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主题是讴歌民主、自由和人类平等,最终版收诗近400首。 主要思想内容:讴歌劳动创造与开拓精神;揭示劳动者一定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成为新生活的主人道理;只有通过开拓与创造的劳动才能建立真正理想社会的情怀。
《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从1855年初版的12首发展到1891-1892年“临终版”的401首(见注释),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诗集得名于其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草叶是最普通、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象征着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诗集通过“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热情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草叶集》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作品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充分反映了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的时代精神。诗人站在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讴歌美国这块“民主的大地《草叶集》中对大自然、对自我有着泛神主义的歌颂,泛神主义是崇拜大自然,以自然万物为神的;诗中极力赞美大自然的壮丽、神奇和伟大《草叶集》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草叶集》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诗人站在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讴歌美国这块“民主的大地”:那里没有奴隶,也没有奴隶的主人,那里人民立刻起来反对被选人的无休止的胡作非为,那里男人女人勇猛地奔赴死的号召,有如大海汹涌的狂浪,那里外部的权利总是跟随在内部的权利之后,那里公民总是头脑和理想,总统,市长,州长只是有报酬的雇用人,那里孩子们被教育着自己管理自己,并自己依靠自己,那里事件总是平静地解决,那里对心灵的探索受到鼓励,那里妇女在大街上公开游行,如同男子一样,那里她们走到公共集会上,如同男子一样取得席次。《草叶集》中对大自然、对自我有着泛神主义的歌颂,泛神主义是崇拜大自然,以自然万物为神的;诗中极力赞美大自然的壮丽、神奇和伟大:攀登高山,我自己小心地爬上,握持着低桠的细瘦的小枝,行走过长满青草,树叶轻拂着的小径,那里鹌鹑在麦田与树林之间鸣叫,那里蝙蝠在七月的黄昏中飞翔,那里巨大的金甲虫在黑夜中降落,那里溪水从老树根涌出流到草地上去。《草叶集》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草叶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思想十分丰富,庞杂,但其基本的主题可大致归结为:自我,创造和民族。自我是《草叶集》中反复渲染,反复歌咏的一大主题。诗人在强调自我、相信自己在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自我进行了无以复加的赞颂,把它刻画成顶天立地的巨人。但诗人笔下的这个自我,不同于欧洲浪漫主义传统中那种感伤纤弱、自怨自艾的自我,而是一个强健有力,甚至有些粗鲁的自我:“我,惠特曼,一个美国人,一个粗鲁汉,一个世界,纵情声色……饥餐,渴饮,传种接代(《自我之歌》)”《草叶集》的成功更在于诗集里的每一片草叶都注入了鲜活的时代精神,正如诗人的心灵,时时随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而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正处于一个自由,平等和民主精神想草叶一样传遍天下的时期,这不仅对当时的美国意义非凡,而且对整个人类冲破封建观念和专制压迫的双重枷锁,走向民主,自由的光明未来,都有深远的意义。
简介 中文:沃尔特·惠特曼(1810(一说1819)~1892) 英文:Walt Whitman 美国诗人。生于美国长岛一个海滨小村庄。父亲当时是个当地的农民。惠特曼5岁那年全家迁移到布鲁克林,父亲在那儿做木工,承建房屋,惠特曼在那儿开始上小学。由于生活穷困,惠特曼只读了5年小学。他当过信差,学过排字,后来当过乡村教师和编辑。这段生活经历使他广泛地接触人民,接触大自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841年以后,他又回到了纽约,开始当印刷工人,不久就改当记者,并开始写作。几年以后,他成了一家较有名望的报纸《鹫鹰报》的主笔,不断撰写反对奴隶制,反对雇主剥削的论文和短评。40年代未他加入了“自由土地党”,反对美国的蓄奴制,主张土地改革。1848年西欧各国爆发了革命,对惠特曼影响很大。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讴歌欧洲革命,并写了不少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其中包括《欧洲》、《法兰西》、《近代的岁月》等等。1850年起他脱离新闻界,重操他父亲的旧业——当木匠和建筑师。这期间,他创作了他的代表作诗集《草叶集》(1855)。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内战结束后他自费发表了反映内战的诗篇《桴鼓集》(1865)。几个月后他又出版了一本续集,其中有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啊,船长,我的船长》。 由于内战时辛劳过度,惠特曼于1873年患半身不遂症,在病榻上捱过了近20年。1892年3月26日惠特曼在卡姆登病逝。 惠特曼的民主主义思想有两个主要来源,少年时代,他多次聆听了他家常客托马斯·潘恩的谈话,后者激进的民主倾向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给他留下深刻影响,使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个潘恩式的民主斗士。成年以后,适逢超验主义运动兴起,他为爱默生的学说所迷醉,更加热爱大自然和普通的劳动人民,强化了自己的民主立场。 惠特曼从1839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写一些短诗,同时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1842年他担任《纽约曙光》报的编辑。1846年初,他又担任《布洛克林每日鹰报》的编辑,因在该报发表反对奴隶制度的文章,于1848年1月被解职。后来还担任过《自由民》报的主编,终因政见不合而于1840年离开新闻界。 