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信弃翊
《现代农业科学》投稿须知《现代农业科学》杂志是教育部主管、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原《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改名, 11月首刊。国内统一刊号 :CN42-135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4650 邮发 :38-185本刊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农业科学,相关栏目设置有:畜牧兽医、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园林科学、食品加工、水产养殖、植物保护、生态农业;第二部分是农业教育教学,相关栏目设置有:教育教学管理、教育发展研究、高校领导论坛、比较教育、学生工作;第三部分是三农问题研究,相关栏目设置有:农业农村经济、农村法制进程、农村金融、农民素质、农村城镇化、粮食安全与农业补贴、农业科技进步。*来稿要求一 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二 论文3500—5000字符数为宜,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三 论文的基本要素齐全,文章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关键词、摘要(中英文)、结语、参考文献等。四 本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收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收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收据库全文收录。若不愿收录的作者请在文章注明。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来稿请通过邮箱发送,我们将在一周内给您答复,请您及时打开邮箱查看回复及修改意见。*本刊现特邀一些高校老师为特约编辑,负责文章初审和杂志发行工作 ,有意者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经审核合格者,可设为当地工作站负责人(需寄申请书)欢迎高校老师推荐、自荐。作者自留底稿。6、 投稿信箱:通信地址:湖北武昌(华中农业大学院内)《现代农业科学》杂志社邮编:430064
曾涛~家居建材
1.学生人数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是南京财经大学的本科(统招生)、硕士、博士的所在地,本校区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5000余人,研究生(硕士、博士)1200余人。2.学校总体情况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南京经济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现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占地面积3005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2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馆藏书203.8万册;建有近200个多媒体教室,100多个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微机实验室,教学用计算机8836台。学校校园总体布局合理,校区功能定位清晰,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现代气息,风格典雅、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现有在职教职工1680人,专任教师1042人,其中教授152人,副教授415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636人,其中博士247人。教师中有23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余人获省部级专家、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育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5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统计学);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和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实验室);2个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产业经济学、统计学);5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统计学、会计学、贸易经济、法学、经济学);7个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财政学);1个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基地(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2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公共财政研究中心)。3.招生情况对于江苏省内招生而言,传统专业面向本一批次招生,新开设专业面向本二批次招生,且以江苏省的生源为主。对于省外招生而言,相同专业在不同地域的招生批次存在差异,且不是所有专业都对外招生。4.住宿情况仙林校区的学生宿舍区分为西苑、东苑、中苑、北苑四块,学生宿舍户型为小公寓型,即三室一厅一卫生间一洗漱间。学生宿舍内设电视、电扇等电气设备,可自行购置洗衣机、吹风机等电气设备,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每个宿舍区均有食堂,且营业时间较长,菜系丰富。每个宿舍区分为5个左右的宿舍站,每个站均有阿姨值班,相对安全。每个宿舍区均有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可供锻炼身体。5.留学生人数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60余所大学及相关科研院所,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关系和广泛的学术联系,并与纽约州立大学合作创办了全美首家商务孔子学院。留学生以交换生为主,官方未给出具体数据,据个人观察,留学生数量在百位数。6.学校建设情况南京财经大学历经多年改革建设,依托新的发展机制,知名度迅速扩大,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办学实力明显增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举例而言,2002年4月,教育部在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的首批高校中,就包含南京财经大学(具体名单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学校设有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粮食经济研究院、南京都市圈发展研究中心等2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校园学术氛围日趋浓厚。学校出版的《产业经济研究》为全国第一本产业经济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7.总结诚如学校校训:自谦自信,务实超越。这所学校在看似自由而随性的学习、生活的氛围里,却有着一颗拼搏的心,学生可以向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且在不少领域均有突出表现,诸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均有不俗的表现,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全国大学生广告作品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等各类国家、国际级别比赛中均有拔得头筹。
嘟嘟喵呜
河南工业大学(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大力弘扬“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历史沿革
从1956年建校至上世纪末,为中央部属院校;1959年开展本科教育,1981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98年划归河南省管理;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河南工业大学。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和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具备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入选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已经成为全国粮食行业、磨料磨具行业和河南省重要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
2.学科专业
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和实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学科群。现有20个教学单位,68个本科专业,18个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113个硕士二级学位授权点,拥有6个类别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双学位专业,18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涵盖99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学校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3.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2177人,副高级职称以上912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博士597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河南省中原学者1人,省级特聘教授10人,校级特聘教授4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优秀专家、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专家等90余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等140余人。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进站博士后人员9名。学校具有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
建校以来,学校涌现了大批知名专家。老一辈专家教授中,有中国储粮昆虫分类学科创始人陈启宗教授,粮食缺氧储藏研究的开拓者路茜玉教授,率先掌握大豆磷脂提取加工技术的张根旺教授,解决粮食筒仓防爆难题的周乃如教授,开创国内砂轮制造、研磨工业学的汪璠、张国贤教授等著名学者。他们潜心学术,立德树人,奖掖后进,功勋卓著,为我国粮食事业、磨料磨具行业及学校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为后继者树立了榜样。
现任教师中,有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会主席卞科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协会主席王凤成教授、三届奥运会田径裁判王晏教授等知名学者,还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粮食工程建设委员会、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热处理学会、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磷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职务,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和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竭诚奉献,堪称楷模。
