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chanli
1、中国著名摄影家 李少白 笔名少白。1942年生,湖南宁乡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小蝌蚪会唱歌》、《少先队活动朗诵诗》、《淡绿的月亮》,童话集《大尾巴奇遇记》、《傻熊多多的故事》等。还写过不少歌词,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我向党来唱支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来吧,来踢球》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李少白先生是一位坚持从人本主义的审美角度展现、诠释中国传统标志性建(群)的著名摄影家,出版了《李少白摄影作品选》、《神秘的紫禁城》、《伟大的长城》、《走进故宫》、《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 《长城野韵》、《看不见的故宫》、《看不见的长城》等多本画册,视角独特,影响深远。长城和故宫摄影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展出,并在法国、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编辑本段2、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少白,笔名少白。1939年生,湖南宁乡人,中国共产党员。1960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历任长沙市刘正街小学教师,楚怡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长沙市青少年宫主任,长沙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文学创作一级。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小蝌蚪会唱歌》《少先队活动朗诵诗》《淡绿的月亮》《永远看不完的画册》,童话集《大尾巴奇遇记》《傻熊多多的故事》等。还写过不少歌词,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我向党来唱支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来吧,来踢球》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还写了一首诗歌《中华少年》,收录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书中第8课,选读课文。编辑本段3、中国电影博士生导师李少白,1931年7月1日出生于安徽太和县的一个偏僻乡村,他的中、小学朝代在战争的动荡中度过,其父是皖北一带有名的医生,其刻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李少白产生很大影响,使李少白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对他后来从事电影理论研究影响颇大。1949年,李少白弃学从军,1950年被分配到重庆西南大区影片经理公司工作,那时公司除放映国产片和苏联片外,还接收了大量美、英等影片,这样使李少白对影片有了比较广泛的接触,开始了对电影的学习和钻研,1951年底在《大公报》上发表《谈苏联影片〈起死回生〉》,从这时开始,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影评文章。1954年李少白调到北京电影发行总公司宣传处工作,还参加公司的选片工作,这一时期他又撰写了大量关于《罗马11点钟》、《没有留下地址的信》、《马路天使》、《南海潮》等国内外影片的评论文章。1956年,他被《文艺报》聘请为电影方面的评论员,1957年他调到影协,1958年调到该会电影史研究室,参加了《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二卷)的编写工作,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工作,1963年,我国第一部电影史终于问世了。此后,李少白着意于电影理论和电影美学的研究。1978年后,李少白发表大量理论文章及书籍。如《谈影片故事性》、《论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国电影历史及理论》,李少白一面从事中国电影史和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一面带电影研究生和博士生,他是我国唯一的电影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他还参与了大量的关于电影的专题片的监制工作。2006年7月编著《中国电影史》,系目前对中国电影史研究最为完整和规范的一本教材。另有旧体诗词选集《灵府轨迹》问世。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第一、二、三届初审会成员,首批通讯评议成员等。哇好厉害编辑本段4、李少白:书画家人物生平: 书画家李少白[1]李少白,北京人,原名李伦,唐太宗第47世孙,七十年代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祖父李言,为老一辈革命家之一。其伯父李文杰为著名的考古学家善丹青、工诗文、喜金石。他七岁学书法,揩书临于颜、柳、欧、赵,草书主攻张旭、怀素、王羲之、孙过庭、贺知章,进修于中央美院。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挥毫。现任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协会秘书长、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理事、中国书画创作基地副秘书长、北京华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成就及荣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获得“国际著名书法家、世界艺术名人”等荣誉称号。其作品被多位国家领导人收藏。 著有《商略》、《硬书要决》等书; 他写的爱国诗《中华少年》选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社会评价:李少白擅长书法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注重深入生活感悟人生,师古不泥,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行楷,清隽秀朗,风度翩翩,其境界、趣味、笔法,具有浓厚的书卷气。其草书作品静若处子,动如惊鸿,回峰转笔奔放自如,韵态之中蕴藏极致美感。隶书章法有序,线条丰润饱满且富有很强的韵律感,另外,在金文和甲骨文方面亦有一定研究。他多年来临池不缀,致力于继承和发展的完美结合,因面得到名家赞赏和好评。李少白的书画作品选登: 三国演义开篇词 对联 隶书 天道酬勤 鸿图大展
happysharon
李少白,著名摄影家,先后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数码摄影》、《数字生活》等杂志的编委,并任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等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中国国家地理》、《文明》等杂志的签约摄影师。出版了《李少白摄影作品选》、《神秘的紫禁城》、《伟大的长城》、《走进故宫》、《中国长城之最一司马台长城》、《长城野韵》、《看不见的故宫》、《看不见的长城》、《原味故宫》等画册,与他人合作出版了《双城记》、《摄影家的门槛》、《提问李少白》等多本图文书。
色恋粉雪
