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首届海峡两岸文学创作网络大赛在福州正式启动,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张帆,著名教授和评论家谢冕、孙绍振、王光明、谢有顺,台湾诗人古月,以及省内知名网络作家等共100余人与会。本次大赛由省作协、福建师大文学院、海峡文艺出版社、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等共同主办。据主办方介绍,大赛总奖金高达60万元,其中特等奖奖金20万元。大赛将于今年12月28日全面启动投稿,于2011年9月10日截止投稿。参赛方式以中文书刊网原创平台上传报名投稿,分征稿、初评、复评和终评等环节。中文书刊网()参赛者需注册成为书刊网:[注册]会员------发表作品即可投稿参赛投稿方式1.参赛者须注册成为书刊网(注册)会员------发表作品即可投稿参赛。2.在大赛主题页面,点击“海峡两岸文学创作网络大赛报名通道”,进入大赛报名页面,在同意参加大赛的选项前打勾并确定即可参赛。否则,一律视作自动放弃参赛资格。3. 短篇作品可以以“单篇”或“专辑”的方式发布,长篇作品在长篇频道选择相应栏目发布,主题文学作品进入主题赛区频道发布作品。4.在征稿期间,上传作品需完整的添加内容简介,且进入复赛的作品需把作品全文发到指定信箱(长篇:,;短篇赛区:;主题赛区:),否则视其放弃参赛资格格。5.作品系投稿作者拥有作品的完整版权;如发现其参赛作品作者本人无完整版权,则取消其参赛资格,由此引发责任纠纷由投稿作者承担;此协约只在参赛期间有效!特别说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海外人士参赛方式:参赛者身份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海外人士,需注明身份,填写详细资料,并投稿到指定邮箱(香港、澳门地区为, 台湾地区为 ,海外人士为),经审核推荐,即可参加比赛。投稿要求1、作品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健康、向上,情节完整,真挚感人,可读性强;2、作品系原创,严禁抄袭,套改或请人代写,文责自负;3、作品可为个人或团体创作,需在征集截止日前完结;4、作品系投稿作者拥有作品的完整版权,如发现其参赛作品作者本人无完整版权,则取消其参赛资格,由此引发责任纠纷由投稿作者承担;5、作品严禁一稿多投,并且从投稿之日起,到比赛结束,未得到主办方授权,参赛者不得自行将作品公布于任何杂志、报纸、网络及其他出版物等载体;6、作品不得含有违反中国相关法律规定的内容。》》》长篇赛区说明 》》》长篇赛区征稿内容:10万字以上原创作品,不限体裁,作者拥有完整版权。》》》短篇赛区说明 》》》短篇赛区征稿内容:10万字以下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和影视剧本,接受网友自由投稿,可以单篇参加,也可以以专辑参加。》》》主题赛区说明 》》》1、以辛亥革命为题材,缅怀革命先驱,回顾中华民族100年来艰辛而光荣历史的优秀长篇小说。2、彰显平等、尊重、关爱人文理念,表现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精神风貌的作品以及由残疾人士创作的文学作品。3、关注打工群体生活、文化权益以及文化创造权力实现的文学作品。4、关注以农村、农民、农业为文学作品表现对象,反映农村和农民群体生活,反映农民在农村城市化进程日益突出的城乡文化、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着力表现城乡一体化对新一代农民人格的建构和灵魂的重铸,发现和重塑对当代生活中真实的新农民形象,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文学作品。注:以上四类作品,除参加正常评选外,还有机会获得出版机构实体出版。》》》特别说明 》》》大赛还将在第一赛季举办第三届榕城十大写手征文赛评选活动,同台展示榕城大学生的前沿思考。评比办法与大赛主体互不冲突。评选工作委员会主 任:孙绍振副主任:何 强成 员:王性初(美国)、江信银、杨际岚、张冬青、吴钧尧(台湾)、吴叔锥、宋瑜、林玉平、郑家建、钟伟兰、郭志杰、郭红斌、黄文山、蒋庆丰(按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大赛秘书处秘书长:吴叔锥(兼)副秘书长:刘小奇、傅茂星成 员:蒋际伟(技术部)、 吴 东(赛务部)、吴韶琰(联络部)、杨玉娟(评审与版权部) 出版推荐作品发表、出版机构:海峡文艺出版社、大赛联办出版社福建省期刊协会成员单位 《福建文学》杂志社、《生活·创造》杂志社、《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海峡》编辑部影视推荐机构: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福州电视台
这个问题太大了吧,我试着罗列一些报纸和杂志吧。1、党报类:福建日报、福州日报;2、市民报: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福州晚报、每周文摘;3、杂志类:八闽通讯、领导文萃、公务员文萃、生活创造、青春潮、青年博览、福建文学、海峡、故事林、市场瞭望,还有各高校的学报等等等等。
一、ELLE世界服装之苑
这款杂志是有史以来第1个进入中国的超级女性时尚大刊,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顶尖时尚人士基本上都会订购这本杂志,最关键的是这本杂志起源于法国,而法国的时尚力度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也能够明白,从任何方面来讲,这本杂志都算得上是时尚杂志当中的经典之作。
二、V0GUE
《VOGUE》的定位一直是“高格调,非大众”(Class,NotMass)。《VOGUE》多个版本中尤以美国版和意大利版影响巨大,美国版走专为女性读者服务的路线,女主编安娜号称当今时尚界的女王,能对流行趋势做出专业预测,引导全世界时装潮流;意大利版则以艺术化的时装影像给读者华丽的视觉冲击,与高端时装工业并存。
三、时装芭莎
全球著名的时装杂志《HARPER’S BAZAAR》,创刊于1867年,是全美第一本时装杂志,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全球拥有多个国际版本。一本风格内敛自省,历史年代悠久的老牌杂志。
四、《Marie Clair嘉人》
《marie claire》杂志由Jean Prouvost 在1937年于法国创刊。从2002年,《嘉人Marie Claire》中文版创刊。
《marie claire》 是公认的理解和诠释时尚领域的先驱。将时尚和美容、家居装饰以及高质量的报道结合在一起,是世界著名高档女性期刊之一。
还有《Cosmopolitan》,《Cosmopolitan》相信自信认真的女性最美,她以女性的角度大声说出女人要的是什么,从男女关系、工作、个人成长的趣味文章,到流行时尚、彩妆、塑身等精彩图片,她让自己的读者成为兼顾知性与性感的现代女性。
