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论文

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论文

绿色贸易壁垒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摘要]在我国加入-.$后,发达国家纷纷采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来阻止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从而使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创汇受到极大影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提升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及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标准化品牌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日益发展,各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已形成,并对世界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绿色壁垒”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贸易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境保护公约、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标志等对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另一类是非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即是一些国家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的生产商或消费者,对其他国家不符合其环境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歧视。目前,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涉及法律、法规、标准、程序等各方面,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环境标准和法规。是指一些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通过立法手段,对环境中污染物含量水平及其排放源的限量阈值制定苛刻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通过行使境外管辖权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如欧盟近期全面启动实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制,要求进入其成员国的产品达到其规定的环境标准。’、卫生及植物检疫制度。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国际食品法典》,对!()种食品的卫生指标及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作了明确规定,不符合规定的不允许进口。*、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是一种经权威机构认定的图形,它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环境标准,而且其生产、使用、消费、回收的过程也符合环保要求,环境标志既是全球绿色消费浪潮的产物,又反过来引导绿色消费,如:全球认可经有机食品联盟认定的“有机食品”标志,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志,各省推出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等,调查表明:+),的美国人、)&,的德国人在购买食品时考虑是否有绿色产品标志,甚至愿意多花!&,的费用来购买绿色产品,发展中国家开展绿色环保认定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因而存在着较大困难,不少商品往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成本内在化要求与绿色补贴限制。成本内在化要求生产者将环境退化及治理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标准较低,暂时无力承担治理污染的所有费用,因而被认为给予了其出口商品以隐含的补贴。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有时为了扶持民族工业的成长,对环保产业或外贸企业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西方国家认为无论是隐含或公开的补贴均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有关原则,需要实施贸易制裁,美国就曾以环保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过反补贴诉讼。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全新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由于其具有合法性和隐蔽性、歧视性和不公正性、广泛性和关联性,时效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在加入!"#后,取消关税壁垒、配额限制,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已成为各国出口贸易中使用的最通用的有效手段,这一手段的使用,对世界各国特别是环保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贸易出口,构成了天然屏障和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特点%$&合法性和隐蔽性。按照《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等文件规定,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在遵循贸易影响最小、科学上证明合理、国民待遇和非歧视、同一性、透明度、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等原则下,可以实施贸易的环境控制,因此,从有关国际环境公约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看,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或间接非关税壁垒,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是在具体的实际情况中,进口国往往以卫生、检疫等多项指标超标为名,提高进口的门槛,实际是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有时两种动机交叉,因而要明确甄别十分困难,这就使得绿色壁垒具有隐蔽性。%’&歧视性和不公正性。由于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通常成为牺牲品,它的实施没有考虑到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所欠的账,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水平的承受能力的现状,对各种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产品规定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这也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往往这些市场准入规定过于复杂化且经常变化,违背国民待遇的原则,制定时也实施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使出口国商品难以进入,进口国很容易就行使自由裁量权以实施贸易制裁,另外这些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一方面给进口国进入市场造成限制,另一方面也容易发生争议,拖延时间,影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广泛性和关联性。绿色贸易壁垒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从产品看,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而且包括中间产品、制成品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各种添加剂等等,绿色贸易壁垒往往会有连锁反应,容易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另一个国家,如$))*年我国输往美国的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病虫受限制后,加拿大、英国也迅速采用了类似的措施。%+&时效性和发展性。近几年来,绿色贸易壁垒的时间效应不断加强,实施方通常随着贸易伙伴国经济和技术条件的进步,不断提高技术标准,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呈现出不断加高和拓宽的趋势,如:日本近年来对大米进口检验的理化指标从$))(年的’,多项增加’,,,年的$,+项,西方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含量限量指标已降至几年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从静态的角度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几乎涉及到我国外贸所有的出口领域,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0,价值高达几百亿元。这主要的原因有二种,一是市场准入的限制,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及苛刻的环境、品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使我国农产品难以进入到国际市场参加公平竞争,丧失了其它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信任度。如:$)))年*月1’,,,年$月的六个月内,美国234扣留了5(+批我国进口的食品,主要原因是:杂质、食物卫生、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色素等含量超标。$))+年以来,我国的牛肉、猪肉几乎不能出口到美国,欧盟也以氯霉素等药物含量超标为由,完全禁止我国的牛肉、冻鸡肉及贝类产品进入其成员国市场。’,,$年$月’6日,欧盟委员会作出决定停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食品。日本对进口大米检测项目已从过去的+’项增加到现在的$$+项。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234&最近公布了禁止在进口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包括氯霉素在内的$$种药物名单,由此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值从前几年的$*,亿元降到目前的$’,亿元。二是竞争力的影响,即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削弱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出口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仅需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花费大量的财力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并要支付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导致这些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进而丧失价格竞争优势。%’&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特别是安全质量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积极意义。从本质来讲,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的贸易措施,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力如此之大,这就使得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除在!"#多边贸易框架下,开展贸易协调外,还应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无公害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达到贸易与环保的双赢。三、冲破绿色贸易壁垒,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提高对绿色贸易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目前,尽管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有相当的管理部门及生产企业对环保及食品安全引起的问题缺乏必要了解和重视,面对国外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及绿色贸易壁垒越演越烈的市场,应通过大力的宣传,引起各级领导及企业的销售全过程中贯穿环保生态意识,与国际有关技术标准接轨,使得发展优质安全、无公害产品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深入人心,并变为生产者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及时了解进口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及对各类产品的环保要求,及时把握海关、商检等部门的相关信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产品采用国际质量标准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关键,要像大力推进工业产品%&’#()))国际环保管理系列一样,建立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并按照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国家、行业标准主要规定农产品质量等级一般性要求和安全卫生强制性要求;地方标准则主要围绕国标和行标对产品的具体要求,根据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企业标准应对产品赋予特定的性能特征,区别于一般产品。!))#年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项无公害农产品国家标准,主要是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四大类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和质量安全要求,农业部颁布了#+,项无公害农产品行业标准,包括韭菜、番茄、蔬菜等品种,农业部计划以每年-))项的速度制定农业行业标准,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我们应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研究国际农业标准和有关国家的农业标准和技术法规主要内容,转化成出口推荐标准,消除绿色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实现与国际接轨。"!$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形成功能齐全的省、市、县级梯度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计划通过中央及省级政府财政投入,用+.-年时间,建成以部级专业农产品"环境$综合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包含区域性分中心$综合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骨干,地方"县、基地、企业、市场等$快速检测机构为基础的全国性农产品检测网络,对农产品质量实施统一的检测监控,使质量管理关口前移。"+$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评价体系。目前国内农产品质量认证主要有名牌农产品及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搞好名牌农产品认定。名牌产品是品质好、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目前名牌农产品认定有国家级及省级,国家级主要由农业部在举办农博会时组织认定。省级由省质监局、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成的省名牌农产品认定委员会每年进行一次认定,纳入整个名牌产品向社会公告和进行管理。"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无公害农产品是指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一定指标范围内的安全农产品。