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收藏杂志2021年第七期

收藏杂志2021年第七期

发布时间:

收藏杂志2021年第七期

《中国钱币界》杂志,2013年8月创刊,发行两期;2014年起改为双月刊,发行6期,共8期。中国收藏杂志。

你好!收藏钱币方面 的杂志有《中国钱币收藏》、《中国钱币》、《当代钱币收藏》、《中国钱币界》、《收藏》、《中国金币》、《收藏界》、《文物天地》、《东方收藏》、《中国收藏.钱币》、《收藏.拍卖》、《中国收藏》等等。

没有。《收藏杂志》于1993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截至2022年6月18日,没有停刊。

九七年收藏杂志

值钱。因为年代的基本上属于老物件尤其那些有登录大事件的都较有收藏价值的,尤其是那些喜欢收集老品类的80年代的有收藏价值很值钱。80年代,指中国八十年代,是年轻、朝气蓬勃、文艺、单纯、理想主义的年代,80年代是中国开始发展的年代。

单本的没什么价值,成套的挺高好像收藏价格还挺高,尤其80年代初的,那时发行量有限,好多一个单位才有一本,争相借阅。

有哦一是已经停刊,稀少二是80、90年代该刊发行量本来就少

东方收藏杂志2021年9期

《中国钱币界》杂志,2013年8月创刊,发行两期;2014年起改为双月刊,发行6期,共8期。中国收藏杂志。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佛教史、佛教造像艺术和出土文献研究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山东省社科重点项目—《山东佛教造像研究》,2006—2009年;2、山东大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青州龙兴寺历史与窖藏佛教造像研究》,2009—2010年。著作与教材:1、《青社斋碑志丛稿》(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2、 教育部颁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参与修订),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3、《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研究》(合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论文:4、《龙兴寺“恶世”、“苦海”造像多》,《东方收藏》2011年2期;5、《明汉阳温惠王夫妇圹志考释》,《文博》(核心刊)2011年1期;6、《新见北齐燕继墓志考析》,《中国文化研究》(CSSCI)2010年4期;7、《关于青州西郊旅游片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上下),《青州通讯》2010年11月23、25日;8、《朱载壐还是朱载玺》,《中华文史论丛》(CSSCI)2010年4期;9、《北齐逢哲墓志出土地点辨正》,《文物春秋》2010年4期;10、《明新乐王名字考辨》,《历史档案》(CSSCI)2010年3期;11、《明代重修普庵寺记碑考证》,《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3期;12、《新见北宋李颀墓志考释》,《考古与文物》(CSSCI)2010年3期;13、《新出土明代陈庆墓志考释》,《潍坊学院学报》2010年3期;14、《唐代青州的“龙兴”、“开元”四寺观》,《世界宗教文化》(CSSCI)2009年4期;15、《考释青州出土的两通隋代墓志》,《华夏考古》(CSSCI)2009年3期;16、《山东青州龙兴寺北齐单体立佛题材考证》,《宗教学研究》(CSSCI)2009年2期;17、《清代李远墓志考介》,《中国文物报》2009年4月20日;18、《东夷文化、齐国文化对青州历史文化的影响》,载《东夷文化与青州》,齐鲁书社2009年1月;19、《明三神庙碑记碑考介》,《中国文物报》2009年3月11日;20、《明代董汝瀚、董李父子墓志考析》,《史学集刊》(CSSCI)2009年1期;21、《考析赵执信撰书的两件传世碑刻》,《北方文物》(核心刊)2009年1期;22、《青州文宣王碑额探考》,《中国文物报》2009年2月18日;23、《青州龙兴寺院落考证》,《中国文化研究》(CSSCI)2008年4期;24、《清代邢氏墓志考析》,《中国文物报》2008年11月19日;25、《考证两题》,《历史教学》(CSSCI)2008年10期;26、《明代高唐王朱厚煐圹志考析》,《中州学刊》(CSSCI)2008年5期;27、《清黄景时墓表考》,《中国文物报》2008年9月3日;28、《明代石恂墓志考释》,《史学月刊》(CSSCI)2008年4期;29、《新见唐代崔仁纵墓志》,《文献》(A类,CSSCI)2008年3期;30、《青州张仙洞》,《中国道教》(核心刊)2008年3期;31、《试析青州龙兴寺造像贴金彩绘并非均系北朝装饰》,《世界宗教研究》(A类,CSSCI)2008年2期;32、《北齐崔氏宗门宝塔之颂石碑考鉴》,《管子学刊》(CSSCI)2008年2期;33、《明代石麒阳券考述》,《民俗研究》(CSSCI)2008年2期;34、《青州龙兴寺造像中龙的名称、造型来源及流行原因》,《敦煌学辑刊》(CSSCI)2008年2期;35、《新出唐代仇存墓志释读》,《中国文物报》2008年5月9日;36、《云门山名字的来历》,《今日青州》2008年4月18日;37、《明新乐王夫妇求子碑》,《中国文物报》2008年4月16日;38、《明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