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4月,学校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市级研究中心2个、校级研究机构15个。 院士工作站:与中科院谢毓元院士团队联合建立了河南省四大怀药院士工作站 省级研究中心:怀药及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研究中心:焦作市柔性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焦作市怀药工程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戏剧文化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现代输送机械研究所、先进电器控制技术研究所、陶瓷研究所、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情报信息中心、心理研究咨询中心、怀川文化研究所、翻译中心、软件技术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材料与资源研究所、覃怀民间艺术研究所 、化工研究所 2009年6月13日怀药研究中心的“三位地黄饮”,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新产品成果鉴定。 化工研究所的《磷酸二氢钾生产新工艺》2004年通过省科技厅鉴定,纳入国家星火计划,编入《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和《中国科技成果大全》。《硝酸钾生产新工艺》1992年通过省级鉴定,199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编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和《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 2010年4月-2015年4月,学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有18项成果通过省科技厅鉴定,申请到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获地厅级科技进步奖12项,省教育厅教研成果奖15项,主参编规划教材26部,发表学术论文132篇,其中EI收录论文16篇,核心期刊59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 截至2015年4月,学校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承担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20多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20项,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10多部,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论文90多篇,被SCI、EI收录20余篇,申请和活动国家发明专利60多项。 截至2015年4月,学校经管学院教师申报并获批省部以上的科研课题20项,共获得科研经费10万元;完成地厅级以上的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5篇,被EI、CSSCI收录的论文16篇;主编教材50余部,参编教材300余部。 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官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学校2010年科技经费万元,2011年万元,2012年78万元,2013年万元,2014年万元。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4月,学校图书馆有藏书万册,其中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万种;中外文专业期刊638种;建立起理、工、文学、经济、艺术等学科门类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馆藏图书以工业技术、经济、文学、社会科学等学科最为丰富,收藏有一批包括珍藏版《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四库全书》、《大藏经》等在内的珍贵文献典籍。 图书馆拥有CNKI、维普、方略学科导航等19个大中型专题数据库,数据容量60T。2010年,焦作大学图书馆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HALIS)实现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学术期刊 《焦作大学学报》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焦作大学主办的社科版和自然版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为季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据化期刊群”入网期刊。该刊主要栏目为:文学·语言研究、思想政治文化研究、文章学研究、经济管理研究、怀川文化研究、旅游·经济研究、法律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理工研究、百家辑览等。 学报2003年10月在全国高校学报评选中获单项奖,2006年“怀川文化研究”专栏受到了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的通报表扬。2010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和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届栏目评比中,其中具有地域特色的“怀川文化研究”专栏被评为国家级特色栏目。2014年获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期刊”、“优秀主编”称号。
一下是 社会科学类的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这个也太多太多了吧,很明显范围太广。
很不错的一个专科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棉花
种子
《华北农学报》(双月刊)《农业现代化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双月刊)
S 综合性农业科学1. 中国农业科学 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3. 西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 19. 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 湖北农业科学 33. 新疆农业科学 34.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 贵州农业科学 37. 河南农业科学 38.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S1农业基础科学1. 土壤学报 2. 水土保持学报 3. 土壤 4. 土壤通报 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 水土保持通报 7. 水土保持研究 8.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 生态环境 10. 中国水土保持 1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S2 农业工程1. 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 3. 农业机械学报 4. 节水灌溉 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 农机化研究 8. 中国农机化S3,5 农学,农作物1.作物学报 2.中国水稻科学 3.麦类作物学报 4.玉米科学5.杂交水稻 6.棉花学报 7.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8.大豆科学 9.种子10.核农学报 1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中国棉花 13.作物杂志 14.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5.中国烟草科学 来源于:2008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热带作物学报是热带作物协会主办的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版面费一般在1500~2000左右,不过也有3000多的,主要是看文章的篇幅和图标的多少。
电子信箱: 电话:直接问吧