从1850年开始,惠特曼一方面从事体力劳动,作木匠和建筑师,一方面展开了他的旺盛的诗歌创作活动,他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南北战争爆发后,积极支持林肯解放黑奴的主张,并亲身参加战斗。抒发了自己追求民主进步的理想。内战期间,诗人自动到纽约百汇医院作看护,后来又在华盛顿的军医院里服务。1873年,惠特曼不幸得半身不遂之症,迁居新泽西州卡姆登养病,于1892年病重去世。 惠特曼的第一部诗集是《草叶集》(Leaves of Grass),1855年在纽约出版时只有94项,包括12首诗作,到1882年版时,已增加到372首诗作;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这个时期,他写下了真实记录这场革命战争的《鼓专用集》;林肯总统被刺后,他写下了沉痛表达美国人民对林肯被刺而哀思的《啊,船长!我的船长!》、《今天的军营静悄悄》等诗篇,表示了对林肯的沉痛哀悼;在有名的《神秘的号手》一诗中,他乐观地描绘了未来的自由世界。惠特曼是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他歌颂民主自由,体现了美国人民对民主的渴望,他赞美人民创造性的劳动,他的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生气勃勃的精神。 晚年的惠特曼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严重的弊端,理想化社会远未到来,曾著文予以抨击并提出改良的方案,他为民主理想的实现奋斗了一生。 惠特曼的名字,中国人民是早已熟悉的。五四时期,诗人郭沫若在名诗《匪徒颂》中就赞扬过惠特曼为文艺革命家。 惠特曼是土生土长的美国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型诗体:自由体诗。即不受格律、韵脚的限制和束缚,人思想和语言自由自在的发挥,诗作《草叶集》奠定了美国诗歌的基础,并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诗歌艺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中文:沃尔特·惠特曼(1810(一说1819)~1892) 英文:Walt Whitman生平 1825 全家迁至布鲁克林。父亲放弃农业,成了一个城市木工。惠特曼就学于布鲁克林公学。 1829 由于家庭困难,给一个律师当听差。 1831 去印刷厂当学徒,开始在《长岛爱国报》的印刷厂学习排字。 1834 在《长岛爱国报》报社正式做排字工人。开始业余写作。 1837 到长岛乡下的小学教书。 1838~1839 在长岛亨廷顿办《长岛人报》。 1840 在布鲁克林长期定居下来,在《新世界》报馆当印刷工人,并开始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 1842/02 给《美国佬》周刊写文章,回答华盛顿某报对第一次来美旅游的英国作家狄更斯的攻击。成了《纽约曙光》小报的编辑。 1846初 在《每日鹰报》当编辑,同时为报社撰写社论。 1847 在美国和加拿大徒步旅行。春天,在报纸上发表一篇题为《美国工人反对奴隶制度》的论文。开始了后来编入《草叶集》诗篇的写作。 1848/01 被《每日鹰报》解雇。 1849 “自有土壤派”在布鲁克林办起了自己的机关报《布鲁克林自由人》,惠特曼成了该报的编辑。秋天,因“自由土壤派”领导人的变节,愤然辞职,并在9月11日《布鲁克林自由人》上刊登声明。 1850 纽约各报刊登了惠特曼的三首诗:《某国会议员之歌》、《血腥的金钱》和《朋友之家》。本年,还在纽约的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首题为《欧罗巴》的诗篇。 1851/03/11 在“布鲁克林艺术协会”演讲,演讲全文发表在4月3日布鲁克林《广告人日报》上。 1855 诗集《草叶集》第一版在纽约自费出版。 1856 《草叶集》印行第二版,增加了二十首新诗。 1857 在布鲁克林《时报》担任编辑,开始为该报撰稿。 1860 反对黑奴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联邦政府总统。 1861 美国南部各州先后宣布独立,组成“南方联盟”,发动内战。南北战争开始。 1862/05 林肯颁布宅地法,9月,发表《解放黑奴宣言》,极大鼓舞了工人、农民和黑人。支持解放黑奴的战争。12月到前线费莱德·瑞克堡看望在内战中受伤的弟弟。 1863/01 定居华盛顿。在军医院中,以看护、顾问、朋友的身份照料伤员。 1865/04 南部联军统帅罗伯特·李投降。南北战争结束。结束了伤兵志愿看护员的工作。1月,在政府机关找到一个差使。6月,内政部长哈南在惠特曼的桌子上发现《草叶集》这本“不道德的”小书,便把他免职了。本年出版《鼓声集》。 1871 发表《民主的远景》、《通向印度》、《毕竟不止是创造》等诗。 1872 发表诗歌《象自由翱翔的飞鸟一样坚强》。 1873 1月,患严重的麻痹症,成了一个跛脚人。 1875 完成《战争的回忆》。 1892/03/26 与世长辞。
惠特曼是英美现代诗歌的先驱,他在内容和形式上对新诗运动的贡献是巨大的。在内容上,他的《草叶集》全面歌颂自我、美国、爱、生、死、物质和精神,这是前代诗人所不具备的。在形式上,他作为一个象征主义者给欧洲文学以深远影响,而首先在欧洲被公认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他作为一个文体家是美国优秀传统的最高体现。他那新颖的风格和振奋人心的诗句不同程度地反映到后代人的诗歌之中。
《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从1855年初版的12首发展到1891-1892年“临终版”的401首(见注释),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诗集得名于其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草叶是最普通、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象征着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诗集通过“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热情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 惠特曼从小热爱民主和自由,他只读过五六年书,十几岁就外出谋生。他当过排字工人、木工、泥水匠、农村教师和编辑等。惠特曼勤奋好学,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他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开始写诗,于1855年出版了《草叶集》的第一版。他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说:“记着,这本书是我从1838年至1853年间在布鲁克林的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其中吸进了千百万个人和十五年的生活;那种亲密,那种热烈,那种陶醉,简直是无与伦比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是莎士比亚(1564—1616)早期创作的著名悲剧。它诗意盎然,热情充沛,洋溢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和喜剧氛围。其艺术风格与作家早期创作的大多数喜剧相一致,被人们称为抒情悲剧。 