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根据查询贵州本地宝得知,贵州日报能发表教师论文。贵州日报报刊社组建于2019年10月,是由贵州日报社(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当代贵州杂志社整体合并组建的省级主流媒体,是贵州省委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
xx同学是xxx班学生。该生入学以来,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生活中乐于助人,在各个方面都取得突出成绩,成为我系学生学习的榜样。现将其主要事迹介绍如下: 思想觉悟方面。xxx同学入学后迅速适应高校生活,在大学中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学习的目标是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xxx同学于2002年9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及时向党组织做思想汇报,于2002年10月被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我校党校第二十八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在培训班上,他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积极参加讨论及社会实践,并在结业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最终被评为优秀学员。200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工作方面。xxx同学有一颗为同学奉献的心。他曾担任班级宣传委员、班长、系学生会督导部部长等职。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学生工作不仅培养了他的能力,又使他与同学更加融洽的相处,他赢得了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支持。我在班里我担任宣传委员的工作。入团以来,我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团组织的活动,积极改正自身的不足,并且积极进取。在本学期我申请争当优秀团员,首先是想请团组织对我这一段时间表现进行审查,看我是否是个合格的团员。其次我也认为自己具备了优秀团员的标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青年的先进组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团员的章程和组织原则,为青年带好头,处处领先,争当青年团员的模范。 首先、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对待学习和生活,做到:思想觉悟高,为人诚实,做人正派,助人为乐,敢于同不良习气做斗争。 其次、要有良好的作风和品德,做到;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第三、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善于吃苦,能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做有知识有文化守纪律、讲文明的好学生。 第四、做有理想的青年,做有作为的团员,就必须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平时爱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吃苦在前,学习在先,为同学做好榜样,处处树立青年团的光辉形象,做新时代的好榜样。 在学习方面我认为自己能够做到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关心时事,课外生活丰富健康,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在品德方面能够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团结同学,远离不良嗜好,做到为人诚实,做人正派。我也为自己制定了目标,就是不仅要自己爱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爱老爱同学,还要带动同学们,为同学做榜样,树立团员的光辉形象,并且要紧跟时代发展响应“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同时我的缺点也要改正,例如:不善于吃苦耐劳,没有钻研的良好习惯,遇到困难吉祥放弃等。 我认为身为一名团员,应该具备一种“我是团员我光荣”的骄傲自豪感,因为这样就表示着我意识到团员赋予我的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职责,一份担负祖国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历史重任,这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能力。 所以我要积极进取争当优秀团员,亲组织审查,批准!但是不论我是否能当上优秀团员,我都会积极进取,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给你些 自己仿照着写吧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教师篇2008-04-17 09:44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李明素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二、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韦正雄 韦正雄,男,47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 韦正雄的家在平卜河边,附近的平卜小学宿舍较少,他主动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淹没了房屋。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赶紧抢救困在一楼的学生。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肯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险呀!”听到此话韦正雄顿时泪如泉涌。但情势已十分危急!他吩咐女儿:“快!快到后墙处喊叔娘和弟妹们,我去救学生!”说完就冲到楼梯口处下了水,摸黑向楼下几个房间游去。两个女生最先摸到门口出来了,有5个学生在水中挣扎着,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韦正雄急忙用嘴含着手电筒,往水里趟去,把这5个学生一个一个拉到楼梯口。接着他又撬开一间被泥沙堵住门的房间,把6个男生拉出来。 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老师不顾一切,马上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淹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幸好韦正雄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形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可以勉强呼吸。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死,韦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励孩子们坚持住。到13日凌晨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韦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 随后,筋疲力尽的韦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墙之隔的弟弟家。然而,两个弟弟的家已经被洪水冲毁,两家7口人全部遇难。如果韦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许能救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但是身边学生的急切呼救声容不得韦正雄有过多思考和犹豫,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择了学生。 2006年,韦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三、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殷雪梅 殷雪梅,女,中共党员,生前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城南小学二(1)班班主任。 