焦作大学(公办,国标代码:11522),座落在中国优秀山水旅游城市—河南省焦作市,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是大学生成才深造的理想场所。 聘请名誉校长仪式焦作大学创建于1981年,历经筹备创建(1980年筹建至1986年正式更名为焦作大学)、充实整顿(1987年开始充实整顿,至1992年通过国家教委验收、1993年省编委批准焦作大学为副市级规格)、探索提高(1994年至1999年,实施568规划,提出“当龙头、争示范、出特色、办本科”)及快速发展(2000年至今,开展新校区建设,实现两个校区办学;扩大招生,达到万人规模)4 个阶段,形成了在校生10888人(2007年)规模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改革发展的28年,同时也是在职业教育道路上潜心探索的28年。焦作大学前身是焦作市职业大学,1992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职业大学。1998年获教育部高职专业专项建设资助200万元,2001年经过教育部和教育厅遴选,机电一体化和化工工艺专业分别被确定为国家和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校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在全省较早开展加拿大“CBE”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适应高职培养目标要求而进行的教学模式“四项改革”被省教育厅认可并在全省推广,学校办学模式的成功做法由高职教育研究会在《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上向全国推介。 [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专业学校现有机电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生化与环境工程系、经 焦作大学济管理系、中文系、艺术系、外语系、法律与政治教育系、体育教学部、成人教育学院等教学系部。开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装饰艺术设计、城镇规划、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商检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物业管理、物流管理、文秘、涉外旅游、新闻采编与制作、汉语、行政管理、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法律事务、公共事业管理、装潢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舞蹈表演、太极等40个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 院系介绍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是焦作大学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现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设有6个专业教研室、18个实验室、1个研究所。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1998年,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院现在已拥有4个校内实训基地和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实习等全方位的实践场所。由于各专业所开设课程较为前沿、实用,所以学生近几年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焦作大学建筑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是焦作大学较早设置的院系之一,现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2人、教授级高工1人、副教授9人、高级工程师6人,硕士学位以上15人,双师型教师占。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焦作大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于1987年开始招生,现有工业分析与检验技术,环境监测与工程技术,商检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生物化工工艺六个专业。人文学院人文学院现有汉语、行政管理、文秘、新闻采编与制作、涉外旅游五个专业与播音与主持一个方向,其中播音与主持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2008年新增方向。经济管理学院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始建于1996年,目前学院下设工商管理、贸易经济、电子商务、会计、旅游与酒店管理五个教研室。学院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业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九个专业,其中市场营销专业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学院焦作大学艺术学院创建于1999年。现有包括国外专家在内的教师85名,其中 焦作大学老师联谊晚会副教授以上4人,讲师9人,硕士研究生6人,双师素质教师30人,在校生1598人。外国语学院焦作大学外国语学院下设两个教研室:专业英语教研室和公共英语教研室。全院专职教师共有40人。其中外教2人,日语教师1人。全系共有正副教授8人,讲师20人。法政学院焦作大学法政学院成立于2003年。现有政治理论、德育、公共事务、法律四个教研室。开设有公共事务管理和法律事务两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363人。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经过28年的发展,焦作大学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占 焦作大学景观地面积1140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8799万元(争取西班牙政府贷款教学仪器设备4000万元),现有在校普通生10000余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总数673人,校内高级职称177人(其中教授32人),占教师总数的,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225人(其中博士10人),占教师总数39%,双师素质教师 346 人,占校内教师总数60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地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 [编辑本段]教学设施焦作大学应用化工技术教研室被确定为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学校建有设施齐全的教学大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大楼,拥有先进的教学实验室、电教室、语音室、舞蹈练功房、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设备、国家级标准体育运动场。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09万元,拥有51个实验室和69个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拥有万元以上设备180台。图书馆藏书万册,拥有各种中外文期刊1265种,公开发表有《焦作大学学报》和《焦作大学报》。 [编辑本段]获得荣誉多年来,焦作大学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学校注重教学质量,严格教学管理,不断深化改革,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 焦作大学建筑。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坚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方向,办出特色。毕业生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双向选择"面向全国就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全面,倍受企事业单位和三资企业的青睐。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4万余名各类毕业生,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和"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编辑本段]奖励政策为鼓励品学兼优的考生第一志愿报考焦作大学,学校设立了"优秀新生奖学金",凡第一志愿报考焦作大学的考生,成绩前10名者学校将减免一年学费。为了激励学生在校期间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设立"国家奖学金",通过评选,一等奖学金6000元,免一年学费,二等奖学金4000元,免一年学费,同时学校还设有"优秀学生奖学金"。该校专科层次的学生毕业后还可按教育厅有关规定参加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层次学习。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助学贷款,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设有特困生补助,也可通过学校勤工俭学改善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顺利地完成学业。[1] [编辑本段]现任领导郭维杰,男,回族,1954年10月生,河南焦作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曾任博爱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博爱县县委副书记,焦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焦作市委老干部局局长等职。2007年3月任焦作大学党委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 焦作大学领导会议林效廷,男,汉族,1954年5月生,河南柘城人,中共党员,教授。