悲剧的冲突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恋情与两个家族间的仇恨和对立,它表现了自由的爱情与封建势力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故事的发生地维洛那城实际上是英国16世纪末伊丽莎白女王鼎盛时期社会现实的艺术再现。一方面以亲王为代表,象征了王权统一的力量,它受到广大市民的拥护,另一方面是贵族蒙太古家族和凯布莱特家族世代的积仇结怨,它代表着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相互争夺的封建集团的势力。但时代在前进,这两大世仇的新一代人竟在一次舞会上一见钟情,彼此相爱,于是家族的怨仇与个人爱情之间便形成了尖锐、巨大的戏剧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无视于家族的仇怨,他们轻蔑地觉得,妨碍他们结合的只是枉具虚名的姓氏。朱丽叶曾说: 名字有什么? 我们叫玫瑰的那种花换成别的名字还不是一样芬芳。罗密欧要是不叫罗密欧,同样会那么可爱完美,这本来和名字没有关系。罗密欧,抛弃你的名字吧,为了换取跟你本身毫无关系的空名,把我整个儿拿去吧。 罗密欧对于姓氏的态度更为激烈、率直: 你只要把我叫做爱, 我就重新受洗,重新命名,从今以后,永远不再叫罗密欧。 真正的爱情,使他们变得勇敢而无畏,他们背着父母到劳伦斯神父的寺院里秘密成婚,最后他们为了反抗封建家族势力和封建的包办婚姻不惜以死殉情,谱写了一曲最为悲壮动人的爱情颂歌。 戏剧的结尾,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家终于因为这对情人的死而抛开旧仇,言归于好,并且用纯金在维洛那为罗密欧与朱丽叶铸像。这意味着两个年轻人为之献身的理想胜利了。他们将成为未来人们的典范。老凯普莱特在痛悔中承认:这对情人是“我们的仇恨的可怜的牺牲品”。然而剧中死去的不止这两个,牵涉到的也不止这两家,正像维洛那亲王最后说的:“大家都受了惩罚”。但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惨的死亡,同时又证明了他们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新价值观念的胜利,使社会摆脱了无谓的仇恨和纷争。祸患无穷的世仇消解了,仇人转变而和好了,在维洛那,人们将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惨故事中学到极为重要的一课:爱情比仇恨更有力,甚至死亡也不能把它摧毁征服。从这个意义上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乐观主义的悲剧。 莎士比亚曾明确地称《罗密欧与朱丽叶》为命运悲剧。但这部作品与莎士比亚以后创作的悲剧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除了强烈的爱恋这单一的情致外,男女主人公并不是像《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众多悲剧中的人物那样处于种种冲突的支配地位,最终造成毁灭性的必然结局。哈姆雷特面对父亲的突然死亡,作为人文主义者、王子和儿子的他,必须承担的三重使命,又加剧了他性格中的犹豫和彷徨。而克劳迪斯的阴险,狡诈及其所代表的旧势力的强大,这激烈的外在和内在的冲突,更把年青的哈姆雷特一步步推向无可选择的必然的悲剧性的结局。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却不是这样,它几乎都是出乎难以解释的偶然。里格尔曾明确地说:“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外在的偶然事故粉碎了精明能干的神父的干预,就导致两位有情人的死亡。”以黑格尔观点为基础评论莎士比亚悲剧的布拉雷德也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命运先是向上发展,在他们的结合中达到顶点,然后就因为双方家族的反对开始衰落。家庭的反对加上偶然事故造成悲剧的结局,但随即又转化为由悔恨导致的和解。”仔细研读剧本,确实如此。罗密欧与朱丽叶相见是偶然:为凯普莱特家族举办的舞会通知贵宾的仆人竟不认识通知单的名字,罗密欧为他念诵时知道了这一消息,为了见到自己迷恋的美人罗瑟琳,罗密欧才决定冒险参加舞会,不想却见到了娇美、清纯的朱丽叶,两人一见钟情,成为悲剧的起因。罗密欧失手杀死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也是偶然:罗密欧的好友茂丘西奥和提伯尔特口角,罗密欧的劝阻,招致提伯尔特的咒骂和挑衅,罗密欧一再退让,激怒的茂丘西奥和提伯尔特拔剑相击,被提伯尔特刺死。悲愤的罗密欧冲上拼击,杀死了提伯尔特,于是被大公判决逐出维洛那城,成为悲剧情节发展的关键性的动因。罗密欧最后服毒还是偶然,劳伦斯神父设计朱丽叶服药昏睡假死,然后送信通知流放的罗密欧,使两人一起远走他乡。但信未送到罗密欧先得到朱丽叶死的传闻,遂秘密潜回维洛那,劳伦斯神父得知消息后,匆忙赶往墓地,而罗密欧已经进了墓穴,服毒死在即将苏醒的朱丽叶身边,这一切成为导致悲剧性结局的最后的直接原因。总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是一系列偶然性的情节,使家族的世仇与真挚的爱情构成了矛盾,并不断地激化着矛盾,使矛盾的解决无法采取圆满的方式,只能选择了最后的毁灭。所以这部戏剧留给人们的首先是对于本可避免而又未能避免的悲剧结局的遗憾,是对于殉情所导致的家族和解的欣慰。却不是像他中期创作的那些著名的悲剧一样是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类本性当中的必然性悲剧因素的思考。
详细内容发在你的邮箱里了。
大家是不是都还在为毕业论文烦恼呢?我为大家整理了英美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道德冲突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道德冲突这一概念的引入和分析,揭示了莎士比亚的古典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罗密欧和朱丽叶所面临的来自封建旧生活与文艺复兴新生活以及两个封建家族之间的历史恩怨所带来的矛盾冲突;并试图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以及作为这个历史时代先进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的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新思想。
所谓道德冲突指的是行为者面临这样一种处境:不同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同一行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迫使行为主体在两者之间作出抉择。面对此情此景,行为者不能同时遵守两者的要求,必须为了执行某个道德原则或规范而放弃另一道德原则或规范,为了实现某种道德价值而牺牲另一种道德价值。也就是说,面对道德冲突,个体无论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必然带来一定的牺牲。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生活的开始、展开与结束,就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道德冲突,而且最终以道德冲突的“彻底”解决,两人选择死亡而告终。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握这种道德上的冲突,通过揭示主人公所面对的道德上矛盾与选择,准确地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
