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xe留恋不往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淮河流域下游,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区,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水利工程密布。淮安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其气候特征年际差异大,表现在降雨量年际变化大,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因此,淮安水利一直经受着多种灾害的考验,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任务艰巨。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淮安市立足于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四大水利”保安澜,生态河湖润淮安为总体目标,着力构建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智慧水利,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水环境。其中,智慧水利既作为淮安“四大水利”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前淮安水利建设的重点。一、淮安水利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1.淮安信息化现状“十二五”期间,淮安市水利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推进水利基本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支撑了水利业务应用,水利数据基本满足水资源、防汛抗旱业务应用,已有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系统初具规模,为全市智慧水利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目前淮安市基本形成实时水雨情采集网络,逐步实现流量自动监控,视频监控范围覆盖全城区重要河道和水利工程;水利专网初具规模,省、市、县骨干网已初步形成;运行环境持续优化,各处室相关系统服务器集中布置在中心机房;市局各处室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做了初步的工作,各系统分别建设了实时水情数据库、实时工情数据库、历史水情数据库、水资源管理数据库等数据库;为了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各处室逐步建设或部署相应的业务应用系统。2.信息化存在问题(1)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力度不够,整体支撑能力尚显不足物联网的程度远不能满足智慧水利的要求,难以掌握全市水利实时数据状况。网络基础方面,网络覆盖和网络融合程度不够,移动互联能力不足,满足水利特殊需求的专用网络仍需完善。在基础运行环境方面,计算、存储资源共享程度不高,适应业务发展的能力仍然不足。(2)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不深,业务协同不够目前,淮安市水利局业务应用系统覆盖了防汛抗旱、节水管理、水政监察、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但技术开发和管理维护水平参差不齐。各部门开发的软件系统不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不统一,造成数据共享困难,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跨部门、区域应用之间的协同不足,距离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3)业务应用系统智慧程度低淮安市水利局已建的信息化系统数量多,但较为分散,且大多停留在采集、展示和查询应用上,未形成统一、协同、智慧的一体化平台。同时,当前的业务系统难以满足新时期的业务需求,表现在河长制、水利公共服务等业务功能不够完善。二、智慧水利建设思路和总体框架淮安智慧水利建设立足于淮安市水利信息化现状,紧紧围绕江苏省水利发展“十三五”目标,充分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全天时、多功能的感知体系,融合水利专网、政务外网、互联网形成全覆盖的信息通信网络,建立多源、多维的云服务中心,开发设计防汛抗旱、河长制管理、水资源管理等全方位业务应用系统。通过智能感知体系、云服务中心、业务应用系统、智慧水利保障体系的建设,构建全市完整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将水利业务管理与水利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淮安市水利信息化由“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型。三、建设内容1.智能感知体系(1)拓展信息采集根据水利业务应用建设需求,在现有水雨情、水资源、墒情监测站点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移动终端、遥测遥感等技术,丰富采集种类、加密采集覆盖、整合采集站点、规范采集数据,加强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农村水利等方面的信息采集,加强移动信息采集和应急信息采集建设,提高信息的完备性、真实性和时效性,为智慧水利云服务中心建设提供数据资源,为各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强化工程监控依据江苏省规定统一工程监控标准,新建现地工程监控体系。结合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按照水利工程集控中心要求,新建市管闸站、泵站等重点水利工程的监控系统,可以对市重点水利工程进行集中控制,扩大水利工程监控范围。(3)完善网络通道采用新型通讯技术,全面打通市局与直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之间的网络。在防汛重点区、偏远地区、公网能力薄弱区强化水利卫星通信网络建设与应用,扩充完善应急通信系统。加大中小型水库报警通信设施建设,各水利工程按需开展光纤网建设和通信预警系统建设。2.云服务中心(1)基础设施建设将淮安市水利局现有的水利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进行物理集中,统一整合中心机房,为智慧水利项目提供统一的基础运行环境。充分利用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技术,建设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机房安全统一、计算弹性服务、存储按需分配,实现数据云备份云存储。(2)数据资源建设建立共享基础数据库,做好数据更新维护。详细了解各处室和单位的数据资源,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整理,形成数据资源目录,为使用者提供数据资源发现和定位服务。按照国家、行业及江苏省制定的相关标准,建立统一管理、互联互通的综合数据库,包含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等。(3)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包括一级平台的整合重构和二级平台升级搭建,为应用层提供管理和服务的运行支撑环境。一级支撑平台主要针对各业务应用系统,是实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工作流管理、信息交换等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二级支撑平台主要拟建设空间信息服务平台、视频监控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物联感知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5个专业服务平台。3.业务应用系统(1)打造水利综合门户针对不同系统入口多、登录烦、体现差、查找难、用户管理分散等问题,开展统一门户集成,对现有系统的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管理进行整合。