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琦maggie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们所在的系曾经花几十万引进来一个拔尖人才。 那人很年轻,国外留学的博士。是个高产的人才,每年都能写很多论文。 一次,他们系的老师在一块喝酒。 王德峰是爱好烟酒的人,每次上课或者是讲座也都是要抽烟的,由此看来,酒对于他来说也应该是很喜爱的。 他每次酒场上都喝酒,一喝酒就喝多。 这一天,他又喝多了酒,因此嘴上就没有把门得了。 王德峰拍着这位引进来的人才的老师的肩头说:“你以后别写那么多的论文了!你写的倒是很多,可是你不看看你写的那些都是什么?都是些垃圾!” 这些话都是王德峰在喝多了的时候说的,到了第二天,王德峰的酒就醒了,他昨天酒场上说的话就全忘记了! 这时候,一个电话打来了,王德峰接起电话,发现是他的一个好朋友打来的。 当然,这个好朋友也是老师,也是一个系里的哲学教授,当然昨天的酒场这个好朋友也在场。 这个好朋友对王德峰说:“你知道你昨天在酒场上说了什么话吗?” 王德峰说:“忘了!什么也不记得了!” 实际上情况确实如此,他真的完全忘记了! 他的好朋友于是告诉他:“你昨天在酒场上拍着人家那个老师说,人家写的论文都是垃圾,还劝着人家以后少写论文,少制造些垃圾!” 王德峰一听这些话,知道自己错了! 自己是哲学教授,是靠研究哲学吃饭的,人家也是研究哲学的,也是靠这个吃饭的,人家凭什么不能写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呢?自己凭什么不让别人吃这碗饭呢? 王德峰知道自己错了,很后悔,很想忏悔,让自己改正错误,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于是,他开始分析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 只有明白了自己真正错在了哪里,才能真正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他首先想到的是喝酒误事! 看来自己以后要忌酒了! 虽然自己很喜欢喝酒,但是为了改正错误,也必须忌了! 唉!真是喝酒误事呀!自古以来都有这个说法,看来说的真对呀! 可是,后来王德峰继续思索就觉得不对了! 问题的根源真的是因为自己喝酒喝多了吗?喝酒喝多了只是嘴上少了个把门的! 可是自己说的那些话!如果自己心里没有!自己心里不这样想!就是自己酒喝的再多,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看来问题的根源,不是因为喝酒,是在自己的心里! 自己是起了傲慢之心,觉得人家别人写的是垃圾,觉得自己厉害! 所以自己 真正需要忏悔的是自己的傲慢之心!以后自己要生谦卑之心,不要看不起别人!这才是最根本的! 若是只是忌酒,那是只看到了表面,那是有相忏悔! 改掉自己心里的毛病,才是真的找到了原因,去除了病根!这才是无相忏悔! 于是,王德峰以后,没有忌酒,每逢酒场还是喝酒,每次喝酒照样喝多!但是再也说不出那样的话了! 因为他收起了傲慢之心,不再小看别人,时刻提醒自己要谦卑!
