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期刊
杜丽红:《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史学月刊》2014年第03 期。2. 曹树基:《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 1918 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01期。(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
而应对瘟疫的疫情防控制度,自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题中之义。那么,如何借鉴近代以来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疫情应对经验,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二) 来源:清史所 作者:清史所 点击数:92860 更新时间:2009/5/21 二、晚清卫生防疫观念的演变 在传统时期,虽然国人不乏防避疫病的观念和行为,而且明清以降还有所进展,但总体而言,时人 ...
明末至民国年间是我国历史上疫病高发期,也是在疫病防治特别是财政措施方面逐渐演变的时期。 关注这一历史阶段重大卫生防疫事件中的财政举措,分析疫病冲击下的财政应对成效,可以对中国历史上的财政职能、国家治理能力的发展与演进产生一些新的思考。
新中国重大疫病防控中的政府协同及实现机制研究. 本书的整体结构和框架十分清晰,基本介绍了从新中国到新时代尤其是非典时期中国政府协同抗击疫情的经验,对于协同学的理论论述也提纲挈领十分精彩。. 该书对我的帮助大致有二: 1.直观了解到新了中国 ...
疫病防治映射着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和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财政应急能力,反过来看,政府对财政政策与财政实践的安排,同样影响着疫情防控的进程。明末至民国年间是我国历史上疫病高发期,也是在疫病防治特别是财政措施方面逐渐演变的时期。
摘要 从传统到近代,中国社会应对疫病的重点基本上经历了从避疫、治疗到防疫的转变,即在认识上,由消极内敛的个人行为转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国家行政介入的公共行为.近代的防疫除了更强调预防以外,也确立了清洁、栓疫、隔离和消毒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模式 ...
4 防治措施 改善树体营养,增强树势是防治栗疫病的根本措施。. 具体方法有:①农业措施。. 对土壤贫 瘠、土层薄的栗园,逐年扩大树盘,压绿肥熟化土壤,施用有机肥;对有条件的栗园应浇足冻 水和发芽前水;新栽栗树定植穴要大要深,并填充有机肥、熟土 ...
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 杜丽红. 【摘要】: 清末民初,北京的疫病防治经历了较大转变,这不仅得益于为应对疫情设立的各类防治机构,而且得益于日常性疫病防治机制的设立。. 清末,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在沿袭传统应对疫病办法的基础上,开始采用宣传疫病 ...
内容提要:行政诉讼中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旨在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富有实效性的司法保护。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规定的行政行为停止执行、先予执行、财产保全、...
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_杜丽红.pdf,··106史学月刊年第期20143··经济社会史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杜丽红[];;;关键词清末民初疫病防治天花...
7杜丽红;;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J];史学月刊;2014年03期8陈雁;;西医东渐与近代中国之医事变革[J];医学与社会;2011年06期9董泽宏;北京中医学社对北京中医发展的影...
1.杜丽红:《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史学月刊》2014年第03期。2.曹树基:《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中国社会...
清末广东善堂的医疗救济活动[J].中华医史杂志,2007,37(3):146-151.被引量:32吴树文.民国中期广州市民卫生观念与习惯的变迁[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4(1):74-79.被...
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TheEvolutionofDiseaseControlinModernBeijing作者:杜丽红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100006出版物刊...
杀灭病虫害恰是头等大事:朗朗乾坤,岂容蝇营?(原标题:春明叙旧百年前老北京如何灭蝇)(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和援引了杜丽红著《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何江丽著《民国北京...
——摘编自杜丽红《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类疫病肆虐。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成立中央防疫...
自1934年起,北平市卫生行政机构开始以运动的形式,大规模推行预防疫苗注射,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摘编自杜丽红《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
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清末民初,北京的疫病防治经历了较大转变,这不仅得益于为应对疫情设立的各类防治机构,而且得益于日常性疫病防治机制的设立。清末,新成立的警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