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平,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提出了我国林木种源研究的完整系统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作为专题负责人之一,完成了国家“六五”转“七五”科技攻关专题“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1993年,以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为龙头的东北、内蒙古四省区主要针叶用材树种种源试验研究又被评为中国林学会梁希奖,这是我国林业行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奖。1991年以来获“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以及其它各项荣誉奖12项。此外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省教育厅及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1994年被推荐为黑龙江省第二批重大经济效益奖候选人。1957年4月25日,杨传平出生于山东省夏津。1974年到1976年,他做为知识青年工作在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北关林场,从此,他便与树木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77年,他考入当时的东北林学院(现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1980年毕业后留校,在林木遗传育种教研室任教,开始了孜孜不倦探索林木奥秘的科研生涯。1985年至1988年,他攻读了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间,他还曾远赴芬兰林业科学研究院进修林木遗传育种,虽只为期两个月,却大大开拓了他的眼界与思路。此后他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东北林业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处长。1995年至1998年,又一次当起了学生,在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学科攻读博士研究生。多年来,杨传平一直潜心于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国家“六五”、“七五”攻关课题“红松、樟子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地理种源试验研究”,参加并主持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白桦、光皮桦胶合板材纸浆材良种选育”,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兴安落叶松群体遗传结构研究”……他提出的种源研究的完整系统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指导我国各树种的种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种源研究已经发挥或即将产生重要作用。他提出了优良种源选择中种源各类性状综合指数权重确定的两种方法。在北方种子园营建上,提出了建园材料要以结实性状和生长性状为主,同时兼顾抗性和形质指标的新思路,并在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报告会上提出,应在全国范围内第二次选择优树。在科研道路上,杨传平创造了许多首次:首次提出造林生态相似区的概念及相似区的划分方法,为地理变异规律的研究及代表试点的确定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而且一直为人们所烦恼、且尚未解决的难题;首次将等效纬度的概念引进国内,并在种源研究实践中率先应用;首次将白桦强化育种与人工生态因子全息时序自动监控有机结合,实现了2至3年生的白桦幼树开花结实,5至6年规模结实。1990年,在林业部主持的由中国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多数常委参加的成果鉴定会上,专家们认为,杨传平的“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分别获1991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以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为龙头的“东北、内蒙古四省区主要针叶用材树种种源试验研究”又被评为林业行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奖——梁希奖。此外,杨传平还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参加主编、主审的著作主要有《人类遗传学》、《长白落叶松研究》、《红松研究》、《现代林业经营管理技术》等,发表论文50余篇。在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杨传平在教学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了“试验统计”、“林木遗传学”、“林木育种学”、“群体遗传学”和“多元统计分析在林木育种的应用”等课程。在1991年全校教改典型课综合评估中,主讲的“林木育种学”课程,7项评估指标皆获优秀,1992年获东北林业大学园丁奖。1995年,杨传平任东北林大副校长后,仍坚持在教学一线,已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博士后研究生3名。杨传平还参与许多社会活动,他兼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理事,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林业科技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林学会常务理 事、副秘书长、副理事长,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与内蒙古林区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会主任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黑龙江省和林业科技进步奖评委。杨传平的科研成果正在产生着极大的经济效益。以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为理论依据,1988年起,开始与省林业厅合作推广优良小北湖种源工作。杨传平作为协作组东北林业大学主要参加人之一,参与了推广工作的全过程。截止到1993年,总计推广造林面积82626.08公顷,现推广7年,年推广8946.5公顷,年均木材增长量88034.35立方米,年均增长木材收入3017.82万元,年均上缴税费851.03万元,企业年均纯收入1367.67万元。按照黑龙江省林业厅、森工总局规划,今后将营造长白落叶松人工林13.33万公顷,若全部采用优良小北湖种源的种子育苗造林,到22年主伐时,我省每年可增加出材量721.82万立方米,增产收入24.74亿元,上缴税费6.98亿元,扣除经营成本6.55亿元,企业纯收入为11.21亿元。“白桦强化育种技术”的成功,引起国内外同行及生产单位、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森工总局决定推广东北林业大学白桦强化育种技术。在鹤北林业局建立了一座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白桦强化种子园。