮糖(7 g × 2 次/每日)。

研究人员接着使用 CT 扫描来检查参与者腹部脂肪区域的变化。在研究结束时,与服用安慰剂的人相比,饮用高剂量阿洛酮糖组的人的总脂肪面积显著减少。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用阿洛酮糖作为代糖可能可以为超重的人带来潜在的额外好处。然而这项研究为小样本研究,因此研究人员在未来需要在更多样化的样本中进行进一步研究以证实这些结果。

动物实验与小样本人体实验表明,阿洛酮糖可能会增加脂肪燃烧并有助于预防肥胖。然而,研究人员在未来需要在更多样化的样本中进行进一步研究以证实这些结果。

一些对大鼠和小鼠的动物研究发现,除了防止体重增加外,阿洛酮糖似乎还可以减少肝脏中的脂肪储存。[15][16] 一项 2010 年发表于《Journal of food science》期刊的研究中,患有遗传性糖尿病的小鼠被给予阿洛酮糖、葡萄糖、果糖或无糖饮食,结果发现与无糖饮食的小鼠相比,阿洛酮糖组小鼠的肝脏脂肪减少了 38%。同时与其他组相比,阿洛酮糖组小鼠的体重增加较少,血糖水平也较低。

很多人在减脂的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同时流失肌肉,一项以小鼠为样本的研究发现,阿洛酮糖除了能潜在促进肝脏和身体脂肪减少,它很有可能还可以同时防止肌肉流失。[17]这项 2015 年发表于《Journal of food science》期刊的研究发现小鼠摄入阿洛酮糖十五周后显著降低了体重和肝脏的重量,并且体重的减轻与包括腹部内脏脂肪在内的总脂肪量的减少有关,而不是非脂肪包括肌肉等的体重。这些结果表明,在没有运动疗法或饮食限制的情况下,补充阿洛酮糖可能可以改善餐后高血糖和肥胖相关的肝脂肪指数。因此,阿洛酮糖可作为潜在预防和改善肥胖和肥胖相关疾病的补充剂。

当然啦,由于以上皆为动物实验,还要再观望后续的人体研究才得以证实相同功效能也能在人体产生。

对小鼠和大鼠的研究发现,阿洛酮糖也许可以降低患脂肪肝的风险,也可能在促进脂肪减少的同时帮助保留肌肉。但由于目前研究数量有限且多为动物实验,我们可能要继续观望将来对人体进行的研究才能下结论。

很多人看到这里一定觉得「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竟然有一种糖不但吃了不会变胖、不会升高血糖、不会引响胰岛素分泌,还能减脂预防脂肪肝?不可能!阿洛酮糖一定跟其他的代糖一样有不为人知的副作用!本段就来讨论目前对于阿洛酮糖的研究中,对于阿洛酮糖副作用的已知资讯,以及美国食药署与欧盟对阿洛酮糖目前的管制状态。

2012 年 6 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首次接受了南韩食品公司 CJ CheilJedang, Inc. 的通报,准许将阿洛酮糖作为各种特定食品类别中的代糖,并被 FDA 认可为「普遍认为安全」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不过在当时,食品公司还是必须在产品包装上将阿洛酮糖视为一般糖类,标注在食品标示上的总糖分和添加糖的糖分。2019 年 10 月,FDA 宣布阿洛酮糖可以不用算在营养标签上的总糖量和添加糖量中,但必须把每公克 0.4 卡路里的碳水化合物标示上去。目前为止,欧盟则尚未允许阿洛酮糖的使用。

就目前研究结果而言,阿洛酮糖「似乎是」安全的。两项以大鼠作为样本的动物实验,持续喂食大鼠 3 至 18 个月的阿洛酮糖,研究结果均没有发现阿洛酮糖对大鼠产生毒性或其他健康相关问题。[18][19]在一项研究中,大鼠被喂食每磅(0.45 公斤)体重约 1/2 克的阿洛酮糖,持续 18 个月。 到研究结束时,阿洛酮糖组的大鼠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也没有与肝肾肥大相关的现象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研究使用的阿洛酮糖剂量相当大, 换算成体重 150 磅(68 公斤)的成年人,等同于约为每天服用超过 1/3 杯的阿洛酮糖。但即使如此还是没有发现显著的负面副作用。

一项 2010 年发表于《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期刊的研究招揽 17 名受试者,一天三餐服用 5 克阿洛酮糖,共一日 15 克持续 12 周,也未发现任何的负面副作用。[20]

要注意的是,一项2018年发表于《Nutrients》期刊的研究发现有些人食用过量的阿洛酮糖可能会腹痛和腹泻等肠胃不适的问题,根据其研究结果,较为安全的阿洛酮糖食用量为单次食用体重每公斤0.4克以下,以及单日食用量体重每公斤0.9克以下。也就是根据此研究,说如果您体重为50公斤,建议单次食用量最好不要超过20公克、每日食用量也最好控制在45公克以下。

