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新阶段之后,中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传统开放战略和开放模式进行反思,破解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难题,并通过对开放战略和开放体制的优化和调整,探索新的开放目标和开放理念,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战略调整 一、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开放战略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相当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步人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之后,中国传统的开放模式和开放政策开始呈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 1.传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激化国内发展模式的矛盾。通过优惠政策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执行的基本外资政策。但是,长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首先,中国长期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外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抑制了本国企业的投资热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其次,在传统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各级政府纷纷将引资规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指标,在对外资政策优惠方面相互攀比,一再超出国家政策规定的界限,从整体上损害了国家利益。第三,在外资激励政策掩盖下,中国利用外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错误政绩观的指导下,不顾本地资源、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外资,把外国淘汰的、污染环境的工厂搬到国内来生产,致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2.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引发频繁的国际经济摩擦。与优惠型外资政策相联系的是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但是,由于长期维持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方式,中国对外贸易数额虽然巨大,但外贸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首先,从贸易结构上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虽然大幅增长,但贸易结构和创利能力不尽合理,国民从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其次,近年来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第三,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 为基本指导原则的。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优惠政策,长期维持出口大于进口的“顺差”状态。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中国这种带有浓重的“重商主义”色彩的外贸增长方式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第四,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中国外贸的长期持续发展。由于劳动力价格便宜,中国的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一味压低价格,造成中国出口产品长期处于增量不增价的局面。同时,中国商品大量充斥国际市场,也容易造成倾销的感觉,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争端。 3.“中国制造”停留在国际价值链低端,并且危及中国的资源、能源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一枝独秀,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应该说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自身努力的结果, 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客观事实。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虽然巨大,而且增长迅速,但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比较低。由于缺乏独立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仅是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生产制造产品的“生产车间”,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其次,中国制造业得以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廉价劳动力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形成的国际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迅速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低成本造成中制造业的国际低价格,致使中国从制造业发展中的获益非常有限。第三,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对中国的能源、资源安全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4.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增大了国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提速,必然会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可以说,对外依存度的上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成就的体现。但是,如果对外依存度过高,并无法对外部依存因素进行自主控制,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动,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目前中国对外依存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从技术层面看,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牢牢地掌握着产业技术的控制权,并通过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阻止中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进展。其次,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也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加, 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70% 。第三,中国在重要资源和能源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容易引发能源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导致对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偏高,中国对能源和重要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日趋严重。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中国战略资源和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是中国需要关注的重要战略课题之一。
——努力形成新型的对外开放利益协调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外开放在带来利益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广泛地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不同要素所有者在对外开放中所获得的利益不平衡。近年在对外贸易总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上涨幅度与外贸总量和利润的增长速度不成比例。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后,部分出口企业不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而是通过压低实际工资水平来降低成本。二、不同区域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分享到的利益不平等。我国开放过程中的“马太效应”明显,对外开放成为拉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比如外资的进入通常是优先选择东部沿海地区,不愿意到西部地区投资;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法则,如东部沿海地区开展出口加工贸易等存在着运输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由于开放中经济差距在扩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内陆地区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外流,同时,又使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重。三、国内外不同主体在开放中赢利的机会不均等。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特征是政策优惠,政府为鼓励外商直接投资而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政策差别导致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对本土企业产生越来越多的挤出效应。因此,我国亟待建立利益均衡型的开放经济运行模式,从根本上对以GDP增长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把对外开放的重心放到增进国民福利水平上来。