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5

山水平川
首页 > 论文发表 > 蓝利川发表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比福爷爷

已采纳

男,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州医学会理事,湖北民族学院兼职讲师,1987年8月至1999年8月在五官科从事临床诊治工作,2001年5月任医务科长,撰写了《上颌窦内巨大胆脂瘤1例报告》、《光固化窝沟封闭一年防龋效果的调查分析》、《医院应急系统在“婴幼儿奶粉事件”群体筛查和救治中的应用》等10余篇学术论文在《中国医学创新杂志》、《中华临床疾病诊治与预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等杂志发表。 ?

310 评论

hsxshirley

有一棵很大的,在三峡附近。”这棵树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杉”的湖北省利川原生古杉树。

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有天下第一杉之称利川谋道1号原生古树(简称利谋1号),位于利川市谋道镇下街口凤凰山下,是世界上年龄最大,胸径最粗的水杉母树,这株树高35米,胸径2.48米,冠幅22米,迄今树龄已达600余年。水杉是世界珍稀植物,属杉科,落叶大乔木。目前世界上仅存此一种,且天然分布仅局限于湖北、重庆、湖南三省市交界的利川、石柱、龙山三县的局部地区,垂直分布一般为海拔(800)1000——1200(1500)米。在利川谋道水杉树发现之前,欧美植物学者普遍认为,盛于亿年前的水杉已在25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运动中从地球上消失了,后来科学家们在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水杉化石,由于某种原因,均被误认为是红杉或落叶松的化石。直到1941年,日本三木茂教授经过研究和鉴定这些化石,才建立了水杉这个古植物新属。1941年冬天,原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干铎在去重庆的路上,途经万县磨刀溪村(今属湖北利川谋道镇,1955年12月划归湖北),发现路旁有一株似杉非杉、似松非松的参天古树,树高足有30多米,当地群众称之“水杉”。这株“水杉”土家族,苗族人一直把它当成“神树”顶礼膜拜,终年披红挂彩。1943年夏天,原中央林业实验所的王战去磨刀溪察看那株水杉树,并采集到一枝比较完整的枝叶标本,给标本定名为水松。1945年,中央大学森林系技术员吴中伦去王战先生处,得到了一份不完整定名为水松的标本,转交给了松柏科专家郑万钧。郑万钧当即认定该标本是介于杉科和柏科之间的新种。1946年2月至5月,郑万钧又两次派其研究生薛纪如去磨刀溪采集到有花与幼果、枝叶的水杉标本(模式标本),后又把标本资料寄给胡先骕,胡先骕在助手傅书遐的帮助下,查对出该树种和日本古生物学家三木茂于1941年从植物化石中定名的水杉同为一属,于是由胡先骕、郑万钧两人共同将该标本定名为水杉并于1948年联名发表了《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论文,推翻了“水杉早已灭绝”的定论,一时轰动世界植物学界。

中国发现水杉的消息传出以后,各国植物学者和古植物学者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古植物学家R.W.钱耐教授更是兴趣有加,于1948年不远千里专程来到中国,与郑万钧一道来到谋道考察“天下第一杉”,并在1949年的《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使水杉引起全球植物学界的轰动。这棵“利谋1号”古树就被称作“天下第一杉”、“植物活化石”、“世界水杉爷”、“水杉王”等,利川也成了国内外公认的“水杉之乡”。近50年来,各国研究此树发表的论文、著述达700多篇(部),获得博士学位的专家有76人,每年有不少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考察。为此,林业部将天然水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1973年原利川县人民政府在水杉原生古树分布较集中的小河村设立了“利川水杉母树管理站”,专门从事境内5746棵古水杉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这五万多株水杉母树,每年产籽1000公斤左右。先后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植物学家亲赴利川考察引种。水杉树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传播友谊的使者。2007年4月,在武汉参加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的24名外国专家,专程到利川考察“水杉王”。据不完全统计,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植物学家亲赴利川考察“水杉王”,研究此树发表的论文著述多达700余篇(部),并有76位学者因研究此树而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占地400余亩的中国水杉植物园已经建成。在“水杉王”附近,种植了秃杉、珙桐、红豆杉、银杏、美国红杉等10余种国内外珍稀树种。为一棵水杉树建造一座公园,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少有。