江苏省!))#年开始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省政府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到!))!年止已获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达/,)个,各地应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全面推进农业无害化生产的进程。#培育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是以生产全过程无公害质量控制为基本要求,其指标要求更高。绿色食品认证中心在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是国家工商局的注册商标。绿色食品分0级和00级,0级允许使用一定量的化学物质,00级则基本接近于国际有机联盟认可的有机食品,禁止在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过程中使用任何化学物质。应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口企业、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通过一系列的绿色产品质量认证,全面提高质量水平。"($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快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正在起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江苏省人大也先后制定和通过《食品卫生条例》、《关于在畜禽生产中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的决定》,国务院也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使农产品质量监督有法可依。"建立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对经认证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安全优质农产品或经检验质量安全指标合格的农产品可准许进入市场销售,对未经认证认定、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准上市流通,禁止经营销售。按照国际惯例,对产品质量末端进行控制,使市场与基地有效衔接。#设立专销网点,在市场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安全优质农产品专销区、专销柜,实行优质推介。要开展对超市和团伙单位的集中配送,推行农产品超市经营,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应密切关注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发展进程,认真研究发达国家安全健康绿色消费浪潮的基本趋势,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产品的产业,使环保指标和其它安全健康指标一起构成优质农产品的内涵,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要把绿色生态平衡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实施战略性产业政策,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培植规模经济优势,在大力开展环保产品国际贸易的同时,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我国出口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策略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状况及特点,分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以后,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仍然面临着农产品质量不高、绿色贸易壁垒和农产品反倾销等问题。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战略意义。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从农产品进出口额来看。())(#())$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农产品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了$))亿美元大关,已跨入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的行列。尽管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但贸易额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在许多国家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贸易居于重要地位。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也说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来看。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但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我国农产品尤其是谷物、肉类、蔬菜、水产品等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是我国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北美洲为第三大出口市场。$"从农产品出口格局来看。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且价格具有比较优势。!""#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顺差达$%亿多美元;水果进出口贸易保持&"亿多美元的顺差。!""’年我国水果出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呈现出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趋势。其中,谷物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产,供求关系得以改善。从品种来看,小麦进口显著下降,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长。同时,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过去有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过去出口量较大的部分农产品出口幅度缩小;出口产品结构由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转向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当前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二、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出口多为初级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品牌产品。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很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很多环节尚未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人多地少,农户均耕地不足")’公顷,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很高。由于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都很低,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实质上依赖于低价竞销,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这既不利于农产品出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限制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农产品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基本没有在国际市场上驰名的品牌。$"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已打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贸易门槛的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了严重威胁。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几乎所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均面临着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内企业盲目竞争。当前,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多头分割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分段管理,这使得监控脱节,既没有形成从生产到出口的全程监管机制,也难以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之间,缺少能够把农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也缺乏具有经营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这种生产与贸易相分离的状况,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而且不利于农民了解国际市场的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另外,国内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也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诸多问题,对外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事件时有发生。三、发展策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首先,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大力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加工能力和水平,变国内农产品的生产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其次,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要依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强对国外市场的调研和销售渠道的开拓,调整农产品出口品种及其比重,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和加工品。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战略储备的角度来看,应控制资源耗费较多的农产品的出口,适度增加互补性农产品的进口,减少竞争性农产品的进口。再次,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扶持一批产业化经营的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要从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监管等方面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从产品设计、包装、质量到技术、安全、卫生、环境等多方面均应增加环保因素,顺应绿色消费的要求,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量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真正的绿色经济。同时,国家应尽快完善有害有毒物质的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行农产品等级标准,鼓励生产优质优价的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逐步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同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加强国内流通市场的建设。国家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出口战略的研究及对国际市场、国际贸易政策、相关农产品信息的研究,并及时传输给农民,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国家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充分利用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规范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行为,遏制无序竞争,确保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同时,要打破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和部门垄断的局面,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手续,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此外,还应建设好农产品配送、储运、拍卖及营销信息系统,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农业行业协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借鉴国外行业协会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借助农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主要参考文献①徐元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②张兵)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提升策略研究)经济问题探索,!""(;$③庄惠兰)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发展研究,!""’;$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据商务部调查,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技术性贸易壁垒源源不断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农产品出口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对中国实行技术壁垒最多的是欧盟、美国、日本,占95%以上,其中欧盟为41%,日本为30%,美国为24%,这些国家采取技术壁垒的主要方法是增加检疫项目、提高检验标准等。目前,我国农产品和食品行业已成为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产业。 2002年1月,欧盟以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动物源性食品中含有氯霉素残留和中国农药残留体系未达到其要求为由,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肠衣和公海捕获直接运抵欧盟市场的鱼类产品除外)。后经中欧双方多次交涉与磋商,欧盟决定自2004年8月31日起正式解除对中国输欧部分动物源性产品的禁令。解禁产品主要包括虾类(养殖虾、小龙虾等)、肠衣、兔肉、蜂蜜、蜂王浆等。但由于2004年初中国爆发了禽流感,欧盟没有对禽肉解禁。2004年9月,欧委会宣布,鉴于在某些亚洲国家仍有禽流感发生,亚洲禽流感疫情尚不明朗,决定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亚洲国家禽产品进口禁令的截止日期由2004年12月15日延长到2005年3月31日。2005年1月,欧委会又将禁令延长至2005年9月30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动物源性产品出口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目前,由于禽流感、口蹄疫等原因,欧盟仍未解除对我国主要动物源性食品及禽类产品的进口禁令,日本、韩国等也没有恢复我国冻鸡等禽肉生品的进口,俄罗斯不仅继续对猪肉、牛肉和禽肉进口实施关税配额管理,而且在去年9月又宣布禁止我国肉类产品输入,这些都限制和影响了我国肉类产品的出口。 农产品出口门槛越来越高当前,国际食品、农产品贸易摩擦是国际贸易中的焦点之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纷纷把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贸易的调控手段。