世界时装之苑》:赵薇,章子怡,潘玮柏都曾经上过封面。《瑞丽》:瑞丽这本杂志属于大众,价格便宜,而且不仅有国内外知名模特,还有打牌明星。《哈泼时尚》, 美国,1867年创刊。中国版好像叫《时尚芭莎》。其在全球拥有19个国际版本。一本风格内敛自省,历史年代悠久的老牌杂志。在中国,其读者定位为 25岁以上,高收入,高品位,阅历丰富,热爱时尚,追求完美的成功女性。时尚芭莎》是时尚杂志社的出品的,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高级时装杂志,很多男女明星在上这个杂志的时候都会为其宣传一番,倡导美丽、优雅,还提出“让慈善成为时尚”的口号,汇集明星和品牌的力量发起筹款用于慈善,还举办明星慈善夜。不仅提供最新的时尚资讯、精辟的流行趋势,还分享乐趣和美学,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时代青年》杂志社 邮编:450003 地址:河南郑州市金水路17号电话:0371-5902645 传真:0371-5952425 Email: 《新家庭》杂志社邮编:450002 地址:郑州市农业路73号 办电:0371-5721756-365 Email: 《人生与伴侣》杂志社 邮编:450002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23号电话:0371-3826137 传真:0371-3826133 Email: 《公安月刊》杂志社邮编:450003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9号 电话:0371-5991155-22227 传真:0371-5970414 Email: 《公民与法》杂志社 邮编:45000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省委南院《大河报》“新闻周刊”邮编:45000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1路1号 电话:0371-5978742 《河南工人报》“太阳周刊”邮编:450003 地址:河南郑州市纬五路17号附1号84、苗笛 《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社 邮编:450003 地址:郑州市顺河路黄委会综合楼12层电话:0371-6302618 传真:0371-6302219
河南商报社 地址: 郑州 花园路85号新闻大厦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报社 出版机构 中国体育报社河南记者站 地址: 郑州 健康路176号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记者站 华商时报社河南记者站 地址: 郑州 花园路70号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记者站 河南广播电视报社 地址: 郑州 经五路2号院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报社 广播电视报社 地址: 郑州 工人路120号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报社 河南广播电视报社传真 地址: 郑州 经五路二号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报社 广播电视业 河南广播电视报社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 郑州市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广告/公关/会展 广告媒体 晚报社 地址: 郑州 陇海西路80号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报社 河南报业协会 地址: 郑州 农业路东段28号 标签: 生活黄页 生活资讯 社会团体 报社 经济视点报社传真 地址: 郑州 政六街5号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报社 找到郑州 报社相关的结果16条家教周报社 地址: 郑州 城东路115号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报社 基础教育期刊社 地址: 郑州 健康路150号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报社 新华通讯社河南分社 地址: 郑州 花园路85号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报社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行政 地址: 郑州 党务部门党委办公室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报社 中国交通报驻河南省航务局工作站 地址: 郑州 兴华南街20号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报社 局 办 委 卫生监督专刊 地址: 郑州 金水路6号 标签: 生活黄页 公司/工厂 媒体/出版 报社
说起邱意浓,最先想起的还是前一段时间看的电影《追龙2》,邱意浓在一众影帝身边饰演“世纪悍匪”的女儿,表现得游刃有余,非常到位。 影片中,邱意浓所饰演的兔兔,在梁家辉饰演的悍匪龙志强面前是其最信任的心腹和得力助手,有情有义终得龙志强一句“我最信任的人是你。” 火辣的身材,出色的演技,为《追龙2》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但是我们很难想象,邱意浓并不是专业演员出身,而是出身于平面模特。参选由《妇女生活》杂志社和《大中华模特网》主办的全国平面模特大赛中,邱意浓获得景德镇分赛区冠军。 很多人就觉得邱意浓和邱淑贞有啥关系,毕竟同样作为晶女郎,同样姓邱,但实际上是没啥关系的。只是一种巧合而已,邱淑贞出生于香港,而邱意浓却是出生于都昌,小学三年级时随母亲来到九江。 两个人在邱意浓涉足影视圈以前完全没有交集,但如果非说可以有一些联系,那就是身材的火辣和性感吧。 王晶选角的眼光一向不错,而且造星能力很强,无论是早期的邱淑贞,还是李美琪,麦家琪,甚至孟瑶,邱意浓都是那种身材火辣,而且演技也非常到位的女生。 2020年,主演王晶执导的电影《倚天屠龙记》,并在片中饰演周芷若,也是让人充满了期待。 2021年4月邱意浓主演的网剧《情陷聊斋》在优酷全网独播,在剧中饰演兔妖小倩。这部剧也是王晶导演编剧,不过口碑就没法说了,前面文章说到冯小刚导演的时候就说过了,现在大家都着急挣钱,哪还有时间去好好写剧本? 利用流量,利用热度赶紧圈钱才是最有价值的。但是作为新一代晶女郎,邱意浓还是值得期待的,这个女孩真的不简单。从一个普通的小女生,参加平面模特大赛走到今天的位置,真的不容易,她还经常去电影学院进修,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们也祝愿邱意浓未来有好的作品带给大家,也在电影史上划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感谢阅读。