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后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历任焦作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中共焦作市委宣传部教育科长、副部长,焦作市社科联副主席,焦作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00年2月任焦作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焦金雷,男,汉族,1955年11月生,河南温县人,中共党员,文学硕士,教授。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历任博爱县金城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副书记、乡长,博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机关支部书记,焦作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图书馆馆长、党委委员、党办主任。2000年8月任焦作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分管办公室、统战、宣传、学生、群团、教学督导、思想政治、德育和安全保卫工作,协助书记、校长做组织、人事工作。张生华,男,汉族,1957年2月生,河南武陟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专业,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经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历任焦作市西张庄粘土矿生产技术科长、工程师、副矿长,焦作大学建筑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党支部书记、总务处长。2000年8月任焦作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分管总务、财务工作。张清山,男,汉族,1951年7月出生,河南沁阳人,中共党员,工程师、高级政工师。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任沁阳县城关乡党委副书记,沁阳县渠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沁阳市山王庄镇党委书记,沁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焦作市广利灌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河南省沁阳师范学校党委书记。2004年8月任焦作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主持学校纪委全面工作。
《焦作大学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焦作大学主办的社科版和自然版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焦作大学是专科学校,不是本科。
根据官网介绍:焦作大学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焦作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一所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综合性地方院校。学校座落在豫西北新兴的中国优秀山水旅游城市—焦作市,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是大学生成才深造的理想场所。
焦作大学创建于1981年。经过三十多年的筹备创建、充实整顿、探索提高和快速发展等四个阶段, 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 师资力量雄厚、 办学条件完善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708亩, 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635万元。图书馆藏书万册。另有电子图书万余种;中外文期刊638种;拥有CNKI等19个数据库;拥有先进的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文献计算机集成管理体系。
学校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中心58个,教学实习工厂4个,校外实习基地111个。学校拥有先进的电教室、语音室、舞蹈练功房、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体育运动场,拥有条件良好、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和普通宿舍。公开发行《焦作大学学报》和《焦作大学报》等报刊。
资料来源:焦作大学简介
选择字号大中小《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序列
佳木斯大学报不太清楚,不过沈阳大学在我们那边不太好,沈阳理工大学学报如何?《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是沈阳理工大学主办的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有创新的科研论文、有创新或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报告和重要学术问题述评。以促进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为宗旨。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是《化学文摘》(CA,美国)的刊源,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该学报的社科版目前为止还非任何一种核心,是个普通的本科学报。《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是核心,11版北核。//
代表性论文:1、简论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结构《光明日报》 。(国家级 1B )2、提升企业技术转移和吸收的效率《科技日报》。(国家级 Ic )3、《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省级 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 2009第3期)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透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省级 2006第6期)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省级 2007第6期)6、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省级 2004第6期)7、当代大学生金钱观探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省级 2006第3期)8、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省级 2005第4期)9、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社会危害及治理对策《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省级 2003年第3期)10、走出转型期的中学德育困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省级 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 2013第3期)代表性著作:《中学德育课程改革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张静秋同志在主持教务处工作期间,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1、参加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构建“人格化师范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前后参与制定或修订了江苏省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南通师范学生职业能力过关规定、校本课程选修课(近二十门)课程方案、各科教学作业量的规定、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达标的规定,等等。尤其是立足课堂教学管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建立随机听课制、教学巡查制、教学资料抽查制,实行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坚持教考分离制度,执行质量分析制度,确保课堂教学的密度、容量和信息量,坚持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科学性、学术性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与渗透,形成人格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2、针对教学第一线的实际,参与设计和构建多渠道、开放式的人格化教学模式。重点在教学领域、在操作层面致力于人格化师范教育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立足点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省教委师教处制订的“一三五工程”的实施。在十三个学科组建了课题组,开展定人、定点、定课题的研究。