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月刊是三十年代上海文坛上影响最大、寿命最长的大型文学刊物,为三十年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三十年代中国第一刊”。此时期的茅盾在《文学》存在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与《文学》月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它的生存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十年代文学思潮. 30年代文学的总体特征:1、文学思潮的空前政治化 2、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 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3、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及其 他多种倾向的文学彼此对立 竞争,又共同丰富了这一时 期的创作。. 1933年萧伯纳来中国,与宋庆玲、蔡元培 ...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述评. 王静. 【摘要】: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学主要由现代小说五大家、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新感觉派文学构成,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难能可贵地展现出多种文学思潮齐头并进,多个文学流派积极对峙与互渗的态势。. 本文就当代 ...
主 要刊物是《新诗歌》。 京派:是30 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 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三十年代“京派”虽以创作见著,但是,这个文学群体的主要作家,如沈从文、朱光潜、肖乾、李健吾、梁宗岱等,又是三十年代活跃的文学批评家。三十年代初,肖乾在他的学生时代就有文学批评研究的专论《书评研究》;朱光潜著有《文艺心理 (共14页)
30年代对海派文学杂志 的介绍很喜欢。 0 有用 木易尹 2018-11-17 带有学术气的随笔类文集,书的装帧排版都非常合我心意,插图也很好。吴老师的文笔很平实,对上海“文学风景”的摘选和编排以人物事件为中心。确实有不少收获 ...
惭愧得很,萧红是我小时候就知道的知名作家,可是所谓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的说法,我是最近才知道的。因为上小学的女儿开始接触萧红这个人物,我才无意间发现如今网上关于萧红的介绍里几乎毫无例外有这一句“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
林语堂的文学批评以其鲜明的个人自由主义立场,自成一家。《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将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他的批评实践、思想和风格,探讨他在中国文化和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上的意义和价值,建立相对完善的林语堂文学批评 ...
中国现代文学馆编《百年中文文学期刊图典(上)》正文收录1033种期刊,李健吾至少是其中3种的主编之一,是其中30余种的重要撰稿人之一。 先说李健吾参与主编的期刊。以《百年中文文学期刊图典(上)》为据,按时间为序是: 《爝火》,不定期刊。
世界文学杂志社还出版介绍世界各国文学现状的杂志《外国文学动态研究》,编辑过《世界文学丛刊》十五种、《世界文学小丛书》十种、《〈世界文学〉 30 年优秀作品选》(小说、散文类)、《外国优秀散文选》、《世界文学精粹 40 年佳作》(四卷)。
《人民文学》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学》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份文学期刊;《人民文学》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中国国家一级文学期刊,主要刊登小说、散文...
而相较于书籍,按期出版的报刊杂志培养了一批固定的阅读购买者,系列小说、连载小说的产生也使得文学产品不再是一次性的消费,文学大众消费市场从而应运而生。据统...
《越风》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期刊awwr57367《越风》是20世纪30年代创办于杭州的文学刊物,致力于通过回顾浙江地区历史人文来激发身处内忧外患的现代中国读...
下列属于30年代“左联”先后出版的主要文学刊物的是()A.《拓荒者》B.《骆驼草》C.《萌芽月刊》D.《北斗》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1...
越风》30年代20世纪文学期刊自我牺牲精神文学刊物中国读者内忧外患摘要:?越风》是20世纪30年代创办于杭州的文学刊物,致力于通过回顾浙江地区历史人文来...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是以“北平”和“上海”两个城市为核心的,1928年以后文学的主要宣传方式——期刊和社团纷纷南下,为左翼文学思潮供了生存的沃土。一、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三...
延续5年(1932—1936),发行6卷的《中国出版月刊》,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可谓"立于出版界与教育界间唯一之公正读物...39来源:《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3期作者:周杉字号打印...
其实,90年代以来文学期刊的改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刮过一阵期刊正名的热风,很多文学杂志改名,《××文艺》几乎都改成了《××文学》...
学术期刊(前10篇)更多>硕士论文(前10篇)更多>会议论文(前10篇)更多>博士论文(前10篇)更多>30年代小说更多解释>>与"30年代小说"相关的文献前10条更多文献>...
“杂志的荣枯,多数和文学史上的运动息息相关[2]”。30年代初的“杂志年”热潮根源在于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点燃了开发民智、培育人才的薪火,国民整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