根据近年来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情况看,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完整的食品安全、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既规范着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第二,药物残留标准要求越来越严;第三,苛刻的标签制度与包装要求;第四,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对进口农产品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绿色壁垒。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农产品出口之所以容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因在于: 一方面,根据WTO/TBT、WTO/SPS的有关规定,在涉及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各国可以制定本国的标准和规则,甚至可以实施超出国际标准的技术性措施。显然,这给许多国家随意制定农产品技术标准留下了合理的空间。 另一方面,农产品贸易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原本是为了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经济欺诈行为。但长期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被一些实行农业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所利用,使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恶化,其后隐藏着的是深刻的政治内涵。 眼光向内寻找破解答案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从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情况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直接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与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一旦出现,影响巨大,而且损失很难避免。 在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时,国内很多部门和企业往往只分析外部原因,不分析内部原因。不可否认,近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的品质、卫生、安全等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技术标准越来越高,但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其主要问题还应该从自身寻找答案。 首先,缺乏食品安全立法和有效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其次,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第三,农兽药法律法规不健全,农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部门分割,监控脱节,违禁药品滥用;第四,目前中国大部分动植物出口产品生产仍然以农户分散种养为主,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难以实行标准化生产,无法有效控制种养过程中的疫病和农兽药残留问题,使产品得不到品质保证;第五,农产品加工度低,技术创新薄弱,缺乏品牌产品;第六,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 措施积极方能应对壁垒随着国际经济进入贸易摩擦高发阶段,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技术性贸易壁垒仍将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动物福利壁垒、食品反恐壁垒、舆论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也呈上升之势。可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促进农产品出口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强化农产品源头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二是要扶持出口农产品的行业组织建设,提高出口企业行业自律,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建立出口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三是农产品出口企业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国际新市场;四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对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五是要参照国际规法,构建中国的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六是要积极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建立严格、公平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新规则,约束发达国家泛滥的技术性限制措施,为中国农产品出口营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全面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毕业论文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策略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状况及特点,分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以后,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仍然面临着农产品质量不高、绿色贸易壁垒和农产品反倾销等问题。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战略意义。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从农产品进出口额来看。())(#())$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农产品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了$))亿美元大关,已跨入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的行列。尽管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但贸易额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在许多国家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贸易居于重要地位。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也说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来看。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但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我国农产品尤其是谷物、肉类、蔬菜、水产品等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是我国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北美洲为第三大出口市场。$"从农产品出口格局来看。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且价格具有比较优势。!""#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顺差达$%亿多美元;水果进出口贸易保持&"亿多美元的顺差。!""’年我国水果出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呈现出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趋势。其中,谷物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产,供求关系得以改善。从品种来看,小麦进口显著下降,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长。同时,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过去有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过去出口量较大的部分农产品出口幅度缩小;出口产品结构由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转向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当前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二、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出口多为初级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品牌产品。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很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很多环节尚未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人多地少,农户均耕地不足")’公顷,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很高。由于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都很低,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实质上依赖于低价竞销,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这既不利于农产品出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限制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农产品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基本没有在国际市场上驰名的品牌。$"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已打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贸易门槛的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了严重威胁。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几乎所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均面临着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内企业盲目竞争。当前,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多头分割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分段管理,这使得监控脱节,既没有形成从生产到出口的全程监管机制,也难以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之间,缺少能够把农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也缺乏具有经营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这种生产与贸易相分离的状况,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而且不利于农民了解国际市场的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另外,国内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也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诸多问题,对外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事件时有发生。三、发展策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首先,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大力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加工能力和水平,变国内农产品的生产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其次,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要依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强对国外市场的调研和销售渠道的开拓,调整农产品出口品种及其比重,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和加工品。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战略储备的角度来看,应控制资源耗费较多的农产品的出口,适度增加互补性农产品的进口,减少竞争性农产品的进口。再次,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扶持一批产业化经营的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要从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监管等方面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从产品设计、包装、质量到技术、安全、卫生、环境等多方面均应增加环保因素,顺应绿色消费的要求,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量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真正的绿色经济。同时,国家应尽快完善有害有毒物质的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行农产品等级标准,鼓励生产优质优价的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逐步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同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加强国内流通市场的建设。国家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出口战略的研究及对国际市场、国际贸易政策、相关农产品信息的研究,并及时传输给农民,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国家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充分利用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规范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行为,遏制无序竞争,确保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同时,要打破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和部门垄断的局面,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手续,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此外,还应建设好农产品配送、储运、拍卖及营销信息系统,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农业行业协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借鉴国外行业协会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借助农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主要参考文献①徐元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②张兵)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提升策略研究)经济问题探索,!""(;$③庄惠兰)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发展研究,!""’;$