奕彩彩绘
王德峰教授的讲座有很多,其中在复旦大学以“中国智慧与当代人生”为话题的讲座是较为著名的。
“中国智慧”的三方面儒、道、佛各自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出发点又是什么?在国人幸福感普遍缺失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更好地去追求人生呢?王德峰教授作为“MBA名师系列讲坛”活动的主讲嘉宾,与近400名复旦师生共同探讨“中国智慧与当代人生”这一话题。
讲座伊始,王德峰教授由当代中国现状作为切入口,通过引用丰富的故事讲述中国的精妙智慧,随后跃入宏观角度去看待中国今天的发展,引起听众对自己身边生活的共鸣。王教授在发言中还特别提到了危及我们生活的几大危机,同时指出,我们可以运用中国智慧——禅宗中的“悟”去理解和处理这些危机。
同时王德峰教授还详细介绍了中国智慧的三个方面:儒、道、佛,以及他们各自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他指出,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宗教的民族,而是一个哲学的民族,所以中国人的智慧应在中国的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当中建立起来,共同面对这倍具挑战的时代。
王德峰教授还谈到了思考“禅宗”问题有助于引领企业家在危机四伏的商场杀出重围,并对如何调整创业的心态提出了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三种方法。
王德峰教授的个人资料
王德峰,1956年10月出生于江苏泰县,复旦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研室教师及“当代外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美学教研室主任。
王德峰1982年7月于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2年至1987年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任哲学译著编辑。1987年9月起在复旦大学哲学系攻读哲学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王德峰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当代艺术哲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王德峰
虎娃妈jsz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我非常高兴能参加这一次本年度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也感到荣幸能够作为教师的代表做一个发言。 首先要祝贺哲学学院的全体毕业的同学完成了学业,即将进入工作或者继续深造,这是各位毕业生的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这件事本身就是值得祝贺的。我们都是哲学学习的学生和研究者,在想到“人生的新起点”这个观念的时候,自然要想到“时间”,讲到时间这个观念,自然就进入了一个哲学上的非常重大的讨论——时间的观念和对时间的哲学思辩向来是重要的哲学学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想在借助这样一个话题,来谈一谈我们的教师,对我们今今年毕业的哲学学院的所有毕业生未来的期许和祝愿。 我想谈三点,第一点就是讲 人是时间性的存在物 。时间是什么?时间不是一维的,并不是无数均匀的瞬间点连缀而成的一维的一条线。时间是三维的, 时间在它的每一个瞬间都携带着过去、筹划着未来,这就是当下的存在方式 。各位今天举行这样一个毕业的典礼,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携带着过去、筹划着未来。那么未来是什么?我们会想起黑格尔,黑格尔哲学当中非常重要的、显著的部分就是他的历史哲学思想。既然谈到历史,于是哲学如何思考时间?我们都知道黑格尔哲学的历史哲学的基本观念就是历史的理性,把人类社会的时间进程放入一个理性的逻辑框架中去理解,所以真理是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是试图表明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这样就产生一个重大的疑问——历史的存在是时间性存在,历史事物都是时间性存在,时间性的存在如何又同时是逻辑的东西?这个大问题曾经折磨了我好久,在今天顺带提一下是为了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未来是什么? 未来尚不存在,但是我们却要去筹划它,能以筹划未来的方式活在当下,就像我们今天的毕业生以筹划未来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毕业。 那么未来是什么?我们再度可以提到黑格尔,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当我们对一个社会形态的理解在理性的把握达到成熟的时候,其实这个被把握的社会形态已经变老了,所以他说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的时候起飞,所谓黄昏指的就是这个他所思考和想要把握的社会形态已经进入黄昏了、已经年老了,他这个社会形态的某种真理才算被把握到了,就是所谓著名的“密涅瓦的猫头鹰”的比喻。 黑格尔不愧是伟大的哲人,他也知道自己历史哲学思想的一个巨大的没有解决的空缺,于是关于未来,黑格尔说过这样的话: 未来不是知识推断的对象,未来是希望和恐惧的对象。 