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3

佳丽子伊
首页 > 论文发表 > 新青年发表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蹦蹦跳跳321

已采纳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后在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绩溪,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胡传曾在东北、广东、江苏和台湾等地任职。

1895年在绩溪老家私塾读书,接受九年旧式教育,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除背诵经史之外,曾广泛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这时思想受范缜的《神灭论》影响,信仰无神论。1904年赴上海读书,曾认真阅读严复的《天演论》,受到进化论影响。读书期间写作近二百首诗,有“少年诗人”美誉。

1910年夏到美国留学,入康乃尔大学学习。1915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和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的主张,吹响了文学革命的号角,从此声名鹊起。1917年提交哲学博士学位论文后回国,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

206 评论

Diana~蜜桃

最看不起那些问完问题不采纳的 浪费感情+表情

288 评论

眼角落下的泪

新青年的创办的历史意义:

1、《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许多高级 *** 员(如 *** )都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2、《新青年》是20世纪初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杂志,也是党早期的重要理论刊物之一。

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和发展具有一定贡献。

3、《新青年》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所营造的“中国化”历史语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定思想氛围。

4、《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5、《新青年》的文本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萌芽

6、《新青年》在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尝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7、《新青年》杂志激励现代中国实现由封建文化到包含现代科技、现代教育、现代文艺、现代传媒在内的现代文化的重大转型,推进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为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扩展资料:

《新青年》创办过程

1、《新青年》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

初名为《青年杂志》。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3、《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

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 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4、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 *** 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5、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

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 *** 》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 *** 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6、1922年7月休刊。

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 *** 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7、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

192 评论

樱桃小胖妞儿

《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342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青年杂志投稿

    真晕!还回答那么多,那都是建国前的事了.问的是黑龙江的一个杂志内容以爱情亲情友情为主投稿电子信箱不祥地址150001哈尔滨南岗区阿什河街11号

    爱宇冰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谁在新青年上发表论文

    是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于1919年在《新青年》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该文章论述了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见解,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

    嘉嘉麻麻8866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新青年发表论文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后在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绩溪,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父

    佳丽子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新青年最早发表的论文

    《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欧阳安Muse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1919年新青年发表论文

    李大钊。 李大钊于1919年在《新青年》上刊登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原文节选:我平素对于马氏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今天硬想谈“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僭越的很。但自

    朗姆薄荷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