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获取期刊研究中心(Open Access Journal Research Center)是一家聚焦于国际开放获取(亦称“开源期刊”)英文及中文期刊的研究、出版和发行机构,研究范围涵盖生命科学、医药卫生、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经济管理、环境科学、工程技术、信息 ...
学术期刊发展亦不例外。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术成果产出井喷,高度市场化的西方学术期刊敏锐地嗅到了学术期刊市场背后的超额利润:新办学术期刊不断涌现、出版平 台不断合并、超级期刊和期刊集团快速扩张。
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简称CAJD).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网络出版工程的子项目,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 ...
版权声明:来源(首发):微信公众号《技能Tools》 是不是有的小伙伴论文都发了好几篇了,但对一些期刊的专业术语还云里雾里,这期为大家介绍一些国内外学术期刊的一些基本常识情况,投稿前对一些期刊常识有个大概…
序 : 我即是劝退,生化灰飞烟灭,材料在我脚下燃烧。终于,我要在这颗星球上完成我的转行,因为我就是刀锋之王。从2015年开始,我在知乎上陆陆续续写了一些劝退的文章。也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后不想再谈劝…
可是,这里面似乎有个逻辑问题。学术期刊不能市场化是因为其固有的公益性,但公益性似乎不支持收取版面费,而学术期刊不收版面费似乎又无法生存。怎么办?学术期刊真的不能市场化吗?学术期刊的市场化了,真的会对整个行业带来灭顶之灾吗?
一个朋友想种植中药,然后做一些简单的切片加工,这样利润就会翻翻几番。办一个小型的加工厂,大概需要投资多少钱,需要提交什么材料和证书,最重要的是需要进行GMP认证吗?如果需要认证,应该怎么 …
学术期刊要有未来,必须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作出判断、作出决策并且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要把坚持科学精神和市场运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学术期刊大都是定价最高、利润率最高、学术影响力最大的期刊,即使是非营利性出版机构的学术
《教育科学论坛》是23种综合类期刊之一,这是自2009年开始连续10年获此殊荣,是西南地区同类期刊唯一一家。 期刊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成了全国学术期刊的办刊追求,转载论文综合评价数据也是衡量学术期刊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
开放获取期刊商业模式带来的利润,是以严重伤害科学的学术生态为代价的。中国的绝大多数学术期刊 是没有商业属性的,就该老老实实保证论文 ...
在学术期刊的编辑大军中,“没感觉的”远不只这一人。几个月前,某大学硕士刘牧在博士入学前想要发表一篇论文,投稿后他接到了编辑部的回执,然而1200元的发表费令...
在巨大利润吸引下,一些老牌学术出版集团如Nature出版集团(NPG)也加快了子刊扩军、提升版面费的速度。截至2018年初,Nature系列子刊共有51本,每篇论文出版费用普...
分为学术期刊和大众期刊学术期刊的话,一般都是主办单位的资金支持或者核心期刊以及承办项目的资金奖励;部分学术期刊就是版面费及订阅;大众期刊的话:费用的主...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办学术期刊利润的问题>>
我国期学术刊发行迎来重要机遇。首先,目前中国学术论文发表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国际学术论文每年增加的速度十分惊人,2012年中国学者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已...
根据同方股份2018年半年报显示,知网上半年营收超过5亿,毛利率58.83%。如此高昂的利润,在各个行业都属于非常少见的情况。事实上,从知网的发展历程来看,少不了国家在背后的大力支持。...
成立于2007年的Frontiers出版集团,借着开放获取的东风12年间成功打造100多种学术期刊,其中40多本被SCI收录。2013年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创办开放获取期刊IEEEAccess,2020年...
在巨大利润吸引下,一些老牌学术出版集团如Nature出版集团(NPG)也加快了子刊扩军、提升版面费的速度。截至2018年初,Nature系列子刊共有51本,每篇论文出版费用普...
本文运用盈利模式相关理论,通过文献和资料分析、比较、总结、走访调研、座谈等方法归纳一般学术期刊盈利模式,重点对一般学术期刊出版公司CQ公司的实际盈利情况进行剖析,...
当前中国对国内学术期刊投入很大,而国外的学术期刊主要靠市场运作发展壮大。作为非盈利出版单位的美国化学学会的《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2017年收入5.7亿美元,成为...
学术期刊的办刊模式与经费来源。学术期刊的办刊模式与经费来源佚名【期刊名称】《新华文摘》【年(卷),期】2009(000)003【摘要】刘泽生在《江汉论坛》2008年第11期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