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国科技期刊整体而言体量小、品种少,缺乏资源整合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中国期刊只能选择与拥有国际发行渠道的国际大出版商合作,即“借船出海”。
98%的论文外流。创办的期刊也大部分是和国外出版商合办的,即所谓的“借船出海”。必须得到国外出版商的认可,才可以创办。我们的出版平台具有自主产权,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创办新刊,创办什么样的期刊,按照我们的创刊经验来创办新刊。
通过这种‘借船出海’,国内期刊已经对国外出版平台产生了依赖。”薛勇彪坦言。 截至2016年底,我国大陆179种SCI期刊中,仅有13种期刊未与国际出版商合作,而是使用自己或国内出版单位开发的平 …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夯实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 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肩负着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 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了“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的要求。
彭社长指出,重庆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自身资源有限,但期刊社通过 “借船出海”,汇聚各方资源,使 6 本刊的影响力迅速提升。 交流中,彭熙社长邀请《福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作为 2019 年 11 月 8-10 日由期刊社策划组织的“第 20 届流体动力与机电控制工程国际会议”中文论文推荐 ...
中科院英文期刊“提升计划”资助效果分析 俞征鹿 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副研究员 非英语国家英文期刊的传播价值评估 苗晨霞 亚洲科学编辑理事会ACSE和TrendMD 地区总监 中国英文学术期刊传播创新: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直击现场 The End
在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基础上,对国内数字出版运营商进行整合,培育出在国际营销能力和全球性品牌运作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学术数字出版集团,彻底改变我国学术期刊长期“借船出海”的被动局面,走出一条 ...
安克创新的华丽转身:从“借船出海”到“智造出海”丨第一财经X亚马逊云科技 第一财经 2021-09-08 11:33:32 责编:郁赟
“借船”“造船”并重 抓住数字化时代“弯道超车”机遇 与国际知名出版商合作“借船出海”,是中国期刊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方式。2013年,《先进制造进展》面向全球招聘主编,其合作伙伴、国际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推荐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倪亦靖。
摘要: 【目的】 为突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发行瓶颈,建立自主科技成果传播平台,实现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转变,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并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和国际出版集团的发展现状,剖析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局限,找出关键所在,提出解决策略。
[目的]阐明通用数据仓储是未来开放数据出版的主导性媒介之一,我国科技期刊的数据出版应与通用数据仓储相融合.[方法]在文献分析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
厘清不同类型数据出版载体在媒介形式上的差异,阐明通用数据仓储这一媒介形式将成为未来数据出版的主导性媒介之一;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数据仓储出版...
在当今世界大国竞争中,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十来年,与国际专业出版集团合作“借船出海”,已成为...
在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多次出现一味依靠国外尖端技术“借船出海”后受制于人而难以快速发展的局面,不堪回首的惨痛历史教训警示我们居安思危尤为重要。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日趋强...
【结果】科技期刊与通用数据仓储的结合,是提升开放数据出版水平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可采取"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相结合的策略.【结论】短期来看,借船出海是提升我国混合期刊和...
我国科学期刊“借船出海”编辑推荐:拥有包括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等多种优秀学术期刊的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PG),再次向我国优秀科学期刊递来了橄榄枝。前天,...
但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借船出海”所带来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比如期刊出版受制于国外,办刊自主性被绑架,期刊发展失去自我,期刊、机构乃至国家利益被掠夺,我国的期刊人常常被沦为...
继续深化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扶植具备实力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走集群化道路,加快数字化出版和信息化服务转型,实现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作者首先回顾了自己所在英文学术期刊这五年与国外出版商合作的发展状况,从稿源情况,影响因子,国际化程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期刊在"借船出海"这五年确实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大国竞争中,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十来年,与国际专业出版集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