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她奋不顾身,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撼人心魄、感天动地的一瞬间,用生命铸就了崇高的师魂。 2005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组织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从影剧院返校。途中,一辆轿车突然飞驰而来,万分危急中,殷雪梅挺身而出,张开双臂,奋力将6个学生从马路中央推到路旁,自己却被撞出20多米。殷雪梅去世的消息传开后,自发到灵堂吊唁的各界人士达5万之多。4月7日,金坛全市举行追悼大会,灵车所到之处,沿途10万多名群众含泪相送。 殷雪梅常说,“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就不是好老师。”她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不仅将教师当作职业,更当作崇高的事业。与她共事多年的老师说:“殷老师爱学生是出了名的。”1999年秋开学第一天,一名智障学生看到殷雪梅走来,捡起砖头就朝她砸去。就是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也没有放弃。学习跟不上,帮他补课;家境贫寒,就把为儿子买的新衣服送给他,还常带他回家,一住就是几个月。 对同事,殷雪梅也满腔热忱,毫不保留地向年轻教师传授备课、上课、批作业以及班级管理等经验。新课改开始,大家感到有些不适应,殷雪梅自费订阅多种杂志,将好文章一一摘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分享。 殷雪梅在教书育人中取得的成绩是全校公认的,每次民意测评,她的得票都很高,学校多次想把她推荐为市里的优秀教师,可她总是一再谦让。2001年6月,校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把申报市先进工作者的表格发给了殷雪梅。三天后,她却把一字未填的表格悄悄退还给了校长,希望学校把这一荣誉给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老师。殷雪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满腔心血和无私的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殷雪梅的英雄壮举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她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她为革命烈士,并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省教育厅表彰她为英雄教师。人事部、教育部、江苏省委号召向殷雪梅学习。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美国华人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法国欧洲时报等4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设立“殷雪梅事迹专题”,100多万网民发帖悼念。 四、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方永刚 方永刚,男,44岁,中共党员,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专业技术7级,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 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备课、撰写著作和文章。他读过的《邓小平文选》等书籍,书的四周全被磨破了,厚厚的封面也由于反复翻阅快被磨穿了,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所思所悟。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方永刚就像时刻保持冲锋姿态的战士,哪怕十几分钟的课都充满激情,他的课充满了理论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荣立三等功1次。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海军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国防生学员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2007年6月20日,中央军委授予方永刚同志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 五、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钟南山 钟南山,男,71岁,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钟南山是我国呼吸疾病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3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审和答辩。钟南山积极推动呼吸病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鉴于他的学识和贡献,他成为世界慢性气道疾病防治执行小组组员,2006年底又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急性重症传染病应急委员会顾问,参与国际急性传染病咨询工作。 钟南山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参政议政,积极献言进策。近年来他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极为关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并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议案,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钟南山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社区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 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为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 六、全国孝老爱亲模范——韩瑜 韩瑜,女,23岁,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教师。 韩瑜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毅然将自己的左肾捐给生命垂危的父亲韩远德,用孝心谱写了一个“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孝女捐肾救父”的感人故事,被群众誉为“大孝女”。 1997年5月,在钦北区小董蚕种场当司机的韩远德因带病坚持工作,病情恶化,发展为尿毒症。一个星期两次血透治疗,每月费用高达5000元,几年下来,一家负债近10万元,陷入困境。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学习成绩优异的韩瑜放弃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报考了中师。她生活节俭,将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块钱以内,不断攒钱给父亲治病。 2003年,她的两个哥哥从报纸上得知换肾可以治愈尿毒症,悄悄地去做了检查,但是都不符合捐肾要求。年仅18岁的韩瑜也悄悄到医院做了比对检查,在确定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父亲。当她向父亲提及捐肾的时候,慈祥的父亲宁可一死也不要她捐肾,说“我怎能用牺牲女儿的健康、幸福来换这一条老命呢!”家人知道韩瑜的想法后,也没有一个人同意。但瘦小的韩瑜,却有一股韧劲,坚决地说“父亲今年才46岁,他与母亲将我们三兄妹拉扯大十分不容易,至今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何况医生说了,捐一个肾,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就是有影响,为了救父亲,我也心甘情愿。”她每天跪在父亲床前苦苦哀求,7天之后,无可奈何的父亲终于被她的孝心和毅力所感动,答应了女儿的请求。 2003年1月24日,韩瑜和父亲在桂林解放军181医院成功完成了换肾手术。资深的主刀医生说:“我做过许多例肾脏移植手术,可谓轻车熟路。但面对这位18岁的美丽女孩,我却于心不忍,迟迟下不了刀啊!”韩瑜以肾救父当时在全国是首例。她的壮举感动了社会,人们称赞她是个道德高尚、勇敢孝顺的好姑娘。 2003年,韩瑜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韩瑜的孝老事迹作了报道。