1,作者及作品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最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在戏剧和诗歌创作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过37个剧本、两部长诗和一部十四行诗集,直到今天他的影响力仍弥久而深远。1984年选举世界1O名伟大作家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如今,“莎教师就要把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其作品已被译成7O种文字,成为仅次于《圣经》的印刷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这位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于1595年完成的早期创作,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作品取材于两个世仇家族的子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互相倾慕、一见钟情,但种种现实原因和偶然因素使他们的恋爱注定以失败而收尾。男女主人公冲破家族仇恨的世俗、义无反顾地追求着一份纯真的爱情,最终双双殉情而死,而两大家族却因此和解。莎翁在作品中通过一幕幕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严厉谴责了封建家族的内讧和包办婚姻,并对追求爱情和自由青年男女给予热情的赞扬,充分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封建势力之间形成的悲剧性的道德冲突连同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和封建观念无不以一种莎翁独有的表现方式震撼并感染着读者的心灵,引发了人们对这些现象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使读者更好地认识了阶级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道德冲突
2。1封建旧生活与文艺复兴新生活的矛盾冲突带给主人公的道德冲突
道德冲突是社会阶层矛盾的特殊反映。在道德选择的过程中,遵循不同的道德标准,即会产生出不同的道德和价值取向。道德冲突的特殊性则在于行为者在面对不同的道德准则时,往往处在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遵循了某一道德准则要求的同时却违背了另一种道德规范;保全了这方利益,却又难也避免地损害并触犯了另一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类的道德冲突是普遍存在的,而其中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也是每个研究者必须认真面对并冷静分析的问题。
罗密欧和朱丽叶生活在黑暗的行将崩溃的中世纪,这一时期虽然资本主义的曙光已经显现,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的伦理观念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说,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实际上一开始就是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与新的道德之间产生的,尽管新生的力量还不强大,但是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向。因此,这也注定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之间的爱情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世俗观念的冲击,他们之间的爱情时时有风雨袭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见钟情,使他们陷入了自有爱情和封建世仇的矛盾之中。他们纯洁美好的爱情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他们的自由意志与周围环境斗争的结果,而整部戏则围绕这一冲突展开。
罗密欧与朱丽叶生存的时代虽然处于中世纪封建统治的时期,但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人文主义理念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开始同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进行激烈的斗争。戏剧的主人公罗密欧和朱丽叶,首先面对的矛盾是屈从于封建的传统还是勇敢地追求爱情生活。追求爱情生活,就意味着违背常理,不为传统所接受;放弃爱情生活,就意味着要忍受没有爱情的人生。深受时代精神影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择了以坚决的态度和勇敢的牺牲精神去捍卫人性的尊严和自由,追求属于自己的一份纯洁而美好的爱情,最终两人在劳伦斯神父的帮助下幸福地完成了婚事。然而,他们选择新生活的结果,必然遭到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排挤。作品当中提伯尔特的挑衅,便意味着一种封建势力对他们爱情生活的压迫。面对这样的压迫,对生活无限热爱的罗密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化解种种矛盾,为了自己的新生活一忍再忍,并且公开表示尊重仇人的姓氏就像尊重自己的姓氏一样。但是这种忍让换来的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而是不得已的决斗。而罗密欧的决斗,又象征了一种反抗精神,但这种反抗精神,招来的是更为悲惨的结局。罗密欧因为参加决斗而遭到放逐,使得刚刚作了几个钟头的幸福的新郎、新娘面对痛苦的分离;罗密欧被放逐,朱丽叶必须在新生活与旧传统之间作出抉择。面对凯普莱特的逼婚,朱丽叶开始与封建势力正面的冲突,爱情给予她巨大力量和智慧,她毫不畏惧,毫不迟疑地违抗父命,果断地拒绝与帕里斯结婚。她理智、沉着地应战,先是借口表兄暴死,悲伤使她不能结婚;尔后又借口去忏悔,最后得到神父的再次帮助,吞服an 眠药,假装死亡,取得胜利。然而,这种胜利只是暂时性的,无论她怎样地充满理智与智慧,封建势力都不会让它得到真正的幸福。正如罗密欧在临死前意识到的那样,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家族,而是这“万恶世纪”,是充满了腐朽意识、充满了偏见的封建社会。