黑格尔的这个说法本身表明了他对自己历史哲学的突破,但这个进一步的思考已经不是由他来做了,我们想到的是后来的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品就是《存在与时间》,时间的观念如何触摸人的内心?时间的观念既然触及人的内心,他就意味着人对存在的理解, 因为人的领会存在才会筹划那个暂不存在的未来 。这是海德格尔哲学给我的一个重大的启发,我这里并不是在空谈哲理,而是在谈我们的现实人生。现实人生就是个时间的历程,每一个人都是时间性的存在,所以当我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对未来究竟有没有信心?未来在何种意义上是可以被担保的呢? 必须承认黑格尔说的对:未来是希望和恐惧的对象。于是我们人如何走进未来?人类向来是如何走进未来的?人类不是以预知未来的方式走进未来,向来不是如此。假如人类是以预知未来的方式走进未来的话,人类就是算命先生了。 人类是以筹划和下决断的方式走进未来。 这里我用的一个概念叫“筹划”,筹划不是预知,筹划本身表明了某种没有把握的东西。哲学的事业是真理的事业,通过黑格尔讲真理是一个过程,又通过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性的吸取,让人类的历史、人的感性的存在也是一个历史过程,然后就又通过海德格尔对我们的启发,我们重新建立我们的生命观。 哲学是真理的事业,那么真理是个怎样的事业呢?我借用海德格尔的表述:真理并不是某种可以既与的,被担保的认识,不是在某个地方等待着我们终于达到了它的真理,不是这样的东西, 真理就是属于对未来的筹划,而为对于未来的创建 ,请注意创建这个词,我们任何人都不能认为自己是真理在握的。 在各位复旦哲学学院的毕业生们多年的哲学的学习和修养,恐怕在真理观上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对真理的这种认识,对于我们的未来的人生道路具有莫大的启发的意义。 我们当然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个信心的根据在哪里?根据在于我们具有着追求真理的热情,并且有创建未来的勇气 。 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点,我希望我把这一个愿望,也许是全体哲学教师的对毕业生的愿望如此表达了一下, 我相信每一个在哲学学院毕业的学生都应当拥有追求真理的勇气、热情,和创建真理的勇气 。 今天我要讲的第二点,就是我们作为学习和研究了多年哲学的学生,我们应当相信我们自己。我们相信我们自己什么? 相信我们自己可以免除当代文明的虚无主义病症 。我用虚无主义概念来揭示当代文明的根本病症,最初发现这个根本并且并且把它赤裸裸地说出来的是尼采,马克思是用了“异化”来诊断当代文明的根本病症,海德格尔用了“遗忘存在”来揭示当代文明的根本病症——我们只抓住存在着遗忘的存在本身,这都是关于虚无主义病症的不同的哲学表述。所以我相信我们复旦哲学学院毕业的学生,应当有一种自信,让我们作为哲学的研究者免于当代文明的虚无主义病症,这种虚无主义病症是资本逻辑和技术的进步强制赋予这个时代的,所以我们复旦大学毕业的学生要记得啊,我希望要记得, 我们要跟这个社会的资本逻辑保持必要的距离 。 我们如何看待我们未来人生的成功和失败?何为成功,何为失败?这个标准不能由资本的逻辑赋予我们,否则我们就白白地学习了哲学,我们离开智慧就太遥远。 什么是成功?什么是人生的成功,什么是人生的失败?并没有一个所谓量化的标准,它是关乎文化精神的事情。 我们今天的中国的年轻人在一种怎样的文化精神中来评价自己的人生?这是件大事。那么我们是中国人,今天来参加这个毕业典礼的复旦哲学学院的学生多少都读过中国哲学的著作,有的是直接研究中国哲学的,有些是研究西方哲学,但一定也了解中国哲学。在我们哲学学院的教师和研究者当中向来有一种很好的特征或者倾向,就把马中西打通——我们并不主张专业细分,我们复旦哲学学院那么多很好的教师,身上都有马中西的很多特点。所以我们这些学院的学生、毕业生也应当是, 我们应当作为中国的年轻人关注中国哲学 。 如果有人问我一个问题:王老师,在你看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那么我一定跟这位同学讲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抽象,抽象到已至于我无法回答。你应该这么问:欧洲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阿拉伯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中国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才能够讨论。一个欧洲基督徒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在他的基督教的信仰中;一个穆斯林的阿拉伯人,如果他是穆斯林他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在他的伊斯兰教的心;所以我们应该来问的是比方说中国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从哪里获取他的人生?一定是从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中,从本民族的哲学中。 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不是个宗教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实现始终是在哲学中进行的,所以应当这样回答—— 中国的哲学实际上就是人生哲学 。 