1999年9月,包括白桦强化种子园在内的国家计委重大生物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黑龙江伊春基地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国家计委批准,共获得项目总投资6800万元。在该项工程建设中,以东北林业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杨传平教授则为技术负责人。杨传平的科研成果取得的社会效益也极为显著。长白落叶松地理种源变异与种源选择部分已列入GB《中国林木种子区》,1998年由国家颁布执行,这对长白落叶松种子的科学经营管理与良种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1998年白桦塑料大棚强化种子园运转以来,已先后接待国内外领导、专家、学者300余人次参观,给予了高度评价。杨传平在林木育种的研究领域中,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他在主持“九五”国家攻关专题——“泡桐白桦单板类人造板材良种选育及培育技术”国家科技攻关三级专题,并作为“白桦强化育种及优良种质资源引进技术”“948”国际引进项目负责人和“单板类人造板材新品种选育与培育技术研究”的国家科技攻关二级课题负责人。同时,他还承担林业部重点课题“东北主要造林树种抗盐能力的定量指标评价及树种选育”和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以及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由于在我国林业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事业中的突出贡献,杨传平1992年被评为学校首批青年拔尖人才;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被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入选林业部“十百千”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6年被评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1999年获黑龙江省绿化奖章;2000年被国家人事部评选为国家级“百千万”跨世纪人才。
不算。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的文章不属于学术论文范畴,不是通过系统的学术研究和论证而产生的。但是黑龙江日报发表的文章是以研究成果为基础,经过系统的研究论证,并且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评审认可,那么这篇文章就会被认为是一篇学术论文。
中国最伟大的作家------------------鲁迅 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国文的根底在当时一般白话文学作家里当然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谓杂感)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的文字,简练而刻毒,作为零星的讽刺来看,是有其价值的。他的主要作品,即是他的一本又一本的杂感集。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北洋军阀执政若干年,谁又能对现状满意?问题是在,光是不满意又当如何?我们的国家民族,政治文化,真是百孔千疮,怎么办呢?慢慢的寻求一点一滴的改良,不失为一个办法。鲁迅如果不赞成这个办法,也可以,如果以为这办法是消极的妥协的没出息的,也可以,但是你总得提出一个办法,不能单是谩骂,谩骂腐败的对象,谩骂别人的改良的主张,谩骂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张。而鲁迅的最严重的短处,即在于是。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字,逼他摊牌,那篇文章的标题即是“不满于现状”。我记得我说:“你骂倒一切人,你反对一切主张,你把一切主义都褒贬的一文不值,你到底打算怎样呢?请你说出你的正面主张。”我这一逼,大概是搔着他的痒处了。他的回答很妙,首先是袭用他的老战术,先节外生枝的奚落我一番,说我的文字不通,“褒”是“褒”,“贬”是“贬”,如果不作为贬用,贬字之上就不能加褒,(鲁迅大概是忘记了红楼梦里即曾把“褒贬”二字连用,作吹毛求疵解,北方土语至今仍是如此。)随后他声明,有一种主义他并没有骂过。我再追问他,那一种主义是什么主义?是不是共产主义?他不回答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诞生在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在私塾和三味书屋接受传统教育。青年时代求学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初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两年后进仙台医专习医。1906年毅然弃医从文,以此改变国民精神。在日留学期间,鲁迅加入光复会,坚定地站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回国后,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并在故乡参加了伟大的辛亥革命。1912年2月,应邀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无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期间,参加《新青年》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与李大钊等并肩战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8年至1926年间,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充分表现了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其中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进步学生运动而遭到当局迫害,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翌年1月赴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大一切职务,也因此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10月定居上海,系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起,鲁迅相继参加和领导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当局的种种迫害,积极介绍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团结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同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不懈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而作为共产主义者的鲁迅,正是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晚年,他又热烈拥护和支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从1927年起,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杂文。上海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地剖析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辑入《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等专集。此外,鲁迅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2种)、《莽原》、《奔流》和《译文》等文艺报刊,热情关怀和培养青年,倡导版画艺术,整理了大量古籍,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和《小说旧闻钞》等。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享年56岁。