碑探析》,《中国文物报》2008年3月26日;39、《新见北齐张洁墓志考鉴》,《考古与文物》(CSSCI)2008年1期;40、《新见唐代李德方墓志考介》,《中国文物报》2007年12月19日;41、《中华书局标点本正史勘误四则》,《历史教学》(CSSCI)2007年11期;42、《也谈青州龙兴寺佛像并非全为该寺造像》,《敦煌研究》(CSSCI)2007年6期;43、《新见五代苏氏墓志考析》,《中国文物报》2007年7月13日;44、《清重修光启堂记碑跋》,《文献》(A类,CSSCI)2007年3期;45、《松林书院记石碑考释》,《中国文物报》2006年12月13日;46、《香山汉墓墓主推考》,《中国文物报》2006年12月8日;47、《中国北朝佛教造像及其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文物》(A类,CSSCI)2006年4期;48、《法庆寺石碑考略》,《中国文物报》2006年6月14日;49、《千年古刹广福寺》,《青州通讯》,2006年6月5日;50、《重修驼山昊天宫记石碑考介》,《中国文物报》2006年3月15日;51、《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造像性质考》,《广西社会科学》(核心刊)2005年12期(人大资料全文转载);52、《南燕史考论》,《广西社会科学》(核心刊)2005年9期;53、《关于青州两座山体巨佛头的调查与研究》,载《四门塔阿閦佛与山东佛像艺术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9月;54、《青州隋仁寿元年舍利塔下铭考鉴》,《北方文物》(核心刊)2005年2期;55、《北齐张攀墓志考鉴》,《中国文物报》2004年10月13日;56、《山东青州发现古代典型风水兆域》,《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4年7期;57、《明刘昺墓志考析》,《中国文物报》2004年5月26日;58、《一块见证隋文帝开皇建寺事件的珍罕碑刻》,《广西社会科学》(核心刊)2004年4期;59、《表海亭诗残碑考证》,《北方文物》(核心刊)2004年2期(《齐鲁晚报》1999年12月27日《今周末》“独家披露”:《发现稀世残碑——金代大书法家碑刻发现始末》);60、《关于青州龙兴寺造像背光佛塔问题的商榷》,《中国文物报》2003年12月5日;61、《补考两方明代墓志》,《华夏考古》(CSSCI)2003年4期;62、《大唐龙兴观灯台颂并序石刻研考》,《中国文物报》2003年11月5日;63、《密教合欢图实为角抵力士图》,《中国文物报》2003年10月15日;64、《四门塔应是隋文帝舍利的重建塔》,《中国文物报》2003年6月6日;65、《十院校编中国古代史教材求疵》,《中国史研究动态》(CSSCI)2003年1期;66、《青州古史探研二题》,《鸡西大学学报》2003年1期;67、《表海亭诗残碑及其书法艺术》,《中国文物报》2002年10月16日;68、《北宋仇公著墓志考析》,《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4期;69、《北宋蔡禀蔡亶墓志考释》,《聊城大学学报》2002年2期;70、《北齐崔頠墓志探考》,《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4期;71、《辛亥革命在山东》,《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3期;72、《谈孙中山的中国经济近代化思想》,《牡丹江大学学报》2001年1期;73、《关于驼山石窟开凿年代与造像题材考的两点商榷》,《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4期;74、《南燕广固城被夷其城隍说辨正》,《历史教学》(CSSCI)2000年4期;75、《也论驼山之名的由来》,《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4期;76、《贾思勰应为今山东寿光人》,《中国史研究》(CSSCI)1999年3期;77、《狗冢子逸事》,《联合日报》1999年7月1日;78、《这不能称作新发现》,《青州日报》,1999年4月2日;79、《鲜卑慕容氏诸燕汉化考述》,《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4期;80、《山东古代名城研究二题》,《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4期;81、《青州古史索微四则》,《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2期;82、《齐鲁一悬案——千古帝陵之谜》,《联合日报》1997年12月2日;83、《青州帝都城址破坏严重》,《中国文物报》1997年7月13日;84、《试解龙兴寺窖藏佛像残破之谜》,《佛教文化》1997年5期;85、《历代兵制后燕兵力辨正》,《烟台大学学报》1997年3期;86、《武则天弥勒像》,《潍坊日报》1996年12月1日;87、《南燕广固城的调查与研究》(上下),《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2、3期;88、《元代益都两设行省》,《青州日报》1992年8月29日;89、《端阳时节颂屈原》,《人民权利报》1992年6月4日;90、《鲁迅与孙中山》,《联合日报》1991年6月22日。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金石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

