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ci难度更大。
艾思学术用一句话简单形象的概括就是:SSCI之于人文社科的重要性,就相当于SCI之于理工科的重要性。科研圈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要想在人文社科领域立足,大家通常的做法就是比C刊数量,你10篇我20篇,数量少了,就没有话语权。你发表一篇SSCI,可能要比10篇C刊的含金量足,因为SSCI是更加国际化的学术发表,更加适合未来的学术评价。
SSCI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强调人类学术活动如何朝着真理或接近真理的路上走。这样一来,许多论文都达不到标准,或者缺乏理论基础,或者研究文献不足、为充分定义理论……论文讲不出贡献,自然难以过关。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SSCI地位很高
现在很多高校都将之排在国内很多A刊(顶级中文期刊)之上,其价值和受肯定程度远高于中文核心C刊(一篇抵10篇都不为过)。硕士拿SSCI申请国内外名校博士、博士拿SSCI赴名校就业、老师拿SSCI评职称,都是绝对的杀手锏。
SSCI注重学术公平
大部分SSCI期刊在投稿的过程中不会询问作者的学历和职称,并且大部分SSCI都有专用的投稿系统,采用双向或者单向盲审的方式,投稿的过程相对规范,审稿也相对客观,只要文章质量好、审稿人认可、责任编辑也认可的话,经过两轮至三轮审稿、修改后方可录用。而C刊的“潜规则”有很多。
SSCI更加国际化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拥有一篇SSCI,更加保障未来的学术生存。
★如何发表第一篇SSCI
1.选题
SSCI对稿件的创新性要求较高,所以选题一定要新颖。那怎么选题呢?有两点。第一点是从文献入手:大量阅读文献,带着研究目的去读,寻找前人的创新点、结论以及不足之处。第二点是立题要现实,必须考虑可行性。前人的研究是你基础,你的研究,不可能凭空而出。
2.论文写作
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有人可能会说,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判断,文章到底是哪方面不足。其实文章的好坏取决于诸多因素,假设文章的逻辑结构没有硬伤,是个已经足够好的story了,那么,如果投稿后仍被拒稿,就需要注意了。
一般不需要。原始数据不是发表C刊必须提交的必要材料,但不代表发表过程中一定不需要。建议作者保存好与文章有关的原始数据,根据C刊方是否要求确定是否需要。1、写作文章的内容,往往离不开原始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当投稿C刊之后,期刊方的编辑以及审稿人,就会对文章的查重率、格式体例、出版道理政策、创新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结论的客观性、分析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等方面进行审核论证。2、审核论证过程中,审稿人不需要依据原始数据,就能得出公正客观的评审结论,就不需要原始数据。一旦某一结论,审稿人需要借助原始数据才能判断是否合理、科学、客观,则需要原始数据。即C刊是否需要原始数据,受具体文章的实际情况影响,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3、原始数据涉及到作者的著作权,一般C刊方没有必要的话,不会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不过,C刊方需要原始数据的时候,作者得有,否则很容易导致投稿被拒。总的来说,作者要保存好原始数据,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投稿的C刊通过在线系统或者邮件告知作者,提供原始数据了,作者及时提交即可。如果没有要求提供,就静等审核发表的结果。
一到三个月。c刊有严格的审稿流程与标准,正常来说审稿周期是1-3个月左右。在实际投c刊等回复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有的一个月,有的三个月,还有的半年以上,甚至还有永远不回复的。由于投c刊回复,主动权掌握在期刊手中,作者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发c刊的时间诉求,尽可能提前撰写和投稿。
nature communications编辑速度一般是2个月左右,审稿一般一个月。nature communication是nature出版集团下面的非常出名的一个综合性科学杂志。杂志的同行评审要求和同行评审专家都很高,一般论文不够好,三五天就直接被拒了,一般一个月内会给你一个是否录用的答复。
NatureElectronics几天拒稿:首先投稿之后1天内会确认收到你的稿件。science,nature,cell这些每周收大概200+份投稿。首先编辑们会大规模筛一些乍一看就不靠谱的稿,然后剩下的会上editorialboard给头头们看看继续筛,这个过程加起来大概筛大概80%。这里的不靠谱指的是没达到顶级期刊的的水平,可能本身质量不错甚至很好但专业性太强不太适合science和nature这种综合性期刊。如果在这个阶段被拒的话一般几天内就会收到拒信,长的话2个礼拜内也肯定会通知。筛完80%之后编辑们会把稿子发给各行专家review,也就是所谓的peer-review阶段,每篇稿子大概会有两个reviewer。他们会在两周内提交意见给editorialboard。然后board会大概在20%里面再筛三分之二。期间可能他们会简单编辑一下然后还给你继续改。另外筛稿的标准一般不是文章的绝对质量,而是看跟同时跟你一起投的200多个人比的相对质量。换句话说就是看人品...
