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小雨818
两个多月的毕业论文终于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活也将随之结束。在这短短的两个多月里,我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回想起来还真有不少的体会。刚拿到题目时,我对课题充满了新鲜感,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查阅了大量关于课题的文献,使我对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使我对自己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做实验的两个月中,孙老师每周至少来实验室两次检查我的实验进度和解答我在实验过程中的疑惑,还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讨论问题。在整理论文阶段,老师不辞辛苦的反复为我修改论文,并为我的答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两个多月的实验对我的耐性是一种考验,使一颗大四本来十分浮躁的心平静了下来。这段时间不管是假期还是周末我都是在实验室过的,特别在实验后期测样品性能时,由于时间比较紧,我每天都是一大早就起床去实验室了,先在二楼把样品烧上再上六楼做光催化并利用间歇时间配第二天要用的溶液,时间到了又到二楼拿样品,还要为分散性称好样,中午从来没在宿舍睡过,最多是在实验台上趴会,晚上回到宿舍两腿发软浑身酸痛。虽然很累但是我感觉特别充实,尤其当看到自己的实验有规律时,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经过两个月的实验,我对自己也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不能再把自己当做“小学生”了,干什么事情都要别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要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我认为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很重要的。毕业论文是对我大学四年所学基础知识的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通过撰写论文和毕业答辩,我觉得对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也使我变的更加自信、成熟。“团结、合作、谦虚”这三个词我的体会也比较深。做任何事包括做实验都不是孤立的,不是你“闭门造车”,而是一个需要和他人交往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团结,要有合作精神,要注意和他人的沟通,要谦虚,不懂就问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总之,在整个实验操作和论文完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的是实验的艰辛和收获的充实,感受到的是一种坚持不懈、契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对我以后的深造学习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我再次向导师和我的同学表示深深的感谢,我将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开着拖拉机飚车
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以后必然转向另外一个极端。中国文化由衰到盛,再由盛到衰,也是必然的两个极端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彻底的清扫,中国传统文化衰到了极点,也预示着传统文化转机的到来,预示着传统文化重新兴盛的开始。所以我们要及时认识传统文化,走进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谓走进传统文化,就是要弃恶从善、改邪归正、超凡脱俗、离苦得乐,转愚痴为智慧、转糊涂为明白、转烦恼为快乐、转空虚为充实、转黑暗为光明、转凡夫为圣贤、转小人为君子、转无赖为豪杰、转生死为涅槃,。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学习好比吃饭,吃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健康,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智慧;但是有几人是为了健康而吃饭?同样,又有几人是为了智慧而学习?所以,做人一定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要有人格和主见,要特立独行,切不可随波逐流。一个民族和国家也同样要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独立和发展的基础。健康和智慧也仅是生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认识、改造、完善生命。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晚年也多次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质问。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在学校教育的背后都有一套传统的文化思想作底蕴,教育就像是一棵大树,而经过千百年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思想就像是大地上的土壤,在这个良好的文化体系基础上,才能够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等,才能构建起良好的教育体系,保证人生的健康发展。大地:不能吃、不能穿、不能住,但是一切能吃、能穿、能住的东西都是来自于大地。大地承载一切,生长一切,接受一切,转脏为净、转臭为香、转丑为美,为万物之基础,无为而无所不为,无能而无所不能。一个人要健康地成长,将来有所作为,首先要建立起宽广的胸怀及髙远的志向,具备成长和作为的基础与能力,守本分、能承担、肯付出、有德行、有智慧,这要靠文化而不是知识或技术来培养。传统文化就像大地一样,其作用就在于他能够培养人类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福德智慧,使你无所不能。文化不是科技、艺术、宗教,但是一切真正的科技、艺术、宗教都必以文化为基础,才能健康地发展。中国的教育、文学、艺术、科技、政治、经济都是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文化是他们背后的真正推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没落是导致教育、科技、文学、艺术及政治、经济等落后的根本所在。