智慧水利综合门户建设项目,以门户平台技术为支撑,整合和集成不同架构的业务系统,实现各业务系统单点登录、数据的统一展现共享和信息的一站式查询,简化应用登录、充分挖掘已建成系统使用价值、实现在建系统及拟建系统的高效、便捷无缝集成。(2)深化业务应用系统紧密围绕河湖健康保障、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等业务需求,集成淮安市水利局已建业务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或新建。主要包括河长制综合管理系统、防汛抗旱调度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水政执法管理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等。(3)加强移动应用服务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移动终端正向功能增强化、多模化、定制化、平台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借助移动应用基础广泛的特点,开发移动应用App,将桌面端的应用模块拓展到移动端,作为桌面端系统的延伸,打造成淮安智慧水利移动图书馆、移动信息采集工具、移动办公助手。(4)拓展水利公共服务针对当前水利公众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内容单调,未与公众交流互动等问题,淮安智慧水利建设采用公共服务网站、微信公众号、数字媒体展播平台、重要水利工程二维码覆盖、内涝积水监测点上图等方式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水利信息服务;制作淮安市“水韵淮安”宣传片和三维影像视频,借助电子沙盘、触控屏等方式宣传全市水文化。通过多种服务方式和内容的建立,为公众提供广泛、便捷的服务。4.智慧水利保障体系(1)安全保障体系以云安全环境的建设为重点,加强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建成安全应急与容灾体系,并实现客户端安全的保护,使淮安市水利信息安全防御能力获得极大提升。通过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管理制度办法的建立与落实执行,构建淮安市智慧水利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水利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2)标准规范体系编制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运维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办法以及一系列基础性、通用性标准规范和专用标准规范,逐步落实管理制度的科学约束作用和标准规范的技术统领作用,构建统一、层次完整、系统科学的信息化制度与标准规范。同时,加强组织保障,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管理与培养机制,拓展信息化投资渠道,共同保障淮安市智慧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有序和高效。四、结语淮安智慧水利建设,以信息化为抓手,将繁重的水利管理任务简化成“一张网”“一中心”“一批应用”“一套保障”的形式。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将改变工作形式,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整个淮安水利事业而言,通过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全天时、多类型的智能感知体系,建立多源、多维度的云服务中心,打造一批全方位的业务应用系统,将极大提高水治理和水管理能力,取得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然而,智慧水利建设并不能实现一劳永逸,随着社会发展,各行各业对水利的需求会不断升级。只有不断地融入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技术革新、管理革新、资源共享,才能保证智慧水利的先进性,满足新时期的需求。相信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智慧水利建设构想与思路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泸州老叫
2022江西公务员考试合格分数线:1、省市职位综合行测+申论合格线110分;2、县乡综合、行政执法、省直基层监狱、水文职位行测+申论合格线100分;3、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职位行测+申论+公安专业合格线160分;4、省办英语行测+申论+外语合格线125分;5、省市财经职位行测+申论+财经管理合格线155分:6县乡、行政执法财经、省直基层监所、水文财经职位行测+申论+财经管理合格线145分
兜兜有糖sd
2020年江西省考2022水文站进面分数尚未公布。在招生录取结果出来之前,各校的分数要求都是未公开的。但是一般来说,江西省考2022水文站就读学校的录取分数都是比较高的,因为这个专业比较有竞争力,而且大多数学校也有严格的录取要求。如果你想参加江西省考2022水文站,建议你多阅读一些水文站相关的书籍、论文,以提升自己对这门学科的了解。
济南李大妈
土木工程类的核心期刊:1.岩土工程学报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 10.给水排水 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17.混凝土 18.工程勘察 19.城市规划 20.暖通空调 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建筑机械 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新型建筑材料 27.空间结构 28.城市规划汇刊 电气工程领域的国内和国际“权威”期刊:国内: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电工技术学报》国际权威期刊:电机领域:《IEEE T MAGN》、《IEEE T ENERGY CONVER》电力电子领域:《IEEE T POWER ELECTRMAGN》、《IEEE T ENERGY CONVER》电力系统领域:《IEEE T POWER SYST》车辆工程:焊接学报 0802机械工程 0.527 工业技术机器人 0802机械工程 0.801 工业技术机械工程学报 0802机械工程 0.578 工业技术机械强度 0802机械工程 0.567 工业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0802机械工程 1.017 工业技术摩擦学学报 0802机械工程 1.296 工业技术汽车工程 0802机械工程 0.622 工业技术振动工程学报 0802机械工程 0.813 工业技术振动与冲击 0802机械工程 0.758 工业技术中国机械工程 0802机械工程 0.686 工业技术铸造 0802机械工程 0.579 工业技术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淮河流域下游,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区,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水利工程密布。淮安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其气候特征年际差异大,表现在降雨量年际变化大,
一般的省级、国家级论文审稿需要1~2天,出刊需要1~3个月。个别快的0.5个月,还有个别慢的需要4~7个月。质量水平高一些的期刊,还有一些大学学报,投稿的出刊需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建设智慧城
寄送稿件,审稿,通多之后就是编辑排版和校对,最后交完版面费就是出版,在壹品优刊发表可以在网上投稿系统在线寄送稿件
普通期刊名录:国家图书馆学刊(季刊)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nbsp;刊nbsp;号:ISSN1009-3125nbsp;CN11-4099nbsp;编辑部地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