我有现成的毕业论文 把邮箱给我我发给你~

新增国贸方面的论文题目1 环境管制与绿色贸易保护2 国际贸易摩擦的成因及解决机制分析3 中国对外贸易转型问题4 论中国出口加工区发展对外贸的影响5 世界贸易组织的失灵分析6 绿色贸易下的对外贸易的宏观对策7 国际投资与贸易中的环境壁垒问题8 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选择和构建9 国民待遇原则与我国外资政策调整10 产业内贸易对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作用11 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思考12 改善我国贸易条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3 论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14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15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16 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17 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18 出口退税的经济分析19 影响中国贸易条件诸因素的实证分析20 外贸合同条款与风险规避21 国际贸易中的市场风险及防范22 社会责任标准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23 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24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25 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26 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27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及对策28 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29 WTO(关税)对**(市/县)的经济影响分析 30 中国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中国服装出口与绿色贸易壁垒 32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33 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因素 34 新增长理论的国际贸易发展观及其启示 35 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36 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与对策研究 37 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中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研究 38 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 39 融合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理论:以国际分工为基础 40 全球化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兼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思路 41 内部贸易在跨国公司资本运营中的作用及其负面影响 42 贸易自由化趋势下的农产品贸易保护 43 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发展及意义 44 论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 45 论WTO框架内贸易保护体系之重建 46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47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 48 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 49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 50 从国际贸易成因探索历程看竞争优势论 -----------------------------------------------国贸经济、市场营销论文题目 1. 河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思路与对策研究2. 食品安全问题研究3. 劳务经济发展研究4. 经济全球化对河南经济的影响与对策5. 区域经济一体化化对河南经济的影响与对策6. 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7. 河南省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8.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河南省外贸问题研究9. 试论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与重点10.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1. 外资并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影响12. 走出去战略对河南外经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3. 世贸规则下保护和促进河南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14. 河南省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问题研究15. 自主创新及自主品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16. 浅谈外贸客户的信用风险预防17. 我国某行业的反倾销的现状与对策18. 加工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19. 贸易保护与经济全球化关系探讨20. 贸易全球化对焦作外贸的影响与对策21. 河南老字号企业崛起探讨22. 解析中国营售业态市场结构23.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24. 某连锁企业营销战略研究25. 某百货商场经营运作管理探讨26. 国内手机零售业盈利模式研究27. 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分析及其在百货商场业态中的应用28. 专营店与综合商场经营办法比较研究29. 我国网络零售障碍分析及对策探讨30. 大型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研究31. 体验营销在现代百货商场中的发展研究32. 外资零售业态入驻对焦作市零售业格局影响的研究33、企业营销活动中的标准化问题探讨34、中国外贸依存度研究35、中国入世和我国国营企业适应性研究36、正在崛起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格局调整37、外资银行进入及其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研究38、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研究39、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40、WTO的金融服务协定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41、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42、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分析43、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中的环境保护问题44、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贸易45、我国的服务贸易分析46、对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反思与重新定位47、贸易自由化超势下的农产品贸易保护48、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49、审视纺织品贸易摩擦50、如何看待中国是世界ZT问题51、反补贴调查对中国贸易影响52、WTO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53、国民待遇原则与我国外贸政策的调整54、APEC框架下的区域合作55、开放服务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56、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57、网络营销的信用建设58、博客营销59、品牌营销策略60、浅谈个性化营销61、市场营销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作用62、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63、实施绿色营销的有效途径64、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65、知识经济下的市场营销新走势66、电视节目的生命周期分析67、内部营销与企业文化68、市场导向与竞争优势69、关于关系营销与建立顾客忠诚70、知识营销及其管理71、网络营销条件下的顾客忠诚72、市场营销管理中原始信息的收集73、营销学的回顾与中国营销学的展望74、前景诱人的老年旅游市场(老龄化社会下的市场营销新走向)75、强调推销员在市场营销中的主体地位76、推销员基本素质研究77、价格战“利”“弊”之我见78、浅谈价格策略79、营销文化初探80、浅谈推销技巧81、营销组合策略研究82、市场细分的因素影响83、如何认识市场定位的作用84、定制营销——21世纪的营销手段85、浅谈××行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和对策86、实施绿色营销的难点与对策分析87、焦作市中小企业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战略选择88、浅谈推销技巧89、论推销中的沟通技巧90、××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91、论现代企业(商场)的内部营销管理92、××公司营销案例研究93、论××企业分销渠道建设94、浅谈××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营销创新95、浅谈××超市的定价策略96、浅析直接营销在现代企业销售中的应用97、我国银行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8、浅析广告与企业营销环境的关系99、论××企业产品差异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企业典型营销渠道策略分析101、论××省(或市、县)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和推进对策102、浅析商场经营中的量化管理103、浅析导购员的有效管理104、中间商品牌的价值分析105、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106、中小企业的营销培训问题探讨107、公关活动在商场经营中的运用108、谈我国业务员管理中的弊端109、中西方谈判人员的谈判风格比较分析110、市场定位理论的应用分析111、代理商应用中的利弊分析112、中国零售业应对外资零售业的策略113、××企业(公司)的渠道开发与设计分析114、××企业(公司)的产品组合策略115、××产品的市场推广策略116、超市营业员的待客艺术118、市场营销观念发展趋势分析119、经纪商的利用空间分析120、业务档案的价值分析121、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适应性分析122、浅析协同时代的营销观念123、零售商培育自有品牌的营销策略124、营销思想与营销实践的互动125、浅析新型促销手段的营销策略126、××企业的差异化营销策略127、××企业的集中化营销策略128、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29、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策略研究130、销售主管如何培养营销团队131、从4C和4P及4R理论谈中国的营销变革132、××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3、如何应对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岐视问题13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问题及对策135、如何解决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136、浅谈农村商品市场的现状及如何发展137、论述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完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138、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出口应对策略139、浅谈焦作市的商业格局及发展趋势140、浅析如何进行理财141、××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42、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失地问题研究143、××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分析144、两税并轨对内资企业的影响145、我国股市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46、我国企业如何应对贸易顺差不断加大背景下的策略分析147、我国外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48、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影响149、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50、房地产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51、如何看待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152、我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153、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54、如何应对非贸易壁垒155、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156、××企业在市场开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57、品牌多元化策略158、农村超市发展过程中的策略研究159、外汇储备剧增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60、加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61、关于关系营销与建立顾客忠诚162、浅议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63、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64、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发展165、关于营销从传统向网络过渡的思考166、浅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及对策167、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分析168、论企业的诚信营销169、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途径170、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的研究171、中国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营销转变问题172、校园经济中零售商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173、企业中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174、ISO9000认证与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75、广告伦理问题研究176、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177、新世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178、农村城市化发展道路选择179、WTO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市场分析180、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181、观光农业的发展对策182、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183、顾客忠诚度探讨184、员工忠诚度探讨185、浅谈绿色营销186、现代营销新发展---------网络营销187、我国服务企业的差异化营销188、现代营销中的服务理念189、营销观念的变化及其对策分析190、浅谈网络营销的产生及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191、关于关系营销与建立顾客忠诚192、关于营销行为中的职业道德193、中国公共关系的现状及展望 194、浅谈品牌延伸战略 195、强调推销员在市场营销中的主体地位 196、.