在我国未来的对外开放进程中,扩大出口规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不应当只是片面地考虑其对GDP增长可能产生的拉动效应,更要重视对实际国民福利水平的影响,对国内经济利益关系的影响。——吸引资金与吸引要素、资源并举目前国内资金供给充裕,仅从资金角度看,对外资的需求已逐渐减弱。2006年,外资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仅为5.04%,已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这并不意味着吸引外商投资失去了重要性。经济全球化正在进一步分解价值链,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愈来愈多的产品、制造和服务环节进行全球分工,而这些分工与有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是以资本流动为载体进行的,各国之间吸收外资的竞争在加剧,继续努力吸收外商投资,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在注重吸引外资数量增长的同时,要充分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做到吸收外资与集成全球市场要素并举,学会利用全球性的资源、资金、技术和产品的配置体系,形成引进资本、技术、知识、管理、观念、人才、品牌、市场的“一揽子”的方式。——学会成为国际金融体系重要参与者规则制定者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居全球外汇储备首位,同时也打破了单个国家或地区外汇储备的世界纪录。近3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额占新增GDP的比重超过了70%,这表明我国社会财富积累基本上采取了外汇储备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不仅要承担高额外汇储备的成本重压,而且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适度消化外汇储备成为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进而对深化外汇储备体制改革、加快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化时代,一国的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程度已成为衡量其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集中体现了一国驾驭国际经济关系的综合能力。目前,我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相对滞后于贸易、投资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在持续高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国内宏观经济调控与对外经济关系一再陷入被动或受到约束,金融领域开放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因此,当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通过有序、有条件开放资本项目,逐步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规则制定者。为此,首先要加快国有金融机构改革,优化其资产结构和经营范围,促进各类金融主体之间的有效竞争,提高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自我发展、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在资本项目开放之前,建立起高效、稳健的监管体系;再次,合理确立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逐步增强汇率制度的弹性。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不仅是今后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而且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因此,必须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兼顾政策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既要考虑到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承受能力,又要充分了解国际要求与期望,减少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带来的震荡与冲击。——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有机结合专家建议,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质量,应从三方面取得进展:一是通过对外投资,组合全球要素在中国创业。最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类型的高科技企业,虽然其资金、技术基础、人力资源、市场等高度国际化,但企业主体在我国国内;二是通过对外投资获得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国内企业已有实力通过收购兼并国外企业或者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获得先进技术和人才;第三,政府要充分利用经济、政治和外交手段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企业预判和扫除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全面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地位。
请先采纳我为的最佳答案,否则我是不会发给你的。。别怪我,我也是受害者,每次给别人提供帮助后都不采纳我,还故意挑毛病找理由,我做这些事情也是要时间要费脑子的,花时间弄出来什么也得不到,换要挨骂。。我弄这些东西不就是为了这几分吗。做事讲的就是诚信,你信我你就采纳然后我发到你邮箱,不信我也没办法。反正我是不会当好人了。。
总体经济的波动是经济体内所有冲击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其意义重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发展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特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呈两个趋势特征:
第一,我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正处于危机后持久的全球结构调整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是各国为了适应数字经济,迎接信息时代到来从而进行的一个战略性选择。整个全球调整重点是加快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重心由第二产业慢慢的向第三产业转移,着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服务业,从而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人们对知识型服务业的需要。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催生了一系列的边缘产业,改造了传统产业,促进了“新”“旧”产业的融合。信息产业将继续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目前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正在飞速增长,对未来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将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从现阶段各国的发展现状来看,美国在发展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中遥遥领先,北欧、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和东亚地区紧随其后,另外欧盟与日本正从落后状态中奋起直追。21世纪初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将持续加快,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目前全球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内,经济的增长肯定会放缓甚至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例如之前的欧债危机)。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第二,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决定了未来的经济增速将逐渐趋缓。
我国在之前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是以政府主导型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制。在这个经济体制中,一方面政府通过投资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以此拉动经济增长,这就可能造成大量的产能过剩,浪费当前有限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资源价改革、工资成本上升等原因,使得我国的出口产业在竞争优势上已经明显减弱,再加上一直作为拉动我国经济的支柱之一的房地产也有走向泡沫化的趋势。所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从过去高增长平台,逐步迈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
于此同时,我国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又是货币多、物价上涨等大量周期性矛盾和结构不顺的矛盾交错、重叠,是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积累的时期。例如在当前物价压力中,结构转型中存在贸易部门向非贸易部门转移,工资上升、资源价格等改革 措施 ,价格目前又处于温和上涨的大环境下,另外又恰遇美国两次宽松政策的影响,以及前两年我国自身货币过多投放的影响。因此,政府落实调控物价、货币稍紧,这样经济增速就会出现下滑的状态。
二、GDP的历史回顾研究
从我国目前GDP的季度同比增长率来看,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第一季度回落到了,之前社会上对我国GDP增长率第一季度的普遍预期值为或者。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GDP增长率一直处于回落状态,2012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长率分别是:、、、。而2013年我国第一季度GDP增长率显示的这个数据已经是最近三年内我国GDP增长率的最低值了。同时也是近十年来少有的几次GDP增长率低于(包括),就目前的态势来看,我国的GDP增长率回落态势还会持续下去。接下来要我们来分析一下造成目前我国GDP增长率持续回落态势的原因。