91 评论

晶莹剔透0702

论对利川市水稻生产遭受低温冷害之后的思考

论文 摘要 :利川市过去言传“稻谷两头尖,三年两发癫”,这充分说明利川水稻生产遭受灾害袭击十分频繁。利川市水稻生产的自然气候足以代表湖北西南山区及武陵山区情况。文章通过对2010年利川市水稻生产遭受低温冷害情况的分析,从而达到规避和降低今后水稻生产的自然风险为目的。 论文 关键词:水稻生产;低温冷害;预防措施 水稻是利川市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产量1.3亿公斤左右。2010年,利川市水稻生产遭受了低温冷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尤其是8月下旬障碍型低温冷害的影响,导致部分迟熟组合(品种)绝收,使全市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为摸清受灾情况,水稻生产经验教训,我们组织了工作专班,对利川市水稻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估分析。 一、水稻生产遭受低温冷害损失情况 2010年,利川市水稻种植面积33.45万亩,调查测算总产为11629万公斤,单产347.7公斤/亩,单产比上年(统计数)401公斤,减产53.3公斤,减少13.29%,总产较上年的13634万公斤,减少2005万公斤,按现行市场价,损失4812万元,农民人均损失70.56元。 受灾严重的主要是海拔800米-1200米的`二高山稻作区,1200米以上的高山稻作区次之,800米以下的低山稻作区基本没有影响。 调查统计,2010年,利川市有14个乡镇395个村12.56万户的水稻不同程度地遭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受灾面积20.3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6万亩,涉及25815户,平均亩产量只有65.3公斤,较上年平均单产减335.7公斤,减84%,总产减少537.12万公斤;重灾面积6.8万亩,涉及59171户,平均亩产量276公斤,较上年平均单产减125公斤,减31%,总产减少850万公斤;轻灾面积10.5万亩,涉及40614户,平均产量309.9公斤,较上年平均单产减68.5公斤,减23%,总产减少719.25万公斤;未受灾面积13.15万亩,平均单产486.2公斤,总产6393.53万公斤。 二、低温冷害对水稻生产影响的过程 (一)延迟型冷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据气象局资料,2010年,4月最高气温26.8℃(29日),最低气温14℃(14日),平均气温11.9℃,较平均气温12.9℃低1℃;5月最高气温30.0℃(24日),最低气温10.2℃(20日),平均气温16.8℃,较历史平均气温17.1℃低0.3℃;6月最高气温31.8℃(18日),最低气温12.1℃(9日),平均气温19.6℃,较历史平均气温20.3℃低0.7℃。这种延迟型冷害导致秧苗生长迟缓,使插秧期推迟10天以上。历年始插期在5月上旬,插秧高峰在5月中旬,结束期在5月25日左右,而今年始插期在5月10日左右,插秧高峰在5月下旬,结束期在6月上旬,个别田块在6月10日以后还在插秧。更为严重的是,延迟型冷害使水稻生育进程推迟15天左右,历年水稻分蘖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旬,6月20日-25日,大田已足苗,8月5日左右始穗,8月15日已基本齐穗。而今年,秧苗进入大田后,滞发迟发,分蘖高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大田足苗期在7月5日左右,始穗期在8月10日左右,40%的水稻在8月20日前齐穗,50%在8月25日前齐穗,还有10%的处于始见穗或始穗期,成熟期常年在9月下旬,而2011年在10月5日-15日。 (二)障碍型冷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8月23日-26日连续阴雨,气温下降幅度较大,23日最高气温24.0℃,最低气温20.4℃,平均气温21.6℃,降雨11.7mm;24日最高气温24℃,最低气温19.6℃,平均气温20.9℃,降雨量34.8mm;25日最高气温21.2℃,最低气温19.0℃,平均气温19.8℃,降雨量1.0mm;26日最高气温19.4℃,最低气温17.0℃,平均气温18℃,降雨量为26.0mm;8月23日-26日,利川市二高山稻区50%的稻田水稻正处在齐穗期,4天平均气温在22℃以下,23日-24日最高气温达到24℃,但持续时间短,25日-26日最高气温不足22℃,水稻不能正常扬花授粉,导致空壳率大幅度提高。 (三)稻田的障碍因素与低温冷害互作 调查发现,迟抽穗田块多为阴山田块光照不足,冷浸烂泥田水冷泥温低,高肥田水稻贪青迟熟,这些有障碍因素的田块与低温冷害相互作用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四)栽培因素 因种子价格较贵,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将原本亩大田应用种1公斤-1.5公斤降低到0.5公斤-0.75公斤,这样,进入大田的基本苗太少,延长了水稻分蘖期,导致抽穗到齐穗期的时间拉长,故齐穗期较迟,而迟熟品种在二高山的齐穗期正好与2011年的低温冷害相遇。