从现有研究判断,阿洛酮糖可能是安全的,适量食用不太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然而,上述研究多为动物研究或小样本人体试验,长期食用阿洛酮糖是否会对降康造成负面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才能下定论。

使用极高剂量的阿洛酮糖进行长达 18 个月的动物研究后,没有发现任何毒性或副作用的迹象。小规模人体实验中,食用适量阿洛酮糖也未发现任何负面副作用。然而若单日大量食用,则可能造成腹痛和腹泻等肠胃不适的问题。

针对长期服用阿洛酮糖对人体的影响的研究目前还很有限,但现有研究尚未发现任何严重的健康风险。然而,目前已发表相关研究多为动物研究或小样本人体试验,长期食用阿洛酮糖是否会对降康造成负面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才能下定论。

阿洛酮糖和其他代糖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其实技术上来说是「真的糖」,而且在烘焙的过程中,许多人都觉得阿洛酮糖和一般使用的蔗糖的化学反应很相似。美国一家专卖低碳烘焙产品的公司 Sweet Logic 就写了一篇文章比较赤藓糖醇与阿洛酮糖在烘焙过程上的差别,他们发现赤藓糖醇的成品容易有结晶,也不会像真的糖一样焦糖化,还有由于赤藓糖醇是种糖醇(Sugar alcohol)所以吃的时候会有一种酒精蒸发时的奇怪冰凉感,阿洛酮糖就完全没有上述问题,所以他们比较喜欢阿洛酮糖。但注意阿洛酮糖的甜度只有蔗糖的 70%,所以要达到相同的甜度需要增加更多的阿洛酮糖,同时也可能增加成品的体积。

如果搜寻了有关于利用阿洛酮糖作为烘焙用糖的食品科学论文,会找到一些满有趣的研究。一项 2020 年发表于《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期刊的研究,烤了25%、50%、75% 和 100% 的阿洛酮糖磅蛋糕,还有一个 100% 蔗糖的磅蛋糕当控制组,比较了五种蛋糕烘烤的状态和成品,发现随着阿洛酮糖的比例增加,磅蛋糕外层焦糖化的速度就越快 (就像烘焙师说的阿洛酮糖跟蔗糖比比较容易烤焦),但五种磅蛋糕的质地没有显著差异。[21]

另一项 2021 年发表于《LWT》期刊的研究则比较阿洛酮糖和蔗糖做的杯子蛋糕,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有趣的是,这项研究另外发现由于阿洛酮糖蛋糕在烘烤过程中水分流失的速度比蔗糖蛋糕慢,而且通常需要比较久的时间烘烤才能达到跟蔗糖蛋糕一样的质地,但是同时阿洛酮糖蛋糕的表皮也更容易烤焦,所以对烘焙师来说,拿捏阿洛酮糖蛋糕的烘烤温度和时间是相当大的考验,但若拿捏得好,成品的口感、质地和味道可以和一般蛋糕十分相似。[22]

阿洛酮糖在烘焙的过程中与蔗糖相当相似,但甜度只有蔗糖的 70%,所以要达到相同的甜度需要增加更多的阿洛酮糖,同时也可能增加成品的体积。阿洛酮糖焦糖化的速度可能比蔗糖快也更容易烤焦,但实验发现阿洛酮糖蛋糕通常需要比较久的时间烘烤才能达到跟蔗糖蛋糕一样的质地,所以对烘焙师来说,拿捏阿洛酮糖蛋糕的烘烤温度和时间是相当大的考验,但若拿捏得好,成品的口感、质地和味道可以和一般蛋糕十分相似。

简单的答案就是:还是要跟你的医师讨论啦!

虽然我们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阿洛酮糖有严重的副作用,但就如其他代糖一样,由于现有研究证据还是相当有限,所以到目前为止,并不清楚长期食用是否会对人体健康有任何负面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想尝试以阿洛酮糖取代一般的糖,还是跟医生和营养师讨论之后,再决定要直接使用,或是观望后续研究吧!

306 评论

相关问答

  • 邵阳食品文化论文发表

    饮食营养与健康论文 饮食营养与健康论文,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中华美食则誉满天下。中国饭好吃,外国人爱吃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以下是我整理的饮食营

    小东家198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邵阳食品文化论文发表机构

    饮食营养与健康论文 饮食营养与健康论文,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中华美食则誉满天下。中国饭好吃,外国人爱吃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以下是我整理的饮食营

    敏芳在上海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食品发表论文的杂志

    营养与食品科学

    淇淇爱添添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天然纤维发表的论文

    内容摘要:纤维艺术在中国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将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小珠珠12399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食品的投稿杂志期刊

    食品核心期刊有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工业科技、中国油脂、中国粮油学报等等。《食品科学》杂志为食品专业技术性期刊,主要刊载国内外食品行业的高新技术和新的研

    威武的灰姑娘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