2。2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的主人公的道德冲突
Research of Love-tragedy between Romeo and Juliet摘要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著名的爱情悲剧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对恋人相亲相爱,他们忠于自已的爱情,忠于自己的誓言。他们为了获得幸福,不顾任何冷酷的现实,最后他们双双殉情自杀。莎士比亚正是通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批判了封建道德观念,表现了人文主义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的理念。所以,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想是悲剧产生的一个重点,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是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人物性格,悲剧原因,宗教,人文主义 Abstract Love is the eternal theme in literature. Up to the present, it is unknown that so many people pour out their soul. They sing a lot of love-paeans with vehement passions. Although we wish that the lovers have a happy wedd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tragic love-stories in and Juliet is one of the famous love-tragedies in the works of Shakespeare. Romeo and Juliet admired each other so much, they were loyal to their oaths and wanted to acquire happiness in spite of how cool the reality was. Finally, they committed suicide. Through the tragedy of Romeo and Juliet, Shakespeare had connected the love theme with conflict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In the thesis, he criticized feudal mores and expressed ideals of pursuing personal freedom and welfare. So the religious reform and humanism were main cause of tragedy in that period of time. And the personality of characters was also the reasons for the tragedy in this work. Key Words Romeo and Juliet; Character; the Cause of Tragedy; Religion; Humanism
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功能分析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探索性研究法、信息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法、数学方法、思维方法、系统科学方法
论文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如下: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研中最常见的方式 之一,这是有目地、有方案、有系统化收集相关科学研究目标现实情况或历史状况的原材料的方式 ,调查方法是科研中常见的基础研究法,它灵活运用历史时间法。
观察等方式 及其谈话内容、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测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文化教育状况开展有方案的、缜密的和系统软件的掌握,并对调研收集到的很多材料开展解析、综合性、较为、梳理,进而为大家出示周期性的专业知识。
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指学术研究依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地、科学研究大纲或观查表,用自身的感观和辅助软件去立即观查被科学研究目标,进而得到材料的一种方式 ,科学研究的观查具备功利性和目的性、针对性和精确性,在科学试验和调查报告中,观察具备以下好多个层面的功效:
①扩张大家的'感性认识
②启迪大家的逻辑思维
③造成新的发觉
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主支转型、操纵科学研究目标来发觉与确定事情间的因果关系联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式 。
其关键特性是:
第一、积极变革性观查与调研全是不在干涉科学研究目标的前提条件下来了解科学研究目标,发觉在其中的难题,而试验却规定积极控制试验标准,人为因素地更改目标的存有方法、转变全过程,使它听从于科学认识的必须。
第二、分区规划科学试验规定依据科学研究的必须,依靠各种各样方式 技术性,降低或清除各种各样将会危害科学研究的不相干要素的影响,在简单化、提纯的情况下了解科学研究目标。
第三、因果性试验以发觉、确定事情中间的因果关系联络的合理专用工具和必需方式。
怎样对论文进行分析
怎样对论文进行分析,有时候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会被老师要求先去分析论文的,可是对于从来都没有分析过论文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难事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怎样对论文进行分析的相关资料。
01、 确定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目标,看似是一个“伪命题”,我论文的研究方向都定好了,研究目标不就显而易见了嘛。
研究方向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体落实到分析层面,具体要研究什么?得到什么结果?要用什么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想清楚。
这里建议大家在开始分析前,先对着自己收集来的数据和问题,列出准备研究的内容。
还记得高中每次考试前语文老师一定会提醒:写作文的时候拿到题目先不要动笔!看清题目,想好了列出提纲再动笔!
