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2

小喵酱一小只
首页 > 论文发表 > 魏巍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萌的饰界

已采纳

昨日,南方日报一篇《广商副教授剽窃重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报道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报道称,重庆长江师范学院(也叫涪陵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01级毕业生魏巍指出,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被广东商学院某副教授剽窃。长江师范学院丁姓副院长证实有此事。 论文惊人一致 据南方日报称,前几天,魏巍在网上找到一篇跟他毕业论文《虚构?虚构!——论马原虚构>中的时间》几乎一模一样的论文《论马原小说的时间话语》,由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廖丽霞副教授发表在2007年5月的《名作欣赏》上。南方日报记者比对后发现,前篇有1.2万多字,正文有6部分;后篇5000多字,后篇前三部分超过90%文字均与前篇第二、第三、第五部分里面的文字雷同。 双方说法不一 昨日,记者与报道该篇的记者谢庆裕取得联系。谢说,广东商学院的廖副教授告诉他,魏巍要求私了,并打电话进行威胁。昨日上午,魏巍还曾给谢庆裕打过电话,称文字材料已经送到广东商学院。此后,记者在天涯论坛上看到魏巍针对廖副教授的回应发出声明,否认自己曾打电话威胁过廖丽霞。 校方愿意作证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的丁副院长。丁表示,现在校方还在等待魏廖二人的私下协商解决。至于“剽窃”一事,丁副院长称:“这个我校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廖副教授5000多字的论文中有4000多字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了魏巍2005年的毕业论文,连标点符号都没变化。”目前,因正值五一假期,广东商学院电话暂无人接听,而魏巍本人的电话也已停机。(记者廖娴雅)

144 评论

devilyu2266

“这稿子谁写的?拉出来枪毙!”

1940年9月,杨成武在看到 《工作通讯》 的一篇文章之后,突然大发雷霆。

原来,这份《工作通讯》上明确指出,杨成武预备发动涞灵战役,并且,文章中还十分详细的介绍了各个部队关于此次战争的部署,甚至这些部队有着怎样的特点,文章内都做了严密的分析。

因此,杨成武觉得这是一次严重的泄密事件。

然而,写下这篇文章的,却正是时任一分区司令部宣传干事,后来写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魏巍。

魏巍彼时参加八路军工作已有两年的时间,对我党我军的宣传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平时对鼓舞士气以及凝聚民心都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他怎么会突然泄密呢?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魏巍,原名魏鸿杰,1920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大街街道。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知学上进,在当地免费的平民小学以及简易的乡村师范读过书。期间,父母相继去世。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魏巍毅然决然弃学从军,只身一人踏上了寻找部队的道路。

一路辗转,他终于在山西赵县的马牧村找到了八路军115师军政干部学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

后来,115师军政干部学校被并入延安抗日大学,而魏巍也成为了抗大的第三、第四期学员。

从抗大毕业以后,为了磨砺自己,魏巍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基层工作。

1939年,年仅十九岁的魏巍被分配到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具体工作在杨成武司令员领导的第一军分区进行。

之后,魏巍跟随部队一路转战保定、易县、满城、徐水、涞源等地。

与普通战士不同,魏巍在部队中主要是靠手中的笔杆子发挥作用。有文化、有思想的他在我军的政治部中挑大梁,凡激发民众、鼓舞士气以及凝聚民心等政治宣传活动,找他就对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向来以鼓舞士气、稳定军心为己任的战士,却在1940年涞灵战役前被杨成武司令怒吼:“你是在泄密!”

这是为何呢?