基于我国年鉴统计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值均为名义GDP,早期的数据与现阶段数据对比已经不在同一个数量级,因此本文中我们采取了GDP的增长率来刻画我国GDP的变动情况,如图1所示。
观察图1可知,GDP增长率从建国以来经历了从一个大幅波动过度到逐渐平稳的高速发展过程,这也说明了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一直在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下运行着,同时快增长伴随着传统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通胀这“四高”问题,这给国民经济后期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这种不稳定的高速增长状态,一般都会破环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均衡联系,然后在后期深入发展时导致经济增长速率大幅回落。因此,保持稳定的GDP增长尤为重要。
三、潜在GDP的增长
通过查阅资料对我国1992—2012年季度GDP的数据,再依据HP趋势滤波法,得到滤波后的趋势增长率,即潜在GDP增长率(见图2)。
由图2可知,潜在GDP增长率经历了稳定增长、趋于平稳再到现阶段的略有下降的过程。自我国2000年以来,滤波后的趋势增长率大致处于8%~10%区间,属于一个稳定高速的增长状态。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最合适的经济增长率底线应当为8%。如果经济增长率低于8%,企业生产问题和就业问题将会凸显出来,尤其是就业问题。由于经济增速放慢,导致企业生产受制约,社会的整体的就业需求就会降低,就业岗位减少,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就业问题。换句话说,就业问题如果被凸显出来,部分失业人员无法保证基本的饮食起居,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属于产能过剩的情况,经济增长率的降低将会影响整个生产,最严重的可能出现全国财政收入呈现负增长。
此外,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潜在GDP增长率曲线上端的波动会显著大于下端的变化。总体来看,经济受曾策影响向上波动冲出稳定范围的可能性更大。应更加注意宏观经济运行出现偏快或过热的状况而难以为继的可能,如表1所示。目前,在潜在经济增长率缓慢下移的过程中,有条件实现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平滑下移。
自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侧重点先后经历了四次调整。目前为了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以及促进经济形势回升,其侧重点是以“保增长”为主。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实施一系列的刺激经济回升的计划,直到2011年7月物价涨幅攀升到的峰值。这个期间,我国经济走势以一个“V”形回归正常良好的经济态势。
在此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稳定物价措施出台后,CPI指数逐月回落,到2011年12月回落至。与物价涨幅的回落相伴随,2011年经济增长率回落至,比上年低个百分点。进入2012年,物价涨幅继续回落,5月份回落至3%,这就为防止经济增速过度下滑、宏观调控实施适度宽松的微调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到2012年5月,当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以及进出口增长等经济指标出现明显下降之时,又提出宏观调控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由此,一系列相关措施出台,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鼓励投资,推进“十二五”规划项目的实施,结构性减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等。与2008—2010年的“一揽子”刺激计划相比,这次的刺激力度没有那么大。下半年经济增速进入小幅回升通道。
从年度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看,2010年开始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第11轮周期)。到2013年年底,本轮周期已进行3年。2010年、2011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和,2012年预计为。本轮周期不会像第9轮周期那样走出一个“2+7”周期,即2年上升期加上7年平稳回落期;也不会像第10轮周期那样走出一个“8+2”周期。本轮周期有可能走出一个新的轨迹,即锯齿形的缓升缓降轨迹。
四、PMI分析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的综合性经济指标检测体系,另外世界制造业PMI体系和服务业PMI体系也已经建立完成。PMI体系目前分为服务业PMI、建筑业PMI、制造业PMI,他是一套按月发布的综合性经济指标检测体系。
PMI往往被当成先行指标,用于预测宏观经济走势。通常情况下,PMI指数在以下的情况持续三个月,则被检测的经济体很可能步入下行的周期;PMI指数在以上的情况持续三个月,则被检测的经济体很可能步入上行的周期。由于PMI检测体系具有一定先行性,当其从萎缩状态进入扩张区间时,实体经济仍有可能惯性回落,当PMI指数稳定进入到明显扩张区间(>)时,经济体开始重回上行势态。根据以上理论界说,如图3所示,可以很直接观察到除2013年2月至4月PMI指数略有回升外,其余时段的PMI指数均在处于这个标准之下。验证了国内年度经济增速低迷。
观察图4,即成品与原材料的制造业PMI指数可知:从2005年至今,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一个上升、回落再上升再次回落的波动过程。从2006—2007年间,原材料PMI位于产成品PMI之上,随之产成品存货的平均水平下降,则意味着经济回暖,在市场的需求增加的刺激下,上游采购企业原材料的库存增加,而产成品的库存减少。到2008年6月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式低迷,原材料PMI显著下降,随之引起产成品库存PMI显著上升。经过4万亿的扩张性财政计划刺激经济回暖后,到2011年5月,经济形势再次掉头直下,材料库存PMI始终低于产成品库存PMI平均水平。由此可见,经济复苏还尚待时日,未来短期国民经济依然会处于一个缓慢回落的过程。
五、结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了强烈的改革信号,目前已经入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充分借助市场力量推动金融市场改革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主旋律。根据中央银行公布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对金融市场化的重视程度。过去,银行系统通过吸纳存款、发放贷款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银行系统一支独大的现象,金融监管机构控制银行就控制了中国宏观金融的整体风险。伴随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浪潮的涌现,银行在金融活动中的地位也在不断经受挑战。《意见》中支出将大力推动利率市场化,充分释放市场活动力。贷款利率的降低与存款利率上升所引起的利差下降会促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低成本的融资获得从事相应的商业活动,相应的居民获得更多的存款利息可以避免通胀对自身财产购买力的吞噬,从而拉动内需,进一步促进宏观经济的稳步上升。
现阶段,受欧债危机与美国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的经济均处在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各国正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模式,以寻求新优势。发达国家由于金融体系受到重创,试图通过扩大投资和出口、重振制造业来恢复经济增长。
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受阻后,在努力稳定外需市场的同时,试图通过扩大内需,开拓新的增长点来进一步发展经济。未来的十年内我中国经济将步入下一个经济短周期。短期来看,经济会缓慢下行,但长期走势应为锯齿形的缓升缓降轨迹。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课题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J]. 财经 界,2008(8):9-12.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 方法 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杨淑萍.基于ARCH模型的我国宏观经济系统内生性波动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15):103-105.
[4]李慧勇.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展望[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1):49-57.
[5]白永秀,吴丰华.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判断及其宏观走向[J].改革,2011(2):5-13.
[6]汪同三.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两难”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2(20):4-7.
[7]郭建宏.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与 热点 问题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8(3):4-11.
[8]张众.中国经济形势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经济体制改革,2009(2):5-10.
[9]邢黎霞.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30年的 经验 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J].经济师,2010(1):96-97.
[10]张永军.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3(7):31-34.
[11]刘树成.不可忽视GDP———当前中国经济走势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2(7):6-12.
[12]刘树成.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3(1):8-12.
[13]刘迎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的逻辑与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2009(9):15-26+38.