同时以大型教学观摩活动深化课题的研究,如先后进行的“教海拾贝”、“教海探骊”、“教海撷珠”、“千禧之春”等主题教研活动,进行人格化师范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仅98学年度从学科观摩课到校级观摩课,再到各学科省中心组的教学模式观摩课,全校有50%的教师参加了这些教学研究活动;各学科教师制作课件达31个,其中多人次在全国、省中师课件评比、课件说课、课件上课中获一、二等奖。其次,以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发展为着眼点,以多渠道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根据各学科、各年级的特点,安排并组织一系列学科担纲的活动,如金牛奖征文、广场粉笔字大赛、挑李杯数学竞赛、英语朗读,各类球赛等;支持并指导学生自发成立的文化团体的系列活动,如文心书会、电脑协会、翠微书社、英语沙龙等;每学期推出学生各类作品展出近三十期。再次,以大型文化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人格化师教育的人文精神催化。近年来,在学校组织的艺术节、体育节、办学标准化评估汇报演出、省第三届中学生纵横码输录竞赛欢迎演出等这些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中承担了有关汇报演出的组织、协调、后勤等工作,均圆满地完成任务。在科研处工作期间,于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科研档案规范化的管理,参加组织省级、市级、校级课题的开题工作,负责承编学校校刊。参与负责国家级第三期小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管理工作并任班主任,协助基地有针对性的制订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方案、管理条例,组织全国各地有关专家学者讲学的联络、接待等工作,负责培训相关成果的编辑刊印,参与负责教育部对培训基地的中期评估等工作。教育部评估组的官员和专家对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认为是全国32个培训点中“最好的”、“最有效的”,“值得向全国推广”,圆满完成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又全面负责江苏省第二、三期小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并担任班主任,高质量地完成了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庆祝学校百年华诞工作中,独立承担大型展览《群星璀璨——新时代部分优秀毕业生展》的组稿、改稿、编排工作,展出的近八十位国内外毕业生成为激励莘莘学子前行的动力。在三个月的校庆筹备工作中,团结材料组的同志克服困难,扒梳剔抉,顺利完成了《翰墨春秋》、《世纪回眸》、《百年通师》、《南通师范学校校史》的编印任务。在校史馆的筹展中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带领校史筹建组的同志加班加点,如期完成了任务,并承担了展出大部分内容文字与画面,撰写与搜罗选取工作。校庆期间,校史馆得到校友的高度好评。1984年南通师范在全国试办师范五年一贯学制的大学专科学历教育,作为青年骨干教师,张静秋同志即被挑选在大专班任课。在二十多年的教学中,所任课程预科段有《文选》、《现代汉语》、《口语训练》,专科段有《写作》、《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张静秋同志教风严谨厚重,在教学中,能充分挖掘课程和文本中的文化意蕴,进行深刻而独到的阐释,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精粹的认同和珍惜,培养他们继承传统文化、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学习品质。在长期从事五年制专科教学的探索中,她采用 “三导三读”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读书欲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扎实严谨的良好学风。通过学校对每轮教学的信息反馈及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所授《古代文学》为大专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近些年来,她在专科段选修课“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名城”的教学中,针对英语、音乐、幼师、普师文科、理科学生共选的特点,借助自制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扩大科技人文的含金量,纵横古今,打通多学科,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时代的活水引进传统文化教学渠道,所授选修课程深为学生喜爱,每轮教学选修人数都近二百人。还在九十年代初,张静秋同志即开始承担南通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联合国儿基会师资培训项目单位)的教学任务,所任课程有现代汉语、大学语文、中外文学精读、古代文学,所授课程的开考合格率一直名列前茅,2000年所授自考古代文学课程考试合格率名列全省第一。她还曾被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师范学院聘用、借用,担任现代汉语、明清小说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受到本科大学生欢迎。从教二十六年来,曾受江苏省教委委托,参加专家讲习团去西藏、山西等处讲学;曾数十次向省内外同行介绍教学经验,开设观摩课。1996年,省教委在南通师范召开五年制师范课程论证会期间,张静秋同志为与会专家开设了大专段古代文学课程中《晚明小品》的观摩课,充分体现了五年制师范课程“科学性、学术性、人文性”有机结合的课程要求,受到专家一致好评;1999年国家教委师范司马力司长来南通师范视察,她代表学校开设了题为《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观摩课,得到视察组领导、专家的赞赏。张静秋同志潜心教育教学研究,承担的课题有: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人格化师范教育研究》,为教学研究子课题负责人之一,此课题荣获首届江苏省师范教育科研一等奖;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培养未来教师研究性教育实践素质的探索》课题组成员之一,在课题中分工负责课题设计;为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课题组成员之一,负责课程理论研究;撰写的论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获省师范教育研究会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2001-2002年完成校级课题《陈继儒研究》,撰写的四篇论文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003年承担的校级课题《晚明小品作家研究》正在进行阶段性研究之中。自1994年获得高级讲师职称以来,在《明清小说研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文化月刊》(台湾)、《古典文学知识》及《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宁波大学学报》、《安庆师范学院学报》(均为社科版)等高校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为湖北教育出版社的《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和学林出版社的《中华古词观止》撰写赏析文章四十余篇;参编五年制大专教材与获奖教学研究论文约二十余万字。2004年五月,被邀请参加由北师大主编,人教社出版的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系列《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担任副主编。
宁波大学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东校区4号楼
截至2020年12月,宁波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累计达万册,电子图书万册。
宁波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四项文献服务示范单位、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服务示范中心、浙江省数字示范校园项目牵头部门和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成员单位,是宁波地区文献收藏最为丰富的学术型图书馆。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是宁波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刊登理、工 、农、林、医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设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应用与开发研究和综合评述等栏目,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该刊已入选国内外多家数据库;该刊曾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6),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6),理工版编辑团体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2008),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银奖(2010、2011),2011年进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