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曾像 ) 方大曾( 1912 - 1937 冬失踪),原名方德曾,笔名小芳、小方,祖籍江苏无锡,出生于北京。 小方是他当记者发表作品使用而为世人熟知的笔名,他解释说:方者,刚正不阿也。小则含有谦逊之意,是为人处世之道,我就是要做一个 ...
以身许国的新闻摄影记者----方大曾,方大,北平,巴金,卢沟桥,抗战 编者按:7月13日是著名摄影记者----方大曾先生诞辰纪念日(1912年7月13日),特此刊发方先生妹妹方澄敏早年的回忆文字,以缅怀这位25岁失踪的战地记者,并从“知名摄影家作品档案网”遴选部分方先生在天津拍摄的照片。
中国战地记者方大曾的故事走向国际. 中新网 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方大曾系列图书英文版首发暨多语种图书版权签约仪式21日在2019北京国际图书 ...
方大曾和范长江等人从集宁起程赴红格尔图采访,这里是绥远主要战场之一,方大曾与骑一师第二团团长张培勋晤谈,并一起吃着四两重的馒头和盐水煮土豆。方大曾登上东山坡拍摄红格尔图全景。
如在《生活星期刊》1卷19期刊出的《黄河上的船夫——中国劳工的一个模型》组照,在 ... 小方的作品构思新颖,风格独具,寓意深长,扣人心弦,秋尘曾撰文评论方大曾的作品“多取材大众生活,热烈情绪,跃然纸上,而技术则无所轩轾 ...
卢沟桥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方大曾诞辰105周年,让我们一起缅怀与追忆!. 方大曾与范长江双峰并峙,二水分流,一个长于文字,一个长于摄影,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双峰,可以并存于世,并存于史,并存于书。. 方大曾,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天才摄影家,在 ...
至于邹韬奋,他当年主编的《生活星期刊》和《生活日报》,在1936年的六七月间邀请方大曾任特约记者,负责写旅行通讯,这才有了署名小方或方大 ...
在《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冯雪松寻找方大曾的许多细节。 时间到了1989年初冬,摄影史专家陈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方大曾的故事。他找到了方大曾的胞妹方澄敏,并从那里获得了方大曾拍摄的837张底片。
署名“小方”的图文报道《卢沟桥事件》刊载于1937年7月号的《良友》杂志。1937年7月10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一位高大的青年骑着自行车只身穿越炮火,来到卢沟桥一带,成为第一...
随着“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方大曾的摄影活动也迅速与民族救亡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战地摄影记者。1936年至1937年间,正是他采访报道与摄影创作最旺...
(小标题)烽烟岁月:卢沟桥抗战的纪实与抒情2018年8月21日,《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方大曾:遗落与重拾》读者见面会亮相上海书展,吸引了众多读者。抗日战争爆发后,...
1936年六七月间,方大曾受聘为邹韬奋主编的《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特约记者,沿平绥线西行实地探访,将一路所见所闻,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给读者。他在昏暗的小客栈里,和青年农民同...
11月8日是第十六個中國記者節。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陳昌鳳教授向我們推薦了一本書《方大曾:消失與重現》,講述的是一位70后記者馮雪鬆,用15年的時間,尋找在1937年抗日戰爭
从1936年到1937年,是方大曾采访报道与摄影创作活动最旺盛的时期,作为《生活星期刊》《世界知识》等著名报刊的特约记者,发表了大量通讯报道与照片。如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周刊,...
1936年六七月间,方大曾受聘为邹韬奋主编的《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特约记者,沿平绥线西行实地探访,将一路所见所闻,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给读者。他在昏暗的...
寻找方大曾:一部纪录片背后的故事冯雪松;【期刊名称】《书摘》【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罗伯特·卡帕、方大曾,他们都是有一技之长的硬汉子,他们不...
1936年六七月间,方大曾受聘为邹韬奋主编的《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特约记者,沿平绥线西行实地探访,将一路所见所闻,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给读者。他在昏暗的小客栈里,和青年农民...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陈昌凤教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方大曾:消失与重现》,讲述的是一位70后记者冯雪松,用15年的时间,寻找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突然消失的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