河南主流都市报有《大河报》、《东方今报》、《郑州晚报》、《河南商报》、《河南日报》等,其中《大河报》和《东方今报》为全省发行的主流大报;《郑州晚报》和《河南商报》只要针对省会郑州市有效发行;《河南日报》是河南党报!大河报: 《大河报》于1995年8月1日创刊,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2008年1月31日,《大河报》由中国传媒思想库史坦国际和中国传媒论坛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07中国传媒投资年会上大河报第四次上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9.97亿元,比上年排名上升11位,是河南唯一入选媒体品牌,同时在“全球品牌论坛2007年会”上荣膺“中国最具广告价值媒体”。大河报已成为国内外企业向中原市场展示形象、拓展市场的首选媒体。东方今报: 《东方今报》是一份经国家新闻总署批准的,全国第一家由广电系统主管主办的综合性都市类报纸。其定位是以县级以上城市居民为读者对象,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省、辐射全国,发行量目前已达58万。2006年,东方今报发行在总量稳定的基础上,订户结构有了明显改善;2006年1~12月份,《东方今报》广告占版率达,广告经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广告额突破亿元大关,综合收入达到亿元,已经成为河南省媒体界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发行总量和广告额,都已稳居河南都市类报纸第二位。被国内报界誉为“中原报业一匹黑马”、“中国成长最快的都市报”。河南报纸媒体千人广告成本最低。郑州晚报: 《郑州日报》是中共郑州市委的机关报,对开彩印12版,周7刊。《郑州日报》创刊于1949年7月1日。1963年10月22日即郑州解放28周年之时,《郑州日报》改为《郑州晚报》。2002年5月,《郑州日报》恢复出版,《郑州晚报》全面改版。复刊后的《郑州日报》,主要担负市委机关报的职能。 河南商报:《河南商报》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第二张都市报。在河南报业市场上,《河南商报》紧随本集团的《大河报》,在发行量、广告收入、盈利规模和员工平均薪酬待遇等诸方面,居本地同类报纸中“第二报”的位置。 《河南商报》创刊于1983年8月,1997年7月正式改为综合性都市日报;2004年9月1日,归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2007年7月全新改版,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具有财经特色的都市报,是“全球商报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河南商报》在河南报业市场上的迅速崛起和腾飞,已经得到本省和全国同行的充分认可。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日,是中共河南省委机关报,是河南省最具权威性、指导性的报纸,隶属于河南报业集团。16个版彩色印刷,发行量为38万份,波及全国,覆盖全省118个县市的每个角落。《河南日报》系中共河南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6月1日,隶属于河南报业集团。是河南省最具权威性、指导性,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河南介绍:河南省简称豫。全省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027万人,有汉、回、蒙古、满等51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共设有13个省辖市、4个地区、93个县、23个县级市和41个市辖区。
1996年,参演个人首部电视剧《保镖之翡翠娃娃》,从而进入演艺圈。2000年,因在年代剧《像雾像雨又像风》中饰演安琪一角获得关注 ;同年,与吴若甫搭档主演了古装武侠剧《浪迹天涯》。2001年,与邵峰、卓凡合作拍摄的古装剧《皇宫宝贝》播出 ;此外,她还拍摄了时装情感剧《爱在阳光灿烂时》,在剧中饰演出身单亲家庭的钢琴教师林心彤 ;同年,出演由马精武、靳德茂联合执导的古装宫廷喜剧《流氓太医》。2002年10月,主演武侠剧《金蚕丝雨》,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独孤凤2003年,参演情感剧《别了,温哥华》,在剧中饰演个性泼辣的杨夕;5月30日,主演的古装剧《刺虎》播出;同年,与杜雨露、宋春丽合作拍摄了家庭伦理剧《家变》。2004年,与张智霖、钟汉良搭档主演了改编自温瑞安同名小说的古装武侠剧《逆水寒》,在剧中扮演毁诺城城主息红泪。2005年,出演由车凯颂执导的古装剧《大清洗冤录》;8月,与赵文卓、吕良伟、蔡少芬合作拍摄了古装武侠剧《七剑下天山》 ;9月,主演电视剧《金茂祥》,在剧中扮演开朗大方的女主角徐小曼;此外,她还拍摄了情感剧《巴黎童话》,在剧中饰演时装设计师蓝妮。2006年7月,在何润东、袁泉主演的爱情偶像剧《白屋之恋》中饰演尹童的母亲童蕾;7月19日,参演的都市情感剧《可可西里》播出,在剧中饰演体育老师马二姐,该剧获得了第5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2007年,在许玮伦、立威廉主演的爱情偶像剧《想飞》中饰演模特湘湘;4月,主演都市爱情剧《为爱结婚》,在剧中饰演胡子冲的爱人陆弥 ;12月,参演改编自巴金同名小说的年代剧《家》,在剧中扮演高觉新的表妹钱梅芬;同年,出演了谍战剧《功勋》。2008年,主演年代剧《凤穿牡丹》,李小冉凭借该剧获得南方电视台“2008南方盛典颁奖礼”年度最佳女主角 ;同年,主演谍战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在剧中饰演胸外科医生卢秋影。2009年4月15日,主演的军旅剧《军医》播出 ;11月,主演年代剧《故梦》,在剧中扮演陆天恩的第三任妻子汪莲君;12月,在邓超、范冰冰主演的年代剧《人间情缘》中饰演虚荣的女护士秦倩。2010年1月,搭档杜淳出演了电视剧《南下》;4月,参演了谍战片《东风雨》;7月,主演了爱情片《无人驾驶》,在片中饰演志雄的妻子常青;8月30日,主演的民国剧《来不及说我爱你》播出 。2011年4月,主演了情感剧《春暖花开》,在剧中饰演做事认真讲原则的叶晓薇;同年,与潘粤明、林好等主演电视剧《富滇风云》饰演杨映真 ;12月,主演的都市爱情剧《多多的婚事》播出。2013年,5月,主演年代剧《莲花》;7月31日,与马苏、刘涛共同主演的都市情感剧《今夜天使降临》播出,在剧中饰演产科医生林婷;10月,参演杨文军执导的电视剧《独有英雄》;同年,出演了谍战剧《风筝》,在剧中饰演国民党中统女特工林桃。2014年2月,与王志文共同主演了家庭剧《大丈夫》,在剧中饰演时尚杂志社副总编顾晓珺,并凭借该剧获得第2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演员提名;4月2日,参演的年代剧《大河儿女》播出;同年,先后拍摄了都市情感剧《姐妹兄弟》和抗战剧《激战》。2015年,出演了谍战剧《追击者》;8月,与王耀庆搭档主演了年代剧《毕业歌》;12月,与杜淳共同主演了都市情感剧《老婆大人是80后》 ;此外,她还和蒋雯丽、郭晓东合作拍摄了情感剧《嘿,孩子》,在剧中饰演电台女主播贾元元 。2016年,在周冬雨主演的谍战剧《麻雀》中饰演信仰坚定的革命主义者沈秋霞 ;4月,出演都市情感剧《下一站,别离》。2017年2月24日,与张嘉益共同主演都市家庭剧《美好生活》,在剧中饰演杂志社编辑梁晓慧;同年,客串热血谍战剧《秋蝉》,饰演叶冲的母亲江月。2018年5月,与吴奇隆联合主演时装剧《月嫂先生》,在剧中饰演外表干练飒爽、公私分明的地产公司副总那娜 。2018年2月,在都市情感剧《美好生活》中饰演梁晓慧 。2019年4月14日,主演的时装剧《因法之名》播出,在剧中饰演个性正直的检察官邹雄之女邹桐 。10月23日,主演的悬疑刑侦剧《时空来电》播出,在剧中饰演何君;11月26日,由张若昀、李沁主演的的古代传奇剧《庆余年》开播,她在剧中饰演长公主 。2021年5月25日,出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光荣与梦想》;11月3日,主演的《三体》电视剧。2022年1月18日,与钟汉良主演的当代都市剧《今生有你》播出;;6月7日,与靳东主演的都市情感轻喜剧《林深见鹿》播出,在剧中饰演独立清醒的现代女性简艾 。12月27日,主演的电视剧《正好遇见你》官宣参演阵容。2023年1月15日,领衔主演的科幻剧《三体》播出,在剧中饰演申玉菲 ;2月6日,与李乃文主演的当代都市剧《我们的日子》播出,在剧中饰演刘淑霞。
2019年4月14日,主演的时装剧《因法之名》播出,在剧中饰演个性正直的检察官邹雄之女邹桐。