我国不同职业和收人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197、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198、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199、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 200、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201、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202、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203、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204、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5、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206、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207、国际贸易创新与中国外经贸的发展208、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209、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出口 210、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211、浙江省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12、浅析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1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214、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215、WTO服务贸易倾销问题研究 216、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 217、跨国收购与兼并的利弊分析 218、试述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 219、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220、探析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221、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222、服务营销对企业的影响223、服务营销中的品牌问题探析224、谈绿色营销225、中国纺织品行业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226、河南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研究227、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分析228、中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问题研究229、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30、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研究231、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232、 河南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233、现代推销的实证分析234、云南特色经济发展研究235、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危机236、绿色营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237、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38、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39、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240、河南省扶沟县经济发展研究241、论西部的经济发展与农村建设242、网络经济的现状与发展研究243、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研究244、论企业品牌经营245、房地产价格策略研究246、论民营企业管理247、论中小企业管理248、论西藏旅游营销249、人力资源培训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250、民营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251、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研究252、×××企业的×××问题研究253、××农村××市场的研究 254、浅析焦作怀山药销售市场存在的问题255、网络营销的精髓-诚信营销256、窜货的原因、危害257、品牌价值与顾客忠诚258、顾客流失的诊断与对策259、重视顾客异议,促进促销成功260、忠诚营销与顾客关系261、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262、营销传播的管理问题分析263、浅论推销技巧264、浅议市场营销管理观念的演变265、策略营销组织再造266、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道德建设267、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营销策略研究268、中小企业开发农村市场的策略269、论营销管理和关系营销270、家族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271、论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策略 272、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探索 273、完善市场秩序的政策研究274、现代营销中的服务理念 275、市场营销策略与战略的研究276、诚信营销与企业发展277、成功的塑造忠诚顾客278、基于品牌经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279、浅析物流与市场营销关系的协调280、网络经济下的企业投资创新。281、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对策。282、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283、信息时代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284、我国企业品牌管理的现状分析。285、浅议中国垄断行业的市场开放问题。286、加入WTO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变化的现状和趋势。287、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前景。288、企业内部客户服务与人力资源经营管理289、中国农业入世的优势比较。290、开拓和发展农村市场的几点思考。291、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考。292、契约的不完全性对“农户+公司”农业产业化组织效率影响的经济学分析。293、对农业产业化中弱化农民风险问题的研究。294、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投资选择与发展战略研究。295、加入WTO与农村市场化研究。296、我国粮食价格的发展趋势及成因分析。297、网络营销与“注意力经济”探讨。298、“展会经济”探讨。299、浅论2010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00、论焦作云台山的发展模式及前景展望。301、浅析我国企业信息化。302、“企业家才能”的经济学分析。303、“大张●惠利佳”发展模式分析。304、企业智能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案设计。305、浅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306、企业危机管理。307、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308、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309、如何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310、养老保险与中国证券市场311、中小企业的改革及增效举措312、论技术创新促进外贸发展及其对我省的启示313、河南省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分析314、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的研究315、对信用证风险的防范措施探讨316、“假日经济”现象透视317、家电产业遭遇反倾销的困境和对策318、网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19、贸易区位与区域经济发展320、我国服装出口的优势与问题321、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相互关系研究322、我省农业利用外资问题探讨323、如何进一步完善我省的投资环境324、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325、浅谈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素质培养326、对最大诚信原则及现代信用的思考327、入世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328、入世与我国酒店业的发展问题研究329、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创名牌的重要性探讨330、准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331、绿色壁垒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据商务部调查,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技术性贸易壁垒源源不断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农产品出口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对中国实行技术壁垒最多的是欧盟、美国、日本,占95%以上,其中欧盟为41%,日本为30%,美国为24%,这些国家采取技术壁垒的主要方法是增加检疫项目、提高检验标准等。目前,我国农产品和食品行业已成为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产业。 2002年1月,欧盟以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动物源性食品中含有氯霉素残留和中国农药残留体系未达到其要求为由,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肠衣和公海捕获直接运抵欧盟市场的鱼类产品除外)。后经中欧双方多次交涉与磋商,欧盟决定自2004年8月31日起正式解除对中国输欧部分动物源性产品的禁令。解禁产品主要包括虾类(养殖虾、小龙虾等)、肠衣、兔肉、蜂蜜、蜂王浆等。但由于2004年初中国爆发了禽流感,欧盟没有对禽肉解禁。2004年9月,欧委会宣布,鉴于在某些亚洲国家仍有禽流感发生,亚洲禽流感疫情尚不明朗,决定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亚洲国家禽产品进口禁令的截止日期由2004年12月15日延长到2005年3月31日。2005年1月,欧委会又将禁令延长至2005年9月30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动物源性产品出口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目前,由于禽流感、口蹄疫等原因,欧盟仍未解除对我国主要动物源性食品及禽类产品的进口禁令,日本、韩国等也没有恢复我国冻鸡等禽肉生品的进口,俄罗斯不仅继续对猪肉、牛肉和禽肉进口实施关税配额管理,而且在去年9月又宣布禁止我国肉类产品输入,这些都限制和影响了我国肉类产品的出口。 农产品出口门槛越来越高当前,国际食品、农产品贸易摩擦是国际贸易中的焦点之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纷纷把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贸易的调控手段。根据近年来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情况看,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完整的食品安全、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既规范着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第二,药物残留标准要求越来越严;第三,苛刻的标签制度与包装要求;第四,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对进口农产品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绿色壁垒。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农产品出口之所以容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因在于: 一方面,根据WTO/TBT、WTO/SPS的有关规定,在涉及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各国可以制定本国的标准和规则,甚至可以实施超出国际标准的技术性措施。显然,这给许多国家随意制定农产品技术标准留下了合理的空间。 另一方面,农产品贸易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原本是为了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经济欺诈行为。但长期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被一些实行农业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所利用,使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恶化,其后隐藏着的是深刻的政治内涵。 眼光向内寻找破解答案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从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情况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直接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与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一旦出现,影响巨大,而且损失很难避免。 在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时,国内很多部门和企业往往只分析外部原因,不分析内部原因。不可否认,近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的品质、卫生、安全等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技术标准越来越高,但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其主要问题还应该从自身寻找答案。 首先,缺乏食品安全立法和有效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其次,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第三,农兽药法律法规不健全,农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部门分割,监控脱节,违禁药品滥用;第四,目前中国大部分动植物出口产品生产仍然以农户分散种养为主,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难以实行标准化生产,无法有效控制种养过程中的疫病和农兽药残留问题,使产品得不到品质保证;第五,农产品加工度低,技术创新薄弱,缺乏品牌产品;第六,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 措施积极方能应对壁垒随着国际经济进入贸易摩擦高发阶段,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技术性贸易壁垒仍将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动物福利壁垒、食品反恐壁垒、舆论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也呈上升之势。可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促进农产品出口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强化农产品源头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二是要扶持出口农产品的行业组织建设,提高出口企业行业自律,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建立出口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三是农产品出口企业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国际新市场;四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对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五是要参照国际规法,构建中国的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六是要积极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建立严格、公平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新规则,约束发达国家泛滥的技术性限制措施,为中国农产品出口营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全面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论文国产手机出口贸易研究