请问你的邮票卖吗? 我是个集邮爱号者 我的QQ 7276047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25年积极支持女师大的学生运动。1926年“三·一八”惨案,鲁迅愤而揭露中外杀人者镇压爱国学生的滔天罪行。在参加三月25日女师大的追悼会后,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学前教育
我觉得南师学前给人及深的印象就是亦师亦友的老师。她们不仅其有极高的学术进诣,也时常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每一次的大活动,比如校十佳班级的评选,系里老师会到现场为我们加油,甚至参与表演。而且我们是小班化教学,所以几乎每一位老师都能记住所有同学的名字。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南师学前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南师学前本科生的定位是培养研究型的幼儿园老师,因此,在上了美术、舞蹈、钢琴等艺术课程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课程的学习,比如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
课堂上,除了教师讲授这种方式之外,我们还经常进行小组讨论、个人读书分享等。丰富的课堂形式让学前的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活力。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才会理解。对于那些我们做过 presentation ,直到现在还是能够记得清清楚楚。四年的学习,我们丰富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邃样思维以及科研方法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时于现在的研究生学习大有裨益。
系里十分重视本科生的国际交流学习机会,已经参访了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多个国家。交流的内容包括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全方位考察与互动、幼儿园环境参观、本科生课堂观摩、教学环境参观等。每天的现场访问结束,师生们利用晚间时间交流研讨一天的收获,并整理成文、发送微信公众号推文,以在更大范助分享学术交流的成果。深入外国学前教育前沿考察,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专业素养,更加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
很高兴遇见了南师学前,感谢南师学前的老师们为我们的成长所做的努力。学前教育就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在南师学前的栽培下,我们终将会成为理想中的花园艺术家。
南京师范大学是知名211师范院校,同时也应知道南师是综合性大学,有众多专业。其中一些专业是南师的王牌专业,下面就来聊一聊这些专业。
首先贴图一张,这是2017年12月出炉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南师取得傲人成绩,多个专业被评为A、B级,这些都是一个够格的数据参考。现在,就由我对这其中的几个专业进行介绍。它们也是我认为南师最值得就读的专业。不过更重要的还是看个人的兴趣。
1.中国语言文学
南师的中文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可见其实力。作为南师文学院的一份子,对这个专业还是颇有了解的。本科的话推荐的是汉语言文学和古典文献学。南师文学院师资力量颇为雄厚,许多老师都是大佬级别,而且学校重视本科教育,稳扎稳打,夯实学生的基础。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常见的专业,主要是文学和语言两大块,如果你对语言或者文学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南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另外介绍的是古典文献学专业。这个专业本科开设的院校只有七所,南师大就是其中一所。古典文献学特别重视学生的基础,每学期都有经典的导读课,有《论语》导读,《史记》导读等,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如果你喜欢阅读古籍的话,强力推荐古典文献学。
2. 地理学
地理信息科学,简称地信是南师的双一流专业,这也是南师的一大王牌。地信的课程相比别的专业会多,这体现了这个专业的要求之高。地科院是南师有钱的学院之一,在大学期间会有几次外出实地考察,羡煞旁人。双一流专业,所以学校的培养力度也是很大的,如果你对地理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南师的地理相关专业,尤其是推荐地信这一双一流专业。
3. 教育学
南师是师范类院校,而且在省属师范院校排名第一,它的师范专业,教育学专业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南师有教育科学学院和教师教育学院两大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学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其余的师范专业无论在报考还是转专业中也是一大热门。这些专业除了基本专业课程,也注重教师技能的教授。如果你以后有志于当老师的话,可以考虑这些专业。
以上的专业都是南师的王牌专业,欢迎报考,绝对不亏。最后贴一张南师大的图,嘿嘿。
南京师范大学虽说现在算比较综合性的大学了,但还是比较偏文的。有一些理工科的专业还是比较弱势,也有许多王牌专业,现在让我来说说南师值得读的专业
●英语、数学师范
作为师范院校出名的,师范专业肯定不会差。录取分数线也是极其的高。而且学校对师范的要求是特别高的,所以南师大出去的老师水平都很好。南师大的英语很强,数学也不懒。能上这些专业的都是学霸
●双外语
南师大外院在社会上的口碑很好,历史也比较久了。除了学师范的外院女孩子也特别多。如果是女孩子不知道学什么专业还是比较推荐学外语的啊!!竞争也十分激烈,有大一的学生对专业不满意可以在大一下参加转专业考试,转最多的就是外院!!每年都爆满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地科院大家都知道,而且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南师大唯一的双一流学科。怎么说呢,反正就是强啊。
●法学
南师是江苏省唯一一家拥有全国有13所法学院校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之一的院校。学法学的同学大多都没有后悔。
●汉语言文学