2017年2月24日,与张嘉译共同主演都市家庭剧《美好生活》,在剧中饰演杂志社编辑梁晓慧;2018年5月,与吴奇隆联合主演时装剧《月嫂先生》,在剧中饰演外表干练飒爽、公私分明的地产公司副总那娜。
2019年4月14日,主演的时装剧《因法之名》播出,在剧中饰演个性正直的检察官邹雄之女邹桐。10月23日,主演的悬疑刑侦剧《时空来电》播出,在剧中饰演何君;11月26日,出演的古代传奇剧《庆余年》开播,她在剧中饰演长公主。
扩展资料:
李小冉的相关情况:
1、2002年10月,主演由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武侠剧《金蚕丝雨》,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独孤凤。
2、2004年,与张智霖、钟汉良搭档主演了改编自温瑞安同名小说的古装武侠剧《逆水寒》,在剧中扮演毁诺城城主息红泪。
3、2005年,出演由车凯颂执导的古装剧《大清洗冤录》;8月,与赵文卓、吕良伟、蔡少芬合作拍摄了古装武侠剧《七剑下天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小冉
《浪迹天涯》、《金蚕丝雨》、《刺虎》、《逆水寒》、《金茂祥》、《凤穿牡丹》、《夜幕下的哈尔滨》、《军医》、《故梦》、《南下》、《来不及说我爱你》、《春暖花开》、《钱多多嫁人记》、《莲花》、《大丈夫》、《姐妹兄弟》、《追击者》、《毕业歌》、《因法之名》、《时空来电》、《今生有你》、《林深见鹿》、《正好遇见你》、《我们的日子》
电视剧《美好生活》正在热播,该剧由天意影视、贰零壹陆影视传媒出品,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联合出品,吴毅担任总制片人,刘进导演,吴力、武刚担纲制片人,徐兵编剧及监制,由张嘉译主演并担任艺术总监,吸引了李小冉、宋丹丹、牛莉、李乃文、辛柏青、姜妍、岳以恩、程煜及陈美琪等实力派演员加盟。
《美好生活》讲述了身患重病的“病娇男”徐天(张嘉译饰)在经历了情感、事业的双重打击后决定回国发展,之后和杂志社编辑梁晓慧(李小冉饰)产生情感纠葛、重启人生的故事。随着“被出轨”、“换心”等各种问题的浮出水面,观众也渐渐被剧中展现的细腻情感带入戏,并开启节后追剧模式。只待从徐天和梁晓慧的纠葛中,看到大时代社会转型时期下人们情感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一窥隐藏在生活这座冰山下的“情感暗涌”。
虽说《美好生活》是一部正能量满满的都市情感大剧,但在前面4集一直没让观众省心。主人公徐天刚回国做了一场换心手术,随后遇上了“这颗心脏”的遗孀梁晓慧,两人宿命般的相遇,让《美好生活》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治愈系色彩。张嘉译的“水逆遭遇”与李小冉的“生死情关”让观众揪心不已,但其实,这部剧最戳人的地方就在于此,让观众跟随着主人公的生活起伏,去感受一场大开大合的情感体验。
《美好生活》从一个个小人物的普通生活中,映射出大时代下老中青三代的生活和爱情,并且立足当代社会话题,进一步挖掘生活和社会的本质,为我们呈现出一场虐心又真实的社会感情万象。正如某位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切身感悟:“剧中每个角色的经历都在告诉我们,在人生的路口总要做出抉择,没人能帮你决定,除了自己还是自己。”
口碑持续走高的《美好生活》每晚19点30,正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热播,并在优酷视频全网首播、腾讯视频联合播出。
科学与生活 是中国期刊网的一种综合期刊,基本可以说是全科收录,期刊质量一般
《科学与生活》不算二类期刊。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
发展现状
缺乏有效地市场
期刊的状况是与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市场还不够成熟,同其相联系,期刊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期刊市场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期刊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的期刊虽然有八千多种,但是办得好的并不多。许多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都有自己的期刊,但是办刊专业人员缺乏、财政支持力度不大,有些期刊仅靠收取作者的版面费生存。
缺乏对自身的定位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一份成功的期刊,就要先了解自己,对期刊有个准确的定位。很多期刊没有明确的编辑方针,缺乏办刊理念,也不清楚自己的读者群是谁,甚至对自身的优势劣势也没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只是盲目地办刊。
事实上,办好一份杂志,需要有好的文章,吸引人的图片,更要有合适地编排,杂志社缺乏对自身的认识,自然就不清楚什么样的文章图片适合自己,什么样的排版符合读者的要求。如果连自身杂志的卖点和亮点都不清楚的话,何谈杂志的发展。
正常评审职称、自主招生等。科学与生活杂志社稿件录用一篇可以用于正常评审职称、自主招生、考研保研、加分晋升。《科学与生活》是2009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科学与生活属于新疆科学技术学术刊物,省级期刊
《中国新农村》副社长兼《环境与生活·美丽乡村》杂志副总编
市级的。作文大赛归属于语文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征稿,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生,一般分为公开征稿和现场竞赛。通过比赛,可以让孩子们增强写作热情,提升写作能力,塑造自信人生。作文大赛,对于激励中小学生写作很有意义。为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所倡导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等相关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文件精神,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对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生活》杂志社、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协办的“全国青少年基础学科素质教育展评活动暨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定于每年3月至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特约撰稿 叶晓婷 本刊记者 郑挺颖
人类社会需要人口普查,自然万物的“社会”也同样需要生物普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党委书记杨永平研究员,从事植物学研究30余载,从“世界屋脊”到北极都留下了他的科考足迹。他带领团队对不同区域的植物进行摸底,还深入植物的微观世界,破译基因密码,为有关部门制订科学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带领团队为贫困地区民众的生计出谋划策。