数据分析也是如此,分析前制定一个分析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捋清思路,不至于漫无目的地乱分析,同时也能节省很多时间。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制定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比较困难,建议大家多参考一些领域内的专业文献,看看其他人是如何设计分析的。
SPSSAU也提供几类常见的分析框架,研究者可以结合自己的问卷类型进行选择。
SPSSAU-量表型问卷
SPSSAU-非量表型问卷
两个注意点:
① 框架的核心不要偏离研究主题,所做的任何分析都是为研究主题服务,因此一定注意避免出现与主线不相干的内容。
②在这一步中,可以先不去管具体要用哪种分析方法,如何分析。更重要的是,先搞清想分析什么。
比如,问卷调查里,一开始的几道题基本都是对研究对象个人信息的收集。
第一,可对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个人信息进行简单统计。
第二,可用个人信息与核心研究项联系到一起,分析不同背景的人群对核心研究项的态度或行为是否有差异。
02、 判断数据类型
有了基本框架后,就要进入到具体的分析方法选择阶段。
判断数据类型是第一步,在SPSSAU之前的文章中,对此都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03、 选择分析方法
在完成上面的步骤后,基本上已经完成对数据部分的了解,下面就需要结合数据类型,选择对应的分析方法。
对单个题的统计分析比较简单,主要困扰大家的是对于两个题或多个题的关系研究如何选出正确的分析方法。
变量的关系最常见有:相关关系、影响关系、差异关系,及其他关系。
SPSSAU的建议是:先用一句话描述研究内容,话里面拆开成X和Y:然后结合X与Y的数据类型进行选择。
根据X和Y的'个数,以及方法功能,分成几个表格汇总如下:
注:单变量意为分析只涉及一个分析项X(变量)。
注:分析涉及1个自变量X和一个因变量Y。
每种方法的使用场景不是固定不变的,这里的只提供最常用的说明,帮助初学者快速了解,更深入的方法介绍请参考SPSSAU帮助手册说明,以及SPSSAU视频教程。
确定方法之后,可使用spssau系统进行分析,分析界面也是区分了X、Y。将标题放置到对应位置即可分析得出结果。
总结
最后我们再回顾一遍整个方法选择的流程:
选择分析框架→判断变量的数据类型→表格查找分析方法→开始分析
同时要提醒一点,在分析前要有意识的剔除无效数据(如一个人重复填写,明显的异常值等),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1、什么是论文分析
我们在分析论文前,首先要了解分析的含义,分析是分解文学作品,独立解决每个观点。当我们分析一篇论文时,主要目标是要确保用户在没有太多争议的情况下来获得主要观点。在分析论文时展现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在分析中必须要对某一些事情作出判断,然后得出结论,只有这样在完成论文后才能说服用户已经读过该篇论文。
2、分析论文的要点
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刚开始写论文分析时,我们要对论文中的要点进行一个总结,让大家能够理解论文的全部内容。摘要是作为论文大纲的概述,但不是主要的分析点,只是用来指导用户简要理解论文的内容。作者在论文中提出的主要论点以及论据,这才是分析的开始,我们需要通过分析作品来给出证据来证明论文内容,还应该找出缺陷。因为只有越有说服力的论文内容,这样才更加突出。论文查重系统怎么进行选择?
3、论文分析格式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用户要提出适合他们的语气,必须确保了解用户群体。毕业论文主要的用户是导师,所以必须很正式。在上课时,我们可以分析一篇论文,需要向了解用户群体将有助于了解如何分析论文。在写论文之前,那么首先的一个步骤就是要阅读分析论文,应该多次阅读,然后积累我们的知识,如果对论文的理解不够的话,那么就无法对论文进行分析。所以做好论文前的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课题包括下列情况: 1、寻找具体问题的确切答案或解决问题,或作为论据和引证。 2.查找特定文献,根据某文献的索引查找原文,或者认识某作者并了解——关于所有发表的文章。 3.大致了解一个问题,写一篇关于问题一个方面的小文章。 4.检查特定主题的边界和最新数据,了解研究趋势和发展趋势。 5.对某个主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了解主题的整个发展过程。全面和详细了解国内外各种年龄的所有相关出版物,并编写综合报告或研究报告。 6.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特别研究,提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创新观点或结论,并根据全面掌握的材料和重要的研究成果编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处理上述主题类型。前面两种只要正确选取了检索工具和参照资源,就可以找到所需的信息。实现快速恢复目标。第三种类型可能只需要浏览几个简短的摘要或参考几个一般性条款;四到六需要收集各种详细和全面的信息,强调及时性或全面性,有时还需要高质量的学术歌曲的背景材料,如专题、会议文件、研究报告、重要的论文甚至视听材料。论文查重可以参考下Papertime等工具。
问题一:什么是论文主题 就是一篇论文中讨论的中心啊。就和作文主题一个意思。 问题二:论文主题词什么意思 把整个论文的说明都加上了 在第标(三)中的第4小项是主题词或关键词的说明: 正确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完成所学专业并完满毕业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帮助大家写好论文,现将一些应规范的问题说明附后: 一、什么是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用以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提出作为考核和评审的文章。学位论文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 1、学士论文: 学士论文是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选择题目还应避免过小、过旧和过长。 2、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3、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导的指导下,能够自己选择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掌握相当渊博的本学科有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当熟练的科学研究能力,对本学科能够提供创造性的见解,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学位论文的总体原则要求是什么?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 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三、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是什么? 1、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 问题三:不太懂这故事的主题意思,这论文的主体应该怎么写,在网上找应该找什么?应该怎么写呢,论文题目应该叫什 我只回复这一句,你在线就速度喊我。 问题四:什么叫论文?怎么写? 一、定义: 所谓论文就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的外延是文章,其内涵是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它是一种说理文章。这里着重是要理解“讨论”和“研究”,这是论文的本质属性。 