一般来说,可大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整理。(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鬃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 幽幽范文网 )事迹》、《关于评选张鬃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鬃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例子一、勤奋刻苦,孜孜不倦。 在学习中,她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不耻下问是她的好习惯,正是这种好习惯促使她不断发展,语文、数学等各科的成绩正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当遇到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她总会耐心地尽其所能,认真讲解。也许她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班中的第一名,但她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无人能及的。 二、兴趣广泛,全面发展。 除了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外,她在剪纸、琵琶、舞蹈等方面也称得上是佼佼者。她剪出的各种小动物栩栩如生,她那优美的舞姿也曾在五级考级中博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而面对成绩,她并没有骄傲,而是努力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二十一世纪的新少年而奋进。 三、团结友爱,热爱劳动。 在班级中,每当有什么最脏、最累的活儿,冲在最前面的有她的身影,老师不在的时候她也总能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带领同学们把班级打扫得干净彻底,总是让老师十分放心。同学们都愿与她交朋友,因为她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团结他人。她的这种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集体中的每一员,她也成为了集体中的领头雁。 四、踏踏实实,勇于创新。 她无论做什么都踏踏实实。踏踏实实勇于创新是她的特色。在学习中,她思路敏捷,博览课外书籍,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在班级管理中,她总是从大局出发,为班级的发展出一些好点子。例如:成立班主任信箱,加大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联系。 五、积极进取,不断成长。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她事事都在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数奥竞赛、查字典比赛等,并取得较优异的成绩。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成为了老师的小助手,为老师分担工作,为同学们解决实际困难,也正是在不断地磨练中,使她变得更加成熟,成为了一名懂事的大孩子。 王超群同学在各个方面表面优秀,是同学们的榜样,也是我们徐悲鸿远东艺术学校最出类拔萃的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相信凭借她的自信与自强,她一定会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布依族婚俗资料整理与简介[内容提要]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以后各代有“西南蛮”、“蕃”、“仲家蛮”、“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本文试图从研究报告、专著、期刊、学位论文、论文集等方面简单介绍近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对布依族婚姻研究的状况。[关键词] 布依族; 婚姻; 专著; 期刊; 研究报告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其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近几十年的时间,国内学者对布依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专著、期刊、学位论文的出版层出不穷,如黄义仁先生的《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布依族简史》、《布依学研究》、蒋英的《布依族铜鼓文化》、吴文定的《布依族服饰与地理环境》、《论布依古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等,与此同时,婚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布依族婚姻方面的资料,回顾学者们的艰苦历程一:研究报告布依族主要聚集有贵州地区,所以对布依族的研究也就自然的以贵州为中心,贵州省对其研究出来的成果是最多的。如伍文义先生的“平塘县上莫乡布依族社会历史及婚姻丧葬”,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婚姻习俗就论述了布依族婚姻[1];“镇宁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调查报告”[2] 此篇从民族学、社会学角度对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性质以及它对布依族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要确立婚姻必须经历“请布社”、“卡介”、“得娟”、“艾把”、“得把”等过程,此外,还对榔梢习俗作了一些讲述;“水城特区猴场、红岩民族乡婚俗与节日礼仪调查报告”的第一点谈论婚姻[3];雷广正的“平塘县掌布乡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其中的第十五小点—婚姻、丧葬[4];赵崇南的“望谟县乐康乡布依族生活习俗调查”,文章中的第四小点论述了姓氏、婚姻、家庭[5];唐合亮的“三都县周覃镇布依族生活习俗”的第六点谈论了婚姻制度、家庭、家族[6],给我们介绍了完成一桩婚事大致有如下过程,即提亲、吃开口饭、订婚、讨八字、送报、结婚;“惠水县羡塘乡民族婚俗与家庭状况调查”的第二点就说到婚姻制度[7];邹晓辛的“长顺县广顺区苗族布依族习俗调查”[8]。二:专著光写婚姻的专著较少,但在其它专著中写关于布依族婚姻的资料却很多,诸如;邹绍志编著的《中华奇婚异俗》第371---382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1年9月,其中有“追打‘鲍鼓’”和“吹木叶、送花包”等到文章,所谓追打“鲍鼓”就是指追打男方到女方接新娘的人。追打“鲍鼓”是一种极有特色的婚俗事像,在举行婚礼之前,男方要请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新娘,称之为“鲍鼓”和“娅鼓”(即伴郎和伴娘);此外还有李朝龙和李廷兰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录》中的婚俗篇, 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的《布依族简史》中的“婚姻、节日、丧葬”,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60-162;黄义仁,韦廉舟的《布依族民俗志》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41-42;王伟,李登福,陈秀英的《布依族》 民族出版社,1991.65-69;黄义仁的《布依族史》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278-280; 马之骕的《中国的婚俗》 岳麓书社,1988.2;“中国各民族不落夫家婚俗的比较研究 ”[9];王伟、李登福、陈秀英合著的《布依族》中的“婚姻家庭” 民族出版社 1996年8月;赵叶等合著的《少数民族的风情》中的“布依族的跳月择婚”和“布依族的浪漫婚俗”,后一篇介绍了甩糠包、唱浪哨、送蔗糖、抢硬币等婚俗,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年1月等等;三:期刊布依族婚姻的期刊资料可以说较其它方面资料更丰富一些,开国前后不久的有陈国钧的“北盘江夷人的婚俗”[10] 发表在贵州苗夷社会研究312页 ,陈赤子的“北盘江夷人(仲家)婚俗”[11] 社会研究53期;“仲家婚俗”[12] 新贵州概观388页;赤子的“夷人婚俗”[13] 新贵州概观390页;冯深的“‘不落夫家’—一种日趋没落的民族婚姻习俗”[14] 光明日报1957年4月26日3版;范宏贵的“‘谈谈坐家’和‘不落夫家’”[15] 史学月刊1959年12期;汛河的“出嫁歌(哭婚调)”[16] 山花1962年11期和“布依族的婚俗” 贵州文史从刊1981年3期;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 民族文学1980年9期和“扁担山布依族的‘戴假壳’风俗——论母权制和父权制的斗争”[17] 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1期;龚佩华和史继忠合写的“布依族婚俗分析”[18] 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3期;亚光的“布依人的婚礼”[19] 山花1982年5期;马启忠的“布依族婚姻习惯的调查”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3期等。