8月2日上午,《环境与生活》杂志连线采访杨永平研究员,听他讲解了我国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门道。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党委书记杨永平研究员)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包含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3个层面。近些年,人们对前两者的保护比较重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物种进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而对遗传多样性比较陌生。任何物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方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8月2日,杨永平研究员在采访中,向《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强调了“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
杨永平研究员在“植物分类”“民族植物学”“植物的基因组进化与基因功能”等研究领域已深耕30余年。他谈到,同一物种若在不同地方生长,其遗传多样性未必一样。要真正有效保护物种,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至关重要。
为让记者更直观地了解“遗传多样性”,杨永平举了个动物研究的案例:以前大家认为全国各地的娃娃鱼(大鲵)是同一种,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研究员及其团队从各地采集了野生大鲵个体,并从上千个大鲵养殖场获取样本,做了基因组测序,在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差异时发现,此前分类学上认为的大鲵并不只是一个物种,而是至少包含5个亚种,如广西亚种、四川亚种、贵州亚种等。“不同地区的野生种群数量悬殊,若不加区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一些小种群亚种的保护反而不利。通过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挖掘出物种保护的重点,实施优先保护策略,对于制定物种保护计划有指导意义。”
以转基因技术验证基因功能
杨永平介绍,他的专业领域“植物基因组演化”研究的是同一物种在基因组、蛋白组、转录组里面的差异。他还研究植物的基因功能:“植物要实现一个功能,需要多个基因相互协作,它们之间有上下游和辅助等关系。我们研究基因功能的调控网络,比如这个功能基因如何调控了下一个功能基因。”
要验证植物的基因功能,杨永平通常会利用转基因技术。比如研究发现高原植物的某个基因可能与抗旱相关,就把它克隆出来转移到模式植物拟南芥(相当于植物界研究的“实验小白鼠”)中,看它在缺水环境下会发生哪些变化。杨永平强调:“我们只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去验证基因功能,不形成产品。”
他还告诉记者,传统杂交技术其实也是转基因的过程:两个物种、品种进行杂交,精子和卵子结合,这是全套的基因组交流,会引入成千上万个基因。起初的育种目标并不清楚,人们只能被动等待基因无序转变,长时间进行回交筛选,最后选出有用的品种。“转基因这个名字容易带来不好的遐想,学界越来越提倡叫‘分子杂交育种技术’,其实就是把过去传统的杂交方式,变成用某一段基因去和另一物种或品种进行更精准高效的杂交。”
科考促成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作为一名植物研究人员,野外科考对杨永平来说是家常便饭,青藏高原、北极等环境条件苛刻的地区都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迹。
1986年7月,杨永平从兰州大学生物系毕业,随后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89年8月,他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并从实习研究员干到研究员、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在该所学习、工作近34年。
1990年,25岁的他机缘巧合参加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在高寒无人区可可西里待了3个多月,与同事合作鉴定出该区有种子植物231种。“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区域定位是立足云南,面向我国西南地区和喜马拉雅地区,所以我对青藏高原的植物研究与研究所的定位不谋而合。”
杨永平说,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主要是“摸家底”,每天的目标都很明确——采标本,回来进行标本整理。“不管认不认识都采回来,那是一趟‘发现之旅’。”他比较满足的是,这次考察让他对可可西里的植物本底情况有了更多的认知,作为科考的重要产出,科考队员们共同起草了关于建立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报告,并最终获批。可可西里因此被批复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物种均纳入保护区进行保护。
杨永平云淡风轻地回忆着,在青藏高原考察,陷车是常有的事,沿途的不确定性层出不穷。他说:“有时天快黑了,车却陷入沼泽地,有时直接坐在车里过夜,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发生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在野外要学会随机应变。”
(杨永平在第二次青藏科考时经历陷车事故。在青藏高原考察,陷车是常有的事。)
(1990年,杨永平参加可可西里考察,路遇陷车事故,科考人员集体合力拉车。)
二探青藏寻植物绝技
众所周知,被称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与地球南北极颇有相似之处:冰川众多,储存了大量淡水资源……杨永平说,它们还有“生态环境脆弱”的共同点,“环境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植被,对这些植被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找到合理保护的对策。”
2002年,杨永平成为首次进入北极进行科学研究的中国植物学家之一。科考期间,他和同事奔波于山地、河滩、草甸和冰原,寻找不同生境下的北极植物,统计种类,采集标本,目标是对北极和青藏高原的植物进行对比研究。
