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七十年的史学发展道路.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 中国史学工作者自觉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 在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理论体系, 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道路, 探索中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 阐释中国历史发展规律, 服务党和 ...
斯旺森教授是国际著名中世纪史学家,著有《12世纪文艺复兴》等学术论著多部。. 在本次讲座中,他将结合自己五十余年的治学心得,引领大学新生们认识中世纪欧洲史这一相对陌生的研究领域。. 主持:李化成 教授. 时间:2019年11月17日 19:00-21:00. 地点:陕西 ...
现代史学语境下的经学认知:顾颉刚经学批评探析 2017-03-16 09:59 李育民: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近代中外条约研究 2017-03-15 10:54 瞿林东:侯外庐在史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上的贡献 …
我国历史学研究最高水平学术期刊《历史研究》2020年第6期刊发了我院刘祥学教授的最新论文《“四夷来朝”与明初百年对外关系的变局》。《历史研究》为中国历史研究院院刊,创刊于1954年,是党中央决定创办的全国性史学刊物。毛泽东同志亲自确定“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郭沫若同志出任首届 ...
职业史学家们藐视对过去的一切记忆,只保留那些借由他们自己的研究得到印证,并在行内的权威期刊上发布出来的历史记忆,这是否明智呢? 修正主义的毁灭性能量最终创造的不是一个新的、得到改进的过去,而是一个真空,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发生?
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是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标准化产品之一,本平台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数据基础,通过对国内出版发行的15000余种科技期刊、7000万篇期刊全文进行内容组织和引文分析,为高校图书馆、情报所、科研机构及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文献服务。
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 夏时期探索不仅仅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命题,更是中国历史学的重大问题。. 纵观夏文化探索学术史的冷热转折,有三方面的线索可稽:现代史学对上古史的取向、对待历史文本的态度、史料的释读方法。. 现代史学对夏王朝或者夏文化 ...
史学工作者在从事史学工作的同时,对如何正确认识“史学与人民的关系”的这一问题有所思考,知行合一,能更好地促进史学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8年第1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清华大学的彭刚教授认为,当代西方史学理论进步巨大,但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史学理论领域已经由巨人时代步入了凡人时代。当代诸如海登·怀特、安克斯密特等人的工作,在我们充分认识到和肯定其理论创获的同时,也完全可能走出既取其所长又有所不同的新路。
牢记史学的价值取向 时至今日,中国史学界的整体认知水平已达到很高水准,社会大众已显现了对历史知识的巨大需求,为“如何正确构建史学与人民的关系”这一理论难题的探讨提供了很好时机。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思考,以求抛砖引玉。
史学由一个旧的道德视角转向一个新的框架体系时产生的冲突实际上是"认知型史学与规范型史学的对立".在这一冲突之前,历史研究在西方是属于认知的领域,在东方则是一套规范体...
一个半世纪以来东亚史学尽管接受了现代西方认知型史学的方法,但它的规范性和公立性却依然故我,在根本上保留了其规范型的特征。规范制约了形式,而形式排除了认知的可能性。规...
从事件经历角度观察的建筑史研究,既有通过记载对参与者前见生成的连续还原,又有研究者后见通透的缝针式旁白,从而产生了体验感知和认知超越并行的趣味。李纬文《明嘉靖朝北京太庙改建规划方...
来自维普期刊专业版喜欢0阅读量:33作者:艾卡特·席勒尔,仕琦摘要:认知科学是什么?撰写一部认知科学史很不容易.这个术语本身是晚近才有的,一些学者认为并不存在一门...
史学阅读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我国知名学者、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
【摘要】:在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热潮中,顾颉刚对经学在中国通史中地位的认知与他的"疑古先锋"形象既有吻合之处,也存在较大反差。他以经书辨伪为前提,批评传统经...
本目录为历史学核心期刊,是根据北大核心期刊和南大核心期刊综合而总结的,涵盖了全国各大历史学核心期刊,本目录不仅可以查询历史学核心期刊,还可以检索正在出版...
认知型史学与规范型史学(1)史学的一个特点是它的构成并不能左右它的性质,相反,构成它的那些成分以及构成本身的性质却是决定于史学在特定文化系统中的位置和角...
普勒姆对过往世代的史学家可谓相当严厉,他将其同真正的史学家对立起来,尽管如此,普勒姆敏锐地认识到往昔史家创造的那个过去的价值,尽管是勉勉强强的。正如普勒姆本人说的那样,“倘若...
设计史学的认知基础及研究新趋势片论郑巨欣引言:不一样的设计史学背景和传统对根据人】设计的小同定义和理解,设计史学的历史能久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