此外,近几年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也数不胜数,如吴文定的“布依族婚姻礼仪”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5期;何岭的“布依族婚礼八仙乐整体性量化分析—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央’八仙乐为考察案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2005年04期;张明仙的“文化视野中的罗平布依族当代婚姻变迁—以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木纳村婚姻状况调查为例”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05年05期 ;刘洁的“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改变的意义”和“论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的变化及其原因”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分别为2005年02期和2004年03期;张明仙的“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2年04期;肖毓的“布依族妇女的婚恋观”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3期等等。四:论文集论文集资料也有不少,诸如:严汝娴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 其中西南地区篇里收集的陈秀英的“布依族”;《少数民族民俗资料》(下册)第53---62页,其中收集了韦廉舟的“布依族的婚嫁礼仪”、罗竹香的“布依族的要荷包”和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三篇文章;欧阳若修和韦向学编的《中国婚俗集锦》 第117---133页 漓江出版社 1986年11月,其中收集了黄震尧先生的“布依族的婚姻习俗”、陈克进的“布依族的‘浪哨’和婚礼”、郑秩威的布依族的‘跳月’、冯俊科和“布依族的‘不落夫家’婚俗”和何彩孝的“匆匆离去的新娘”五篇;刘柯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 云南出版社 其中收集了“布依族婚俗”和“罗甸布依族的婚礼”两篇文章等等。五:学位论文岑勇的“浅析兴仁县鹧鸪园村布依族婚姻习俗” 贵州民族学院民放文化学院民语班02001级;此文谈论了布依族婚姻,经历过封建包办、向自由选择的演变过程,自由选择的一桩完整婚事,一般要经过择偶、提亲、订亲、结婚四个程序,每个程序礼仪丰富多彩,其中存在着一些落后的礼仪,导致婚姻的悲剧。罗恩艳的“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婚姻习惯法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六:汇编汇编的资料相对要少一点,主要有“民族志资料汇编” 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 和“贵州省布依族婚姻资料索(汇)编” 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民族研究所 1963年3 月19页。前者收集了马启忠、杨若芝的“布依族婚住薄⑽馑承摹白显撇家雷濉薄⒗坠阏摹肮笱羰形诘鼻卤す绮家雷迳缁岬鞑椤比辔恼隆:笳哐芯康淖柿峡梢运凳茄芯坎家雷寤橐鲎钣腥ㄍ缘淖柿希酉吕春臀蚁爰蛞亟樯芤幌隆\此篇文章分十点论述,第一,写择偶——婚姻的限制。布依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一般是父母包办的,但由父母之命缔结的婚姻,并不是毫无约束的,由于种种历史、社会的原因,还受到一些封建关系、传统习俗和迷信禁忌的限制。如同宗不婚、要八字相容、亲上加亲、女大于男、门当户对、民族间的限制等。二,订婚。其中讲了些订婚的约束力、财礼等内容。三,结婚。其间论述了镇宁地区、北盘江流域、安顺地区、贵阳地区、龙里贵定地区、兴仁地区等结婚形式。四,“坐家”和戴“假壳”。坐家:妇女结婚后不常住夫家的风俗叫坐家。戴“假壳”:在男家需要新妇来家长住时,还得经过一次戴“假壳”手续,假壳是一种形似畚箕的女帽,以竹笋壳为架用青布包扎制成。,五,赶表。布依族青年男女常利用各种机会公开或半公开的追求异性,对唱情歌,倾吐爱慕之情,这被称为“赶表”,有的地方又叫“闹门墙”、“玩表” 、“扬哨”等。六,逃婚与抢亲。七,离婚。八,再醮与续弦。再醮:寡妇可再嫁。续弦:中年与青年男子丧偶,都可以续找对象。九,纳妾。主要是在解放前。十,入赘。即招婿。布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不同辈分者不能通婚。解放前,布依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布依族家庭中父亲具有绝对权力。布依族青年男女一般在赶场中物色意中人,如果互相满意就上山对歌,布依族称之为“浪哨”,“浪哨”是会朋友的意思。这个社交活动不只限于未婚男女,巳婚者也可参加。参加“浪哨”活动,对未婚者来说是初恋,对“巳婚”青年来说,如果他(她)对父母包办的婚事满意,那只是来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则表示对包办婚姻的反抗。“浪哨”中除唱情歌外,还唱苦歌、告状歌和逃婚歌等。过去有的青年男女对歌多年,情投意合,于是双双逃离家乡去远处安家,有的逃不出封建制度的罗网,便双双以死殉情。 布依族结亲过程颇为讲究,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四个环节。布依族青年男女,不论是自由择偶还是经媒人说合,缔结婚姻必须举行订婚仪式,一门亲事一经谈定,男方家马上择定日期邀请二三人携带礼物去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称为“吃订亲酒”。解放前,布依族有过“不落夫家”和“戴假壳”的习俗,即新娘在婚后,回娘家长住,有的住一两年或三五年,有的长达十几年。每年在农忙时节,回到夫家。如此往返,直到妻子怀孕,或长大成年,之后才到夫家定居下来。“戴假壳”是丈夫为了及早结束女方“不落夫家”生活的一种方法,如果妻子被戴上了假壳,即可到夫家定居。参考书目:[1][4]贵州民族调查(之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4年10月[2] 贵州民族调查(之三).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5年10月[5][6] 贵州民族调查(之四).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1986年8月[3][7] [8]贵州民族调查(之五).贵州省民族研究所[9] 王承权.民族研究,1993 年6月,P 40-51[10—19]贾忠匀.布依族研究资料目录. 学苑出版社,1988年10月。
因为杂志社都是全国各地的,所以一般发表渠道基本都是在网上投稿,这方面我比较有经验,因为每年我们单位都发很多论文,有2个渠道,一般便宜点的,就是找到想发的杂志社然后去官网投稿,这样的话第一需要自己准备好论文,第二通过率比较低,第三期刊选择单一,发的篇数多的话需要更换刊物,不过价格便宜。第二个渠道,我是找的网上的专业网站发的,叫百姓论文网,价格是我问过最便宜的了,主要省事 一般我同事没有准备好论文的话,那块也能代笔,选择刊物也多样。所以我倾向于后者,主要不用操心。具体就知道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一些同学,在投递论文时,找不到或者傻傻分不清论文发表的官网。便就此打住了发表论文的心思。今天就来帮大家揭开论文发表网站的正确途径。
传统订阅期刊。贵州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在该地小程序,可选择传统订阅期刊发表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期刊有很多,但是要看你是发表什么专业方向的论文,期刊杂志还有栏目分类,如果实在搞不清楚的话那就去找早发表网发表论文吧,那里会告诉你你论文适合投什么样的期刊。
你可以在百度·网页里搜索,叫“杨正文”的人很多呢,不知你说的是哪一个?
