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yan燕yan
1980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从事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常见病、疑难病及创伤性检查技术。独立解决临床中遇到的疑难病症,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及抢救成功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研究成果的获奖情况:获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二项,省基金、省教育厅、浙江大学科技项目各一项;省部共建项目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省卫生厅科技创新一等奖一次,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培养硕士30余名,博士4名。发表SCI收录论文及国内一级刊物论文20余篇。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 浙江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浙江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副主任委员。周建英教授在重症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及细菌耐药机理研究方面形成明显特色,并处在国内领先地位,在肺癌预防、早期诊断领域,开展了早期预防、早期筛查及综合治疗研究。近年来周建英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始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耐药机制研究,积极开展肺部重症感染抗生素新药临床研究,肺癌化疗及靶向治疗的新药临床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省卫生厅省部共建项目、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共1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300余万元;作为项目负责人,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省卫生厅科技创新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一次,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课题“Fas、粘附分子在肺癌转移中的实验和临床治疗”研究中对不同转移潜能的肺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及粘附分子的表达、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进行研究,在体外建立了肺癌血行转移的模型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抗肿瘤转移药物的筛选和疗效评价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判断肺癌负荷、转移、预后、疗效及免疫状态的评估提供方法和指标。 在研项目包括省科技厅重点项目“DC参与COPD发病及以DC为靶点的免疫治疗研究”、吴阶平基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4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gefitinib耐药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等。目前周建英教授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10篇,参编著作7部,主编国家级视听教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已经指导毕业硕士生30名,博士生5名,指导在站博士后1名,在读博士生5名,在读硕士9名。每年主持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呼吸系疾病诊治新进展”两次。
Tania慧慧
一、 靠思路快速发表论文 思路永远是最重要的,只要有思路就可以发表论文,而且不一定就做实验就可以发表论文,包括sci论文,例如2010年我们课题组只用这样的手段就发表3篇SCI论文,第一篇是提出氢气可以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这个论文是在我们取得实验证据的前提下,先发表了一篇论文,有一点投机取巧的味道;第二篇是根据我去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内容(没有中),提出口服甘露醇可以通过诱导大肠内细菌产生氢气发挥抗氧化作用,这个观点我们没有全面直接的实验证据,但我们已经在人体上证明了口服甘露醇可以通过诱导大肠内细菌产生氢气的现象,至于能不能具有抗氧化作用,我们因为获得经费资助,就没有深入开展;第三篇论文是因为一个学生在做采用乳果糖治疗结肠炎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曾经有人已经证明了这个效果,但没有从诱导氢气的角度来认识,我们就把这个内容按照观点发表了论文。二、 靠合作快速发表论文 我们在2009年根据日本学者的观点,自己发展了通过生理盐水给氢气的治疗方法,当时许多老师和朋友告诉我不要告诉别人,自己慢慢做,但我觉得这对一个比较强大的实验室或许可以,但对我们这个比较普通的课题组,可能会有不利影响,因为即使我不告诉别人,其他人仍可以通过论文依靠自己解决这个技术障碍,到那个时候,大家都能做,可能别人会慢一些。我认为但对全国全世界的学者封锁一个相对简单技术简直是鸡蛋碰石头,相反如果我告诉别人,对大家技术公共,提出一些公平的合作条件,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合作愉快,但我相信大部分人会真诚相待的。后来的结果事实证明,我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通过这个方式合作单位达到50家,去年通过合作发表的论文达到15篇,将来会有更多,不仅给我们赢得国内同行的尊敬,因为合作也帮助我们自己提升了国际地位,我们因此成为氢气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最多的小组,国际同行也非常认可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贡献。如果刚开始不走广泛合作的路子,现在我们最乐观的估计是发表10篇比较一般的研究论文,几乎不可能形成集体优势。三、 靠独有技术快速发表论文 这个我们没有实践经验,但肯定是可以的,有的实验室如果有独门技术,通过广泛合作提供有偿或无偿的技术服务,对有兴趣的研究项目共同参与,同样可以发表许多合作论文,我记得20年前我国内学习过的单位和10年前我在国外学习的实验室(他们提供动物MRI和MRS)就有不少老师靠这个方法发表了许多论文。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很少有什么共同第一,共同通讯作者这样的可笑花招,但即使是挂名当时也都被承认,实际是比较纯洁的一种合作方式和发表方式,现在我们的许多论文都有许多共同第一和共同通讯作者,实际是非常不好,本质是被单位胁迫去争夺外在学术利益,是一种低俗的学术商业化行为。
小懒虫苗啊苗
我们可以直接去百科上搜一下,这些消息都是真的,她不仅发表过十余篇的sci论文,而且在26岁的时候就被特聘为湖南大学的副教授,湖南大学的官网上已经明确写出。当代的年轻人真的很厉害,不论是华为的四大天才少年,还是这位26岁就被聘为湖南大学副教授的李晟曼,这些人的成绩,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绝对没有水分。
华为的四个天才少年和李晟曼副教授身上有一个共同点,这些人绝大多数毕业学校都是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教育实力十分强大,是腾讯和华为校招的最主力的输出点,为什么这些仅仅不到30岁的年轻人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和他们的努力分不开关系。
其他好的大学也会有出现很多天才,但是这些天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思考,刻苦努力。很多的天才,从小时候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们对于一些事情想的更深,尤其是一些知识性的问题,他们会拓宽知识面,想到更多的可能性,并且积极的去解决这些未知的东西。而且这些人都是十分努力的,很多人在初高中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但是还在自学了其他东西。大学的他们更是十分出彩优秀,不仅仅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而且帮助老师完成各种各样的科学项目,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所以李晟曼的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她夜以继日不断努力的结果。
如果是第一作者对于你拿国奖以及各种荣誉都非常有帮助硕士毕业了,找工作的时候有些老板也非常看重这个。
其名为李晟曼,有天赋还很努力,在学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学期间包揽过国家奖学金等多项奖项,在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
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刊物,一般if值越高审核越严,如果稿件质量过硬就没有什么难度。
曾宇翔大师主要从事大型设备电气机械等方面的维修是不对的。曾宇翔,博士,副研究员。2003年6月、2006年6月、2009年6月于华南农业大学分别获农学专业学士学
SCI论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 有人说论文无非是为了评定职称、晋升职位、提升工资、获得学位的手段。这只是狭义的看法,发表SCI论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