从华为行动,窥见数字化、低碳化的静水潜流C114讯 4月26日专稿(蒋均牧)当我们沉浸于各种宏大叙事、习惯了身边种种变化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背后经历过怎样的迭代与蜕变,诸如“数字化”与“低碳化”这两大耳熟能详的时代性话题。与此同时,疫情的反复、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将是常态化的挑战。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能否扛住前所未有的外部重压、未来如何有竞争力地走下去,也是许多人关切的焦点。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昆在2022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的一席演讲,一定程度上作出了解答。任何一项新兴事物的发展壮大,总要有部分人、部分企业作为先行者为之探索、推广。华为在过去三十余年里通过服务全球运营商重塑了世界的联接,未来则将“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从这家ICT产业老兵的具体行动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那些静水之下的潜流。深耕千行百业数字化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千行百业的数字化与人类社会的低碳化,是当下乃至未来的确定性趋势,也是不容错失的战略性机遇。“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中的预言已然成真,数字化正在迅速改变世界;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增长,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行业数字化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所有行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反复的疫情更是放大了这点——具备一定数字化能力的企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许多仅从事线下经营的企业遭遇了不小的冲击,甚至难以为继。然而,这场变革无异于二次创业,随着数字化从支撑系统全面深入生产环节和决策系统,催生了对相关基础设施更高的能力要求,并有赖于组织、流程、管理、激励等体系的重构配合。同时,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遇到的挑战有所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地引入和部署匹配自身发展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使能者,华为将其三十余年的创新融入产品,并将单产品优势延伸至产品组合,形成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客户和伙伴”,更好满足千行百业的不同需要。去年,华为推出了20多个产品组合方案。以煤矿井下场景5G应用为例,区别于地面上的基站,井下基站必须符合井下安全生产防爆的要求,完成防爆改造,控制发射功率在6W以下。通过适配煤矿行业的场景创新,5G技术挖掘出新的应用场景,华为当前已经帮助200多个煤矿开始应用5G设备,在地下安装的5G基站超过3000个。“上云”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著名咨询公司德勤在其《企业全面上云成功路径与实践》中提到,云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让算力和人工智能成为普惠科技,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载体,乃至全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华为云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云服务提供商,基于全球布局的数据中心和加速网络,打造了等距体验的“全球一张网”,让客户业务快速全球触达。目前为止,华为云与伙伴在全球27个地理区域运营有65个可用区,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去年还提出了“一切皆服务”的理念,包括础设施即服务、技术即服务、经验即服务,以帮助客户解决“不愿上、不会上、用不好”的问题。以每年集装箱吞吐量近两千万箱的天津港为例,其作业计划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借助AI等技术手段来提升效率。传统方式下,需要购置设备、搭建开发环境、采集数据、再启动算法开发,至少花费3-6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现在利用云上资源和AI求解器开发环境,只需要2到4周时间,这极大提升了港口应用的开发效率。此外,华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重组,以更好地向客户交付价值。2021年10月底与今年3月底,该公司分两批组建了15个军团,对军团实行充分授权管理,授予对人员的管理权、激励权等。“我们在帮助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发现客户有很多问题,我们有很多技术,但这些技术不能很好地匹配,解决不了客户的问题。一方面,现有的技术满足不了客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即便有些技术客户很想用,但没办法有效组合起来,形成解决方案。”胡厚昆解释说,军团实际上是一个集成团队,不光有销售,还有需求管理、行业解决方案开发、生态合作和服务等资源,每个团队针对一个特定行业,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这种新的组织运作模式,在纵向上缩短管理链条,让产品研发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横向快速整合资源,识别关键业务场景,把华为和伙伴的产品以及能力整合到一起,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比如煤矿军团联合国家能源集团推出了矿鸿操作系统,联通了不同的采煤设备,从需求调研到商用发布仅用了3个月,大大缩短了客户需求到产品商用的链条。使能全社会低碳发展2019年,一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俄罗斯北部Novaya Zemlya群岛的一个小镇,一大群北极熊在人类的垃圾堆里翻找觅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局势下海冰的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被打破,因为捕猎不到食物而挣扎在饥饿线上,乃至大量饿死。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已然是高悬于人类社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球℃增暖特别报告》指出,全球升温℃将对陆地海洋生态、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等产生诸多风险,如果全球升温2℃,风险将更大。“走向碳中和”由此成为了一个全球性共识。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承诺在本世纪中叶达成碳中和,中国作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力量,亦提出了“3060”双碳宏伟目标。数字技术是人类社会低碳化的基本要素和关键使能器,它的广泛应用将使各行各业能够大幅减少碳排放,并令经济增长与排放增长有效地解耦。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数据,到2030年各行各业受益于ICT技术所减少的碳排放量将10倍于ICT产业自身排放量。秉持“更少比特,更多瓦特”理念的华为,正是绿色发展身体力行的推动者。在供能侧,它投资电力电子技术及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与传统能源数字化。胡厚昆举例说,光伏在可再生能源中越来越重要,华为的聚焦点,是用数字技术来改变光伏行业的技术路线。该公司率先把无线分布式基站理念引入到光伏行业,提升发电量;将无线专网和电力载波技术,率先引入光伏领域,节省部署成本;将云和AI技术用到光伏电站的运维,降低运维成本。在青海戈壁滩,华为助力客户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通过把云和AI技术用到光伏电站,使发电量提升超过2%,运维效率提升超过50%。在用能侧,华为一方面提出“碳手印”理念,致力于把数字技术带给每个行业,支持各行各业通过数字化促进低碳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打造绿色ICT基础设施,致力于降低ICT行业本身的“碳足迹”。站点方面,极简的设计、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技术是其着力打造的体系化优化方案。比如在印尼,通过采用一体化户外机柜将站点室内转室外,去机房、去空调,大大减少了配套基础设施能耗,实测达到约30%;在波兰,通过在站点上叠加光伏,使得太能能供电比例高达30%左右。数据中心正在成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它的能耗也不容小视。有预测显示,到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将占到全球总用电量的3%左右;数据中心10年总体拥有成本(TCO)中电费占比将超过60%。华为通过全液冷、AI管理、预制模块、集群计算等创新技术,应对数据中心能耗挑战。比如其在贵安建设的绿色数据中心,就用到了这些技术,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一提的是,三十余年来,华为所有设备和解决方案一直在围绕降低功耗、节能减排做文章。在2022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上,该公司还承诺通过理论、材料、算法等领域的突破,来实现主要产品的倍能效提升。持续创新:拥抱未来的底气诚然,美国三番两次的制裁打压给华为带来了不小麻烦,“求生存、谋发展”成为其最近几年来的鲜明主题。但这并未阻止其前进的步伐,甚至经营上的困难反而激发了其投资未来的决心。持续创新,是华为的底色,也是其应对不利局面的底气与法宝——华为高管曾在多个场合提出,“持续的压强投入,厚积薄发以实现突破,是华为能够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创新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华为的真正价值在于长期在研发领域的投资所沉淀和积累下来的研发能力、研发队伍、研发平台”……自创立之初起,华为就坚持把至少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并将这一条写进了公司基本法。2021年,其研发投入再创新高,达到1427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总收入的,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人民币;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目前,这家公司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权人之一。截至2021年底,其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万余族(超过11万件),90%以上为发明专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报告显示,华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连续五年位居榜首,且申请量遥遥领先。在演讲中,胡厚昆介绍了面向未来,华为将围绕哪些方面持续强化创新能力。联接上,定义和。两年前在无线领域,华为最先提出并定义了,如今已同产业界各方一同完成了的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和验证;针对固网产业,华为在本届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产业愿景,希望将带宽、覆盖和体验提高10倍以上。“华为在联接领域的愿景是‘实现10Gbps无处不在’。今天的宽带还做不到1Gbps无处不在,为实现10Gbps无处不在这样的跨越,需要克服很多挑战,华为正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他阐述道,人类社会的联接需求永无止境,联接仍是一个朝阳产业。计算上,重定义计算架构,突破计算瓶颈。面对当前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现有的异构计算架构正面临巨大的挑战,预计到2030年,全球通用算力需求将增长10倍以上,AI算力需求将增长500倍以上,华为将会从三个层面解决这个问题——计算节点、数据中心和软件架构。云服务上,推出MetaStudio,云上的数字内容生产线。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正在加快,高品质的数字内容生产成为刚需。MetaStudio可以充分调用华为云上百万核规模的渲染资源,并将影视制作全流程搬到云上,从而大幅提升制作效率。终端上,打造以人为中心的全场景智慧化体验。例如在个人健康管理领域,华为去年底发布的医疗级手表,可以监测血压、血氧、心电图等信息,并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传至云端,由软件算法平台来分析生成报告,华为及伙伴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供全面的数字健康服务。美国霸道打压三年许,华为购买不到芯片、用不了GMS,手机业务在海外销量大幅下降,怎么扛下去?在2月份发布的《华为的100张面孔》第二季第一季中,竹内亮导演将镜头对准了那些开发者们,有深耕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煤矿军团、“从无到有”的地图业务部,以及传说中的淞湖会战项目组,观之让人感慨良多。有明确的目标、有不断加大的创新投入,华为终究还是那个勇猛精进的华为。而华为对“数字化”、“低碳化”两大关键课题的辨识及动作,和对持续创新的坚持及规划,也为其他大大小小的企业作出了表率。沿着这些方向奋楫笃行,汇聚成一道浩浩汤汤的洪流,终将冲破艰难阻碍,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绿色、智能且美好。