以后传销的可以直接挂短。挂几次就不会打了

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美景发朋友圈的句子。

猜灯谜

赏美景

2021年《收获》杂志第一期

一、第八届(2018—2021)鲁迅文学奖

中篇小说奖

《红骆驼》 王松

《四川文学》 2019年第8期

《荒野步枪手》 王凯

《人民文学》 2021年第8期

《过往》 艾伟

《钟山》 2021年第1期

《荒原上》 索南才让

《收获》 2020年第5期

《飞发》 葛亮

短篇小说奖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十月》 2021年单月号-6

《山前该有一棵树》 张者

《收获》 2021年第3期

《地上的天空》 钟求是

《收获》 2021年第5期

《在阿吾斯奇》 董夏青青

《人民文学》 2019年第8期

《月光下》 蔡东

《青年文学》 2021年第12期

报告文学奖

《红船启航》 丁晓平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1年7月

《江山如此多娇》 欧阳黔森

《十月》 2020年第5期

短篇小说奖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十月》 2021年单月号-6

《山前该有一棵树》 张者

《收获》 2021年第3期

《地上的天空》 钟求是

《收获》 2021年第5期

《在阿吾斯奇》 董夏青青

《人民文学》 2019年第8期

《月光下》 蔡东

《青年文学》 2021年第12期

报告文学奖

《红船启航》 丁晓平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1年7月

《江山如此多娇》 欧阳黔森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

《张富清传》 钟法权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20年6月

《中国北斗》 龚盛辉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21年12月

《国家温度》 蒋巍

诗歌奖

《岁月青铜》 刘笑伟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21年10月

《山海间》 陈人杰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21年9月

《奇迹》 韩东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

《天空下》 路也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1年11月

《诗歌植物学》 臧棣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年11月

散文杂文奖

《回乡记》 江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12月

《大春秋》 李舫

鲁迅文学奖2020获奖作品如下:

中篇小说奖

《红骆驼》 王松

《四川文学》 2019年第8期

《荒野步枪手》 王凯

《人民文学》 2021年第8期

《过往》 艾伟

《钟山》 2021年第1期

《荒原上》 索南才让

《收获》 2020年第5期

《飞发》 葛亮

《十月》 2020年第5期

短篇小说奖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十月》 2021年单月号-6

《山前该有一棵树》 张者

《收获》 2021年第3期

《地上的天空》 钟求是

《收获》 2021年第5期

《在阿吾斯奇》 董夏青青

《人民文学》 2019年第8期

《月光下》 蔡东

《青年文学》 2021年第12期

报告文学奖

《红船启航》 丁晓平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1年7月

《江山如此多娇》 欧阳黔森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

《张富清传》 钟法权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20年6月

《中国北斗》 龚盛辉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21年12月

《国家温度》 蒋巍

作家出版社 2020年9月

诗歌奖

《岁月青铜》 刘笑伟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21年10月

《山海间》 陈人杰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21年9月

《奇迹》 韩东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

《天空下》 路也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1年11月

《诗歌植物学》 臧棣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年11月

散文杂文奖

《回乡记》 江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12月

《大春秋》 李舫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1年12月

《大湖消息》 沈念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21年12月

《月光不是光》 陈仓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21年12月

《小先生》 庞余亮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6月

文学理论评论奖

《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 杨庆祥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年12月