浅谈雾霾下中国的经济发展
摘 要:雾霾天气频发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雾霾天气的频发给我们很大的警示,尤其是促使我们思考雾霾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经济飞速背后是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窘境,因此雾霾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研究重点。本文分析了雾霾天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几点雾霾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雾霾天气;中国经济发展
一、雾霾天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雾霾天气的负面影响。
雾霾天气对各个行业经济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面简单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①对旅游业影响,雾霾天气的出现就会造成城市旅游业陷入到窘境中,雾霾的出现会给旅游品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了游客量;②实体工业行业,雾霾天气的发生促使政府加强对实体工业的监管,尤其是对化工行业进行停顿整改,这给化工企业造成了致命影响,甚至会造成化工企业的亏损破产;③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雾霾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的正常运行,甚至由于物价的增长造成市场的暂时性混乱。
(2)雾霾天气的正面影响。
雾霾天气的发生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正面影响,例如雾霾天气促进环保型企业的发展,雾霾天气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传统能源的弊端,从而转向了对环保能源的关注,尤其是太阳能空调、电能汽车等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雾霾天气的频发促使国家提升油产品的质量标准,这就为电能、太阳能提供了市场空余份额,有助于其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再者是对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雾霾天气刺激了口罩、空气净化器、监测设备的销量。
二、雾霾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策
雾霾天气治理要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上进行,要在经济发展不动摇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才是应对雾霾天气治理的上策。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逐步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过程逐步转变成高效益、低能耗的发展道路上,同时不断降低第二产业的经济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经济贡献量,从而在保持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不出现明显下滑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再者要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关门整顿,并提高这类行业的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此外要淘汰落后的“夕阳产业”,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维持地球天气的稳定性,减少自然原因导致的雾霾现象发生概率。
(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线。
雾霾天气的治理首要的切入点是工业化生产,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只注重于生产效益的提升,但是忽略了对环境的影响,这是传统工业化生产的局限性,也制约了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坚持走新型化工业化路线,做到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两手一起抓,对工业化生产中的污染环节进行技术革新和工艺优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企业应当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对工业技术进行改进,提升空气污染处理技术,建立完善的生产监控体系,对工业化生产的环保前景进行评估,保证工业化发展方式的转型。
(3)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
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就需要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全面完善生态环境建设机制,构建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中存在着的问题有冬季能源消耗量大、工业化污染程度高、城市群建设集中等,这些都制约了新型城市的发展,在狭小的区域内形成了污染集中现象,从而形成了区域内的雾霾天气。因此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要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和能源优化策略,以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建设的目的,在保证自身资源需求的基础上,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同时要以生态环境友好作为发展的关键,启动环境保护方案,加快实现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的控制,不能因为追求税收、财政而让雾霾天气放任自流。此外要进行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提升城市的绿色消费理念,在区域内形成环境友好、人们安居乐业、经济蓬勃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的发展局面。
(4)发展低碳经济。
雾霾治理带来了经济转型、经济优化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好雾霾治理的战略可以实现经济整体性的转型,并在全社会内形成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同时出台相关的环保法律,重视空气、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保护.英政府应当在协调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加强工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废气、废热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低碳经济推行机制,对一些达不到低碳生产、低碳排放的企业进行强制停业整顿。其次要大力推行低碳经济概念,增强人们的环保概念,加强对低碳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进行低碳产品的研发,例如鼓励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换用节能灯泡,并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三、结语
总而言之,雾霾天气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在雾霾治理中要做好环境和经济的平衡,积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探索新型的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旭光.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探究[J].经济视角,2013(8).
[2] 张小曳,孙俊英.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J].科学通报,2013,58(13).
浅析信息产业对济宁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浅析信息产业对济宁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济宁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对煤炭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偏重。经济新常态下,济宁将信息产业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先导性朝阳产业重点培育,信息化、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近五年,在煤炭产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全市经济总量实现翻番。
济宁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过去“一天三顿饭、顿顿靠煤炭”是其真实写照,长期以来对煤炭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偏重,面临着国内传统能源过剩矛盾不断加剧、环境约束加严、供给侧改革等多重压力。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压力不但没有让济宁经济遭遇“滑铁卢”,而是催发出探索转型道路的巨大发展动力。济宁把信息产业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先导性朝阳产业重点培育,力促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提升产业层次,旨在5年内打造千亿级信息产业基地,形成“硅谷”新高地。近五年,济宁市在煤炭产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经济总量实现翻番。
一、济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济宁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倍,位居山东省第4位,增速居山东省第1位;三大通信运营商共完成电信业务总量亿元,同比增长。济宁市作为“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近年荣获国家级创新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全光网城市、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北斗产业化应用基地等城市名片。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院士工作站41个,省级各类科研中心、实验室113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126个,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1个。