著作及文章名称 期刊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 级别 字数(万字) 形式 备注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学术专著已经出版的计有15种,260万字,已经完成书稿待出版的有4种,100万字。 1、《居都》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省 24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2、《美神的眼睛》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省 12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3、《梭嘎苗人文化研究》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 国 12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4、《众神之域——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 民族出版社 2007 国家 36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5、《影视文化人类学》 民族出版社 2008 国 27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6、《“蒙恰”苗人文化研究》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08 省 24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7、《中国土地信仰文化图像人类学志》 民族出版社 2009 国家 16开,320页画册 (图像文化人类学专著) 8、《贵州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9 省 30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9、《月亮河流域布依族文化研究》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09 省 35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0、《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与研究》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09 省 45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1《居都仡佬族文化研究》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9 省 30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2《图像文化人类学》 民族出版社 2010 国家 26 (文化人类学专著) 13《“蒙恰”古歌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省 30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4《文化边缘——六枝彝族文化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省 22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5《盘县羊场布依族盘歌》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11 省 110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和田野文献) 16《》 艺术学学术专著已经出版的计有3种,40万字 1、《艺术概论》 云南美术出版社 1998 省 26 合作 艺术学学术专著 2、《戏剧艺术概论》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0 省 22 独立 艺术学学术专著 3、《摄影鉴赏与实践》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8 省 31 合作 副主编,撰第二章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已经出版的计有4种,100万字 1、《寓言辞典》 山东明天出版社 1988 省 50 合作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副主编撰13万字) 2、《寓言文学概论》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1 省 13 独立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 3、《世界寓言史》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4 省 30 独立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 4、《中国寓言史》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9 省 43 独立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 其他学术著作已经出版的计有2种,10万字 1、《走近拾荒人——贵阳市拾荒群体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省 24 合作 2、《冲突与冲突管理——中国西南森林资源冲突管理的新思路》 人民出版社 2002 国家 38 合作 寓言文学等编著作品已经出版的计有9种,650万字 1、《外国民间寓言选》 天津新蕾出版社 1988 省 24 独立 2、《外国民间寓言大全》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4 省 100 独立 (两卷作品集) 3、《世界寓言经典》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7 省 250 独立 (五卷作品集) 4、《世界寓言精品屋系列》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6 省 90 独立 (10卷作品集) 5、《世界寓言经典丛书》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 省 150 独立 (8卷作品集) 6、《金盘子与红苹果》 天津新蕾出版社 1988 省 8 独立 寓言作品集 7、《躲雨的兔子》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 省 8 独立 寓言作品集 8、《秋林寓言集》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1993 省 15 独立 寓言作品集 9、《紫芦苇》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1993 省 8 独立 散文诗作品集 二、发表论文 序号 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 时间期号 备注 1 《母语教育中的寓言》 《图文天地》(台湾) 2001年第12期 2 《高坡苗族背牌文化研究》 《贵州民族论丛》 2002.1 3 《艺术学科素质教育新构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1年第1期 4 《贵州居都仡老族婚姻个案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 1999年第2期 5 《总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区位置换》 《贵州艺专学报》 1999年第1期 6 《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 《枣庄师专学报》 1999年第1期 7 《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 《人大复印资料》 1999年第6期 8 《九溪人的年》 《南风》 1998年第1期 9 《贵州民族音乐教育实践与述评》 《中国音乐学》 1998年第2期 (执笔人) 10 《中国人另一个影像世界的历史》 《读书》 1998年第11期 11 《简评[中国面具史]》 《艺文论丛》 1997年第1期 12 《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 《艺文论丛》 1997年第2期 13 《深植民族艺术文化的“根”》 《艺文论丛》 1997年第2期 14 《长篇小说的结构关系》 《文学窗》 1997年第3-4期 15 《人与自然—居都仡佬族祭祀》 《南风》 1996年第2期 16 《居都仡佬族祭祀的意义与性质》 《南风》 1996年第2期 17 《企业人、机关人和深刻的现实主义》 《文学窗》 1996年第3-4期 18 《居都仡老族婚姻研究》 《六盘水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 19 《风格、评语/创新和鸟歌》 《艺术论丛》 1995年第2期 20 《作为文化的艺术》 《艺术论丛》 1995年第2期 21 《古代人文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标志——从世界各民族寓言文学的发生看古代人类文化意识的一次觉醒》 《贵州社会科学》 1990年第12期 22 《伊索式寓言与先秦式寓言》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 23 《宗教与文学》 《花溪文谈》 1989年第1、2期 24 《论小说的寓言倾向》 《花溪文谈》 1987年第2期 25 《论寓言的美》 《东岳论丛》 1987年第5期 26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寓言三十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 27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寓言三十年》 《新华文摘》 1989年第11期 28 《关于寓言美的历史探索》 《今日文坛》 1986年第1期 29 《中国当代寓言的分期及概况》 《枣庄师专学报》 1985年第1期 30 《中国当代寓言的分期及概况》 《贵州大学学报》 1986年第4期 31 《圣经寓言研究》 《枣庄师专学报》 32 《论寓言的本质》 《贵州大学学报》 1985年第2期 33 《论寓言的形式》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1987年第6期 34 《乡土文学的比较性》 《山花》 35 《文学的整体意识和贵州文学》 《山花》 36 《浅论(红楼梦)的寓言色彩》 《红学研究丛刊》 贵州人民出版社 37 《高坡苗族背牌文化研究》 《贵州民族论丛》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1 38 《光效应艺术的新空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 39 《爱神的眼睛》 《旅行》 2004年第1期 40 《中国宗祠文化的最后辉煌》 《旅行》 2004年第2期 41 《失落的文明》(贵州面具文化) 《旅行》 2004年第6期 42 《新时期寓言文学》 《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 2004年1月 43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 《民族研究》 2005年第一期 44 《居都仡佬族的祭祀文化》 《贵州世居民族研究》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11月 45 《20世纪中国寓言文学》 韩国《第一界东亚寓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韩日三种文字),2005年2月 46 《贵州傩坛中的剪纸艺术》 《关注母亲河》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47 《20世纪中国寓言文学》 《寓言文学在现代社会中应用》(韩语) 韩国”博而精”出版社,2006年6月 48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九大误区》 《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年9月 49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九大误区》 《当代贵州》 2006年第4期 50 《文学的生与死背景》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 51 《影视民族学多媒体教学方法论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7年增刊 52 《仪式与傩的神圣空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 53 《文化人类学与乡村祭祀仪式》 《贵州世居民族研究》(第七卷)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 54 《黔南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 《采风论坛》(第3卷)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2月。 