南师大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浓厚的一所院校,比较偏文。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肯定不会差,在全国排名15,“设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培养跨世纪中文人才的基地。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评介 田景正 发表于1998年第4期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陈鹤琴(1892一1982)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几教育专家。探究他的“活教育”理论及其创建过程,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有很大的启发。一、“活教育”理论在陈鹤琴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地位陈鹤琴一生在教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活教育”理论是其中最具亮色的部分。留美五年后的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从此,他开始了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从1920年起,他以长子一鸣为对象,进行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实验,共808天。他把研究成果与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相比照,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50年代初,陈鹤琴结合教学完成了《儿童心理学》讲稿,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儿童从新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所产生的一切变化、。正是由一于他对儿童身心发展进行了镇密的研究,因而为我国儿童教育科学化提供一了坚实的基础。与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素为我国所重视。家庭教育书籍从最一早的《颜氏家训》起,不乏善本。若论及家庭教育理论的科学化、民士化、艺术化、游戏化,当首推1925商务印书馆出版陈鹤琴著的《家庭教育》陶行知称该书是“中国做父母的必读之书”,并肯定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著中最有价依之著作”。‘价亥书到40年代末已再版10多次,1981年和1995年又重新再版,说明该一书是经得起历史考脸的。陈鹤琴还撰写了好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我们的主张》等论文,并在四23年创办鼓楼幼稚园,通过实验城一究有关幼稚园的教育、教学及教材、设备等,有效地探索了中国化幼稚教育的道路由此可夕陈鹤琴对儿童心理研究的中国化,特别是幼几教有中国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因为如此,.王伦信称他为“中国的福禄培尔”。③长期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劝,为他创造“活教育’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除鹤琴就必提及“活教有”理沦。“活教育”理论形成于40年f让可以说该理沦:淤经;鹤交长期的教育科学实验和教育经验的总结,是他长期对中国文化教育的思考和对现代西方教育教学理论中国化探索的结晶。从理论深度看,较之陈鹤琴其他教育思想,“活教育”理一论是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它反映了一个教育家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活教一育”理论有自己的哲学基础,有连通一贯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因此,“活教育”理沦集陈鹤茱执期学习、研究、思考之大成。“活教育”理论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活教育”针贬中国传统“死教育”的那种“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的教育形式,欲以“活”的教育培养出能动手动脑,富有创造力,有才一F的新人。这种教育反对“先人为主”,提倡“怀疑”精神,其“做中学”“做“!“求进步”的倾向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在当时,国难深重的中国正费要这种教育培养出敢做敢为独辟新路、振兴中华的人才。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教授称赞他:采用日记法,辛勤观察,为新科学!L;童心理学作贡献;提倡活教育,大声疾呼,给收稿日期:1998一06一12死读书传统训练扣丧钟。③“活教育”理论在陈鹤琴一生的教育贡献中占其半壁,其理论的严密性、时代性、社会影响和作用,使陈鹤琴仅以此称为教育家也当之无愧。二、“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关于“活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时间,王伦信在《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中认为,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发表的《什么叫“活教育”》的演讲是其活教育理论最早的表述。1940年10月1日,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创立是“活教育”实验的开始。1941年《活教育》月刊创立,确立了“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则是“活教育”理论诞生的标志。到四十年代末,“活教育”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④其标志是1947年陈鹤琴在编写英文版《活教育》一书中对其创立的“活教育”理论所作的系统归纳。“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活教育目的论、教学论、课程论、师生关系论。1.“活教育”的目的论1944年,陈鹤琴在其发表的《活教育要怎样实施的》一文中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⑤教育的对象和出发点是人,教育的目的还是人,命题的本身包括了人的发展和完善,包含了对人生理想的设计和追求。陈鹤琴从一般到具体,从不同层次论述了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一、“做人”“做人”是指做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人,这是“活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层次。“人”,区别于其它动物,但又有与其他动物共同的特征。因此,要做人,就要破除清规戒律,他认为只有率性才能茁壮成长;人思想精神应充满活力,生机勃勃,一个人只有顺应自然成长,才可能保持健康。第二:“做中国人”。“活教育”第二个目标层次是“做中国人”。陈鹤琴说:“今天是我们生在中国,是一个中国人,做一个中国人与一个别的国家的人不同”,⑥他指出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里的人必须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强调了做人的民族特征。第三:“做现代中国人”。这是第三个目标层次。“活教育”在这个目标层次强调了做人的时代性。他说:“争取民族独立,……建立科学民主,这便是中国人当前的生活内容与意向,而活教育就是要求做这样的中国人,现代的中国人。”