二、信息产业促经济转型进程及典型案例
(一)招大引强,力推信息产业大项目落地
为加快“两化”融合,促进传统工业升级,惠普、甲骨文等的成功引进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IT企业井喷集群式到济宁的落户发展,以中科智造、软通动力、上海钢联、大唐高鸿为代表的一批IT企业成功落户济宁,英特尔、德国萨普、国内的阿里巴巴、神州数码、华为等IT行业巨头正在意向洽谈。令人期待的惠普国际软件人才产业基地、“中科智造”产业园、中兴通讯智慧城市、大唐电信科技大厦、软通动力产业生态圈等信息产业重点项目处于快速推进阶段,文思海辉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综合服务基地、甲骨文OAEC人才实训及产业基地已建成运营。目前,总投资561亿元的58个信息产业重点项目已落地,总投资321亿元的46个项目有望落地,大项目对信息产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
(二)产业集聚,传统企业迎来转型良机
随着济宁信息产业的集聚放大效应,传统制造产业开始逐步享用信息化的饕餮盛宴,加速转型升级步伐。落户济宁的IT企业中,不少企业软件业务已拓展应用至本土传统工业企业,惠普公司与兖矿集团、山推机械、如意纺织等8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创建了辰欣药业研发平台、省煤炭交易中心电子交易平台、大气监测治理平台等“两化融合”方案,免费对济宁市100余家工矿企业开展了应用软件测试。IT企业的先进的软件技术和成功案例,给传统企业带来信息化改造的转型契机。
(三)两化深度融合,传统企业享用信息化“红利”
总部在济宁的山东如意集团是中国纺织业巨头,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原料调配、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量计量、统计报表是一项繁缛的工程,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近几年在纺织行业不景气的`形势下,如意集团的逆势而上,很大程度取决于该企业高度前瞻的引进了“经纬E系统,进入了“信息化”、“大数据”快车道。这套智能化系统涉及监控纺机设备整体生产运行、员工调度、班组产量检测等方面,全方位涵盖车间人员、设备、环境、原料、订单、质量、排产等各工序各单元,将各个环节的信息孤岛环环连接,实现信息共享,节省了人力财力,实现了自动化、高效率的车间生产管理新模式。另外一个成功案例是山推工程机械公司,该公司生产的推土机产品,每台车的一个部分就有上千个零部件。以前工人全凭经验去甄别挑选,不仅生产效率不高,也时有差错出现。企业引进甲骨文系统后,每一道工序对应一个小盒子,工人只需按照标准操作,即可正确无误完成本道工序。一样的生产线,一样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引进信息化系统后,生产效率提升一倍。
三、对济宁信息产业发展的建议
紧抓全球信息产业发展良机,以惠普、甲骨文、中兴通讯等信息产业大项目招引落地为契机,加大辐射带动力度,依托项目平台带来的人才、品牌、技术集聚效应,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层次融合,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北斗、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完善产业发展的相关软硬件环境,形成以信息化牵动经济转型,以信息消费带动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良性机制。
加快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步伐,对工程机械、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逐行业研究制定技术装备升级计划和信息化提升计划,以信息产业为媒介引起传统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深刻变革。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相互融合,激发企业技术创新革命;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产品深度融合,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促使信息化成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城市规划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并逐渐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篇1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显著提高城市交通运力供给的运输方式,可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根本保障。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加以深入探讨,并给出可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而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给出了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关键点。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发展;作用;规划;关键点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出现于英国,扮演着协力和促进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汽车技术大幅跃进,加上公共汽车运输的普及,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越来越来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桎梏,在此情况下轨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逐渐式微。尽管在十九世纪之初轨道交通理论研究已发展相当成熟,但直到1863年1月10日伦敦地铁的正式投入运营,才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诞生。 城市轨道交通除了其列车的营运速度需达一定标准,车辆、路轨或操作等等都需要整体配合提升并系统化。依据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是拥有专有路权,全线无平交道且行车绝对安全的铁路系统,不论是改良既有轨道路线(直线化、轨距标准化),或是铺设高速新轨道,多数均必须符合1435毫米轨距的国际标准轨。其组成包括车站、隧道、桥梁、路堤、路堑、维修基地等主要结构设施及车辆、供电、电车线、标志、通信、轨道等子系统。相较于公路经常有尖峰挤塞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速、高载客量、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及高准点率等优点,成为近年世界开始广泛关注的新运输方式。根据运输工具间的替代效果,在一定范围的区域范围内,易受路况、浓雾等气候因素影响的城市公路交通运输恐失去其竞争力。 因循过去城市发展的脉络,运输系统的规划与城市的开发拓展关系紧密,一日生活圈的形成,对于人口以及产业的分布可能有重大改变,城市轨道交通的设站可大幅改善当地的可及性,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特定区周边的各项开发计划也对当地的产业发展有相当大的直接影响。有鉴于此,许多城市均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提高运输效率和促进城市及产业发展。 二、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城市经济发展 运输建设在地方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地方带来的影响可分为直接与间接影响;影响层面可分为交通、人口、产业三部分讨论。将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加入既有的运输系统之后,地方之间相对交通可及性将会发生改变,城市轨道交通有设站的地区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可及性提升而直接影响当地的交通部门,可及性增加后,当地的人口、产业与土地使用部门也会受城市轨道交通的间接影响。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特定区的各项开发计划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当地的人口、产业与土地使用部门。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其方便快捷、定时定向的特点通常会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其强大的人口内聚和扩散效应为地下商业带来巨大客流和商机。例如车站商铺和 广告 灯箱经营、区间通信网络使用权租赁、移动视频招商等,能为城市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天地;此外,若地下商业资源与地面著名商场、商业区实现无缝连接,那更将使前者的交通优势与后者的品牌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立体、辐射面广的城市商业圈。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还将引导城市经济向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现有土地价格刺激明显,能带动沿线房地产开发,增加政府土地税收;利用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在其上兴建开发保障性住房和商业楼盘,不但可缓解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难问题,也为城市在保持总体规模不变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大开发空间,有助于避免城市规模的无序盲目扩张;此外,还可以引导人口、产业园区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所经过区域合理分布,形成不同类型组团,将城市中心地区过剩的资源疏导至城市新兴地区。前瞻网认为,城市轨道的发展和建立将带动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形成中心城市,并以此辐射周边城市,带动城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二)环境效益 根据相关研究 报告 可得知: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每次能源消耗为1小时,公共汽车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倍,私人小汽车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较公共汽车及私人小汽车低,因而为了发展较好的交通运输系统,节约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世界各国交通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的特殊刹车系统可在刹车时回收再生电力,可节省更多的能源,且其在专用路线上行驶,可运用外来电力牵引,无须将动力设备置于车上,加上因城市轨道交通的钢轨钢轮间的滚动阻力较公路运输轮胎与路面的阻力为低,所以具有较佳的燃油效率。