事情还要从激化涞灵战役的 黄土岭伏击战 说起。

1939年10月底,杨成武收到了一份来自涞源的情报,信中称,坐镇张家口的日军司令阿布规秀中将,派下属率领两万余名日伪军进驻涞源,意图兵分三路向一分区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冬季“扫荡”。

收到这份情报时,杨成武正在阜平参加中共北方局会议,得知情况以后,立即马不停蹄地往一分区赶去。

尽管一路上都是快马加鞭,但杨成武依旧特意对沿路地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只为了预先选择最好的战略位置,以便届时能够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进行最有效的阻击。

回到一分区以后,杨成武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将在路上依据地形地貌构思来的伏击日军的战略计划,形成具体的作战命令对各团进行了紧急军事部署。

这边,在杨成武的命令下,战士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工作。但日伪军那边却似乎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依旧将部队大摇大摆地开进一分区的地盘。

结果可想而知,日伪军全面落败。

杨成武根据多次与日军交手的经验,推断战败的日军必定会派出大队人马对我军进行报复,于是,在黄土岭设下埋伏,“恭候”阿布规秀自投罗网。

于是,阿布规秀在率军从龙虎村向白石口前进的过程中,得到了“黄土岭附近有八路军主力活动”的消息。

之后,果然率大部队向黄土岭进行奔袭。虽然不久后阿布规秀就有所察觉,但为时已晚。

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日军被歼过半,指挥官阿布规秀也在战争中被我军击毙,我军大获全胜。

毫无疑问,黄土岭伏击战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而这也为涞灵战役埋下了伏笔。

失去了“名将之花”阿布规秀的日本人不打算就此罢休,转而深入根据地边区开辟前沿阵地。

日本人深入晋察冀边区,在三甲村、东团堡、张家峪等地建立了大量的军事据点,企图切断我军的退路。

为了拔除这些“毒瘤”一样的敌军据点,巩固和扩大我军的根据地,我军决定出动105个团,向驻扎在这里的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即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进行到第二阶段,为稳步扩大第一阶段战果,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瓦解摧毁深入我军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趁机夺回涞源、灵丘两地。 晋察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决定利用驻防河北涞源山西灵丘地区的日军因调整部署,兵力缺乏之际,集中我军大量兵力,发动涞灵战役。

聂荣臻总司令员根据作战部署,决定分别调集8个团组成左翼队、调集2个独立营组成右翼队、调集3个游击支队组成预备队来协同作战。

其中右翼队2个独立营由5个团、2个游击支队,共15000人组成,交予杨成武指挥战斗,主要作战任务就是攻打涞源及其周围据点,并协助左翼队夺取灵丘。

接到授命之后,杨成武随后便在一分区内部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上详细讲述了各个部队的战斗部署和指挥意图。

在此之前,杨成武已经派人详细的侦查过了,他们摸清了日军的驻防情况,经过一番研究之后,最终决定先向涞源县城、三甲村和东团堡三地发起进攻。

具体的战略部署为:

一团负责进攻涞源;二团负责进攻三甲村;三团则负责拿下东团堡。而第20团、第25团以及特务营等部队则负责截断蔚县、西河营到涞源的 汽车 路,并负责打援,和视情况随时对一、二、三团进行援助。

此三处敌军的兵力都不超过二百人,在兵力上我军占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因一分区缺乏重武器,我军此次作战属于攻坚,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为保此次战役能够全面获胜,必须趁敌军疏忽之际对其进行突袭,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因此,杨成武在作战会议上一再强调,各团务务必应注意严格保密,以防作战计划泄露,让日军有所防备。

等一切部署完毕,杨成武终于松下一口气,顿感疲惫。

自百团大战开战以来,杨成武总是忙起来总是昼夜不舍,这不,前几天刚刚带领着部队和敌军刚结束了一场战斗,就又开始准备涞灵战役了。

即便再强硬的体魄也遭不住这样夜以继日的折腾,因此,众人纷纷劝说让他去稍微休息片刻。

任务都部署了下去,该准备的也都去准备了,杨成武倒也暂时放心,于是,便去休息了。

疲惫至极的杨成武沾床就睡,等到再醒来时,已是下午。

睡醒之后,杨成武又抓紧时间回到了司令部,准备看看各部的准备工作做的如何了。

刚走到司令部,杨成武就看到秘书陈子端正端着一本刚刚打印出来的 《工作通讯》 看的认真。

《工作通讯》是一份小简报,是一分区内用来通报内部情况的,每次大概印发200多份,专供分区各机关及所属部队连以上的干部阅读,由政治部负责主办。

杨成武走过去也顺手拿起了一份《工作通讯》看了起来,结果只简单看了两眼,便突然大发雷霆: “这稿子是谁写的?拉出来枪毙!”