作文修改中的五个w 文/高中华 作为一名写作爱好者,虽然我一直坚信文章是灵感的产物,当灵感叩门时,便会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正如王勃写《滕王阁序》时,略一思索,蘸足墨,便笔走龙蛇,一行行遒劲秀丽的字迹就滚了出来。但我仍坚信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因为常言道:“ “好文不厌百回改”,“多改出佳篇”。 然而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写,轻视改的现象。如何让他们心悦诚服地认识到修改的重要性,并学会修改作文呢?我在自己的写作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姑且把它总结归纳为“五个W”。 一、为什么修改(why)。 谈到作文的修改,不由想起了“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这首诗,引自清代才子袁枚的《遣兴》诗。讲的是自己对诗词作品修改的重视,在改好之前不拿给人看。的确,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诗词大家,都十分重视诗词作品的修改。 针对学生写作中重写请改的现象,我在班里发起“向写作修改能手学习”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古今中外作家因多次修改作品而最终走向成功的例子。谁找到的例子多,谁的体会最深刻,谁就被评为该活动之星。这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不仅很快找到了家喻户晓的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泊船瓜洲》修改故事,还找到了鲜为人知的鲁迅改诗《为了忘却的纪念》、郭沫若为历史剧《屈原》改诗故事、托尔斯泰修改《战争与和平》的故事等等,并且让他们谈谈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改后有什么效果。在收集和品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了修改作品的重要性,从此乐于修改,爱上修改!这样做比单纯的由教师苦口婆心得讲述修改的重要性要好得多。 二、修改什么(what)。 那么,当学生面对一篇文章时,要从什么地方入手修改,究竟要修改什么呢? 1、锤炼主题:我国古代作家十分重视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因为“意犹帅也”。立意要求深、求异,这样主题才会更突出。 想起了多年前我班一学生发表在我校太阳草文学社专刊《心声》上的一篇文章《从“飞鱼吸毒”事件所想到的》。这篇文章修改之前表达的是对菲尔普斯吸食大麻一事的鄙视。我认为这样的立意别人已经写得很多了,重复他人的见解多么乏味,缺少新意和深度,能不能换个角度呢?聪明的孩子经过了苦苦的思量,终于找到了菲尔普斯在事后没有否认,而是果断承认事实的勇气以及美国泳协对此事明朗的态度为切入点发表看法。修改后的文章,因主题的深刻和新颖受到了好评。 2、调整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的内部组织,也是表达主题的形式和手段之一,如主题有修改,结构也应随之修改。 3、锤炼语言:文章是由字、词、句组成的。因而推敲和锤炼语言是文章修改的又一个重要内容。这一点古人为我们做了榜样。诗圣杜甫在他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推敲和锤炼。他性好佳句。并认为要写出佳句,就必须有足以使人吃惊的语言。他执着地追求这种语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无独有偶,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亦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 三、何人修改(who) 一篇文章诞生之后,首先要去面见哪些人,接受哪些人的评头论足呢? (1)自己修改。这是最为常见的,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对文中的成败亦了如指掌。我在中学时代在《济宁日报》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献给老师的歌》,表达的是教师节前夕自己对三位老师的敬佩和喜爱之情。文章最初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后来总觉得过于平淡,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增加了题记,采用了三个小标题。我的题记是这样写的: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弹起吉它,唱一曲赞歌,献给我们敬爱的老师!三个小标题是:给“年轻”的老教师——夏老师;给““撵不走”的老师——翟老师(现嘉祥一中校长、齐鲁名师翟远杰老师);给爱讲“闲话的老师”——郭老师。这样就较好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该文发表后获得了好评。 (2)他人修改: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人往往更能一眼看出文中的毛病。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告诉孩子们虚心诚恳地请求和接受他人对自己作品的指教是很有必要的。每篇作文写好后,可鼓励孩子们先在同位之间、小组内相互交换修改,然后再上交,由老师修改。 四、何时修改(when) 一篇作品到底什么时候修改合适呢? (1)隔时修改:写完第一稿以后不必立即修改,可以再过一段时间,往往更能发现其中的毛病。 (2)反复修改:“善作不如善改”,要经过多次修改。事实证明:多次修改,多次都有收获。要修改到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五、在哪儿修改(where) 一篇文章往往在什么地方接受修改呢? (1)课堂上,教室里:写作课上由老师或自己朗读给同学听,或在小组里交流,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的智慧往往能把作品的瑕癖看得一览无遗。较比闭门造车,这种做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己的家里:在家里,把自己的作品大声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帮忙找找文章中不通的地方、不妥当的地方,共同修改,让文章改后更精彩。不由又想起了儿子小学时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比赛时的情景。他写的作文原题目是《我和妈妈比童年》,通过母子两代人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不同变化,表现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他把文章给我读完后,我感觉立意尚可,只是记叙文的体裁太一般。于是我提议仿照他那个学期学过的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佳作《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用对话的形式来写。于是经过了一番修改,便有了《我和妈妈的对话——两代人的童年》一文。该文后来获县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并且受到了山东教育社作品入书的邀请(遗憾的是由于那段时间工作忙,错过了寄出版费的时间,未能入选。今天想起此事我仍感到对不起儿子) 有了这五个w,我们的文章修改后一定会锦上添花!
gaga1001mary
李少白,笔名少白。1939年生,湖南宁乡人,中国共产党员。1960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历任长沙市刘正街小学教师,楚怡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长沙市青少年宫主任,长沙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文学创作一级。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小蝌蚪会唱歌》《少先队活动朗诵诗》《淡绿的月亮》《永远看不完的画册》,童话集《大尾巴奇遇记》《傻熊多多的故事》等。还写过不少歌词,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我向党来唱支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来吧,来踢球》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还写了一首诗歌:《中华少年》,收录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书中第8课。
如果 是像读者 这样的文摘的书籍。 你可以买一本读者。看下后面会有提示投稿方式的。 可以邮寄也可以网上发表在邮箱里 但是要注明个人信息。别出现失误就可以了。
1906 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新圩镇鲤湖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兴宁县中,刘子超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并经常作为学生代表登台演讲,同学们称赞他是一个“出色的青
2012年,徐峥在喜剧电影《泰囧》中担任导演和表演。电影观众人数超过3900万,超过了“阿凡达”在中国电影史上创下2764万的纪录。后来,当导演徐峥接受非常道采
眼下的特斯拉,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边厢,上海车展女车主车顶维权风波仍未平息,女车主在拘留期满后接受采访,对特斯拉近日发布公告的信息进行了质疑; 那边
1、中国著名摄影家 李少白 笔名少白。1942年生,湖南宁乡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小蝌蚪会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