因此,能源效率高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 三、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效率 从历史的脉络不难发现,从前居民的生活及城市发展核心均延着交通系统扩展,车站几乎是每一个城市或市镇的经济重心。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快速跃进,安全、可靠、班次和票价都明显优于公共汽车,故诸多城市陆续以城市轨道交通做为国内重要城市的联系方式。然而,大众运输导向的城市规划理念,让许多规划者期待以大众运输系统开发新市镇或缩小城乡差距,使各区均衡发展,车站的数量及站位选择成为重要的关键决策,过多的车站数量将使系统的边际效益递减,选择太偏僻的站位若无搭配较好的辅助系统和配套 措施 ,将沦为浪费或导致人口外移现象。城市发展与大众运输的规划息息相关,若无审慎的思考,恐导致无法挽回的遗憾。 除此之外,运输系统建设涉及庞大的资金流动、复杂的范畴领域及带动产业发展的使命,城市轨道交通做为现今炙手可热的运输工具,可望带动城市其他相关的产业,而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各地不同的情形,来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这可以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建设 经验 中取经。例如,台湾与韩国约于同一时期决定兴建城市轨道交通,但其两者采取不同的方式达成目标:台湾的政府部门首次在国内推动BOT的兴建及营运方式,虽过程波折、舆论不断,但不失为一个抛砖引玉的尝试,不仅广泛引起民众和研究单位对于不同型态的公私合作方式的重视,也为其日后其他公私部门合作提供借鉴;韩国政府则花费大笔资金向法国TGV购入技术移转及人员培训,多年之后,不仅能够独立研发新的技术成果,更能向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技术推销。不同的决策也导致台湾城市轨道交通和韩国城市轨道交通有着显著的区别,但两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各有优势之处,符合当地的发展。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立也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特色,提升系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沈晓阳.浅淡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地铁与轻轨,2003年第1期. [2]袁振洲,毛保华,于星鹤.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应注意加强市郊铁路运输[J].科技导报,1996年第10期. [3]徐鹏.北京市轨道交通也庄线国产CBTC示范工程信号系统采购合同签约[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第4期. [4]朱国宏,__青,杨小勇.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间接经济效益[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第3期. [5]刘江涛,冯雅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8期.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篇2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城市规划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并逐渐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力求阐述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作用 ;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 引言: 目前,城市规划为城市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时期是城市发展的指向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规划的作用日益凸显,并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性影响 城市经济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它在资源占有、地域位置、人口素质、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等各因素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所以,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其主体性,尊重其特有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城市发展规划要充分尊重自身的地域特色,将城市规划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城市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时,应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力度,提高城市规划的实效,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 城市发展依赖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的城市规划进行有力支撑,城市经济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城市规划的有效调控。总而言之,科学、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发展规划能促进城市社会、环境和经济的良性发展,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骄人的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不断摸索和 总结 经验中,中国社会经济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走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很有效率的引导了城市的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土地经济学角度,城市规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供了土地开发市场所需的确定性,推动了绿地与人行道的合理划分; (2)市场经济角度,城市规划有效克服了土地开发中的市场失效问题,提高了市场经济效益; (3)发展经济学角度,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地组织低效率的圈地发展,平衡工农业,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促进农村向城市转换以及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以山东省济南市奥体中心项目为例,济南市为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而规划建设,该项目规划选址于当时尚未大面积开发的济南城市东部区域,它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品位,带动了周边住宅和商业价值的提升,而且带动整个东部城区的发展,成为了当时济南的地标性建筑,全运会之后,它成了民众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再以济南西客站项目和济南 文化 艺术中心项目为例,这两个相继规划和建设的项目,选址于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济南城市西部区域,它们的建设,拆迁了大量棚户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加上之后配套基础设施和路网的完善,带动了整个西部片区快速发展,成为了济南新的地标,成为济南近期投资热度最高、人气最旺的区域。 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环保、低碳生态型发展 城市发展建设是具有长期性的,城市作为人民生活的环境,不仅要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功能性需求,还要能够反映人文需求,所以我们应努力建立生态型城市,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城市形象建设,都应该围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展开。反之亦然,个别城市的城市规划制定或管理者,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在获取经济效益和企业效益的时候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对社会环境带来了污染和破坏,废气废水超标排放,滥砍滥伐使城市绿地覆盖面积大幅度削减等成了获取这一系列利益的代价,这样的愚蠢行为到最后带来的将会是惨痛的教训。科学的发展理念告诉我们,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非常好的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三、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产生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的干预存在一定的弱点和缺陷。 市场经济有着自己的固有弱点和缺陷,城市规划在进行自我调节时无法准确、及时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专门的城市规划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经济利益动机相对薄弱,它也无法最终决定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否。所以,政府在进行经济干预或城市规划时效率较低下。 利益集团和政治集团的双重影响。 政府工作人员对城市发展实行政治干预,而城市规划人员只负责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人员的权力范围有限,无法最终主导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最终决策。所以,政府的干预行为对规划管理上的倾向性无法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在实际的城市发展中,某些政治集团或者企业团体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进行不合理的城市建设。 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增加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城市在进行发展规划时一般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但是由于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冲突,人为干预也许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发展。 