中国哲学有多家多派,后来成为主流的是儒道佛三家,佛家当然是中国化了的,佛学于是沦落了中国哲学,特别是禅宗,于是我们就要想:我们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无论哪一个专业学科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我们不要忽略了中国哲学,因为中国人的人生意义,主要是由儒家来回答,儒道佛三家,儒家始终是根本。 如果有人有同学问你能否简要的说一下,按儒家看来中国人的人生意义,我回答就会是两个汉字—— “牵挂” ,中国人很怕死,中国人恐怕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当中最怕死的民族之一。为什么怕死?因为世界上有人牵挂着,或他牵挂别人或别人牵挂他,假如一个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牵挂,他就不会怕死,所以我是这么来回答关于中国人的人生意义的提问的。他扎根于儒家,儒家让中国人站在大地上,这大地就是亲情和亲情传递给我们的责任。把这一点表达的最好的,在我看来是孟子的“亲亲而人民,人民而爱物。”我想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就是我们哲学学院毕业的学生,在未来的生涯当中我们多少已经养成了思考哲学的习惯,也会去读一些哲学的经典, 别遗忘了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的原点。 今天我想讲的第三点,其实就是 对未来、对我们毕业生的未来的一种期待 。我们要过有意义的人生,不等于现在意义上的成功人生。我向来反对把复旦大学看成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地方,不, 复旦大学是培养民族脊梁的地方,能够担当推动民族进步之使命,哪怕只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 ,我们 不要去追求那种作为未来成为社会精英那种意义上的成功 。所以我就想起了《大学》位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之首,《大学》讲的“三纲领”我们复旦哲学学院的学生都知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纲领真是高明,有原则的高明, 关于我们应该度过怎样的人生有一种原则高度的启发 。 第一个纲领明明德,在明德前面加一个“明”什么意思?就我们本有明德,我们在这一件上相信自己。“明德”在王阳明那里就是“良知”,也就是我们本有“良知”,但是可以被遮蔽、完全可能被遮蔽、经常被遮蔽,遮蔽这个名字叫“私欲”,把这个私欲之弊去掉,就让明德重新呈现,那叫“明明德”,这是我的解释啊,但大多数人恐怕也这么解释。 明明德并不是个人在书房里边苦思冥想的,这样明明德明不了,明明德的途径是什么?是亲民,“亲民”在我看来应当这么来解释:就是 参与和体察人民生活 ,朱熹把他改成了他说“旧本有误”,说本应当是“新民”,后来王阳明又批评了朱熹说还是亲民是对的。我认为“亲民”是对的,因为 中国的基本思想并不是要改造老百姓、改造人民生活,而是参与和体察人民生活,因为天道就在人民生活中 。那么我们哲学学院毕业的学生们,将来你无论从事怎样的职业, 不要频频被你的职业的这个小小范围所限制,你从事你的职业,你也通过你的职业在亲民,在参与和体察人民生活,这是你明明德的途径 。 然后我们人生的终结的最高的目标是什么?“止于至善”。至善并不是我们人生本身过得非常圆满、毫无遗憾、不犯错误,刚才我们的院长已经讲过了自由和错误,错误和自由是关联在一起,我们不是上帝这个全知全能的至善,这个至善也不是这个上帝意义上的至善,而是 此心——我们的生命情感 ,用王阳明的话来说什么叫至善:“此心存乎天理之极。”“此心”就是生命情感的居所, 我们的生命情感始终和天理一致,而且是那么的纯粹 。天理也不是概念,不是道德的教条和规则,这个天理是我们生命情感本有的条理, 我们进入我们生命情感本有的调理,不要掺杂任何杂质进去,那叫“纯”,我们的一生这样走过来,那叫人生,最好的人生 。 这是我理解的第三条纲领。也许在解释上会跟有些学者不一样啊。但是总而言之, 中国的哲学是生命实践的哲学,这个生命实践的哲学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实践达到智慧的境界,中国哲学是人生的智慧境界,是每一个中国年轻人所需要、所应当进入其中的 。 在这个并不轻松的时代,我真诚地祝愿我们哲学学院的本届毕业生,在你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 在你们遇到挫折困境的时候,你们的内心是光明的,对未来是永远不会绝望的,你们将亲手演绎你们年轻的生命和热情,推动民族的进步 。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们所在的系曾经花几十万引进来一个拔尖人才。 那人很年轻,国外留学的博士。是个高产的人才,每年都能写很多论文。 一次,他们系
主要学术论文:1 、 《论文化选择在佛教雕塑艺术中的作用》‚《宗教学研究》 1999 年第 1 期。2 、 《也谈“内在尺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
发表论文120多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18本,主要论文、教材、论著有:1. D.Xu, F. Wang*, Z.X P, Q.L.G, Y.L. Zhang,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们所在的系曾经花几十万引进来一个拔尖人才。 那人很年轻,国外留学的博士。是个高产的人才,每年都能写很多论文。 一次,他们系
三级提纲拟好发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