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h指数高于40的期刊
1.1 h指数 h指数是美国科学家Hirsch在2005年提出的旨在评价科学家学术成就的一项新指标【1】。该指标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热烈反响。Braun等人【2】则意识到h指数对期刊评价的意义,把针对作者的h 指数概念用于期刊提出了期刊
曾有朋友说看到过我的国内期刊H指数统计,说是有人统计了发在网上。. 我刚刚在中国知网用我的名字按作者搜索、按被引用次数排序搜索结果,可以看出我的引用最多的第31篇文章被引用了34次、第32篇文章被引用了29次,所以我的国内论文的H指数为31. 转载本文 ...
摘要: 测量影响因子排在前50名的中国SCI期刊(不含港、澳、台期刊)的h指数,并依h指数对期刊重新排序,发现有21种期刊排名位次下降、28种上升、1种不变。与影响因子相比,期刊h指数能够深刻揭示期刊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整体的、长期的影响力。
G指数由Leo Egghe于2006年提出,它是H指数的衍生指数,其定义为:对于一个研究者的前g篇论文(根据引用数量排序),其获得引用不低于g平方篇,但是其(g+1)篇论文获得的引用不高于(g+1)的平方。如果需要直观地解释,就是作者有g篇文章平均(在h
H指数的优缺点. 如果按照发表的文章总数量来评价科学家的影响力,只能说明“产量”,无法判断“质量”,如果按照总引用次数评价,可能因为几篇高引用文章而掩盖了总体的质量。这个H指数,表明科学家发表文章不仅要注重数量,也一定要重视质量。H指数 ...
显而易见,由于考虑了累加效应,两 大学科领域的G指数都高于H指数。图 书馆学情报学的G指数均值为54,高于 管理学的G指数均值33.4,同样,图书 馆学情报学H指数均值为40.4,也高于 管理学的H指数均值25.8。两个领域的 非核心期刊也表现出类似特点。
当年,Langer还在第七位,比他低了40左右。由此可预计,Whitesides目前也是过了H-250的人了。因为他这些年还在发论文,而且他的文章引用率近些年不会低。但是因为年龄原因(39年生)他的学术会减少,估计H指数若干年以后会被超越。「炎症风暴」有多可怕?为什么会让新冠肺炎患者突然病危 ...2020-11-21SCI、EI、核心期刊 这些东西等级是怎么区分的?2020-5-31什么是论文的「影响因子」?它有什么作用? - 知乎2019-6-18H因子40是什么水平? - 知乎2019-4-12查看更多结果
这两种期刊的H指数、相对H指数随影响因子的升高而升高,扩散因子与引用期刊数有关,与被引频次的关系随期刊自引情况而定。期刊的扩散因子有可能会消除期...
引入科技期刊的h-指数,并将其应用于ISI数据库中收录的影响因子排名前40位的期刊,以及有代表性的物理学科类专业期刊.分别对这两组期刊进行了h-指数统计分析,并将...
h指数原是为了评价科学工作者个人成就的,但它也可用于评价科学工作者的群体和学术期刊。当用于学术期刊评价时,h指数显示出传统文献计量指标所不具有的特点...
中国SCI期刊;h指数;IF摘要:测量影响因子排在前50名的中国SCI期刊(不合港、澳、台期刊)的h指数,并依h指数对期刊重新排序,发现有21种期刊排名位次下降、28种上...
以ISIWebofScience为检索工具,选取2007年度SCI收录化学类影响因子排名前30位的期刊作为分析对象。统计并计算2005-2006年其载文量、IF,H指数和相对H指数,并对其IF,H指数及相...
一般来说,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与H指数的高低是一致的,但也不全都如此,比如: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的影响因子131.723(2016年数据),是全部期刊中的...
日前,谷歌学术发表了2018年最新的学术期刊和会议影响力排名。Google学术计量中,读者可以浏览100种期刊和会议等出版物的信息,其排序和分类指标是依据五年h指数和h中位数。其中,针对...
不过你同事的建议不无道理。身为一个科研人员,计算自己的h指数其实比用期刊IF衡量声望来的有用...
h指数能够纠正载文量低、综述类文献等因素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虚增效应或误差,也能部分消除学科因素的影响。h指数对于大载文量和低影响因子期刊而言,是一个更客观、更适宜的评...
科技期刊的h-指数与影响因子比较作者:刘红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编辑部,100049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ISSN:1001-7143年:2006卷:017期:006页码:112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