《批评的返场》 何平

译林出版社 2021年12月

《小说风景》 张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12月

《中国当代小说八论》 张学昕

作家出版社 2021年10月

《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 郜元宝

《小说评论》 2019年第6期

文学翻译奖

《.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 林德尔·戈登(英国)

英语

许小凡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年1月

《奥麦罗斯》 德里克·沃尔科特(圣卢西亚)

英语

杨铁军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10月

《我的孩子们》 古泽尔·雅辛娜(俄罗斯)

俄语

陈方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0年10月

《小说周边》 藤泽周平(日本)

《收获》文学价值不言而喻,独领风骚,实不为过。

《收获》是1957年7月创办于的一份大型文学双月刊,创办人为巴金和靳以。该杂志以刊登中长篇小说为主,2007年的发行量是万。还有每年两期的长篇小说增刊,每期刊登若干部长篇小说,发行量也在七八万份。

《收获》是中国著名文学杂志,以坚持纯文学立场,摒弃广告手段而为文人和世人瞩目。风格质朴清雅,以刊载中、长、短篇小说为主,同时选登部分话剧、电影文学剧本、报告文学、笔记、特辑采访等。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杂志。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现代作家。

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1944年,与巴金在花溪结婚。1945年,女儿李小林出生。1972年,萧珊因患癌症去世。

收获杂志2021年第三期目录

收获杂志包括长篇小说春夏秋冬。根据查询相关信息资料,《收获》每年都有春夏秋冬四卷,其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而且杂志内容是以读评结合进行展示,长期阅读可以在提高文学素养与文笔能力。