四、寻求城市发展的有效管理措施,确保规划的行之有效 城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状况不断涌现,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也要不断调整策略,及时修改规划中的不成熟部分,真正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严格执行政府的引导,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又要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迎接困难,面对挑战,积极发挥主动能动性,适时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调整、补充,使规划科学合理,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如在规划时不能为解决城市停车难等问题,擅自将原本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等用地改变为停车场用地。 合理规划居住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出行的便捷。 将工业化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进行新型工业化部署时,要综合考虑地域状况和城镇化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实现。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和工业布局。城市在进行工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厂址的选地,实现工业布局与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形成专业的工业聚集区,引导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实现商业、服务业以及住宅区的优化整合,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发展要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拓宽融资 渠道 ,尽可能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通讯、地下网管等各项基础设施,为投资者营造和谐的投资环境,加快城市招商引资的步伐,促进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已征土地的管理,规定土地建设期限,对于拖延建设期限的单位和企业法人追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要求缴纳延迟赔偿金。规划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制定最高建设期限,杜绝炒地现象的泛滥。 总结: 城市规划旨在引导城市经济朝着适应原有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前进,它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成为城市发展的科学引导,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 [1]张元;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经济师;2012(03) [2]贾晶晶;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1(04) [3]高中清;__勇;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11) [4]耿毓修.对城市规划的几点研究[D].三联出版社.2010(8). [5]涂军飞.新时期城市规划的理念与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4). [6]冯现学.浅析如何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
连锁经营论文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连锁经营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秦寰宇. 大型网购企业配送网络优化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2] 潘咪咪.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胜利油田生态环境系统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3] 徐洪超. 快速消费品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4] 蔡云蛟. 基于物流成本的配煤中心选址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5] 付延冰. 基于随机需求的配送中心设备配置与库存控制问题研究[D]. 中南大学 2010
[6] 毛太田. 连锁零售供应链优化关键问题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7] 李庆喜. B公司海外物流Supply-hub运作模式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8] 黄丽珍,李旭,王其藩. 超市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9] 周涛,程钧谟,乔忠. 多品种配送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J]. 系统工程. 2003(05)
[10] 桂寿平,朱强,吕英俊,桂程飞.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库存控制机理研究[J]. 物流技术. 2003(06)
[11] Edward A. Silver,David J. Robb. Some insights regarding the optimal reorder period in periodic review inventory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 2007 (1)
[12] 伯帆. 基于Supply-hub的宜家餐厅供应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13] Amit Eynan,Dean H. Kropp. Effective and simple EOQ-like solutions for stochastic demand periodic review system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2006 (3)
[14] Pin-Ho Lin,David Shan-Hill Wong,Shi-Shang Jang,Shyan-Shu Shieh,Ji-Zheng Chu. Controller design and reduction of bullwhip for a model supply chain system using z -transform analysis[J]. 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 . 2003 (5)
[15] 张勇. 电气企业供应物流库存协作模式选择与效益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16] 白云鹏. 中粮我买网北京物流中心货位与批次拣选优化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1] 庞林荣. 北京朝批商贸有限公司开展循环物流业务模式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2] 董宇. 进口汽车分销系统库存策略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3] 汪振义. 基于外部融资的中小企业供应链收益与风险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4] 杨一铭. 中韩贸易环境下的集装箱海铁联运计划优化[D].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5] 闵宏东. PPP项目融资模式在我国城市水业的应用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6
[6] 刘世伟. 城市生活废弃物回收链管理对策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7] 贾静.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软件项目需求变更影响研究[D]. 南开大学 2014
[8] 夏雄. 基于贝叶斯需求预测理论的易损耗货物库存控制模型[D].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9] 俞箐. 邮政速递信息系统架构分析与预测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10] 张S. 音像企业ERP应用绩效评价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1] 马剑平. 经济型酒店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12(11)
[2] 纪文哲.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2(47)
[3] 邓秋霞. 从第三版星级标准看成都饭店业的发展[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4] 王华,江晓云. 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J]. 社会科学家. 2004(02)
[5] 邹统钎. 经济型酒店的关键成功因素与经营模式[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3)
[6] 王大悟. 确立中国饭店集团的品牌优势[J]. 旅游科学. 2003(02)
[7] 陈国香. 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成功运作的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理工大学 2010
[8] 殷瑛. 酒店网站顾客预订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9] 刘慧. 一个关于酒店变革的研究[D]. 清华大学 2004
[10] 殷红卫. 南京经济型酒店发展策略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11] 赵剑锋. 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关键要素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12] 曲常军. 我国经济型酒店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J]. 中国商贸. 2011(30)
[13] 赵莹雪,郑海燕,余惠宜. 广州酒店发展新趋势--经济型品牌连锁经营[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7)
[14] 赵炜. 经济型酒店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析[J]. 生产力研究. 2007(11)
[15] 张璐,张胜男. 我国经济型酒店特许经营模式研究--以“如家”酒店为例[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16] 周莉. 浅谈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机会和经营模式[J]. 科教文汇(上半月). 2006(12)