(杨永平(第一排右起第四)2017年参加了第二次青藏高原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与考察队员合影。)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又成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环境变化不确定性最大的地区。2017年,中科院组织第二次青藏高原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杨永平担任“河湖源”生物与生态变化考察队队长。作为“植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评估”课题的负责人,他带领队员们爬山涉水,除了进一步摸清青藏高原植物的种类、分布、区系等家底情况,更想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当地植物的家谱,从种群遗传、分子进化、气候变化等角度切入,看看它们身怀哪些绝技,竟然能攻克高原“寒”“旱”和“繁衍”三道难关,同时希望考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此为基础评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现状。
(青藏高原成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环境变化不确定性最大的地区。)
青藏高原受全球气候变化最明显的影响是增温——变暖幅度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杨永平指出,从遥感结果看,青藏高原近些年的植被更绿了,暖湿化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植物生长,“不过,植被向好也有国家近些年推行草畜平衡政策的影响。”
(从遥感结果看,青藏高原近些年的植被更绿了。)
杨永平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可能是百万年的过程,如果压缩到一二十年来看气候的极端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其实很难预估结果。暖湿化对于喜欢高温的植物来说也许乐见其成,而对于原来比较喜欢低温环境的植物可能就无处可去了。暖湿化也可能导致病虫害增加,对当地植物也许就是新威胁。“植被变绿了、草长得更好了,这只是很简单的一个指标。我们不能据此就认定好或不好,物种有何变化,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物种和病虫害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深入研究。”
杨永平说,野外是最生动的教学场,“有些植物以前只见过标本或照片,但通过科考见到实物、采到标本,做个简单观察也是有收获的,一些新的科学问题可能就在大脑里萌生了。另外,我们是综合性的科学考察,涉及土壤、地质、气候等,通过跨学科交流,相互启发,知识面也拓宽了。”
(杨永平研究员在野外采集植物标本。他认为,野外是最生动的教学场。)
植物太坚韧而被忽视?
杨永平注意到,动植物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众对植物保护的关注度要比动物弱。他认为,这是因为物种的明星效应不一样,公众更倾向于关注那些具有明星效应的生物,所以对一些大型哺乳动物印象深刻,熟悉度较高;另外,大多数植物的自然繁育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比较强,枝条、花、叶等可不断再生,而动物相对脆弱,如狮子、老虎等处在食物链顶端,对食物链下端和栖息地的依赖性很强,脆弱性明显,更容易催生人类的同情心。“相较之下,若有人随意采了一株兰花或拔了一株药用植物,很多人就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不就一株草嘛,和伤害一只高级动物相比好像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对植物的保护,相关部门在管理、立法等方面的重视度也不够,所以长期以来植物的价值被低估了。”
我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物质基础(如食物、药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柱(如油料、木材)……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战略性生物资源。
杨永平透露,国际上已把对生物资源的占有和研究的深度视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象征。为此,各大植物园、植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库乃至公众都需要加以重视,并做出相应的努力。
植物园:物种避难所
“你看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下简称‘植物园’)的标志,整体像榕树造型,上半部分的绿色圆点体现了热带植物的丰富多样,下半部分3个支柱代表植物园‘科学研究、物种保育、科普教育’三大职能。”杨永平向记者介绍了其工作单位标志的含义。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一角。植物园具有科学研究、物种保育、科普教育等职能。)
杨永平强调,植物园除了具有休闲旅游功能,还开展科学研究、园林园艺、科普教育等工作,其“科学研究”性质与其他研究所几无差别;“物种保育”和“科普教育”对植物园来说缺一不可。他介绍,“植物园”的概念源于西方,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大作用是“物种保存”。比如英国1759年开始筹建皇家植物园——邱园,目前收集了超过5万种活体植物(含种子)。作为国内外知名的5A风景名胜区,版纳植物园收集了超过万种活植物,还保存着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的植物园。
(热带雨林常绿木质藤本植物碧玉藤,又名“翡翠葛”,因其花朵具有自然界十分罕见的绿松石色而被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 来源: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据他介绍,版纳植物园在物种保存方面还做了一个“本土植物全覆盖”项目:2013年~2016年,该园对云南热带地区植物进行野外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植物在原生境长得好,就让它在自然界生长,但如果原生境被破坏,就地保护很难实现时,引种到植物园里的迁地保护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重要补充手段。不过,引种的物种会在合适条件下再栽回原生境中。我们植物园曾把15种兰科植物通过组织培养(简称‘组培’)后,再进行回归保护,成功扩大了它们在野外的种群数量。”
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植物园迁地保护了445种极危植物、787种濒危植物和1130种易危植物,对数十种濒危植物进行了野外回归试验。
(爬藤属植物的根上,无叶无根无枝条,连植物最基本的光合作用特征都没有,只在繁殖期,才开出如荷花大小的血红色花朵,有一股淡淡的腐臭味。 来源: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抢救野生种群为未来育种铺路