二、分类: 一是科研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问题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项经验进行总结,并上升的理论高度写成的经验报告。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明确的实践过程,反映了撰写者已进行的实践与研究过程。它们往往通过测量、统计数据、事例旁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果作为一个课题研究,那就是研究报告。 二是学术论文。它是对某个问题尚未进行实验或实践,但依赖与某种理论或查阅文献资料,在理论上进行构想、探索,提出策略性思考的论文。或对某一理论问题进行思辩性思考的论文。 上述两类论文不一定完全是独立的个体,不存在截然划分的界线。 三、形式: 目前教育界的论文大多数出自于一线老师,经验总结论文居多。也有课题研究报告和理论研究文章。这给人们造成了一个错觉,似乎论文就是上述三种形式。其实,课题的方案、个案研究报告、甚至一篇说课稿均属于论文。如果把它们排斥在外是错误的。如果不是论文,难道是文艺作品或者是新闻报道?或者说是鲁迅的杂文! 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职称论文,都需要按照标准格式进行排版。 论文的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题目格式:(在标题下注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学生就写所在学校)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 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 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 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 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 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 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 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 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 版物信息。 刚才已经讲过,不管是用来发表的论文,还是在校大学生写的毕业论文,都需要按照上面的论文格式进行排版,否则,你的论文或毕业论文就可能通不过审核。 补充: 简单的说,论文就是要言之有物。要有论点, 论据 ,论证。一般论点的提出要看你选的论文题目,可以就题论题,比如说可以引用一些经典言论,一些 社会现象 。论据就是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来论述。一般的思路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采纳哦 问题五:这个论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啊? “请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当前热点问题,预设计一个主题类型为设计类得活动方案。” 这句话的中心内容是“设计一个活动方案”这个方案是“设计类”的 活动方案一般由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方式(或形式)和活动步骤四个部分组成,设计时可遵循以下思路或方法。 1.活动主题。有些活动方案的主题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切忌偏离主题。当然,也有的没有给定主题,要求考生自拟主题。自拟主题应该做到两点:第一,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活动主题。第二,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 2.活动目的。活动目的要从落实行动、激 *** 感、提高认识等方面作答。语言应简练、概括性强。 3.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环保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环保倡议书,可以组织义务植树、种花、种草活动。可以以学校或班级、小组、个人为单位,开展诸如城镇环境调查、公共场所卫生大扫除、争做环保小卫士等一系列的环保活动。 4.活动步骤。活动步骤是活动方案的主体,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活动的具体内容。使活动张弛有序 问题六:论文题目右下角的以什么为例 是什么意思 我会 来 解决 问题七:ki论文题目右上角的简和优啥意思 “简”字表示该文章是知网快速上传的文章,没有到达正式上网的时间,还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在1-2个月后正式上网恢复正常。 “优”字表示的是该篇论文是优先出版的文章。 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也称On-line First,是指以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出版方式提前出版印刷版期刊的内容。 优先数字出版模式的产生是出版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出版时滞问题的有效方式。出版时滞过长一直是困扰出版行业发展的难题之一,过长的出版时滞不但导致作者的科研成果丧失首创性、时效性、前沿性,影响作者职称、奖励的评定,也会使读者难以及时获得科研动态、研究进展及最新的技术应用状况,难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甚至错过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出版单位而言,出版时滞过长也会使期刊失去对国内外优秀稿件的吸引力与核心竞争能力。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下,“中国知网”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了中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开启了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新纪元。 问题八:论文的格式是什么`` 论文格式要求 一、论文篇幅: 3000―4500字,论文必须包含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4个关键词。 二、论文格式: (一)题目、署名及层次格式、文字、字数要求: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仿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小四号字体;文稿应加注页码。 2、题目居中,署名及单位标在题目下,例如: 数字城市化进程 王** 赵** (***大学***系,北京100001)(***设计院,天津300001) 需作叙述时,可在当页下方划一条横线,在横线下加说明。 3、摘要和关键词,写在题目下、正文前。 4、论文的层次,统一要求采用: 1 ******* ******* (占一行或接排。 当接排时,标题后要加标点) ******* ******* (二)文稿和图稿其它要求: 1、正确阐述技术内容。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如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尚未编定时,可采用各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常用的名词术语,不要任意用简称、方言。