三、解决水稻生产中低温冷害的技术措施 (一)喷施920 对正在抽穗期的水稻亩用2克920加水30公斤-60公斤(机动喷雾器30公斤,手动喷雾器60公斤)叶面喷雾,能起到解决包颈提高穗层,降低穗层湿度,减少穗颈瘟发病机率,增加结实率的作用。 (二)叶面施肥 对处在灌浆期的水稻亩用0.25公斤磷酸二氢钾加水30公斤-60公斤(机动喷雾器30公斤,手动喷雾器60公斤)叶面喷雾,补充磷、钾营养,增加粒重,提高结实率。 (三)排水增温 对正处在破口至抽穗期的稻田,排除多余水份,增加泥温,达到早出穗的目的。 (四)加强病虫防治 适宜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 四、建议 利川市的气候特点是:春迟秋早,低温寡照,有效积温相对不足。为此,对水稻生产提出如下建议: (一)立足于“早” 就市情而言,可以说“早”是水稻生产抗灾避灾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要做到早播种,即3月下旬至4月5日播种;早插秧即5月上旬开始插秧,5月25日前结束;早追分蘖肥,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栽秧后5天-7天追足分蘖肥,达到6月20日-25日前大田足苗,8月15日前齐穗的目的,躲过低温秋风的危害。 (二)选择对路品种(组合) 二高山稻区要选用早熟杂交水稻组合,阴山田、冷浸烂泥田要选用耐低温、耐阴蔽的品种;自然高肥田要选用早熟耐肥品种。 (三)合理栽培 阴山田、冷浸烂泥田因水冷泥温低,要采取稀播种、旱育秧、适当延长秧龄,培育多蘖壮秧,适当增加插秧基本苗;自然高肥田要早插秧,适当控制基本苗,控制氮肥,增施磷钾,增强抗逆能力。 : 1、叶承道.气候与水稻[M].上海出版社,1983. 2、田中稔着;吴尧鹏译.水稻的生理生态[M].上海科学出版社,1980. 3、王遇同.稻作诊断[M].河南科学出版社,1982.

234 评论

相关问答

  • 蓝皮书上发表论文

    可以。会议收录蓝皮书的论文是可以发表的。

    A+黎明前的黑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蓝柯论文发表

    全系有教授、副教授、助教、讲师46人 其中教授6人 银建军 海虑太 陈祯伟 温存超 谭为宜 龙殿宝 副教授12人 彭丽萍 韦家业 蓝利萍

    sofa上的猫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蓝利川发表的论文

    寂孟德尔和他的遗传理论 196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捷克布林诺的摩拉维亚镇的一座教堂里,曾举行过一次盛大的纪念会。参加这次纪念会的大部分人并非教徒,而是应捷克

    cynthia2005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四川水利投稿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建院以来,坚持以水利科学应用研究为主,先后承担了部、省下达的62项科研课题和试验示范项目;研究院在水利厅领导下,完成了60余项省内的大中型水

    蚊防四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四川水利期刊

    EI工程索引期刊列表,期刊影响因子1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京工业大学 0.403 10348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北京科技大学 0.550 1505

    真南真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