2021年12月25日,中国小说学会发市“2021年度好小说”榜单。陈彦《喜剧》等5部长篇小说,艾伟《过往》等10部中篇小说,铁凝《信使》等10篇短篇小说,骁骑校《长乐里:盛世如我愿》等10部网络小说,石钟山《贩梦者》、津子围《鹊起》莫小谈《蝉鸣》、徐东《不开心先生》、房永明《雪衣画眉》、于德北《风景》、顾盛红《京砖》、王培静《最美女兵》、陈毓《唱支山歌给你听》、申平《灵蛇》等10篇小小说(微型小说)入选。 长篇小说 1. 陈 彦:《喜剧》,作家出版社2021年3月 2. 东 西:《回响》,《人民文学》2021年第3期 3. 罗伟章:《谁在敲门》,广西师大出版社2021年4月 4. 鲁 敏:《金色河流》,《收获》长篇小说2021秋卷 5. 阿 莹:《长安》,作家出版社2021年7月 中篇小说 1. 艾 伟:《过往》,《钟山》2021年第1期 2. 房 伟:《老陶然》,《北京文学》2021年第2期 3. 孙 频:《诸神的北方》,《钟山》2021年第3期 4. 杜 斌:《马儿啊,你慢些走》,《黄河》2021年第4期 5. 胡学文:《跳鲤》,《花城》2021年第4期 6. 葛 亮:《瓦猫》,《当代》2021年第1期 7. 王威廉:《你的目光》,《十月》2021年第6期 8. 陈 仓:《桃花铺》,《清明》2021年第1期 9. 李 浩:《雪山路上的“故事咖啡馆”》,《清明》2021年第5期 10. 潘 灵:《太平有象》,《民族文学》2021年第11期 短篇小说 1. 铁 凝:《信使》,《北京文学》2021年第6期 2. 南 翔:《伯爵猫》,《芙蓉》2021年2期 3. 潘向黎:《荷花姜》,《人民文学》2021年第5期 4. 徐则臣:《船越走越慢》,《收获》2021年第3期 5. 三 三:《晚春》,《人民文学》2021年第7期 6. 弋 舟:《化学》,《花城》2021年第4期 7. 蔡 东:《日光照亮北斗》,《江南》2021年5期 8. 朱山坡:《萨赫勒荒原》,《人民文学》2021年第3期 9. 晓 苏:《老婆上树》,《作家》2021年第8期 10. 刘建东:《无法完成的画像》,《十月》2021年第6期 网络小说 1. 骁骑校:《长乐里:盛世如我愿》,番茄小说,2021年4月28日完结 2. 何常在:《三万里河东入海》,知乎,2021年11月完结 3. 蒋胜男:《天圣令》,起点中文网,2021年3月22日完结 4. 伪 戒:《第九特区》,中文在线,2021年 10 月18日完结 5. 志鸟村:《大医凌然》,起点中文网,2021年8月30日完结 6. 言归正传:《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起点中文网,2021年2月16日完结 7. 意千重:《澹春山》,云起书院,2021年7月1日完结 8. 风御九秋:《归一》,中文在线,2021年1月1日完结 9. 蒋牧童:《不许暗恋我》,晋江文学城,2021年10月17日完结 10. 疯丢子:《再少年》,火星小说,2021年9月22日完结 小小说•微型小说 1. 石钟山:《贩梦者》,《今晚报》2021年9月7日 2. 津子围:《鹊起》,《辽宁日报》2021年7月21日 3. 莫小谈:《蝉鸣》,《百花园》2021年第6期 4. 徐 东:《不开心先生》,《海燕》2021年第5期 5. 房永明:《雪衣画眉》,《山东文学》2021年第7期 6. 于德北:《风景》,《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第1期 7. 顾盛红:《京砖》,《羊城晚报》2021年3月3日 8. 王培静:《最美女兵》,《山东教育报》2021年2月1日 9. 陈 毓:《唱支山歌给你听》,《天池小小说》2021年第13期 10. 申 平:《灵蛇》,《北京文学》2021年第1期                                                     贩梦者                                                  文_石钟山       林又在讲自己的梦,说的是,一位盲人演唱师傅带着盲人徒弟走街串巷说书唱戏。一日,徒弟问师傅:眼睛如何才能看到光明?师傅应:等拉断第一百根琴弦时,眼睛就会看到光明。小徒弟有了希望,随师傅奔走于一处又一处的演出场所,风里雨里,弦声伴随着他。后来师傅离开了他,他又有了自己的徒弟,为了一百根琴弦的目标,他带着徒弟一如师傅带着他在执念中拉琴。每拉断一根琴弦,便藏在一个树洞里,一根根被拉断的琴弦都刻在了他的心里,终于迎来了第一百根琴弦,想象着这根弦一断,自己就可以见到光明了,他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终于在一次演出中,第一百根琴弦断了,然而期盼中的光明并没有如约而至。他病倒了,因为心里那浩大的希望落空。在小徒弟无微不至的照料下,他躲过了这一劫,他一下子明白了师傅的用意。他又一次带着徒弟走街串巷时,徒弟问他:师傅,我的眼睛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光明呢?他学着师傅的口气说:当你拉断一百二十根琴弦时,自然会看到光明。徒弟咧开嘴,笑着,心里已经亮了。