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玫瑰
学院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材料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为山西省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冶金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钢铁材料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等。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课题、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100多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研究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出版著作(教材)2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6项。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0余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工艺过程设计及先进材料工程领域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和经营销售,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研究类型或工程技术与管理类型的高级人才。培养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广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知识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铸造成型、塑性成形、材料连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程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熟练解决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完成现代机械或材料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本专业设有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金属液态成型方向、塑性成形方向、焊接技术与工程方向。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现代测试方法、以及专业方向模块课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程训练实习、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金属材料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生产企业、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从事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成分-工艺及设备设计、组织和性能检验、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理解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或服役行为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接受材料制备、性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金属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具有开展金属材料设计和组织生产、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等知识和能力。主要课程:材料科学概论、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物理学,材料性能学,金属材料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金属腐蚀与防护、热处理设备与仪表、非晶态合金、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加工与改性及工程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备与产线设计、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配方设计、工艺优化、结构与性能表征及专业设备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基本科学原理与基本技能,掌握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中“生产工艺[↔]微结构[↔]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联系机制。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电、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产品与工艺设计、工业生产、分析测试、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研究改进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的初步能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粉体工程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生产机械设备、无机材料工业热工基础及设备、无机材料测试方法、陶瓷材料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冶金工程培养目标:冶金工程是研究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氧化物并进行加工应用的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冶金工程基础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冶金工艺设计、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开发及工业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主要课程: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热工仪表与自动化、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金属塑性加工、实验研究方法及冶金工程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要求毕业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方法,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的能力,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能力及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工艺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导论、聚合物流变学、塑料成型模具、塑料加工助剂、塑料(橡胶)成型工艺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研究方法、聚合物改性、涂料工艺学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材料物理培养目标:培养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和物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先进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及技术改造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经济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和物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掌握各种先进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物理新效应、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功能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主要学习方向薄膜材料和光电材料。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材料和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2.掌握各种先进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物理新效应、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重点熟悉薄膜材料和光电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等方面,兼顾新型材料的相关原理和知识;4.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5.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统计物理、原子物理、材料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训练、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材料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材料化学培养目标: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和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掌握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微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具有运用材料科学和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和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在材料制备(合成)、材料表征和材料性能三方面受到科学实验的训练,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材料研究及应用设计能力。为进一步发展为具有独立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人才奠定知识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材料、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重点熟悉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兼顾新型能源材料的相关原理和知识;4.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5.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失效分析技术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训练、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材料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学院不断强化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60余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开发研究课题,科研经费达2000万元。2005-2009年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360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出版编著(教材)18部;授权发明专利55项。学院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东京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名古屋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院所以及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一流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辉love玉
经过33年的办学积淀,学校砥砺出“弘毅行知”的校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学校始终把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办学的中心任务,以全新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之路,努力培养基础厚实、技能扎实、作风朴实,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服务于教育、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办学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3.5万余人,在地方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学校承担教改科研课题48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6项。出版教材、著作130余部。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63篇,核心刊物收录53篇,学校科研投入进一步加大,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学校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十二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8年被吕梁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单位”。2009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和谐单位”、省厅级“文明单位标兵”、“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级“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同时被山西省教育厅授予“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
一个月一篇,520÷12=43.33年,正常教授不可能做到
根据统计数据,在2022年,中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8.4万篇,美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1.6万篇,英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3.1万篇,德国的SCI数
一个月一篇,520÷12=43.33年,正常教授不可能做到
2016年我国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数量排名Top 50 2016年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增长较大的科研机构排名Top20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依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据SCI数据库最新检索至少包含一位中国作者的论文结果显示,去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