4.人才培养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8000余人,专科生35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外国留学生近百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18000余人。一直面向全国招生,为国家输送了10多万名合格毕业生。学校整体就业率连年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连续十次荣获“河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荣获全国就业50强高校称号。2009~2014年分别荣获“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本科院校综合实力20强”、“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2014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称号。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德国、波兰、韩国、台湾等20多所境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招生和校际交流项目,为在校生出国学习、深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途径。
5.办学条件
占地总面积193.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3万平方米。拥有三个校区,分别是莲花街校区、嵩山路校区、中原路校区。学校建有高标准的教学大楼和现代化的学生公寓,教学科研设施先进、齐全。校园环境优雅宜人,为学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拥有先进的网络教育管理中心、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虚拟实验教学中心、18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和一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物理学、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基础等一批基础实验室,以及食品工程、建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电子商务、证券与期货等专业实验室。配备有大批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4亿元。目前全部仪器设备超过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4.4亿,
学校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试点单位,拥有河南高校第一个万兆校园网,教育网、联通、电信、移动四大网络接入总带宽达21G,实现了无线网全覆盖、信息门户集成和大数据综合利用,网络应用系统涵盖了校园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的强大信息平台。
学校图书馆早在1992年被原商业部批准为“全国粮油学科文献情报中心”。目前总建筑面积达5.06万平方米,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235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300多万种,中外文纸质现刊近2000种,SCI、EI、IEL、Elsevier、SpringerLink、EBSCO、CNKI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学位论文等中外文数据库43个,自建粮油食品、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2个专题特色数据库。图书馆拥有与教育科研网、中国联通相连接的校园网络及配套的软硬件设施,读者在校内外均可方便快捷地查阅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先进的服务设施、服务理念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现代化应用程度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6.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形成覆盖整个粮油食品学科领域以及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建筑工程、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经济学、超硬材料等学科的部分领域具有一定特色的科学研究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7项,承担省部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6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6项;主持、参加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174项,其中主持并获得国家标准贡献奖一等奖1项,为全国粮食行业夺得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最高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0421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2108篇;出版学术著作398部。学校作为第二主持人单位联合申报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进入国家高端创新体系。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是全国粮食行业权威学术期刊。《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
学校拥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郑州)、河南省谷物资源转化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粮食光电探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油仓储建筑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等29个国家、省部级科技平台;物流研究中心、粮食经济研究中心是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有河南省高校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4个地厅级科技平台;有各类校级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平台近百个。成立了河南省高校首家院士工作站。学校作为股东高校之一发起组建了河南省大学科技园,与社会共建了“河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院”;学校还有岩土工程研究所、物流研究所等54个校级学术研究机构。
7.社会服务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在粮食储运、仓厂建设、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超硬材料及磨料磨具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产生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目前,全国约70%的大中型小麦加工企业、50%的植物油加工企业、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学校研发的技术。学校作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中坚力量,完成大部分核心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为构建中国现代粮食流通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负责编制的国家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为我国粮食行业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家投资337亿元的国家储备及物流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全部采用我校储藏工艺;同时,学校还承担了该项目1/3工程设计任务,使我国粮食储藏工程与工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8.交流合作
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合作发展模式。建有“全国粮食行业(郑州)教育培训基地”,先后承办各类培训班46期,累计培训全国粮食行业高层次人才2700度人。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开展校研合作;与郑州市、周口市、鹤壁市人民政府和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开展校地合作;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上海良友集团、双汇集团、三全集团、思念集团、许继集团、贵州达众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威尔士大学、瑞丁大学联5个本科专业;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开展在校生交流。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国际组织,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小麦协会、加拿大小麦局、法国小麦协会、澳大利亚国际农业发展中心等进行合作交流;成功举办了“联合国粮食物流国际区域研讨会”、“国际小麦品质及面粉改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承办单位,迄今已培训来自86个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行政与技术官员500余名。
9.校园文化
形成了“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校风、“博学奉献”的教风和“勤奋诚信”的学风。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开设人文教育公选课,举办系列校园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搭建了广阔平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
10.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学校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打造和谐校园,营造了团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委、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文明单位、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现在学啥技术最赚钱?现在学什么技术好。职业技术学校都有什么专业?专科有哪些专指则业?学费多少?技校一年学费大概多少钱?职业学校要多少学费?读职高学什么专业好?初
1、《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投稿电子信箱 : 编辑部联系电话 : 84539199邮寄地址 : 吉林省长春市 编辑部地址 : 长春市净月大街 3699 号《当代经
上海包装由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主办,是省级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最新包装信息,提供包装科普知识等。
《现代农业科学》投稿须知《现代农业科学》杂志是教育部主管、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原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联系方式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长春税务学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