在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大多是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这个费用主要是是期刊的版面费用,国内国外的期刊中绝大多数都是有版面费的,少数免费发表,所以通常来说,投期刊都是需要作者支付相关费用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条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第三十一条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约定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第三十二条著作权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期限交付作品。图书出版者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出版质量、期限出版图书。图书出版者不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出版,应当依照本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图书出版者重印、再版作品的,应当通知著作权人,并支付报酬。图书脱销后,图书出版者拒绝重印、再版的,著作权人有权终止合同。第三十三条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千万别被审稿人几十条的修改意见吓怕,意见越多,说明审稿人看的越细致、越用心,只要认真去改,希望就很大。反倒是寥寥几句,不冷不热或大批一通,才让人更为无从入手。我平日里没时间都是找北京译顶可以帮忙的,价格不高
一般情况是:审稿费不用作者交,录用了发表才让作者交版面费
SCI期刊需要英文写作,是国际顶尖的期刊,sci对作者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英文基础,否则就是寸步难行了,核心期刊就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核心期刊是国内顶尖的期刊,中文写作即可。英文写作水平不行就不要考虑了sci了。期刊投稿拒稿也很正常。可以要了解拒稿的原因:包括编辑因素(不合期刊范围,不符合投稿指南,一稿多投,语言质量问题等)学术涵量问题(缺乏支持依据,研究假说不当等)。根据给出拒稿原因的进行对应的修改再投稿就行了。
期刊拒稿,推荐的期刊是sciSCI被拒稿到底正常不正常的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不仅正常,简直是太正常了,如果你从来没有被拒过高,这才叫不正常。因为这不是歧视大家,而是说不光是SCI,哪怕是我们发表一篇普刊论文被拒稿,那都是很正常的。SCI是国际核心期刊,除了以掠夺性质为主的预警期刊,被拒稿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毕竟被拒稿的话,说明杂志社和期刊都有要求,如果什么要求都没有,痛痛快快把你的稿子接受了,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你是学术,大牛人家是要邀稿的,那人家求着你来发表你发表的话当然人家不会举报的。还有一种就是他是为了赚你的版面费,所以你写成什么样人家都不在乎,这就是一些预警期刊,但是这样的预警期刊是有很多的问题的,我们尽量不要碰或者说能不碰就不要碰。 SCI被拒稿可能会有很多种原因,比如说语言问题,这对于新作者来说更是常见像这种情况解决问题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长远来讲还是要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另一方面,从短期来说,我们就要去请人帮忙润色了。除了这个以外,还有SCI论文的质量问题,有的时候是因为创新意识不足,还有的时候是因为整个论文的逻辑性不强,甚至有的作者SCI论文完全是随便,信手写的完全谈不上,结构不是逻辑性也很差,有的实验数据也不足。这种情况下你想让人家来幸福,这是不太可能的。这种人家可能会要求你修改会,要求补充一下,甚至会提出一些质疑,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能要求你修改,这说明还有戏,如果都不要求你修改直接拒稿,那就算了。那就说这篇论文的基本面都太差了,及格水准都没有达到,或者说虽然论文写的还可以,但是达不到这本期刊的水平。
SCI论文发表被拒怎么办?满怀希望把SCI论文投稿出去,却屡次收到审稿人的修改意见,SCI论文见刊日子缥缈迷茫。 要知道,国际核心刊物的审稿人大多是各个领域的权威学者。SCI期刊的出版社会经常征询编委的意见,选择最佳的审稿队伍。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所以,我们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SCI论文。对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 常常是作者犯难的问题。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的理由。 