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5月2日。这一天,《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一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论文称,该技术有与 “基因魔剪”CRISPR比肩的高效率,能对特定基因进行敲除、插入等改造,而作者便是韩春雨。
青年学者引发的国际争论. 近日,“一鸣惊人”的韩春雨又陷入了“舆论风暴”。. 2016年5月2日,这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 ...
韩春雨要“翻案”?最新研究发现NgAgo具有DNA编辑能力,免费查看详细内容。 原核 Argonautes (pAgos) 已被提议作为更灵活的基因编辑工具,因为与流行的 CRIS PR/Cas 系统不同,它们不需要与其功能目标相邻的序列基序。 来自嗜盐古菌 ...
韩春雨论文确实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但是,他的论文发表仅仅数月,他便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获得了各方面的资金支持。似乎大家都认为学术论文就不可能出现任何偏差。其实,学术论文,发表的意义就在于大家讨论其事物,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2016年5月,是时年43岁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转折点。以一篇在国际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的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论文一鸣惊人,自此从“坐10年冷板凳”转为“网红科学家”。 同样是5月,时隔三年,经历学术造假风波的韩春雨团队再次发文。
8月3日,河北科技大学在其官网刊发《韩春雨团队发布声明》,声明提到:“鉴于该论文已撤稿,学校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 ...
8 月 9 日,韩春雨应公益组织 Addgene 要求,发布新版的 protocol。直到 2017 年 8 月 3 日, Nature Biotechnology 发布声明,撤回韩春雨团队 2016 年 5 月 2 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该风波随着撤稿公告的公示告一段落。
韩春雨。资料图 北京时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社论,并宣布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 ...
韩春雨的论文撤了 学术界争论依旧. 在一年多的纷争和等待之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学术争议事件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他那篇颇受争议的 ...
宣称通过“Argonaute酶实现基因编辑”的论文作者韩春雨团队,在8月3日宣布主动从国际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撤稿。同年11月,国内外20位生物学家联名在国际期刊《蛋白质与细胞》上发表学术通讯,正式以学术规范的形式 ...
央广网北京1月21日消息(记者刘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韩春雨课题组实验可重复争议,近日迎来新进展,韩春雨向《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提交了与NgAgo(读音...
[摘要]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论文《NgAgo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发表后陷入争论,《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回应将调查此事。韩春雨(资料图)今年5月2日,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
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国际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研究论文引发关注。但一月后,由于实验结果无法重复,遭到国内外多名学者质疑。据该发言...
2017年8月,《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社论,宣布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2018年9月,河北科技大学发布公告,韩春雨团队不存在主观...
韩春雨曾回应,质疑不科学,并称已有实验室重复成功。2017年8月,《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社论,宣布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
就像沸沸扬扬的“韩春雨事件”,单位对石破天惊的国际学术发表竟然没有一点点核查审查机制,就开始向韩春雨怀里猛塞各种头衔和项目,最终竟然是依赖外部力量通过网络打假来矫正,不能不...
有的是一名科学家瞄准科研前沿的默默求索.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寂寞成就了韩春雨,也是困难成就了韩春雨.这种成功,顺理成章.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
如果确定造假,就意味着打入冷宫,发文失去了意义。如果同样项目,别人改进一鸣惊人,韩春雨活过来了。回复6楼2016-10-1319:58圆运动圆运动正式会员5就...
“韩春雨下一步还会投正式投期刊的。”前述人士推测。新闻回顾2016年5月,《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韩春雨团队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被媒体以“甘坐冷板凳、十年憋大招”的故事原型...
5月2日,我校青年教师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DNA-guidedgenomeeditingusingtheNatronobacteriumgregoryiArgonaute》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