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 (1)标题、图题、表名后及公式后不用标点; (2) *** 数字的起止(范围)号用“~”,如: “20~30”,“8%~10%”,“0~10oC” 3、对正文中的某些问题需加以说明时,可用“呼应注”(也叫脚注),即在所要加注处的右上角标注“①、②……”,同时在本页末留出位置,划一横线与正文隔开,在横线下注明“①、②……”。 4、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用拉丁文书写。 5、外文字母写成印刷体,同时注意将正斜体、大小写分清楚。 6、数字的书写(统计数、各种计量及图表编号等各种顺序号)均用 *** 数字,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均用 *** 数字,并一概用全称。 7、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每篇论文加注流水号,例如: 图1、图2,表1、表2,公式⑴、公式⑵。 8、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非彩印书尽量用黑白照片。墨线图要大小适当,图线要规整。照片、图稿等电子文件需备份一份随稿件一并提交。 9、参考文献的项目要列全,例如: [1]*****主编.结构力学.北京:*****出版社,2003 [2]*****主编.城市规划.上海:*****出版社,2001 (三)文稿最后应有附件页,注明作者个人信息,内容见下表: 作者基本情况表 姓名 性别 职称 工作单位 职务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请注明本地区号) 传真 通信地址 邮编 E-mail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问题九:如果论文老师发来论文定稿了是什么意思 论文常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论文格式封面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1]。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的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 结构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2]。 题目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 3.英文题名方法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问题十:科研论文主题 撰写教科研论文本无什么限制,从积累资料,确定课题,提出观点,选择论据到安排篇章结构都应因人因时因地因题而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和写作实践,分析了一些优秀的受欢迎的论文,也剖析了一些不够理想的文稿,从成功与不足中又感悟到写教科研论文还是有一些特征可遵循的,逐渐归纳出以下几点,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宗旨,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题好一半文 一般说来,提出论题比解决论题更困难,对于给定的论题增加一些文字色彩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少一些“严肃”面孔,多一些“活泼”气氛,因为可读性强的文章必然会抓住更多的读者,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仅以文章的题目看,当前充斥刊物的“例说……”,“一道……题的推广”,“浅说……的教学”,“关于……的探讨”,“从一项调查(实践)看……”,“也谈……”,给人以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故需注意这方面的工作,比如《答疑不答,贵在启发》,《碰壁点拨──高三数学教学的好模试》等等,既点明主题又耐人寻味。不必讳言,刚开始撰写教科研论文,确实感到写作功底稍差一点,但主要不在于基础薄弱而在于锻炼不够,即非不能而在于不为也。 二,论题的来源 凡事需要研究,才会明白,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最重要的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被认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指标。那么,良好的论题从哪里来?在这几年的笔耕实践中,笔者感到论题可来自如下四个方面。 1,从教学实践中来 这是因为,通过实践就有可能本来处于游离状态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方法自然而然地围绕某个中心凝聚积集起来,从而孕育出某个论题,很多论题植根于教学实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析出结晶。其实,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可写的题目确实很多,如学生在想什么?同行在想什么?在当今研究些什么?著名女作家冰心告诫人们:“不要写经验以外的东西”,真是至理名言,教科研论题完全可以在来自实践基础上酝酿、形成、选定。 2,从潜心思索中来 我国古代学训甚多,宋朝大学者程T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者不得也”,平常要经常留心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应具备问题意识,如果能对问题的直觉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有所思索,那么就不愁没有论题。 3,从外界信息中来 “时间是金钱,信息是资本”这两句话是否符合当今时宜,另当别论。但对于教科研人员来说,信息确实是一种重要资源,是产生论题的肥沃土壤,搞任何研究必须捕捉来自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动态,新观点,因为只有新的信息输入到人脑,知识才会发生新旧冲突,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构造出好的论题,有志于研究的人,要像蜘蛛那样能张开收集信息之网,像蜜蜂一样那样及时处理与加工收集的信息。信息两大来源──阅读书刊杂志(或上网)和参与学术交流,经过筛选索取有用的成份。 4,从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来 研究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论文是作者德,才,学,识,语言修养与写作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反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天,人人是创造之人,要舍得花时间,费心血,在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中,在有益的追索中,论题会在无意之中得到。 三,提笔三思 在论题决定以后,也要想好了才能下笔,怎样才称得上想好了呢?应注意提笔三思。 思考一,主题是否明确? 有了题目,不等于主题就明确了。同样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写出几篇不同的文章。例如,就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研究而言,可以讨论的多种解法,可以写一种未经人发现的解法,也可以简化别人的解法,可以研究它的引申和变化,也可以讨论它的推广,还可说明它的应用,它与实际联系等等。还有,同一题目,对不同对象,有不同写法。因此,下笔之......>>
在论文中报告主题分析法,首先应该描述主题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然后描述主题分析法在论文中的应用,最后对主题分析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