第一类拒绝是一种"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人意见,对这类文章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 有一类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这类文章是由于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对这类文章作者不妨先放一放,等到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的结论,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是会考虑重新受理这类文章的。 认真对待审稿意见,礼貌回应 除非学术编委十分喜欢你的论文,一心要接受其发表,否则国际高水平杂志大多数都会以锱铢必较的态度认真对待审稿人的每一条批评,并要求作者作出必要修改。多数情况下,修改稿要与审稿人再见面,并作重新评审。寄希望于编委和审稿人高高举起而轻轻放下,是不切实际的,可能性不大。正是由于这一过程过于冗长甚至耗费审者和作者的过多精力,部分学者认为应予改革。 美国微生物学会新开办的跨学科杂志 mBio 就申明,凡要求作较大修改的论文都干脆不予接受,以免作者和审者疲于应付。但这样的做法目前仍非主流,因此,向编委和审稿人体现诚意,让他们感觉到你已作出巨大努力提高论文的质量,仍是至关重要的。 与审稿人建立友好交流模式 千万不要跟审稿人起争执,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件事情。审稿人意见如果正确那就不用说了,直接照办就是。如果不正确的话,也大可不必在回复中冷嘲热讽,心平气和的说明白就是了。大家都是青年人,血气方刚,被人拍了当然不爽,被人错拍了就更不爽了。 尤其是一些行业权威导师的学生,看到一审结果是major而不是minor本来就已经很不爽了,难得抓住审稿人的尾巴,恨不得拖出来打死。举个例子,一个审稿人给的意见是增加两篇参考文献(估计也就是审稿人自己的文章),结果作者在回复中写到,making a reference is not charity!这种让审稿人没有颜面的措辞,便会引发审稿人的反感。结果也就如大家所想的那样,这篇稿子理所当然的被拒了,虽然后来经编辑调解改成了major revision,但毕竟耽误的是作者自己的时间不是吗? 合理掌握修改和argue的分寸 所谓修改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的修改和补充,所谓argue就是在回复信中对审稿人的答复。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中心思想就是容易改的照改,不容易改的或者不想改的跟审稿人argue。 对于语法、拼写错误、某些词汇的更换、对某些公式和图表做进一步解释等相对容易做到的修改,一定要一毫不差的根据审稿意见照做。而对于新意不足、创新性不够这类根本没法改的,还有诸如跟算法A,B,C,D做比较,补充大量实验等短时间内 根本没法完成的任务,我们则要有理有据的argue。 在Argue的时候首先要肯定审稿人说的很对,他提出的方法也很好,但本文的重点是 blablabla,跟他说的不是一回事。然后为了表示对审稿人的尊重,象征性的在文中加上一段这方面的discussion,这样既照顾到了审稿人的面子,编辑那也能交待的过去。 最后,对于审稿意见提出的所有问题,一定要逐条认真回答 即使两个审稿人的意见是重复的也要分别回答,详细具体。各审稿人的问题和我们的回复要显著区分开。凡是缺点我们都要逐个改正,凡是夸奖,我们都要一一感谢。 只要耐心花时间与审稿人认真讨论,坚持到最终,SCI论文总有见刊的机会,同时还与审稿者和主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使得论文发表后得到了良好的国际引述。
sci查重率30%被拒稿的概率很大。
sci期刊对于文章的高质量是非常看重的,建议大家将sci查重率控制在10%-15%左右是最好的。如果查重率过高的话,那么是有严重的抄袭行为的,肯定是会被直接拒稿的,而如果重复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那么就可以按照查重系统标红而重复太多的地方进修改就可以。
sci的简介: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于1957 年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要破除论文“SCI至上”,也要以此为突破口,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sci的主要影响:
科学引文索引以其独特的引证途径和综合全面的科学数据,通过统计大量的引文,然后得出某期刊某论文在某学科内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等量化指标来对期刊、论文等进行排行。
50多年来,SCI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另外,随着ISI还陆续出版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
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检索工具书,而且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
它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SCI期刊的重复率要求是,整体20%以下,单篇3%以下。
所以百分之十八是可以的。
重复率等级
低重复率(小于10%)
不可以。虽然sci不同期刊要求不一样,但总重复率在15%以下且单篇不超过1%会比较安全,几乎可以满足所有期刊。重复率超过30%或单一引用源超过6%的稿件,大多数期刊会直接拒绝。所以sci重复率38%就不可以提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