⑦1948年,陈鹤琴将“活教育”培养目的表述改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这个改变表明陈鹤琴把视野放得更远大,他注意到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溶人世界的人,不用固定的目标、既有的框架来套住教育对象。可以看出,“活教育”目的论是一个包含人的发展的丰富内涵的教育目的理论体系,它汲取了杜威“生长”、“生活”概念的基本精神,同时又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需要,赋予了教育目的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内涵,从而使其理论体现了中国国情,紧跟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活”的鲜明特性。2.‘.活教育”的教学论分科教学,以为分科教学使“教育的统一性被肢解了”。,主张把学校作为整体,把童和研究儿童看作为施教的前提和基础,反复强调,’)L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要做到“一切为了教育”,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业务水平,这样,“凡儿童能够学的而又适宜学的,我们就应当教他。’,.总之,陈鹤琴是在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基调上,以儿童教育为立足点,提出了教育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为中国近代科学师生观研究和实践开辟了一条新路。三、“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鲁迅曾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0近代中国教育家陈鹤琴正是这样的“拿来主义”的实践者。他和陶行知一起从西方“拿来”充满新时代气息的教育思想,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使之“翻了个半个跟斗”,从而形成中国近代改造旧教育和指导中国新教育的“生活教育”和“活教育”理论。目前,如何改变积重难返的应试教育?以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来支撑教育改革?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活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他要求把僵化死板、压抑学生主动性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有生气的教育,即要求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有生气,学校才有活力,学生才有生机。就此看来,“活教育”似乎天然就反对“应试教育”。“活教育”目的论中的“做人,做现代中国人,做现代世界人”是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学校培养出既与时俱进,又热爱祖国,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对当今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提供了思路。“活教育”的“活动性原则”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理论范式。“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能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真正得到落实。总之,“只要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僵死的、空洞的形式主义,……陈鹤琴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观点必将具有生命力。”。(作者单位:华中师大教科院)注释:①《陈鹤琴全集》第三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73页。③唐淑、钟昭华主编,《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玲93年版,第245页。②④00王伦信著,《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00,235一236,2铭,190页。⑤⑧⑨0《陈鹤琴全集》第4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65一359,366,368.366页。⑥⑦⑩《陈鹤琴全集》第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3,72一131页。0《陈鹤琴全集》第1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0《外国教育通史》第5卷,膝大春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09页。0《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0《普迅选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0页。0张瑞播、王承绪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第二卷,山末教育出版杜,1997年版第318页。
向杂志社提出申请,杂志社采纳后,会在当期或下期杂志中贴出更正声明。
因为老师当久了么,没有年轻人那种激情了,很多人都习惯了不劳而获,而学生无权无名,即使剽窃他们的,他们也很难伸冤去,更多的还会被胁迫。
、 位论文基本要求 1. 位论文应导师指导独立完其选题属于申请位科、专业范畴 2. 论文撰写应严格遵守术规范论文引用论点或数据资料必须注明处引用合作者观点或研究要加注说明否则视剽窃行凡引用文字资料超250字符未注明处者视抄袭行 3. 硕士论文 ① 要求论文所研究课题新见解具定创新性其论点、实验、或提意见社发展或术定理论意义实践价值 ② 论文撰写间般应占研究全部习间二 ③ 论文篇幅般2~3万字 4. 博士位论文 ① 论文必须篇(或由组论文组篇)系统、完整术论文论文基本观点、结论或建议应具定创造性应术民经济建设具较理论意义实践价值 ②论文撰写间至少应占整博士阶段习间限三二 ③理工科类博士论文般少于3万字文科类博士论文般少于8万字 5. 位论文应采用家式公布实施简化汉字定计量单位位论文采用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并符合规范化要求论文使用新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注释外新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译文用圆括号注明原文 二、 位论文形式结构及各部内容 ()位论文形式结构 (二)位论文各部内容 (1)前置部 ① 封面:封面由位办统印刷封面包括类号、校代码、密级、号、论文题目等11项内容其论文类号按《图书资料类》类号填写;密级请根据情况、秘密、机密、绝密选择其填写;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论文重要内容应简明、恰般超25字(外语专业位论文须文题目)位论文答辩合格证明由答辩委员及指导师填写 ② 英文摘要:摘要位论文内容概括性简短陈述使读者阅读论文全文能获必要信息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工作目、研究、研究终结论等要注意突论文具创新性新见解硕士论文文摘要1000字左右博士论文文摘要1200字左右外文摘要应文摘要翻译摘要应3~5关键词表明全文主题内容 ③ 目录:目录应能清楚表明各章节层关系目录页排版排二级标题即章节目录页文字、数字应两边齐 (2)主体部 ① 绪论(或引言):绪论内容主要介绍本研究领域内外研究现状提论文所要解决问题及该研究工作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发展等面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② 文:文论文核部呈现研究工作析论证程文总体要求:实事求、论据充、逻辑清楚、层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靠 ③ 结论:结论要求明确、精练、完整、准确阐述论文创造性或新见解本领域意义(应严格区本研究与导师或其科研) ④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排列按照位论文所引用文献顺序列文末尾 (3)置部 ① 附录:附录般作位论文主体补充项目主要包括:文内于冗公式;供读者阅读便所需辅助性数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本专业内具参考价值资料;论文使用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关说明等 ② 记(包括致谢):记主要用于记载作者论文写作程非术论证面需补充讲述内容其包括提供各类资助、指导协助完论文研究工作单位表示谢 ③作者攻读位期间发表术论文目录:应按照术论文发表间顺序罗列包括作者姓名、论文署名排名、期刊名称、卷册号、页码、版月 ④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置于论文封底前页需论文作者及导师认真阅读并签名 (三)位论文编排格式装订要求 (1)编排格式 ① 封面标题要使用标准宋体2号字加粗除题目外位论文封面其内容律用标准宋体四号字 ② 文要使用标准宋体4号汉字打印每页28行×30汉字(含标点符号)页码打印页面间位置每章标题用标准宋体3号汉字打印加粗 ③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期刊书写格式: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缩写)、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图书书写格式: [编号]、作者、书名、版单位、份、版、页码 ④ 论文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表序及表名置于表;论文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右边行末其间加虚线 (2)装订要求 位论文文稿用A4纸(210mm×197mm)标准白纸打印论文装订尺寸标准A4纸尺寸律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保存 (四)位论文所需册数 各院、系收研究位授予工作通知院、系单位研究处位办统领取位论文封面全制研究每位领取25份同等力申请硕士位员领取17份 鉴于研究论文送审答辩论文评阅答辩委员委员能提些问题建议论文则需要进步修改要求研究答辩前先装订6~10本论文用作送审答辩用其余待答辩修改完毕再印刷 按答辩要求修改终定稿印刷15本经导师审阅签名6月20前送3本校位办公室存档2本送所院、系资料室2本送图书馆(除纸质版外图书馆需送电版)其余由研究与导师商量合理安排使用博士论文适印些其5本送位办2本送所院、系资料室2本送图书馆导师认优秀论文待推荐给全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另送11本位办代存
因为现在老师也不好当呀,为了职称为了在学校里的地位,有些人什么法子都敢用呀!
欧姆 法拉第 瓦特。。。
1唐任远 沈阳工业大学 工程院院士 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 永磁电机 电磁场理论与分析 主要学术著作:出版专、译著8部,论文207篇,专著《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已在国外译成英文。2闻邦春 东北大学 工程院院士 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机械动力学、机械系统非线形理论及应用、机械故障震动诊断、工程机械理论等研究,并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学科“振动利用工程学”,有专著6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多篇。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惯性共振概率筛等多项高新技术,先后获国际奖2项、国家级奖3项,国家专利6项。国际发明博览会还授予闻发明骑士勋章。 3路甬祥(1942.4.28-)。中科院院长 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浙江省慈溪县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1年获德国亚琛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教授。 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流量检测力反馈”、“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和反馈”等新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先导流量和压力控制器件,使大流量和高压领域内的稳态和动态控制精度获得显著提高。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机-电-液一体插装技术相结合,推广应用于阀控、泵控和液压马达等,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液控制器件及系统工程。该技术被认为是八十年代以来电液控制技术重要进展之一。主持开发研究了相应的CAD、CAT支撑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发表论文250余篇,专著2本。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卫。潘云鹤是前任了。
截至2020年11月,浙江大学现任校长是吴朝晖。
吴朝晖,男,1966年12月出生于浙江温州,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0月参加工作,计算机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1984年吴朝晖考入浙江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任教师;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扩展资料:
治校理念
吴朝晖认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大学教育教学面临的环境急剧变化。
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转向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高校迫切需要转变培养理念、目标、模式、方法,构建起适应时代的一流教育教学体系。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理念和战略选择,建设创新型大学,前提是准确把握时代赋予大学的新功能与新定位。
高校应该主动担当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使命责任,统筹谋划创新型大学建设,主要方面包括:培养拔尖的创新创造型人才,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改革创新大学治理架构,营造包容共享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