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真正重视、标榜的是文化方面的人才,而书法、绘画、雕刻、建筑、文学、科技等方面的人才都落在其次,甚至根本就不见经传。因为只要文化不灭,文明就会自然延续下去。国家最需要的、最有用的也是文化方面的人才。传统文化的没落,从儒家文化的发展就表现得很明显。孔子-六经-五经-四书-朱注四书-白话四书-现代注解四书,到最后有很多地方已经完全偏离了孔子的本意。文化的核心变化为:道德、仁义、礼法,没有文化时就变成法制了,越来越偏离于自然的法则,人为的东西越来越多。人们的志向也随着文化的变化而改变:道-德-道德-道理-真理-理想-梦想-妄想,越来越脱离自然、根本和实际。我们现在要认识文化的本貌、理解其真意、继承正统,弥补文化的缺失,从根本上提高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动力,从根本上提升经济与政治的管理素质。避免盲目崇拜或者任意亵渎,这都是文化没落的表现。在中国文化史上,圣贤人的地位要高于父母的,中国文化提倡要孝敬父母,同时更要恭敬圣贤,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圣贤给了我们慧命,慧命比生命更重要,更有价值。礼拜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礼拜圣贤也同样是无可厚非的行为。当然,最重要的是本质上的恭敬,而不是形式,否则必然适得其反。 后人太重视形式,并且发展到极端,本质上却越来越欠恭敬,结果导致了另一个极端的开始,也自然导致了文化的由盛到衰。1、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恒的所谓文化内涵,是他具有民族性,或者说具有世界性,因为文化所表达的是人的本性、共性,是永恒的、相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祖先留传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后代子孙开启智慧的钥匙。只有我们中国人更有能力和条件,把自己的文化全面的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我们只有首先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拥有了一定的智慧,然后再把他贡献给全人类,才有能力、有资格去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四大文明古国现在仅剩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集古今中外之大成,是人类文明的精华,能拯救中华民族,也能拯救世界。2、中华祖先承传文化、智慧的法宝(1)汉 字:六书造字,充满智慧的符号—表达智慧(智慧不易表达-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思议);(2)文言文: 语言与文字分开,永久不改变—承传智慧;(3)孝 道:道德之本,文化之源,教育之始—开启智慧。所以,中华传统文化是开启智慧的钥匙。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成就、高度智慧的成就。现代人迷失了传统,因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误解,从而轻视、否定、大肆辱骂传统,辱骂祖宗。3、传统文化能立大志:做人的志向要高,所谓顶天立地,这是真正的人。人本位天地之间,而不是名利之间、财色之间。要有天空一样的心量、大地一样的胸怀,更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更崇高的思想境界,离开传统文化这种志向是立不起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同时,又要求做人的姿态要低,要谦虚、谨慎、忍辱,离开传统文化是难以摆正这种心态的。(孔融让梨、大舜至孝、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负荆请罪-美德)传统文化能让我们真正做到高处着眼,低处起步。3、承传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有来有往才叫交流,正常的交流一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所谓平等是要有相同的能力,有相同的智慧德行等基本人文素质。要有辨别和选择的能力,辨别是非好坏真假;要有接受和防御的能力,能够把好的东西接受过来,把坏的东西抵制住,同时把我们好的东西输送出去,实现中西文化的互相补充和完善,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科技文化,就是中西文化的精华,可以互相弥补。通过交流实现:古代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中国化,中西文化全球化; 古为今用,西为中用,造福世界。闭关锁国、排斥一切或全盘西化、一边倒的涌进、毫无选择的吸收都是不可取的,后果将无法挽回。(同性恋、艾滋病、明明德)4、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民族的血统加民族的精神等于民族的脊梁,有脊梁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民族精神来源于民族文化,继承民族文化才能形成民族思想,只有具备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人才可能具有中华民族的精神,才算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首先做好人、做好中国人,然后才可能被世界认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 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5、文化不是知识,德不是才,福德智慧不是才能技艺文化不同于知识,文化的作用和目的是开启智慧、积累德行(有文化就是有智慧、有福德),知识是培养才能、技艺。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成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牛根生先生德比才更重要。6、传统文化是连接古今及未来的纽带博古通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博古才能通今,承先才能启后,继往才能开来。所谓博古、承先、继往就是指承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能够保证社会和民族绵延不绝、自强不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能够保证民族顶天立地、信心坚定、独立自主。所以,传统文化能够建立起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和民族。所以说,中国文化存则中国兴,中国文化绝则中国亡。