[17] 冯冬明. 经济型酒店:发展·问题·策略[J]. 旅游学刊. 2006(07)
[18] 费寅. 经济型酒店发展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6(11)
[19] 孙静,黄清. 我国经济型酒店外包业务的功效及管理策略[J]. 商业研究. 2006(06)
[20] 曹毓. 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定位探究[J]. 中国商贸. 2011(12)
[21] 张先花,朱磊. 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应用分析[J]. 中国商贸. 2011(08)
[22] 吴巍,王红英. 现代城市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力策略分析[J]. 中国商贸. 2010(23)
课程大纲:A一、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1、 改头换面式的“翻牌”2、 “有限成本”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二、经济型酒店的管理现状1、“有限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回到70年代)2、房间设备设施破坏严重,导致投资难以回收3、 防火、防盗安全难以保证4、 减少服务项目不等于降低服务需求三、管理者素质低下,难以支撑酒店的工作1、 不懂经营2、 不懂管理3、 本身缺乏服务意识四、跳出思维模式,花大价钱不断培训员工,提高管理与服务素质五、经济型酒店未来的竞争和发展趋势1、 在顾客体验上寻求差异化,将是未来的竞争和发展趋势2、 提高管理和服务品位是生存的重中之重3、 提高硬件的维护和保养(环境)是顾客的首选之旅4、 制定标准与创新将是经济型酒店进入发展的第二期5、 整个行业将在消费者需求标准的带动下进入高度竞争和整合的阶段6、 如愿配备少,但服务非常好是经济型酒店的成功之道六、 经济型酒店三大阵营分析七、 2007年我国经济型酒店十强分析八、 我国经济型饭店区域分布分析九、 经济型酒店配套设施十、 经济型饭店市场主要品牌市场份额分析十一、 经济型酒店市场情况客源结构分析十二、 主要区域平均房价比较十三、 各主要区域平均出租率比较B经济型酒店增长态势明显一、主要品牌企业市场高速增长二、经济型酒店比例过低三、低星级酒店退出市场为经济型酒店发展空间C 经济型酒店主要管理模式一、单体自营二、承包租赁三、委托管理四、连锁加盟D 经济型酒店产品特征一、经济型酒店体量分析二、经济型酒店来源与规模分析三、经济型酒店服务项目分析E 经济型酒店市场状况分析一、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二、经济型酒店房价与出租率分析F 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中主要问题一、酒店管理制度产生两套管理体制二、经济型酒店产权不清晰三、品牌建设不足是我国经济型酒店最大问题(一)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二)经济实力弱,运营投入不足(三)品牌附加值低,品牌营销能力差G主要经济型酒店比较一、目标市场不一二、产品与服务特色比较三、经营理念差异大四、经营方式比较五、营销策略比较H经济型酒店竞争态势分析第一节 经济型与其他星级酒店竞争分析一、经济型酒店与其他星级酒店比较之一:房价二、经济型酒店与其他星级酒店比较之二:平均住宿率三、经济型酒店与其他星级酒店比较之三:平均每房间收益第二节 我国本土经济型酒店VS外资经济型酒店一、本地资源挑战外资软实力二、民族酒店服务优于外资酒店第三节 提升经济型酒店策略分析一、加盟现有品牌二、地方企业强强联合三、向主题酒店或特色酒店转型四、以连锁形式要速度五、加大品牌经营能力六、个性服务是关键七、转变观念授课老师:杨建新 中国酒店管理著名首席专家培训师、中国酒店管理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 new hotel format-economy hotel has been thriving in Chinese big cities. This kind of hotels provide clean sanitation guest rooms, nutrition delicious breakfast, high service standards. With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convenient traffic, chain business management model, these hotel have flourished as a popular accommodation facilities and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hotel industry and in academic paper based on the on-site investigation of Kunming economy hotel by , and summary of web postings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hotel, anali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hotel in Kunming,makes a constract with Europen economic hotels from the angle of development process, development model, collectivization degree,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rvices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Kunming economic hotel. Research to Kunming's economic hotels provide practice i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has some enlightmen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Vietnam's economic words :Economic Hotel; development;Kunming city
课程大纲:A一、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1、 改头换面式的“翻牌”2、 “有限成本”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二、经济型酒店的管理现状1、“有限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回到70年代)2、房间设备设施破坏严重,导致投资难以回收3、 防火、防盗安全难以保证4、 减少服务项目不等于降低服务需求三、管理者素质低下,难以支撑酒店的工作1、 不懂经营2、 不懂管理3、 本身缺乏服务意识四、跳出思维模式,花大价钱不断培训员工,提高管理与服务素质五、经济型酒店未来的竞争和发展趋势1、 在顾客体验上寻求差异化,将是未来的竞争和发展趋势2、 提高管理和服务品位是生存的重中之重3、 提高硬件的维护和保养(环境)是顾客的首选之旅4、 制定标准与创新将是经济型酒店进入发展的第二期5、 整个行业将在消费者需求标准的带动下进入高度竞争和整合的阶段6、 如愿配备少,但服务非常好是经济型酒店的成功之道六、 经济型酒店三大阵营分析七、 2007年我国经济型酒店十强分析八、 我国经济型饭店区域分布分析九、 经济型酒店配套设施十、 经济型饭店市场主要品牌市场份额分析十一、 经济型酒店市场情况客源结构分析十二、 主要区域平均房价比较十三、 各主要区域平均出租率比较B经济型酒店增长态势明显一、主要品牌企业市场高速增长二、经济型酒店比例过低三、低星级酒店退出市场为经济型酒店发展空间C 经济型酒店主要管理模式一、单体自营二、承包租赁三、委托管理四、连锁加盟D 经济型酒店产品特征一、经济型酒店体量分析二、经济型酒店来源与规模分析三、经济型酒店服务项目分析E 经济型酒店市场状况分析一、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二、经济型酒店房价与出租率分析F 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中主要问题一、酒店管理制度产生两套管理体制二、经济型酒店产权不清晰三、品牌建设不足是我国经济型酒店最大问题(一)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二)经济实力弱,运营投入不足(三)品牌附加值低,品牌营销能力差G主要经济型酒店比较一、目标市场不一二、产品与服务特色比较三、经营理念差异大四、经营方式比较五、营销策略比较H经济型酒店竞争态势分析第一节 经济型与其他星级酒店竞争分析一、经济型酒店与其他星级酒店比较之一:房价二、经济型酒店与其他星级酒店比较之二:平均住宿率三、经济型酒店与其他星级酒店比较之三:平均每房间收益第二节 我国本土经济型酒店VS外资经济型酒店一、本地资源挑战外资软实力二、民族酒店服务优于外资酒店第三节 提升经济型酒店策略分析一、加盟现有品牌二、地方企业强强联合三、向主题酒店或特色酒店转型四、以连锁形式要速度五、加大品牌经营能力六、个性服务是关键七、转变观念授课老师:杨建新 中国酒店管理著名首席专家培训师、中国酒店管理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时代潮流,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迎接和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务院关于“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的出台,必将掀起新一轮的互联网发展浪潮,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林念修说,为落实互联网+行动,促进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以更长远的眼光、更高的要求加快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这是利当前、惠长远的重要举措,需要高度重视、及早谋划、超前部署。 二是要以更包容的态度、更宽松的环境积极拥抱互联网。深化改革开放、政策创新是对互联网发展的最好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为互联网发展宽松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推动民营资本进入网络宽带领域,同时推动各行业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推进开放共享。 三是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政策务实推进互联网+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各类资源,创新夯实,围绕“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的11个领域,推动重大工程包,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支持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互联网+”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 四是要以更科学的管理、更规范的制度保障网络安全,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推动“互联网+”行动必须强化网络安全屏障,“我们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和防护,同时加快标准规范建设,完善信息支撑体系。”原文很长,你看看这个:
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