55 《贵州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中的剪纸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研究》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56 《苗族文化天空的原始意像——中国苗族创世神话研究》 《中原神话》 大象出版社,2008 57 《宗教与文学相关联的几种方式》 《贵州作家》 2008第一辑 58 《原始文化基因论》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 59 《阳戏类型学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 60 《人类影像文化论》 《贵州社会科学》 2009年第10期 61 《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论》 载《守望与思考》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 62 《建立“八担山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刍议》 《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与研究》 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 63 《六枝仡佬人的“木刻”》 载《仡佬族百年实录(下册)》,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 64 《图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务川学堂堡傩面山王》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65 《文明形式论》 《文化学刊》 2010年第二期、辽宁社科院主办 66 《新时期寓言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60年》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67 梅山教是宗教信仰还是民间信仰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 68 水灾害的人类学意义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 69 《人类学写作质疑》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 70 歌唱的生存——羊场布依族盘歌综论 《民族文学研究》 2012年第2期 71 72 73 74 75 76 三、获奖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获奖等级 颁奖单位 年度 1 《居都——一个仡佬族文化社区的叙述》(贵州省第四次社科优秀成果) 专著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00 2 《戏剧艺术概论研究》(贵州省文艺奖) 专著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01 3 《世界寓言史》(金骆驮奖) 专著 二等奖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 1994 4 《世界寓言史》(贵州省文学奖) 专著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1996 5 《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 论文 一等奖 全国幼师普师儿童文学研究会 1999 6 《寓言文学概论》 专著 一等奖 全国幼师普师儿童文学研究会 1993 7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寓言三十年》 论文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1987 8 《寓言文学概论》 专著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1992 9 《伊索式寓言与先秦式寓言》 论文 二等奖 贵州省比较文学学会 1992 10 《中国当代寓言的分期及概况》 论文 一等奖 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 1992 11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 论文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2007 12 《众神之域——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 著作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2009 13 《贵州省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著作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2011 14 《盘县羊场布依族盘歌》 著作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第五届贵州省文艺奖 四、个人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序号 课题名称 级别 课题来源 年度 备注 1 西南地区森林资源冲突管理项目 国际 福特基金会 2001——2003 成员 2 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农村社区的影响 国际 福特基金会 2000 成员 3 贵阳市拾荒群体调查与研究 国际 福特基金会 2001——2003 成员 4 中国民间器乐集成——贵州卷 国家 中国民间器乐集成总部 2002——2003 成员 5 贵州少数民族面具文化研究 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 2002——2005 主要成员 6 贵州本土文化研究——高坡苗族“背牌”文化研究 省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01 主持人 7 贵州本土文化研究——梭嘎苗族文化研究 省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02 主持人 8 贵州民间文化研究——居都仡佬族文化研究 省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96 主持人 9 戏剧艺术概论研究 大学 贵州大学 1998 主持人 10 艺术学科素质教育研究 大学 贵州大学 1999 主持人之一 11 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 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 2004——2005 主持人 12 中国土地信仰文化图像人类学志 中央民族大学“985”子项目 2006——2008 主持人 13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六盘水部分) 省 贵州省文化厅 2007——2008 主持人 14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黔东南部分) 省 2007——2008 成员 15 贵州西部民族文化研究文丛 省 贵州省六枝特区 2007——2012 主持人 16 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与社会和谐研究 省 贵州省省长基金 2009——2011 主持人 17 贵州省蒙古族服饰研究 省 贵州省省长基金 2010 主持人 18 我国苗族川滇黔方言区“解簸箕”仪式研究 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 2010—2012 主持人 19 盘县布依族盘歌调查记音翻译项目 盘县人民政府 2010 主持人 20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贵州羊场布依族盘歌 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2011——2012 主持人 21 中国节日志——中国彝族火把节“贵州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国家文化部 2012.6.——2013.12. 主持人 22 23
杨正文,男,苗族,1962年3 月生,现就职于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1983年7 月西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毕业,获学士学位。一直致力于人类学、民族文化的研究,特别以苗、瑶民族为研究重点。主持过与台湾辅仁大学合作项目“苗族服饰研究”;所主持的“苗族服饰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与保护”项目获台湾化育文教基金会资助。先后多次深入西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从事人类学田野调查。独立或合作出版论著4 本,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苗族服饰文化》(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三等奖。现正进行黔东南苗族乡村社会变迁项目及其他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研究。
能在贵报发表一篇教学论文吗
生态道德教育课程的学生设置的研究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课程研究,刘艳谭颖(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193,中国) 本文的基础上,国内文献上的概念,生态道德教育,分析目前国内生态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特性的研究,并指出,目前中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大学生也很不足,特别是在大学的课程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我们应该进行研究的主题,以促进道德教育在我们的学院和大学,以及具体的实施工作。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课程; 研究性学习的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 生态道德内涵 也被称为环境伦理,生态道德的生态伦理环境伦理的核心内容。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定义的生态伦理观的意义。虽然表达不同,但大多是一种常见的点的生态伦理观,道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然生态系统领域的延伸和扩展传统道德的结果。杨人师认为,环境伦理是第三继的伦理,社会与伦理道德,道德是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科学调整,道德,健康,协调发展的关系。 [1]吴泾环境伦理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良知,这是在这个过程中的生存和发展的人类社会,感知和理解的价值和存在于自然世界的权利和他人的生存,旨在结合自己的物质贪欲,善待自然环境,协调和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使得两大环境长期共存的道德守则。 [2] 2,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生态道德教育为基础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内涵是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的理论基础,生态伦理观的指导下,生态教育活动。生态道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的概念,应严格区分,但在这??里提到的原因,并诞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基础上的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基础,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培养与大学生生态意识。饶国宾,华启和认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自己的使命,唤起环保意识的教育,教育,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展技能,以解决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教育活动。 [3]王世敏,李的停放认为: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者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谐的生态伦理观出发,引导教育的长远利益人类和享受自然的好,享受生活,尊重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政治意识和道德文明习惯有意识地培养。 [4]曾建平:环境道德教育的特点:点,环境和道德教育,优质教育,品格教育;其领空,环境和道德教育是社会教育,大众教育;定时定义,环境和道德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连续的终身教育。 [5] 3门课程内涵的研究 “课程”,可以说是一个多层面的,复杂的概念的多重含义。作为美国人理查德斯考德国,说:“当然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意义,但它也是最严重的”共同课程定义了以下内容:第一科目的教学是一门包含在定义计划和教学计划,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这种单一视图课程的课程研究蓬勃发展,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的变化。 第二的课程目标,目标,如课程结构的一系列预期的学习成果。 第三个课程计划,计划或方案的所有经验的指导下,学生在学校所面临的。这门课程理念的重点是如何建立的目标的过程。 第四个过程是学习者的经验,如课程学习者个人的经验,在教育计划。本课程的概念起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 [6] 第五课活动,如新美国教育百科全书说:“所谓的当然是指学校的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整体。”这样的概念当然是不反对的课程,只考虑到学生的其他活动除了教学活动,可以得到一些知识,经验,知识和经验,是传统的课程不能包容和理解。因此,这部分的活动纳入课程的含义。 4,生态道德课程的概念的定义 没有学者制定的生态伦理课程的概念,所以我就根据观的生态伦理,生态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它被定义为:生态道德课程在学校的位置,学校课程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成立以实现目标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更好地让人们接受更多的全面的生态道德教育,从而更深入了解生态危机,在今天的社会中,受过教育,唤起环保意识,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展技能来解决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研究的概述,生态道德教育的源头从 20世纪以来,随着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因为不断涌现,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创伤,出现了一系列生态危机:人口的迅速增长,过度开发资源,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全球性短缺的资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自然灾害,一个又一个的。关注全球环境问题的恶化,生态危机,在世界许多地方,发表在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说:“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关键的发展问题。教育改变人的态度是不可缺少的价值观??的文化环境意识和道德意识,有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参与决策的态度,技术和行为是还重要的生态在这方面的诞生道德教育的新内容。[7] 生态道德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并开始整合环境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这是小学和初中教育。教育理论家,提出了伦理问题的生态环境,为的道德教育系统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约十年前。的第一个事情,捕捉人们的视线教授鲁杰写师叔自然的道德教育“人,人的道德的自然特征。 [8]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当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必须让他们有一个强大的生态伦理意识,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生态路达纳道德教育在学校,这是关系到中国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一个长期的计划。 2,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及其意义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概念深入人心理论已经有许多研究论文,更全面的了解,以改善高校和道德教育的需要,在此期间发表了10多篇文章。[9] - [13]文章都进行了高校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在学院和大学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必然的要求,为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发展的时代。 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大学生生态,培育生态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的道德教育的症结所在,促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道德教育,使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极大的扩展,扩展的道德性质,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后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当代与下一代的关系重新定位。生态道德要求,关注人类未来的利益,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学生应被视为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 [14] - [18]生态道德教育的大学生,是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的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生命是宝贵的,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生态科学知识,掌握和生态环境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其生态环境的利益,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保护生态环境。 3,道德教育的大学生生态现状 生态道德教育的大学生,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投入较大,但我们看在多年的生态道德教育的情况,效果不理想。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省大学学报专家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在世界各国的情况进行评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对中国的上市为133。多年来,我们的学校道德内容围绕如何以处理与他人,集体和社会关系的组织,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和其他生命形式之间的关系的教育内容,相对忽视了这种片面的道德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连贯性的生态价值的认可方向,反映脱离道德教育在学校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脱离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三相不平衡和道德的组成部分。微波炉烤狗事件和极端行为,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19],在成都一所大学的学生,更严重的生态和道德问题的存在,在学生群体中得到了体现。很多问题的出现,不能说是偶然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生态道德教育我们的国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一定要改进和完善。 4,大学生的道德课程的生态现状 高校建立环境和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环境,了解环境科学,文化和环境的保护技能的进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多数文章说,有关课程的现状,有往往是一个乐队,有没有太多的内容。赵云峰出版的“分析的生态道德教育,大学生的理论背景,发展”认为:鉴于从大学课程开设课程相关的环保和除了一些专业的,教一些超越了同级别的专业技术知识的法律和法规,如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甚至是空白。[20]田体揞的2008大师的论文中提到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效的工具,以实现教育目标和宗旨,和它的性能是主要体现在教育和教学课程基于一个调查大学环境与道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过程,发现,中国的大学环境和道德教育的课堂教育有是重视不够,教学方法,教师缺乏的问题和缺点的各个方面。[20]只有一个更全面的提到课程宋金霞主的论文在2007年,她提到,学科“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各种可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的生态伦理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教学中大学生教育的渗透。她还指出,提出了具体的课程,如“大学生生态道德修养”,“人与自然”,“生态价值”[21]。 道德教育的大学生生态研究综述的特点,目前的研究 通过前面的生态道德教育,为国内学生简单说明的情况下,生态道德教育的大学生开展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其研究现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做法道德教育大学生生态状况。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一些做法,以促进和发展的研究也相对地也有一定的深度。 关注,提出了“21世纪议程”我们的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有部分研究人员表示持续关注的主题。 21世纪后,惯例和国际因素的逐步深化,研究人员和研究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原因促使中国生态道德教育的大学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从理论上讲,许多高校和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大学生,如何建设“绿色大学”。在实践中,一些学校的课外实践协会,有的学校以培养环境为目的的教育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客观地讲,我们的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在最近几年,确实做了很多的成就。但是,我们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少数的研究和专题研究文献基本翻译和介绍,特别是缺乏一个具体的方式来改善这种情况。 2,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体而言,中国的生态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有不少遗憾。起步较晚的时间研究,学术专着不是越来越零碎,有些还没有达成共识尚未形成一个系统,一个明确的制度;二,研究方法,还停留在从理论到理论,不深入调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泛泛而谈,可操作性不强,造成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不匹配。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高校。课堂不仅是知识的基本载体,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媒介。由于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教学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多尔指出,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因此,本文想开始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课程为一组特定的设想,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课程,更全面,更有效深入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大学生,能够调动大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科学知识的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和责任,以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复制和粘贴行的一部分,我觉得就可以了,通过房东