有人认为,没必要耗费大量精力物力去拯救几近灭绝的物种,杨永平对此并不认同:“首先,我国有相关的保护设施、科研队伍,也有经济能力支持,在客观条件允许时不能眼睁睁看着物种消失。其次,要着眼于植物未来的价值去算账,很多还没研究透的植物,也许是很有利用潜力的,有些已证明很有经济价值。比如药用植物‘三七’,其产业规模就有上百亿元,云南东南部广泛人工栽培,但其野生种几乎找不到了。要把三七产业做大做强,需要持续的育种支持,也需要遗传多样性的不断补充,若物种野外灭绝,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困难了。因为人工栽培是按照人类需求去育种选择,特点相对单一。而在野外,植物都自由生长,套路与栽培的不太一样,所以基因里可能存在更丰富的耐旱、抗病等优良特性。野生种群如同基因池,只有好好保存,才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遗传多样性,为人类育种打下基础。”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创新植物药和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永平透露,昆明植物研究所多年来也在做物种保存相关工作,比如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植物在不同区域分布不均,有一些对生境要求独特,是很小的种群;还有一些本来野外分布挺多,但因为人为活动才成为有灭绝危险的物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有许多是我国特有的,具药用、食用、材用等价值,比如药用价值极高的五叶黄连、铁皮石斛等。有些则在生物演化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银杉、水杉等,对研究松柏纲植物的系统发育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若不及时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生物特征和基因价值可能在人类尚未了解前就消失了,损失难以估量。 来源: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杨永平强调,“提出‘极小种群’的概念本就是抢救式的,这些最易丧失的生物资源若不及时保护,其生物特征和基因价值可能在人类尚未了解前就消失了,损失难以估量。保护它们主要是依托植物园和种苗繁育基地来进行规模化繁育,最后让繁殖的后代回归自然,希望在短期内帮助它们扩大野外种群数量。”
亚洲最大种质库“花样”备份植物
(已故著名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征镒曾提出:“一个物种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盛。)
生物的遗传资源也被称为种质资源,包含生物全部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各种遗传性状和特征。已故著名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征镒曾提出:“一个物种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盛。”杨永平告诉《环境与生活》记者,1999年,吴征镒院士致信国务院,提出建立国家“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设想,于2004年得到正式批复。2008年,“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式运行。这也是亚洲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主要保存全国各地的植物资源,兼顾动物、微生物。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亚洲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以多样化的方式保存全国各地的植物资源,以及动物和微生物。)
杨永平还举例说明种质资源库的重要性:“某个地方要修水库,可能会淹没某一种珍稀植物,那我们可以采集它几年的种子,放在种质资源库里保存备用,就算这个地区被淹了,珍稀物种的种质得到保存,还有机会开枝散叶。另外,有的植物过去以为灭绝了,后来又被人发现了部分种群,那就可以把种子留存在种质库里备份,或通过组培方式扩展种群。”
他提到,1906年,有个法国传教士在云南采集了植物“弥勒苣苔”的标本,后来人们以为它灭绝了,直到100年后的2006年被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再次发现,其实是生境变化让这种植物变得少见。工作人员对弥勒苣苔进行种质保存,并进行组培研究,目前其成株已由最初发现的640株增至2000余株。
(我国多年生草本植物弥勒苣苔的花冠上唇4浅裂,下唇不分裂。)
杨永平还区分了几种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中国农科院的“种子库”保存了很多农作物种子,让种子干燥后在低温环境下休眠;而植物园保存活体植物,要经历风吹雨打、生老病死。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则面向所有野生物种而不只是农作物。除了种子,我国的种质资源库还考虑用更多样的保存方式。他举例,有些热带植物的种子一脱水就失活,生命也就没了;有些植物的种子本身就短命,比如具有极高的观赏、药用、科研及生态价值的兰科植物,其豆荚一样的蒴果存了上万粒细小如“粉尘”的短命种子,只能以组织培养、离体培养等方式来保存而不宜用种子保存;还有些植物压根不靠种子繁殖,比如蕨类植物就没有种子。
仿野生栽培激发药效
云南省生物物种数约占全国的一半,享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等美誉,为发展生物产业奠定了基础。比如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云南省有6157种药用植物,占全国的。
市场上,人工种植的药材比较普遍,价格相比同类的野生品种低一些,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野生的价值更高。对此,杨永平举例道,“人参会累积有药用价值的皂苷,但这需要通过次生代谢,付出能量等代价才能形成,其实不是它特别想累积的,只是为了应对不良环境条件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人工栽培的环境条件很好,比如大水大肥,它生长过快,很可能就不那么需要累积皂苷了。这样的人参产量虽大,但有效成分就可能不如野生种。”他强调,植物要从野生变成家种为人所用,前提是需要科学研究做基础和指导,搞清植物在哪些条件下会累积有效的药物成分后,人工栽培时模仿野生环境给植物施加相应的特定条件,就能诱导植物累积有效成分,从而减少对野生植物的利用压力。
杨永平指出,许多野生植物如今已经被采得所剩无几了,人们这才开始意识到要发展人工栽培技术。“像石斛这种药用植物过去野外采集比较多,现在已经变少了。一些制药公司批量生产,机器设备大,需求量高,资源的可持续供应至关重要,靠野外的资源远远不够,所以就开始研究组织培养,组培技术突破了,采集野生石斛的就少多了。在植物被广泛利用之前,应先把合适的栽培技术研究出来。”
植物研究帮扶脱贫
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但也是贫困地区集中地带,当地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大量利用植物,如何在改善生计的同时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地扶贫和发展的焦点。
