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供图原创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捕集二氧化碳成为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南京工业 ...
南京工业大学供图 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捕集二氧化碳成为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南京工业大学刘晓勤、孙林兵教授课题组研究出一种新型智能吸附剂,能够实现对二氧化碳的低能耗和可控性捕集,这一成果不久前刊发在国际化学领域顶级期刊 ...
为了发展更多的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帮助学科在投稿杂志的选择上有据可依,现将22个学科的《ESI收录期刊列表》全部提供给学科,以供参考。. 《ESI收录期刊列表》会定期更新,更新的期刊列表将不断在研究生院网站上发布,请各学科留意。. 研究生院 、信息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开展“百名专家百企行”活动. [07-18] 学院师生赴南湖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07-17] 学生工作. 学院召开2020级学生暑期线上交流会. [08-08] 我院志愿者助力江浦街道开展核酸检 …
南工大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公共服务平台”等7个“国字号”科研平台的省属高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
2021年1月,南京工业大学ESI全球综合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4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0年9月,泰 …
该报告对世界范围内传播较广、影响面较大、学术影响力较强的学术期刊共13063种发布了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其中海外学术期刊11655种国际期刊(包括SCI 期刊8954种,SSCI期刊4691种) …
7月16日,南京工业大学以第一作者单位,全文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顶刊《Science》杂志上。这已经是南工大今年的第4篇Science!Science期刊见文,有多嗨?2021年,Science期刊的影响因子(IF)为47.728,毫无疑问,
南京工业大学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再发一篇论文!.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是目前电池界的一位“宠儿”。. 但是它的商业化发展却面临着一个极大的“拦路虎”:热机械不稳定性——电池在热循环中容易开裂、分层 ...
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安众 ... [新华日报]南工研发分子态高效蓝色室温磷光 黑暗里,主动“显现 ... 2021年6月30日,我校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创办的国际学术期刊《npj-柔性电子》获得科睿唯安(Clarivat... 黄维院士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6月4日,我校青年教师特任教授戴志高博士(第一作者)和新加坡国立大学ChengweiQiu教授(共同通讯)、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QiaoliangBao教授(共同通讯)在国际化学顶级刊物ChemicalReviews(2...
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Am.Chem.Soc.2017,139,15604−15607,SCI一区,影响因子13.858)上在线发表(文章链接:http://pubs.acs.org/doi/10...
JACS可以说是每个化学人梦寐以求的能发一篇论文的地方。最近,由我校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韦萍教授与江苏师范大学屠树江教授联合培养的2013级博士研究生邱江凯,在...
论文合作及协作单位包括新加坡化学与工程科学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和台湾中原大学...
我校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学川教授团队近日在化工领域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发表题为“Anovelbio-inspiredmulti-functionalcollagenaggregatebasedfl...
近日,我院胡应杰博士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合作在国际化学和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上(https://doi.org/10.1002/ange.201910617),发表了题为“All-...
SCI:可以在LetPub进行关键词的检索查阅到相关期刊名称。分值和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刊物的价值越高。仅供...
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杂志542LB010荷兰21Journalofcomputationalchemistry计算化学杂志540B0023美国22Neurochemistryinternational国际神经化学595C0001英国2...
RegulationofOxidativeStressBasedon{SbW8O30}BySingle-CellProteomicsAnalysis.(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SbW8O30}的抑制线粒体ATP合成和调节氧化应激过程)”为题发表在国际...
我校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提出“热膨胀补偿”方案,解决了这一阻碍固氧燃料电池实用化的技术难题。2021年3月11日凌晨,这一突破性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燃料电池发展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