他看不见徒弟,但他知道徒弟一定是这样的,亦如当年自己的样子。      林讲完这个故事时,宿舍里所有人都沉默着,仿佛自己做了一场梦,醒来盯着上方模糊的天棚,久久地思考着什么,却想不到尽头。越想不透就越想。不久,宿舍的人便陷入梦乡,各自寻找自己的梦境去了。     他把自己的故事讲完了,却并没有睡着。他还要想下一个故事,供明晚睡前给大家说。此刻,他们已经是大四学生了,他讲了四年故事,每天晚上都是如此,就像他刚讲完故事中那个徒弟一样,一根又一根琴弦拉断了,又期待下一根。他不是盲人,只是贫困学生,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跑运输,车出了事故,再也没有回来,是爷爷靠拾垃圾把他养大,又供他上大学。为了减轻爷爷的压力,他申请了助学贷款。为了还贷款,他一有时间就出去打工还贷。     四年前刚入学时,住在下铺的赵姓同学一日晚上睡不着,动员大家讲故事,并许诺说:谁的故事讲得好,就把他明天的一日三餐全包下来。赵同学家境殷实,父亲是开公司的,吃的用的,自然是全宿舍最好的。于是大家为了第二天的三顿饭,都在搜肠刮肚地拼凑着故事,似乎这些故事总不能让赵同学满意,他仍然失眠。直到林开始讲,他讲完后,赵同学很快进入梦乡,其他同学有的在他的故事还没讲完时,便酣然入梦了。赵同学从不食言,第二日的三餐果然全包了下来,自己吃什么就让林吃什么。有肉有菜,有时还有水果或者酸奶什么的。     他节省了一日三餐的钱,生活自然轻松了不少。只是每日的故事,要常新求变才好,不然觉得对不起赵同学的一日三餐。每天在同学入睡时,他自己却不能入睡,想着明晚的故事。     一日赵同学认真地凝视着他问:你怎么会有这么多故事?他沉吟一下,还是答:我讲的不是故事,是自己的梦。赵同学哑然,同学们亦哑然。在同学眼里,他便神秘起来,他每日的梦有头有尾,还丝丝入扣,引人入胜,这是什么人才能做的梦呀。他们的梦往往有头无尾,早晨睁开眼睛,梦境早忘光了。他在众同学神秘又羡慕的目光中度过了四年。在这四年中,一个宿舍其他五个人,都享受了他的“梦”,也有许多同学轮流请他吃一日三餐;赵同学并不争抢,没有别的同学主动请林时,他才会出现。     一晃四年大学生活结束了,林和赵被双双保研,又去读研究生。他俩依然是一间宿舍,没了上下铺,两人并排躺在各自床上。熄灯后,赵同学依然要听林的故事,直到林听见赵同学的呼吸均匀起来,进入梦乡,他的故事才会戛然而止。     在这期间,林也曾拒绝赵同学的一日三餐,但总会被赵同学驳回,赵同学感激地冲他说:你的故事治好了我的失眠,没有你的故事,我会睡不着觉的。于是他的故事照讲,赵同学有滋有味地听。     终于他们研究生也毕业了,赵同学留校做学术研究,他在家乡的省城联系到一家单位。分手时,赵同学拥抱了他,拍着他的后背说:谢谢你每天给我讲的故事。他想到这些年,赵同学每日请他的三餐也不禁眼睛湿润,感动地说:我吃了你这些年的饭,感谢的应该是我。两个同窗好友在用力拥抱中分别。     他和赵同学分别却没断联系,偶有电话往来,聊工作,说生活。赵同学每次在电话里都说:我怀念你的那些故事。有机会见面,还想听你的故事。他就在电话里笑一笑,并不说什么。     又是个几年后,他突然接到赵同学的电话,说要到他所居住的省城出差。两人约好相见。    地点是他定的,还没到约定时间,他就站在饭店门口张望了。饭店是五星级的,赵同学见到他吃了一惊,望着他身后的饭店责备道:怎么定在这了?咱们是老同学,就是叙叙旧,何必这么破费。他不说什么,引领着老同学往里走。    偌大的包间就他们俩,菜品在任何人眼里都称得上奢侈,酒也是顶级的。赵同学扫了一眼酒桌上的菜品,正色道:今晚我请。他不说什么,只是笑一笑。两人坐下。他端起酒杯道:老同学,这些年我一直想找机会答谢你,是你让我大学生活有饭吃。说完一口喝光杯中的酒。赵同学凝视着他,半晌才道:我不失眠,不听你的故事也能睡着,但你的故事不是三顿饭能换来的。     那天两个老同学都喝多了,又一次拥抱在一起。一晚上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老同学,我永远记着你的一日三餐。也感谢你让我讲故事。赵同学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你为什么把研究所的工作辞了,现在靠什么生活?他听了又淡然一笑:我现在是个贩梦者。赵同学似乎不解,怔怔地望他。他忙解释道:我现在是个网络作家,每天在网上写故事,他的笔名就叫“贩梦者”。吃惊后的赵同学如梦初醒,惊叫一声,又一次狠狠地把他抱在怀里,小声地说:其实当年你不讲故事,我也会请你一日三餐;怕你不接受,才让你每日讲故事。他推开老同学,认真地冲老同学鞠了一躬道:感谢你让我成为现在的贩梦者。     那晚两人走在街上,他又想起多年前讲的故事道:老同学还记得当年那个拉断一百根琴弦的小徒弟么?老同学望着天空悠长地说:当然记得,人得有梦才美好。 作者简介 石钟山,著名作家、编剧、导演,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幸福像花儿一样》《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等。

