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文学》月刊创办于1951年,立足厦门,面向全国。既关注、推举已获得文学界认可的优秀作家,又挖掘、培养具有潜质的文学新人。 《厦门文学》编委 社长:林永刚 主编:刘 岸 编辑部主任:郭宝林 编辑:苏惠真 朱鹭琦 黄哲真 美术编辑:曾弗 刊物信息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使命与担当. 抗战文学新史料:非文学期刊的再发掘. 在范式转换之间发现抗战历史. 中国古代“说话”流变. 江南目连戏抄本整理的学术价值. 运用观念史追溯美学的发生. 讲好“大运河”的中国故事. 因明唐疏系统的历史建构. “至善道”与 ...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是华语文学领域首个为发掘和鼓励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家,由商业品牌与出版机构联合创立的奖项。 继首届“不悔少作”,第二届“重构世界图景的写作激情”,第三届“成为同时代人”之后,2021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年度主题为“愿你道路悠长”。
那时,文学杂志一度成为文学青年手中的标配,成为市面上的紧俏商品,每期杂志轻轻松松可以卖出数十万份。 其间,最突出的代表当属《收获》《花城》《当代》《十月》,它们被评论家誉为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如今公众耳熟能详的那些当代作家,最初都是通过这些杂志走入读者的视野。
1、从期刊的特性来看 学术期刊具有学术性、局域性,而非学术期刊则具有大众性、普及性。 2、从出版的文献看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
10 抗战文学新史料:非文学期刊的再发掘 更 多 图 片 更 多 视 频 杂志社宣传片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 …
这表明,文学期刊正在丧失其预示文学重大走向、发掘文学有生力量的能力,其生存危机已迫在眉睫。 ... 影响力的式微:文学期刊 不再是优秀作家 ...
2020年09月01日 10: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孙洁. 摘要:原始材料是推进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基础,很多学术问题的解决往往依赖于对第一手文献的挖掘和阐释。. 在老舍研究中,宋强的《老舍〈骆驼祥子〉的修改》披露了《骆驼祥子》1955年修订版 ...
抗战文学新史料:非文学期刊的再发掘. 作者:凌孟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20.09.01. 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进程之中,打捞现代文学的“失踪者”,整理不为人知的新文学作家“佚作”,弥补“全集不全”之弊端,追求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是 ...
承德民院:发掘满族非遗、开设满语课程 河北民族师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召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专家论证会 近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召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专家论证会暨中国民族文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
内容摘要:抗战时期文学与社会互动频繁,文学以多种形式介入社会生活,众多非文学期刊都设置有文学栏目,时常刊发文学作品。本文以抗战时期《国讯》旬刊为中心,讨...
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十月、译林、长江文艺、科幻世界,这些是价值观很正的一批。最小说、最推理、啄木鸟...
不断发掘深究文学作品的“不为人知秘密”有意义吗?一打开手机QQ浏览器,看着上面充斥着的各种《西游记》、金庸小说的“揭秘”,我真的满脸黑线——要研究应该研...
对于这些文学期刊之外的其他刊物,特别是刊发有部分文学作品的刊物,不同学者有不同称谓,称“综合性期刊”者有之,称“综合性文学期刊”者有之,称“文化期刊”者有...
抗战时期文学与社会互动频繁,文学以多种形式介入社会生活,众多非文学期刊都设置有文学栏目,时常刊发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成了不为人知的佚作。本文以抗战时期《国讯...
1、阅读教学中非文学类文本处理的思路龙源期刊阅读教学中非文学类文本处理的思路作者:张明月: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XXXX年第04期语文教学更多的体现在对一篇篇“选文”的阅...
http://nccur.lib.nccu.edu.tw/(书、会议论文、期刊论文、硕博论文同时检索,但内容十分有限)5.香港文学资料库(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http://hklitpub.lib.cuhk.edu.hk/index.jsp(香港地区杂志资料...
【摘要】古代文学研究的推进,除了研究领域与观念的开拓和更新之外,史料的发掘和处理也是相当重要的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研究者的学术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拟略举数例...
图书出版的普及,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的不断兴起,过去数十年孕生中国当代最优秀文学作品的主阵地传统文学期刊陷入网络阅读、读者分流等等挑战之中。这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