中国文化要在保证根本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养分,添枝加叶,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能把几千年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全部推翻,那就等于把大树连根拨起,或摧残百花,然后再去重新建立-是极其愚蠢和冲动的行为(文革教训)。文化的建立是千秋大业,需要多少代人的实践探索和积累(文化如一棵大树,多少年才长得枝繁叶茂,古木参天)。但是,真理是永恒的,是绝对的,最终重新得到的结论也必然与古人不谋而和,因为人的真心本性不变,古人已和盘托出-世间好语佛说尽。7、生命的真正意义、最高价值、最终目标古人讲道:悟道、修道、得道、弘道;后人讲真理:发现真理、追求真理、落实真理、弘扬真理;具体讲就是为了生命:认识生命、改造生命、完善生命,并最终去帮助一切生命认识、改造、完善生命。完善生命:包括真善美慧(假恶丑痴)四个方面,要分别靠科学证明、艺术展示、宗教落实、文化开启。有智慧才能认识生命,进而改造、完善生命。真假、善恶、美丑靠智慧辨别,而智慧要靠文化开启,文化是科学、艺术和宗教的基础。真正的科学家、宗教家、艺术家同时也必须是文化人,必须有智慧,具有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才能把科学、艺术、宗教搞好。文化讲道,承传真理-求生命之慧;宗教行道,落实真理-求生命之善;科学证道,证明真理-求生命之真;艺术示道,展示真理-求生命之美。经济是人对物的管理,政治是人对事的管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靠人管理为人服务,做好人,有智慧,才能管好事和物,所以文化教育也是经济和政治的基础。真理就是生命的真相;中国文化中宗教为佛教专门术语,即自证为宗、化他名教 。承传生命之慧-落实生命之善-证明生命之真-展示生命之美:认识、改造、完善生命一切生活都是为了生命;不应该为了生活而忽视生命(贫);更不应该为了生活享受而残害生命(富);站在生命的高度看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生命有层次的差别-(有提升的空间、有堕落的余地);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提升生命的层次(孝敬爱仁慈悲)。我们要认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落实传统文化,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能力、有信心、有素质的真正中国人。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才能成事;要先学文化,再学知识,然后才能灵活掌握并正当应用技术。生命高于一切。为完善、保护生命而牺牲生命值得,为生活而牺牲生命不值得。
啵嘶小王子
读后感,就是写一个人读了某本书、某篇文章、某个故事后获得的一些心得和体会,然后把这种体会用文字记录和表达出来的文体,就是读后感。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论文读后感怎么写,希望对你有帮助。想要把论文读后感写得出彩的话,并不十分难,关键是你能读懂文章,然后把你的一些个人简洁给完整表达出来即可。不过有些人对读后感的写作感觉比较难。第一步:要把所读的论文给吃透。比如说这个论文的主题是什么,产生背景是怎样的,它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的观点有意义吗或者有趣吗?它论证这个问题或观点时采取的是哪些论据和论证手段,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这样的结论有什么意义或者其实,这个结论是否存在问题和不足等。要把这些都搞懂了,你后期写读后感就利索多了。第二步:把你对论文的理解和想到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在内心梳理好,打好腹稿了,才开始下笔写文章。读后感虽然讲究的是随个人的性致来发散思考,但是你个人引发出的论点和论题也不应该离所读的论文主旨太远,否则两者之间就没啥联系了。第三步:要谨记写论文读后感要有明确的论点、论据。而非是让你写流水账,也不是让你写记叙文,让你写的是自己真心实意的感受,对这个论文的看法,以及你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看法,对你未来的人生和处事方法等有哪些借鉴或者改变、指导等。第四步:执笔为读后感拟题目。一般常见的题目格式大概为——“读《……》有感”或者“《……》读后感”,这种格式就是使用你所看到的论文题目直接加上“读后感”这三个字就行了,简单明了,不拐弯抹角,很直白。不过你想让题目更出彩一点的话,可以把你自己论文的观点当主标题,然后副标题再写上“读《……》有感”就行了。第五步:简述所看论文的主要内容。把你所看的论文的.主旨内容用自己的文字复述简明扼要的复述一遍,然后重点阐释自己的总体感受和观点。这是作为文章的第一段开头来写的,文字不需要太多,以免出现凤头鸡尾的现象,两三百字就可以了。第六步:叙述你这篇读后感的主要内容和自身的感受。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多段表述,首先你对所读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然后再细细地去论证就好了。其中,也可以重点针对所读论文的一些内容和语句进行感情抒发。毕竟这里写的是读后感嘛,有点真情实意表达在里边才比较妥当。不然整个文章看起来冷冰冰的,实在是不成功的一篇读后感哟。第七步:写你读完这篇论文后,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带来哪些思考。这个思考可以是对你的学习、生活、信心等各方面的,也可以是对现在社会的一种呼吁、感触和思量。不管怎么说,写论文的读后感,主要是写你内心切实的一种感受,而非让你“强附上一些浮夸的东西”,所以抓住了你的真实感受,就能够很好的组织语言写下来了。
在实际的学生作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范文来学习写作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下面就看看我为你们带来的3000字左右论文范文吧! 暑期实践 大一结束的这个暑假,在别
一般的普通期刊字数要求都在3000字左右(即3-4页),核心期刊一般对论文字数要求比较高,在5000-6000字左右。具体情况各种杂志有不同限制。
发表医学论文要明白的问题: 医生是一个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比较特殊的。想要成功评职称,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论文是反映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
花钱就能解决~
文章的字数一般的单位是没有要求的,发表的文章一般是按版面发表。杂志社也是按版面收费的,不过一般的作者都是发一个版就可以了。评职称够用就行了,一般版面大概是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