第一次买《收获》,读的第一篇就是艾玛的《岛》,我很喜欢。虽然第一遍看完的时候,还有些云里雾里,但它的好,却是已经感受到了的。我马上就看了第2遍,稍许理清了头绪。 艾玛必定是她的笔名,我去百度了一下。艾玛1970年生人,那现在也就是52岁了。2007年开始创作发表小说,也就是37岁才出发。现在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所著《夹叉》入选"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中篇小说类第4名, 所著《绘画助力梦想》荣获第二届"罗峰奖"全国非虚构散文大赛优秀奖, 所著《白耳夜鹭》获得首届"短篇小说双年奖"。她是湖南人,现居青岛,也是在那里,她获得了《岛》的灵感。 青岛海岸线曲折,附近海域,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座小岛,有7座海岛上有常驻居民。《岛》写的,就是一个时代居住在岛上的家庭,在心理里试图离开岛,而离不开的故事。 我在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一种摆脱不掉的小岛式的封闭文化对人的侵蚀,人的挣扎、人性的摇摆。 1.母亲 父亲和母亲的冲突是故事的主线。父亲和母亲本是自由恋爱,也有过甜蜜的青葱年华,然而在岛上的漫长婚姻,却因为封闭甚至封建的渔民文化,而日趋瓦解。死去的大女儿是埋在母亲心底最锋利的一根刺,但这肯定不是唯一的刺。主人公去父亲的老友林叔家喝酒时,林叔用筷子狠狠敲了他的脑袋,说:"你这不中用的货! 没个规矩还行?由着女人闹吗?" 女人在小岛上的地位可见一斑了,或许一直都是当家渔船主人的附属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主人公回忆起幼时,母亲带他离开小岛去赶集的时候,母亲的轻松和快活。那时的母亲才是真正的自己,可以果断花钱,可以主动热情地打招呼。那么这些,她在小岛上一定都是做不到的。 在这几十年的过程中,母亲未必一直是逆来顺受的,她可能有过她的反抗。有的反抗是不自觉的,比如抱着林叔的女儿幸儿,就想起来了自己的女儿,在奶奶面前就哭了起来;有的反抗是主观故意的,比如在奶奶死后,就把奶奶住的院子门封上了,我在这里立刻就读到了一种理解的快感;有的反抗是无奈之举,比如她后来开始信洋教,如果没有信仰,我怕她很容易变成抑郁症吧,信教是她可以宽恕丈夫、宽恕婆婆,宽恕这个小岛,让自己能够继续生活下去的一根救命稻草,我跟她一样感谢这个教;有的反抗是最后的决绝,父亲不理解母亲,厌恶母亲的神,砸碎了母亲的神像,导致母亲终于决意出走,离开他,离开小岛。这最后一根稻草 -- 神像的压垮,是整个故事矛盾冲突的最高点,也是故事里所有人物中,最强烈的一次离开岛的举动。 母亲几乎是整个故事中最勇敢的人了,虽然她也是被逼的。2.父亲 文章并没有花太多篇幅直面描绘父亲的早年面目。但有两个间接的场景,还是让我心里竖立起了像一个封建老头一般的权威的父亲形象。一个场景是,主人公5岁的时候,父亲带他上船,他摔倒、大哭、呕吐,父亲对他这个渔民的儿子居然水土不服露出了令他终身难忘的嫌弃表情。另一个场景是,当父亲在炕上睡觉时,母亲和他都轻手轻脚地做事,彼此还会心领神会地一笑。这显示并不是那种因为体恤父亲而来的轻手轻脚,反而像是一种地主家的长工看到地主好不容易打了个盹,赶紧喘口气,偷着乐一下的模样。 岛文化中的男权主义对父亲的影响似乎已经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了。 可妙的是,在文章的结尾,父亲悲愤交织的一句"她把什么话都说给她的神听,神明明什么都知道,可神屁都没跟她放一个!"似乎又在告诉我们,其实父亲还是有倾听母亲的内心话的的渴望的,当年的女儿的事或许不是他的意思,也许他也有他的不得已,长久以来的酗酒或许是他反抗的一种形式。 或许,在强硬的外表下,他也在微弱地挣扎。3.奶奶、林叔、其他人 当奶奶抱着幸儿哭自己的女儿时,奶奶不耐烦地数落母亲,阻止母亲的哭。 当主人公到林叔家喝酒,林叔呵斥他,怎么可以由着女人闹。 当主人公想到父母的分居,担忧的是,"城里老人闹闹分居、搞搞黄昏恋什么的,不会有人说什么,在乡下可就是胡闹,就是丑闻了。"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这个小岛式的封闭文化侵蚀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人,一家人,而是所有人。