说着,杨成武就怒气冲冲的直奔政治部。

“这篇文章谁写的?把这个‘泄密者’给我揪出来!”

众人看到杨成武如此生气,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看那篇“泄密文章”。

的确如杨成武所说的那样,报纸上有篇文章将涞灵战役的作战意图以及我军的战力部署,甚至是兵力情况都介绍的一清二楚。

难怪杨成武会如此生气,涞灵战役在即,作战计划就这样被泄露,万一消息传入了敌军耳朵里,这场战争我军不就相当于自投罗网了吗?

而写这篇文章的人是谁呢?没错,正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魏巍。

1940年,魏巍仅有20岁,但却是八路军队伍中鲜少有的“高知”分子。

所以,当杨成武做完战斗部署以后,政治部被要求抓紧时间对我军部队进行思想上的鼓舞和动员时,这项任务就落到了魏巍的身上。

年仅20岁的魏巍自己也是满腔热血,一听部队就要和日伪军大战一场,根本禁不住心中豪情万丈。

于是,他也暗下决心,绝对要让这次的战前鼓动工作与众不同。

写文章的时候,魏巍思前想后,觉得真诚才是打动人心的必杀技,于是,他就以自身一个普通的战士角度出发,将自己对这场即将打响的战役的所听所闻、所思所想都写了出来。

至于为何要写详细的战略部署,是因为魏巍想让战士们通过自己的文章对作战计划有更加全面和详细的了解,从而更加士气大增、军心稳定,势在必得。

文章成稿之后,魏巍也拿给了当时的宣传科科长史进前以及政治部主任罗元发看,但当时两人正忙的焦头烂额,只让魏巍对自己所写简单做了介绍。

魏巍神采飞扬地称,我军战士在看完之后绝对信心饱满,士气冲天。

两人笑着点头,此前魏巍的文章一直反响很好,于是,就没有细细审查这次的稿子,直接让其送去印刷了......

所以,当杨成武问责魏巍时,罗元发和史进前两人也第一时间主动主动站出来说明情况,承担责任,歉意地表示是自己在审稿时粗心大意了,才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后,杨成武的气稍微消了一些,同时,他也让人赶紧去将已经发出去的内刊赶紧悉数收回。

至于魏巍,尽管并非存心,但最终还是没能少掉好一顿批评教育。

这之后,为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事情,杨成武还下令,一切战前,宣传部门杜绝打听作战计划和部署,要等到战后才能够进行采访和报道。

好在,这份报纸本就不对外传播,因此,最终并没有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

涞灵战役,最终我军也是打了个漂亮的胜仗。

而经过这件事情以后,魏巍在此后写文的时候也更加的谨慎,凡是可能涉及到我军机密的事件,魏巍绝对不会提及。

而多年以后,他也用那如同江河奔泻般的激情,写出了流传中国军民几代人的名篇通讯 《谁是最可爱的人》 。

98 评论

魔戒之love

华东理工大学相关信息,可上学校官网查看。或直接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金猴献瑞,吉星临门。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90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发表是真的吗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晚上去找别人帮忙发表论文会不会被人这情况是非常有可能的,因为现在网上非常多的片子一不小心就了,注意安全。

    苏州小熊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人民日报发表魏巍论文的时间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中国作家魏巍的一篇散文。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这篇散文是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赞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篇文章于1951年4月11日被

    阳光明媚161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笔名巍巍发表的论文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延安抗大。1920年3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的一个贫苦家庭。童年时在郑州城东门外一座破庙改成的免费贫民

    漩海灵猫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魏巍发表论文

    这一切让彼得罗夫搜集到不少罕见的关于巴金创作的材料,并保证了他后来能够给同行和学生深入介绍巴金创作。彼得罗夫认为:“在吸收着中国和世界文学优秀传统的同时,巴金从

    喵星人很想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qq上的论文发表是真的吗

    那就别在qq空间发

    杰克贝老师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