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中国共产党,传达大会的轮廓基本概述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11月25日-29 2010年,在昆明召开,大会投票通过一项决议,第九届大会上,中国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的报告和云南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第一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省委书记秦光荣代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作了题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个重要桥头堡跨越发展,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斗争”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委员会,云南,中国75名候补成员的14个共产党,共产党中国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41个成员。 精神的会议(一)大会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大会的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在国内和国外的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严峻的挑战中国,省委团结和带领全市干部家庭群众,抓住机遇,攻坚克难,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克服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省第八次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八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加; 标准显着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的生活居民; 获得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蓬勃发展; 标记五个国家文化强省建设的进度?? > VI,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 7,一个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更加牢固; 八,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二)成立大会不?主题:高举社会的未来五年全省工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一个新的起点,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斗争这个主题?一个全面的分析和判断面临的形势省委,云南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省委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赶超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行动。 “(三)大会的指导思想,在未来五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基本要求。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未来五年:高举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省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的重要桥头堡的战略目标,面向西南开放的,坚持的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以加速的上升改造的模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改善人们的民生为根本,奋力跨越的关键,解放我们的思想,开拓创新,夯实基础,加强保护和拓展空间,我们的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云南的加力的速度。 目标,在未来五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总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到2011年,总固定资产投资,“4增加一倍,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城镇居民和每人均净收入,农民人均乘数新的经济发展,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标准,在民主与法制建设,”灿烂文化的新的步伐是采取一个新的施工进度,以获得一个新的生态文明水平,实现新的突破,在改革开放的,强调,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做的“八坚持:首先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坚持以云南,云南全球重点计划,雄心勃勃的改革精神和发展必须坚持以重点跨越式发展,促进云南交通快车道; 必须坚持城市和农村地区,优化布局,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必须坚持五个必须坚持以开放促进,大胆开放的边境,以创建一个新的奇迹,行业,加强全省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 必须坚持的富裕和优先的,尽一切可能提高广大人民的幸福; 7,必须坚持发展的大好形势以及促进团结,国家统一和安全发展,巩固和谐稳定; 必须坚持以科技为云南的教育,人才,提高能力,以支持发展。 (四)大会明确十大重点任务,在未来五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工业增长和发展的力量,以加强保障; 速度云南兴水战略,以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能源安全和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加快沿边开放步伐,促进区域合作,提升外贸水平,拓宽发展空间; 四,统筹区域和协调城乡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中,云南省的特点,促进县域经济实力,促进步伐发展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经济体制,社会事业和行政改革,促进政策创新,增强发展的权力; />切实保障和改善人们的生活,一个显著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并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提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提高健康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工作的新闻媒体,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 第八优先考虑生态和环境优先实现的是,节能减排,防灾和减灾计划,以改善发展的基本条件; 九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云南建设,法治,民族,宗教工作,结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十大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深化平安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大会强调,必须把重点放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6。 首先,着力加强的渔获在这个意义上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努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以改善之间的密切接触党和群众重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 努力促进党的制度建设; 礼拜六,加强反腐败的努力,以及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幼教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教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1、《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吴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公关心理学》,张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Linguistics.1993.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Richard.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Gottfried.Promoting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
[3] Sheridan,S.,Schuster,K.M.Evaluation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
[4]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
[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8]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录取线如下:
1、护理专业录取60人,录取控制分数线154分,学制3年。
2、麻醉学专业录取60人,录取控制分数线144分,学制3年。
3、预防医学专录取40人,录取控制分数线80分,学制3年。
4、医学检验专业录取50人,录取控制122分,学制3年。
5、康复治疗专业录取70人,录取控制分数线150人。
6、眼视光技术录取150名,录取控制分数线80分,学制3年。
7、中医学专业录取120人,录取控制分数线100分,学制3年。
8、口腔专业录取100人,录取控制分数线121分,学制3年。
一、招生条件
1、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社会青年均可报名。
2、要求学院身心健康,品行端正。
3、学生来校报名时须持户口簿或身份证复印件(本人和户主页复印件)。
二、报名方式
1、属党、团员的须带组织关系证件(党员证或团员证)。
2、新生报名时带好户口簿或者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及相关费用到学校招生办报名,并鉴定就业合同和优惠入学协议。
3、新生开校报到时请带好户口本、本人身份证原件,相关困难证明及交费收据。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学院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0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取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9项,出版专著7部,教材19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28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