4.主人公-他 主人公在文章里没有名字,就用了一个"他"来指代。 主人公的塑造是在整篇文章里最有意思的部分。全篇文章看似讲的是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纠葛,由他的回忆以及现在他上岛去见父亲这个事件串联起来。实际上,我觉得,"他"这个人物从幼时,到现在的思想行为轨迹,才是整篇小说的主题能凸显出来的最关键的部分。 如果没有"他"的串联,故事就只是个因文化冲突引起的婚姻矛盾。而有了"他"的思想行为轨迹,读者就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被封闭文化禁锢住了的,摆脱不掉的无奈、无力感。 主人公其实也像他的母亲一样,一直在挣扎,但他比他的母亲,好像更多了摇摆,这就让故事似乎更可悲了。 他的摇摆在于,他自小依恋母亲,站在母亲一边,但后来长大了后却好像变得跟父亲一样,开始嫌弃母亲。 他明知去岛上见顽固的父亲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是却还是去了,就好像那次雨夜寻猫。 上岛之前,他明明同情、理解母亲,似乎有能力去责难父亲,但是当父亲对他说,如果母亲腊月里不回来,就不要回来了时,他却虚弱地为母亲辩解"哪能呢"。这句话好像在暗示,他离开岛之外,很快就会去劝母亲回来,似乎离岛是母亲的过错了。 就是在这里,我知道了,埋藏在他心底里,自小就耳闻目染的小岛文化其实一直都在。 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是关于主人公和他妻子之间关于孩子的拉扯。妻子做梦梦见女孩儿,妻子担心感冒对怀孕不利,他的态度总是含糊其辞,不能明确他到底是想要孩子还是不要,不明确他喜欢女儿还是儿子。他既爱护妻子,怕妻子收到家族观念的伤害,但又不能不敢表达他的主张。这种矛盾的挣扎,就好像他在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摇摆不定一样。 虽然他早已物理上离开小岛生活,但是他的内在竟一直离开不了。 就好像林叔,虽然腿脚不便,也还是非要在小岛上过着孤独的生活。他们似乎在心灵上摆脱不了这个小岛。整个事件实际并无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也就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让故事可读性增强的关键,是作者把多年前死婴的原因作为了一个饵(悬念),引导着读者一直读下去。它贯穿了整个文章,串起了父母的矛盾,也串起了主人公目前和妻子之间的尴尬境况。 文章最大的亮点,我觉得是写的主人公对于要不要孩子,和妻子之间隐晦的几次交流。刚开始看第一遍时并不懂这些和父母事件的关联,直到看第二遍、第三遍时才能体会到这是岛文化给他的烙印。他的这种懦弱,游离,矛盾,就更让人唏嘘了。文章的立意就是在他这里升了起来。 易读,有代入感,引发思考,文学表达的这三个要求,作者都做到了。当然,离开第四个要求,让人思来想去,好像又想不明白,似乎还有些距离。 作者选取的这个小岛生活的题材,有一定的稀缺性,故事本身也用独特的角度,对生活进行了提炼,整篇故事中基本没有无关的情节。 看完这个故事,我马上就联想到了我自己,这种想走出去又走不出去的困境,或许每个人身上都有,比如童年的阴影,比如一些执念。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挣扎。我觉得,如果在文章最后,能把这个议题再隐隐地扩大一些,是否会更好呢?因为每个人心里都可能有一座走不出去的岛。附录:金句摘抄 这几座大风车让岛看上去更像是一艘船了,仿佛它们细长的叶片转得再块一点,岛就会跑向大海深处去了。 父母对孩子隐而不宣的那一部分生活,像是一件褴褛的皮袄,尽管他们捂得很紧,但还是时不时就会漏风。 他在他们之间长大,像在冷水里长大的鱼,也自然地没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情。 他站在码头上,看着那几座大风车,想起工程师说换螺丝的事,就觉得父母之间应该也是有个螺丝坏了,只是不知道去哪里找新螺丝来换。

  • 索引序列
  • 收藏杂志2021年第七期
  • 九七年收藏杂志
  • 东方收藏杂志2021年9期
  • 2021年《收获》杂志第一期
  • 收获杂志2021年第三期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