杨永平认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当地能走什么路。对贫困地区来说,发展生计才是保护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吃饱了,经济条件改善后才有更多余力去支持环保事业。云南乃至西南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水平和金融资本有限。引导‘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思路没问题,但产业发展需要科技成果转化。有些相对容易掌握又实用的科技其实可以转移过去,指导当地人利用。”
目前,杨永平正在主持“云南昭通科技扶贫与特色生物产业示范”项目。“昭通种天麻比较多,但当地人过去对种植环境的认知并不够,我们结合自己的技术研究,在当地筛选更适合天麻生长的环境,帮助提高产量。另外,昭通盛产土豆,我们帮当地人研究了一些生物肥,教他们栽培技术。当地还有畜牧业,我们就教他们种一些生物量更好的草保证饲料供应。当地猕猴桃种植存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就给他们开培训班,另外还引入比较受市场欢迎的猕猴桃品种,帮助当地引种新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延长产业链。”
(杨永平在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深度贫困地区四川昭觉,研究食、药、饲三用植物蔓菁。)
杨永平的团队还在研究具有藏文化特色的食、药、饲三用植物“芫根”,这是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又称蔓菁,它是研究植物对高原环境适应机制的理想材料。“这种植物本来长在低海拔地区,现在青海、西藏、云南等高原地区也种了。我们正在研究不同种植区域的芫根遗传多样性有何差别,以及它在高海拔地区生长后基因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有哪些成分,以便进行更多功能的开发,帮助拓展产业链。”
少数民族以信仰指导植物守护
云南是多民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对当地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杨永平指出,这是他们世世代代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应该被尊重,甚至可在农村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示范作用。
傣族就有比较典型的保护系统。杨永平介绍,农耕的发展使傣族人形成了“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稻,有稻才有人”、“砍山三年富,山秃几代穷”的保护理念。村寨里的人去世火化后被埋在森林里,形成了“龙山”。龙山里的植物不能破坏,村民要烧柴就靠村寨里种的材质优良、有很强萌发能力的铁刀木。龙山的存在保护了许多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并使西双版纳保住了一些热带原始森林。
杨永平说:“他们还受宗教文化影响,在佛寺庭园中栽培了许多与宗教相关的观赏植物,有很多从国外引进,就像一个个小植物园,是我们学习引种驯化的好场所。”
让社区成为迁地保护场所
杨永平介绍,我国的自然保护此前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抢救式保护”:政府建立保护区,划清明确的边界,组织护林员等队伍,把划定在边界里的保护落实到位。
第二阶段是1998年长江洪灾后退耕还林的“恢复式保护”,对保护区以外区域的公益林、集体林、国有林等进行生态补偿。“第二阶段至今还在持续,这两阶段主要靠政府投入,今后应该对这些保护行动做些成效评估。我认为第三阶段已经萌芽,就是全社会参与‘美丽中国’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比如农村社区保护水源涵养林、保护一条沟,城市社区、一些大企业也加入保护的队伍中来,环保组织的声音也越来越强。”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杨永平非常推崇“社区参与”这种方式。他认为,村寨、社区亦可效仿植物园,作为迁地保护的基本场所。他举例,西双版纳植物园周边有社区要进行景观绿化时,植物园就结合自己特色为社区提供国家保护植物树苗。“社区很乐于参与这类行动,毕竟自己村寨中拥有国家级保护植物,他们也很自豪。我们还提供保护植物的种苗给企业,比如放到五星级酒店去种,其实也是鼓励企业参与植物保护事业。”植物园里的树苗毕竟有限,植物园还开辟大棚,邀社区来育种、共建苗圃、进行管理。“让他们亲自参与,我们提供条件和技术指导,成果归社区所有,大家很踊跃。”
原定于2020年10月在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至2021年5月17日至30日。杨永平参与了大会的一些筹备工作,如重点展示云南这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他还参与了生态环境部关于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讨论。
对于明年的大会,他与同事计划组织一些专题分会场。在中国,全社会未来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杨永平希望,届时能与国际同行交流社区层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好的经验和做法。
【学术百科】
杨永平
2020年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党委书记、副主任、研究员;2002年至2019年间,曾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他198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和民族植物学研究,研究领域是“植物的基因组进化与基因功能研究”。
杨永平研究员多年来承担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他是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植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评估”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适应策略”项目负责人;中科院科技扶贫项目“云南昭通科技扶贫与特色生物产业示范”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紫花针茅对青藏高原不同降雨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喜马拉雅重要植物区系成分的来源和演变”专题负责人。
(本刊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环境与生活》编辑部。
责编:本栏目责编/郑挺颖 网编:王之远)
环境与生活网是《环境与生活》杂志的官方网站,《环境与生活》杂志是由国家环保部直属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是国内环保领域权威性主导期刊,环境与生活网河北频道是《环境与生活》杂志社的组成部门之一,负责河北区域的新闻采编、活动组织、广告发行等工作,环境与河北频道网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