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共约19万字,分9章对《鬼谷子》进行研究,其中主要涉及《鬼谷子》的真伪问题、作者问题、成书问题,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学理论及其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等4个大的问题。 主要结论及其证据如下: 关于真伪问题,从第一章至第五章,分别从《鬼谷子》不伪的文献学考察、与出土 ...
FLBOOK电刊平台是国内先进的HTML5电子杂志、电子画册制作、电子期刊、企业内刊、电子书制作、电子杂志制作软件、电子书刊在线制作与发布平台,集制作、发布、跨客户端阅读于一体的智能化平台。FLBOOK(霏立宝)解决了传统的FLASH电子杂志、电子书 ...
一、鬼谷子兵法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1年间)出生,在中国洛阳的游说之士——苏秦,自称曾学于鬼谷子门下而精通外交谋略,因而前往秦国向秦惠王倡导连横策略,虽经十数次的游说,由于事先未能揣摩秦惠...
中国期刊 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心健;孙膑洞[J];东岳论丛;1981年04期 2 黄德馨;鬼谷子为楚人考[J];江汉论坛;1986年05期 3 张世欣;《鬼谷子》是一部研究说服术的奇书 ...
《汗青格物》之五 鬼谷子,肖亮;-上海国资2010年第08 期杂志在线阅读、文章下载。 全部分类 期刊 文学 ... 研究鬼谷子的人并不少,而称道者却凤毛麟角。原因不外乎鬼谷子重权谋、擅权变的核心思想与主流的价值观、道德观有着莫大的冲突。 (共1页 ...
论《鬼谷子》游说人主之术——兼谈战国纵横家. 尹振环. 【摘要】: 战国时期,“天下方务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史记·孟荀列传》),为当时的纵横家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战国纵横家的游说之术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在 ...
鬼谷子与淄博-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著有《鬼谷子》一书。他... 郑州大学 《鬼谷子》“因”论研究 现存《鬼谷子》一书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是鬼谷子及其弟子共同撰著。
作者:许富宏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6-00 开本:16开 印刷时间:0000-00-00 页数:287 字数:285 ISBN:9787532548972 版次:1 ,购买〈鬼谷子〉研究等国学古籍收藏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
近年大陆学界鬼谷子文化研究综述(上). 来源:蒙山旅游报 发布时间:2016-03-10 17:40:00. 本文以 1990 年后至今为时限,通过大陆地区应用最广泛的电子学术资源检索系统 CNKI (中国知网),以关键词检索、主题检索、全文检索等方式,涵盖硕博论文、期刊报纸 ...
【摘要】:本文以《鬼谷子》中的偏正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偏正结构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与分析。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对《鬼谷子》的研究现状以及偏正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文章体例进行了介绍。
【摘要】:《鬼谷子》是纵横家学派留下的唯一子书。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至《隋书·经籍志》始现。此后历代学者开始注重《鬼谷子》,并从注校、真伪等方面...
内容提示: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谋略家和教育家。他隐居鬼谷,著书立说,传道授徒,自成一家。弟子中不乏功成名就、出将入相者,曾经以合纵连横之说...
鬼谷子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鼻祖,他的游说理论重在论述主体的修养与技巧和对客体的充分认知,即巧用德、才、知以系人心,并通过见类、得情之法,以御人之志.对此"无义...
《鬼谷子》一书是对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曾经大显威力的纵横之术经过它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仿佛被揭开了神奇的面纱,从而为世人所认识。因此,不仅历代研习纵横术者奉之...
第一章绪论对《鬼谷子》的研究现状以及偏正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文章体例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鬼谷子》中偏正结构的结构形式进行了...
全部来源求助全文维普期刊专业版知网相似文献引证文献《六韬》与《鬼谷子·符言篇》雷同四则《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4期发表的李学勤先生的文章《鬼谷子·符言篇研究》(以下称《研究》),肯...
<鬼谷子>内篇是先秦著作,其中的前11篇是鬼谷子原作,而<符言>是从<管子>混入的;<鬼谷子>外篇是唐朝人的作品.著录项来源《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第001期|46-49|共4页作者...
论《鬼谷子》沟通原则王衍飞;孙慧中【期刊名称】《中国外资》【年(卷),期】2011(000)006【摘要】鬼谷子的学说对研究沟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把握鬼谷子的沟通...
为了鼓励兵学爱好者扩大视野,促进对《鬼谷子》的研究,本文尝试介绍文本的主要内容。【期刊名称】孙子研究【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5【关键词】...
【摘要】:《鬼谷子·符言篇》研究李学勤近年大量战国秦汉简牍帛书出土,不仅使人们直接看到当时书籍的真貌,而且影响到对不少传世古书的认识,丰富了中国学术史的研究。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