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 》的开篇之句, 大概是人类书籍中, 影响最广泛的开头之一。 2018年5月5日 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 斯人已逝,真理长存。 今年 ...
红色档案系列 |《新青年》的朋友圈与建党伟业. 坐落在南昌路100弄老渔阳里2号的《新青年》编辑部,铸就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 1920年6月,坐落在南昌路100弄老渔阳里2号的《新青年》编辑部,秘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随后,第一批党员、第一份 ...
为了欢迎更多观众走进北大红楼,北大红楼将于8月1日起开放个人预约,观众可通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在北大红楼,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李大钊《狱中自述》、毛泽东与蔡和森关于建党的通信、全部63期的《新青年》杂志、多版本《共产党宣言》等珍贵文物,还 ...
从《共产党宣言》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 …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有一个主题邮局,启用了特殊邮编“100100”,既象征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又寓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牢记初心使命,矢志接续奋斗,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必定能风雨无阻向前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大道薪火——《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诞生记_焦点_新闻频道_云南网. 早期《共产党宣言》版本。. 前排两册分别为陈望道译本的1920年8月版和9月版。. 陈望道. 1961年,上海市各界庆祝五一联欢会,毛泽东主席与陈望道(前排左三)亲切交谈。. 毛泽东批注过的 ...
原标题:《共产党宣言》到底有多牛?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 在欧洲徘徊。 《共产党宣言》的开篇之句, 大概是人类书籍中, 影响最广泛的开头之一。 2018年5月5日 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 斯人已逝,真理长存。 今年也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这本每一个共产 ...
揭秘!.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珍贵的“第一”. 6 月 25 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面向部分中外媒体记者开放。. 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展览馆首展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发现许多 " 第一 " :第一个中文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新中国成立后 ...
《〈共产党宣言〉与新时代》一书共分八个专题,分别是《共产党宣言》创作发表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共产党宣言》创作中三个稿本的比较、《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阐述、《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责难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思想和解决中国问题的行动指南,终于形成了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 ...
【摘要】《共产党宣言》中有三个基本内容,值得深入理解把握。一是《宣言》基本原理的凝练和科学性验证,二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及结局,三是科学社会主...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中对人类解放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马克思的基本思想浓缩于《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全方位论述和阐明马克思...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的经典之作,它紧密地结合实际来科学地认识世界,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特征,揭示出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总趋势,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
摘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是全世界影响最大,读者最多的经典著作。半个多世纪以前,《共产党宣言》就在中央苏区得到广泛传播。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红军战士...
《共产党宣言》中的共产党和无产阶级机构地区兰州财经大学出处《时代人物》2021年第11期0207-0208,共2页TimesFigure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共产党分类号C[社会学]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写于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底,发表于1848年2月。它融马克思...
1912年6月:中国社会党绍兴支部机关刊物《新世界》第二期刊登势伸(朱执信)译、日本作家煮重尘治著《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对《共产党宣言》作了概要介绍,译载了《共产党...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记者余俊杰)由国家图书馆与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共产党宣言》专题展8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出中文、德文、俄文、英文、法文等5...
期刊文献+检索高级检索期刊导航重读《共产党宣言》导出摘要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轫。160多年来,在世情、国...
来自维普期刊专业版喜欢0阅读量:441作者:韩云川摘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党纲.1896年,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留居英国期间,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