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4

慕容诗月
首页 > 论文发表 > 发表四篇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朗姆薄荷儿

已采纳

这个研究是能够让我们知道鱼和人到底有什么区别的,说不定我们以后是可以培育出人鱼这个品种的。

274 评论

joannatang2008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论文。这四篇论文中每一篇都足以获得一次诺贝尔奖,这些成就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爱因斯坦也由此变得举世闻名。在第一篇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里,爱因斯坦通过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最终证明了能量子以及光子(即光的粒子)的存在。

另外一个是布朗运动,还有一篇是关于原子大小的测定,我们从这些成果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物理学学术贡献中占了一半,除了相对论之外,量子力学、光电效应都从爱因斯坦开始。

在该年度发表的论文中,爱因斯坦深信原子真实存在,直到那时,原子对科学界来说还更多的是一个对方程有用的数学工具,而不是物理实体。假设热水是由很多不稳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是热的,这些分子不稳定,到处移动,无规则地撞击花粉;爱因斯坦推论花粉的运动是碰撞的结果。爱因斯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需要结合热力学和经典力学来阐述他的观点,后者描述物体的运动,前者却研究大系统。

333 评论

金语佳诚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论文。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21年演讲中的爱因斯坦。

这时间完全长于现今的通用时间,欧洲攻读博士学位的五年时间很长,尽管这在当时并不罕见但如今平均时间却为三年。

爱因斯坦于1902年开始在瑞士专利局工作,您会注意到这年他刚刚获得博士学位。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找不到让满意的教学岗位,所以他需要另一个收入来源来维持生计。

191 评论

最爱尛草莓

原始的脊椎动物发育出了上下颌,大大提高了取食和适应能力。有颌脊椎动物迅速向更广阔的生态位辐射演化,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脊椎动物。可以说,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 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然而,这一跃升具体发生在何时、何地、又是如何发生?长期以来缺乏关键的化石证据,科学家很难对有颌脊椎动物的早期演化史进行重建。《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

集中报道了一批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 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人类的很多重要器官与身体构型都可追溯到有颌类演化之初。

一、有颌类直到志留纪晚期4.25亿年前才出现较完善的化石记录,而分子钟推断的有颌类起源时间不晚于4.5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因此,有颌类的早期演化存在一段至少绵延三千万年、横跨整个志留纪的巨大空白。古脊椎动物学巨擘阿尔弗雷德·罗美尔曾经将其称为古生物学史上一个顽固存在的重大空白。由于这个空白的存在,尽管我们知道有颌类在志留纪已经存在,但对它们到底长什么模样,有多大,处于什么生态位,彼此之间如何演化等问题一无所知,甚至不能确定志留纪地层中发现的零星棘刺、鳞片是否属于有颌鱼类。

这些志留纪早期的鱼类,一个个都长得浑身都是刺,要不然就身披重甲,可见在脊椎动物演化的早期阶段以及有颌类起源之时脊椎动物面临的捕食的压力是多么的大,这种捕食压力有可能来自无脊椎动物顶级捕食者,比如板足鲎,也有可能来自其他有颌类脊椎动物,最近的一项研究认为颌的起源就是为了捕食其他动物。可能正是这种捕食压力,促使了我们今天人类身体上骨骼雏形的形成。

二、有颌类的早期分异事件,主要发生在奥陶纪,现生有颌类冠群的起源时间在4.6-4.5亿年前,但包括盾皮鱼类在内的有颌类奇缘要更早,要是包括甲胄鱼类在内的有颌类全群,那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寒武纪晚期到奥陶纪早期,这种数千万年的时间差异,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于志留纪化石的认识,毕竟古生物除了保存有祖先状态能让我们一探祖先的面貌以外,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它们也会演化出自己独特的特征,想要识别这些衍征和祖征,从而重建从鱼到人中有颌类起源阶段完整的历程,这可能需要更多的更加古老的化石标本。

两篇论文报道了来自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发现。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志留纪早期完整有颌类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这个4.36亿年前的生物群堪称鱼类的黎明。这是继澄江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之后,又一个在中国发现的世界级化石库,为探索生命之树演化重要节点提供大量关键证据,并且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三、重庆生物群的鱼类化石虽然保存完整,但鱼的个体通常都非常小,多为全长3-4cm。在这两篇论文中,研究团队使用多种手段开展细致研究和反复探索,其中3种鱼类化石对于理解有颌类的早期演化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世界首个完整保存身体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化石,通过综合研究首次揭示出盔甲鱼类头后身体的解剖结构。在灵动土家鱼的腹部发现一对纵贯全身的腹侧鳍褶,这一发现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的鳍褶理论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化石证据。

不仅仅是鱼到人,恐龙也得起来磕个头,大熊猫、东北虎、大白鲨手牵手来给老祖宗上香。这个研究,如果你想找和我们人类相似的,大概也就是脊椎、我们的上下巴上颌和下巴以及我们的脖子,其他特征和我们实在是太遥远了。其实很多人关注鱼到人,说实在的,有点太早了,因为这个鱼是4.4亿年前的,而我们哺乳类占据生态位,这期间要经历鱼类走上陆地,爬行类统治地球这4亿年直到白垩纪末期,也就是6000万年前,而那个时候,我们人类的祖先大概还只有老鼠大小,长得也和松鼠也挺像。所以你要想寻找现代人类的痕迹,可能从它身上更容易些。

这个秀山奇迹鱼还是很特殊的,那就是,它的脖子是个过度阶段。成熟的有颌类是有可以活动的颈关节,大家想想下自己可以随时扭头对吧,这就是颈关节在发挥作用。而完全的无颌类,则是不能活动的。比如甲胄鱼,头部是不能扭动的,想调头调整方向,那就几乎要驱动整个上半身来动弹。但是奇迹秀山鱼是介于二者之间。不能全动,也不是完全不能动,而是头甲中间有一道横向的裂隙,这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颈关节的作用。

267 评论

永远的怀念!

反正是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物种,所以你要有一个比较大的改观,说明这个人真的是挺厉害的。

299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已完成科研项目包括:1999年主编《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东亚卷》。2001年出版《关肇邺选集1956-2001》。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包括:《积极的城市建

    SSpapergirl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发表四篇

    这个研究是能够让我们知道鱼和人到底有什么区别的,说不定我们以后是可以培育出人鱼这个品种的。

    Brita阿菜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发表四篇论文

    这个研究是能够让我们知道鱼和人到底有什么区别的,说不定我们以后是可以培育出人鱼这个品种的。

    慕容诗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发表论文四篇英文

    to issue the dissertation

    沈阳王小圈儿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发表四篇核心论文

    是两者 结合发四篇 一篇核心+三篇CN普刊“期刊圈”咨询

    火山红虎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