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李大钊陈独秀创立的期刊
第六卷共六号的轮值编辑,依次是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后来加入的李大钊和高一涵,接替了预备出国的刘半农和陶孟和。由于五四运动爆发及陈独秀被捕,第六卷的出版时间相对拉长,从1919年1月延展至11月。
剧作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艺术地再现了陈独秀、李大钊,在1915年到1921年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这三件大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真实地展现了历史。虽然于和伟曾在电视剧《中国1921》和电影《建军大业》中两度 ...
陈独秀和李大钊当时都是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月薪300大洋,还办杂志、写文章、做演讲,李大钊月薪180大洋。他们衣食无忧,锦帽貂裘,可以过着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不要。他们要带领穷人闹革命,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于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主要撰稿人在《新青年》上发出了时代呐喊:要拥护“德先生”(民主),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科学),不得不反对旧思想、旧文化。. 以陈独秀为旗手的先进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对 ...
李宏塔:李大钊一开始不是创刊人,《新青年》是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的,后来到北京,李大钊成为主要撰稿人。 2015-04-29 06:49:00 文物的前世今生:一 ...
但陈独秀应属首位。”2002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对陈独秀在建党中的作用做了比较客观和公允的评述,在“党的早期组织”部分开宗明义地写道:“最早在中国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李大钊和胡适知道消息后,就在北京车站等着返程的陈独秀,立马把他转移到朋友家里,过了几天,李大钊又护送陈独秀去上海工作。 “他们打扮成追账的账房先生,赶着车出了朝阳门,然后奔天津再 …
李大钊和陈独秀的亲密关系、战友情谊,在这首诗中得到最好的印证。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大钊对陈独秀以“只眼”的署名发表在1919年6月8日《每周评论》上的《研究室与监狱》一文产生了强 …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15年夏,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同年9月15日创办了《青年杂志》。他将革除旧思想和封建陋习的重任寄予青年,期待青年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党的主要创立者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大知识分子,陈独秀当过三年多的北京大学教授和文科学长,李大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和教授。 参加党的一大的13名中国代表,也都是当时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其中读过大学或正在读大学的有8人,读过中等师范或正在读中等师范的有4人,正在读高中的1人 ...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A胡适B鲁迅C陈独秀D李大钊考点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口号(两面旗帜):“民主”“科学”。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阵地:《新青年...
为创办比《新青年》更迅速、刊期更短、与现实联系更直接的刊物,陈独秀与李大钊等又于1918年11月27日,在文科学长会议室创办了《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相互配合,...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李大钊陈独秀创立的期刊的问题>>
填空题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A.李大钊B.陈独秀C.胡适D.鲁迅热门考试高考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初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师教师资格证企业法律顾...
觉醒年代:陈独秀创立《青年杂志》,如春雷般炸响,李大钊都佩服202104/0316:20海豚剧乐部企鹅号分享评论0Flash播放器已经终止服务推荐使用新版Edge、Chrom...
李大钊、陈独秀为开展社会主义宣传,于1918年1月在北京又创办了一个新的刊物是()。A.《青年》杂志B.《星期评论》C.《每周评论》D.《湘江评论》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2)代表人物:___、李大钊、___、鲁迅等。(3)旗帜:高举“___”和“___”两面大旗。(4)阵地:《___》杂志。查看答案和解析>>新...
1918年,陈独秀又与当时同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的李大钊先生一同创办《每周评论》,一同向当时懵懂的中国民众推举新文化,并宣传先进的马克思主义。陈独秀与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更被俗...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周刊。11月27日,陈独秀召集《每周评论》创刊会议...
此时远在日本的李大钊虽然不能参与这一洪流之中,但是一直关注国内局势的发展,尤其是对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十分赞赏。李大钊在日本撰写的《青春》一文,正是对陈独秀的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