2022年1-8月我国智能手机出口亿台根据智能手机海关编码查询,2022年1-8月中国智能手机出口15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出口美国、中国香港、日本、荷兰、捷克、英国、阿联酋、墨西哥、意大利、俄罗斯联邦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仍是中国手机出口的最大单一市场,出口数量达到万台,金额为亿元,金额约占我国智能手机总出口的。我国智能手机出口贸易企业可重点关注上述国家和地区。

华为手机目前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非常的广阔,高端机在欧洲卖的非常的好,也针对欧洲人做了相应的信息市场的调研,近一步主要是针对非洲等落后国家做品牌推广。

华为手机出口现状及对策这个的话可以在这个今日头条里面去搜索一下西一下这个视频那个讲解。

论文研究农产品出口数据

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一、引言2O世纪8O年代以前,中国一直在推进重工业化,政府的贸易政策思路基本上是依靠农产品和原料产品创汇来进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和军工业)建设需要的物资。直到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政策的指导思想才调整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着重发展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如能源,材料,交通等)。所以,我国农产品贸易占对 外贸 易的比重在1990年之前一直高达2O%左右,但1990年之后一直递减,2004年不到5%。更有甚者,2004年农产品贸易出现了亿美元的逆差。至此以后,农产品贸易占对 外贸 易的比重越来越小,逆差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现实问题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外部经济效果。因此,改变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我国农产品 进出口 的现状自2007年农产品国际市场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世界粮食供求偏紧,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以及粮食价格总体持续上涨。1.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净出口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偏紧,一些主要粮食出口国采取某些限制粮食出口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求紧张状况。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主要粮食 进出口 仍然保持净出口,特别是大米、小麦和玉米,这表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供给立足于国内生产,从而化解了世界粮食供求偏紧所带来的贸易压力。2.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巨大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继续增长,大豆进口突破3000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898万吨。第二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资料指出,2006-2007年度,我国大豆油进口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240万吨和863万吨,均跃居世界第一。我国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的进口量全部位列世界第一,这三大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8%,其中豆油进口量占全球豆油贸易总量的24%。3.农产品 进出口 额继续较快增长自200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对 外贸 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第8年增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并创造出历史新记录。4.农产品进出口逆差明显增大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已经成为常态。2005年和2006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减小,但是2007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又明显增加,逆差达到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值出现波动并有增加趋势,这既反映 出国 内资源和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应对国际局势并及时地进行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5.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出口大类品种。虽然畜产品对外贸易仍为净进口,但是畜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口额达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迅速攀升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涨是国内外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2007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涨幅为112%,大豆价格涨幅为国为,玉米价格涨幅为。商务部公布的“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1-11月农产品进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氏)为,农产品出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氏)为,这显示了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的拉动作用。三、完善我国过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也迅速的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如何有效地防止农产品贸易逆差过大,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解决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现存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业国内支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1)加大对“绿箱政策”的投入。在目前我国使用的六项绿箱措施即政府一般服务、粮食安全公共储备、国内粮食援助、自然灾害救济、环境保护计划和支持地区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以下各项的投入:①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投入。鼓励农业生产的主体(乡镇、村、农民家庭)增加科研投入,引导农业产业化中的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增加科研投入。②加大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的投入。开发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加快建立各级以基地加工、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自我检测体系,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实行有效的全程控制,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有害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重点放在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上市交易三个环节。(2)调整“黄箱政策”支出。对于“黄箱”政策,我国政府尽管给了农民一些补贴,但是还远远不够。今后还应该加大以下各项补贴:①增加对农业投入品尤其是种子的补贴,实现区域化统一品种种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有利于实现优质优价。②增加对农产品营销设施建设的补贴,包括对农产品加工、储藏和运输的补贴,尤其是新发展起来的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借鉴国外许多国家的经验,国家应该对这些方面的投资给予补贴资助。2.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业经营主体欧盟市场、日本市场一直以来是我国主要的出口领域。目前,要使我国农产品在欧盟市场、日本市场获取高的利润,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面对日趋制度化的技术壁垒,技术创新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快我国绿色农产品贮藏加工、运输和包装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弥补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贮存技术不过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出口每年都造成的大量损失。其次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储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注重有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尽快改变农产品技术落后和科技含量低的现状,不断提升中国农产品的档次。同时,引进国外最新的环保技术及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积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绿色农产品生产应用方面的技术创新。3.继续发挥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积极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出口大类品种。应继续发挥其比较优势,在产品的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加以改进。同时,发挥政府服务职能。针对我国农业贸易促进起步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促进工作手段弱等现实情况,进行实地改革。政府不必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和市场流通的具体事务,而是要制定促进此类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法规政策、提供信息服务、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进出口预警和防御机制、调整国内农业支持体系、研究和制定反非 关税 壁垒的措施、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取消对大宗农产品的出口数量限制和统一经营,鼓励所有具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参与农产品外贸经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促销活动以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和问题1.现状200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创1995年来的最高记录,达到1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95年的9.9%下降到2000年的6.3%。但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至2001年7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77%。当前农产品出口结构开始转变,谷物、棉花出口额下降,水产品、蔬菜和其他农产品出口形势较好,畜产品和食用油出口变化不大。按地域分析,对亚洲、非洲、南美洲出口下降,对欧洲、大洋洲出口大幅度增加,对北美洲的出口持平略增。2001年1-7月,我国最大出口消费国(地区)及其市场份额是:日本36%、香港12%、韩国10%、美国7%,德国3%等。2001年1-7月,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呈现增长趋势,出口额增长2.5%,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9%。中西部地区产品由于缺乏竞争力出口迅速下降,降幅分别为10.8%和13.3%。山东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省,上半年进出口形势很好,出口额增长23%。广东是第二大出口省,出口额下降5%。第三位是浙江增长1.6%。第四位福建出口额下降幅度较大,达8%。此外出口额降幅较大的省(市)还有北京、河北、新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内蒙古等;出口额增幅较大的省(市)有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海南、山西等。2.问题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一方面这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由土地密集型产品向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农产品出口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一)初级农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受我国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虽然具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但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却很低,许多环节都没有与国际接轨,因此许多农产品质量都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例如2001年1-7月我国大米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6万吨,其中对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马来西亚就减少了68万吨。一方面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和供求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大米品质低劣和加工水平较低等原因,导致大米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市场不能保持;棉花也存在同样的劣质和加工程度低的问题。(二)有的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缺乏优势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以及受种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我国许多农产品生产成本都很高,价格上缺乏比较优势。例如2001年食用油虽然出口量同比增长了50%,但是出口额同比反而下降了4%;大豆由于没有价格优势,己经使我国由世界最大出日国变成最大进口国。(三)卫生检疫问题导致出日不畅我国本来在畜产品出口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生产、加工和卫生检疫方面的问题较多,使我国畜产品出口不畅。过去欧盟、俄罗斯等国都曾经发生过禁止从我国进口畜产品的情况,2001年受周边国家(地区)禽流感的影响,我国禽类产品对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的出口也大受打击。另外,我国蔬菜生产也有优势,然而由于农药残留较高,在对欧美、台湾省等地的出口方面受到很多限制。(四)出口体制不顺,国内企业盲目竞争于出口不利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贸易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的需求。我国农民要适应国内市场经济的变革尚需时日,何况与国际市场接轨。这种生产与贸易相分离的状况,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失,而且也不能使农民了解国外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另外由于出口企业之间盲目竞争也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许多问题。例如2001年日本对我国大葱和蘑菇采取了“进口限制”措施,名义是因为我国出口价格太低,冲击其国内市场,有倾销倾向。我国虽然没有倾销的倾向,但是我国对日本出口的上述农产品价格的确存在不断走低的事实,这主要是出口企业相互竞争,自相压价造成的,因此虽然对日本出口量增长较快,但是出口值增速明显落后,使我们的利益也受到损失。3.建议首先要从产品上下工夫,扬长避短。对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要建立有规模的生产、加工基地,创立品牌产品、名牌企业,从生产、加工到包装、卫生检疫上都要建立完善的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深加工程度,使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通过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来实现。以质量吸引市场、占有市场、稳固市场,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其次是要从体制上进行转变,为农产品出口打出一条通道。可以组织有关部门从宏观上研究国际市场,加强我国农产品出口战略研究,把国际、国内市场的贸易政策,加入WTO的影响分析等信息传递到地方,帮助地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改变目前出口市场比较集中的局面,分散贸易风险:地方上则可以根据当地情况,以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示范园区等各种形式把农民生产组织起来,带动其参与国际竞争。在我国山东就有许多象龙大集团、吉龙集团,青岛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等比较成功的典范。

