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夕玲儿
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历史可上溯数千年,但档案学则形成于18世纪末欧洲实行档案改革之后,此前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
档案学的萌芽时期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档案工作不断地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主要是整理与编目的经验。
在欧洲,古罗马人把档案按发文和收文进行分类保管;公元5~11世纪,封建庄园档案馆和教会档案馆把档案分为“开式”(一般性文件)和“闭式”(机密或人事任命文件)两类;11~15世纪,一些档案馆把档案按业务部门序列、时间序列、文件种类序列进行分类保管;16~17世纪出现了按君主、臣民、外交三大类别整理档案的方法,按地区、事由、时间顺序整理档案的方法,以及按中央机关的分支机构划分为教会统治、政治领导、司法事务、财政管理等类别的整理方法等。
档案编目在档案整理的基础上也发展起来,如古代罗马人按时间顺序编制了发文誊录簿,那不勒斯王国从1284年起编制了档案目录,法国宪典宝库从1318年起编制了档案目录等。
16世纪中期,出现了早期的档案工作著作,如拉明根著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
在中国,商代采用穿扎成册的方法保管甲骨档案;唐代实行“每三年一拣除”的档案鉴定制度;宋代采用“置册分门编录”、按年月次序整理档案的方法;元代将入库的档案进行编类、立号、封题;明代整理黄册采用年代-地区分类标准;清代嘉庆年间,内阁典籍厅编制的《清理东大库分类目录》采用按文件名称和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
中国古代学者很重视总结档案文献编纂的经验,提出了“述而不作”(即尊重原文)和“多闻阙疑(即不妄加校改)的编纂原则。
古代社会出现的档案学思想因素和萌芽,是局部的、片断的、经验性的知识,尚未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但为档案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欧美档案学的形成和发展 18世纪末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下,对档案工作进行了改革,建立国家档案馆,颁布档案馆条例和其他规章制度,提出档案“公开原则”,将档案馆的档案向公众开放,兴办档案学校,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等等,发展成一项国家事业。
这种档案工作实践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档案事业的兴起,不仅对档案学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且也为档案学的创建提供了条件。
19世纪初叶,“档案学”概念首先在德国出现。
1804年奥格写的《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和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古文书学、历史》杂志,都使用了档案学的概念。
1885年法国学者朗格卢瓦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第一期发表了《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首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科学的见解。
19世纪,欧洲许多档案学者对档案馆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档案的整理、鉴定、编目、利用、公布等作了广泛的探讨,涉及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
档案的整理理论是欧洲档案学形成时期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档案学家们先后提出了事由原则、尊重全宗原则和来源原则,并对这些原则的优缺点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论证。
1898年出版的荷兰档案学家缪勒、斐斯和福罗英合著的《档案整理和编目手册》,总结了欧洲档案工作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档案整理与编目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全宗理论的深刻论述,提出档案全宗的有机联系和不可分散的原则。
进入20世纪,档案学著作随着档案工作实践发展而增多,代表作有英国詹金森著的《档案管理手册》、意大利卡萨诺瓦著的《档案学》、和法国档案工作者协会编写的《档案学手册》、美国谢伦伯格著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和《档案的管理》等。
中国档案学的形成和发展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一向秘藏清宫的明清档案不再为皇家所专有。
20年代初,由于大内档案流散到社会,引起学术界关注,并开展了收集整理明清档案的活动。
30年代,史学界人士沈兼士、徐中舒、吴晗、郑天挺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对明清档案的史料价值和档案整理与编目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 *** 机关为提高行政效率发起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一些行政工作者和档案工作者,以现行机关档案室为研究对象,对档案管理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一批档案管理著作。
20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兴办档案专业教育,在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档案管理专科,在重庆创办私立崇实档案学校,开设档案管理课程,研究档案学,并介绍欧洲一些国家的档案学思想和管理经验。
民国时期的档案学研究,是由史学界、行政界和档案教育界各自分别进行的,从各自需要的角度研究档案管理问题,对建设和发展中国档案学有一定的贡献。
但受当时档案工作实践发展水平的限制,档案学研究还停留在对明清档案管理和现行机关档案管理的经验总结方面,侧重具体业务研究,缺乏理论概括。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具有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为档案学研究开辟了广阔道路。
中国重视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建设,50~60年代中期,创建了文书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事业史、等诸多学科。
80年代,建立了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技术并重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各门学科有了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学术活动 自1950年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以来,在组织国际档案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组织作用。
为了便于在国际间交流业务经验,出版有《档案》(年刊)、《国际档案理事会通报》(半年刊)、《国际档案杂志》(半年刊)等多种刊物。
1979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档案业务专题调查研究和专项试点工作。
越狱兔不越狱
我也是档案专业的,开始也不会的,当时还是学长推荐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很快就给我了,从开题到论文都弄的服服帖帖的,哈哈这里还有些莫文网给的题目,参考下吧:档案袋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中国高等院校档案学网络教学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美加三国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比较研究中国省级档案馆档案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吉林石化公司档案馆培训体系的构建电子档案的法律效能探析军事院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基于互联网的高血压医疗辅助系统基于HL7标准的电子健康档案研究与实现用电信息查询与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中日会计文化比较研究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研究档案意识论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档案方法研究加拿大宏观鉴定理论与应用研究苏俄新经济政策研究清代鄂温克族满文人口档案研究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的发生比例电网一次设备接线图纸系统项目管理研究基于Android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的个人健康档案系统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影响的研究基于科学计量的国外档案鉴定理论的研究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制体系研究植物源杀虫剂在档案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当前我国食品企业诚信问题研究对竞业禁止制度在公司法中适用的研究山西省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基于振动和载荷监测的风力发电机组失效分析数字图像降维与识别技术人脸识别的算法研究823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同伴教育法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体重和血压的影响重大自然灾害中档案的危机管理研究数字档案信息安全评估研究郑州天馈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基于多目标智能算法的节能减排发电调度研究地源热泵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优化及应用研究基于Ensemble平台的电子健康档案互操作系统研发政策变迁对房地产销售人员工作压力影响研究佳木斯大学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流程法律问题调查刘鸿生日常生活与他的事业近代中国金融法规研究针对链接语料的主题社区挖掘档案用户利用心理研究四大公司与上海商业文化研究基于IHE的PIX研究与实现分布式跨域电子病历信息共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广州社会保险基金中心档案影像管理系统影像查询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潍莱高速公路养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效益研究
职称论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时效性,文章具备一定时效性就必须是一定时间段内发表的论文,太过久远的文章不符合时间要求,也就不具备时效性,也就不能用来申报职称,所以职称论
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历史可上溯数千年,但档案学则形成于18世纪末欧洲实行档案改革之后,此前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 档案学的萌芽时期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档案工作不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发表不是随时想法就可以发的,需要杂志社安排版面,如果下个月版面没,那么只能再往后安全了。省级、国家级期刊的职称论文发表需要提前1-3个月准备我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发表不是随时想法就可以发的,需要杂志社安排版面,如果下个月版面没,那么只能再往后安全了。省级、国家级期刊的职称论文发表需要提前1-3个月准备我
这个具体要看你发的是什么样的杂志了,不同杂志的发表周期也不一样。省级、国家级的普刊一般是2-6个月(特别快的1个月左右,一部分可以办理加急版面)。杂志都有出版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