2001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为27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亿美元,进口额为亿美元。2002年:农产品出口额为亿美元。2003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为亿美元,农产品出口额亿美元,农产进口额亿美元。2004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亿美元,进口额为亿美元。2005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亿美元,农产品出口总额亿美元,进口总额亿美元。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额亿美元,农产品进口额亿美元。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亿美元,进口额为亿美元。贸易伙伴情况:

论文研究农产品出口流程

一、出口国或地区政府检疫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出口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中方)提出出口农产品的书面申请,并说明具体名称、种类、用途。二、中方根据申请,向出口方提出涉及该农产品进口风险分析资料的调查问卷,请出口方答复。三、在收到出口方就调查问卷的答复后,中方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风险分析;在风险分析过程中,如需要,中方将请出口方再补充有关资料;在对以上资料评估的基础上,中方将考虑是否派出专家组赴出口国或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四、根据风险分析结果,中方提出进口该农产品的植物检疫要求意见,双方就此进行协商。五、双方就上述进境检验检疫卫生要求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签署议定书,以最终确定农产品输华应符合的进境植物检疫要求。六、经中方正式确认,农产品输华贸易正式启动。

农产品出口需要做些检验检疫,出口流程如下:1、要到工商部门办理公司成立的手续。2、到技术监督度部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3、到商务部门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备案手续。4、到海关办理备案手续 。5、到检验检疫部门办理备案手续。6、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并开设外汇帐户 。7、到税务部门办理出口退税登记手续。

根据对蔬菜等农产品办理出口的了解,整理出以下内容,供您参考:

一、出口农产品的流程

1、农产品出口的一般程序:

签订合同、货物的准备、催证、审证、租船/航空、订舱报检、报关、投保、装船、制单结汇、核销退税。

农产品出口按品种、规格、供货期、数量、运费等分门别类向外商报价,经双方磋商确认后签订正式销售合同。至少在装运期一个月前,收到销售方转送信用证后,经严格审证正确无误后准备发货;同时向出口地口岸检疫局报检,取得出口植物检疫证书;办妥出口货物的全部单证后,向海关报关;货物装运、开制汇票,并同所有单证交给出口地有关银行议付。

2、注意病虫害检疫

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病虫害检疫永远是关键。进货、备货时首先注意是否带有病虫,尽可能做到不带有病虫,严格把关,如果发现有检疫对象,不是退货就是销毁,轻者采用熏蒸处理,这对农产品的质量带来重大影响。所以在出口商需先要了解进口国的检疫要求。例如,哪些品种属于禁止进口的植物?哪些属国际公约所规定的濒危、珍稀植物?能否带土?哪些病虫属进口国的检疫对象?合同上是否有进口国的附加申明等等。

3、重视时间概念。

第一是农产品,特别是鲜货,延误时间影响质量,影响保鲜度;

第二是从签约到发货直至抵达,预定时间一定要做到正确无误。

二、新鲜蔬菜办理出口手续

我国在2002年8月出台《进出境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要求,所有的出口蔬菜都要在检验检疫系统有登记备案,检验检疫系统要对蔬菜的生长加工运输贮存进行严格的监控。新鲜蔬菜出口到国外,首先加工蔬菜的生产企业应当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办理卫生登记手续,然后由已获得卫生登记资格的加工企业向蔬菜种植基地所在地的检验检疫机构办理出口蔬菜种植基地备案手续,在出口蔬菜加工企业和种植基地获得上述资质后,按照一般出口货物的检验检疫流程进行出口报验,检验检疫合格后即可出口到国外。

三、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注意事项:

1、弄清农产品进口国的法律规定和饮食习惯。要选择合适的农产品种类,即出口的农产品必须是进口国允许的,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要求。

2、控制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出口农产品的生产,要坚决制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严格按规定控制农药浓度的安全间隔期;实施标准化的水、肥管理技术。

3、不同的定价策略。根据不同用途或不同加工方式选择原料确定价格;对不同客商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 对不同国际市场采用不同的价格。

4、全方位了解外商,合同的签定要规范。对客商进行多方面的了解,调查对方资信情况,防止国际上一些分子利用从事农产品加工企业国际贸易经验不足,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货物,合同的设立应了解适应国际市场的贸易惯例和规范,对合同主要条款的描述需要准确。

5、保证货物运输安全。农产品出口企业要经筛选后,选择经营能力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服务优良的对外运输公司办理货物运输。要签订一定时间周期的货物运输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6、企业内部要健全制单、审单等规章制度。在收到买方开出的信用证后,一定要认真核对与合同条款的一致性。在交付银行单据中,要做到货、单、证三相符,保证安全收汇。

以上列举若是对您有所帮助,请顺手点击采纳!

农产品出口需要进行产品的检验检疫,需要自己有进出口权

  • 索引序列
  • 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论文
  • 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毕业论文
  • 论文国产手机出口贸易研究
  • 论文研究农产品出口数据
  • 论文研究农产品出口流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