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8月26日讯 23日,“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如何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论坛在京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胜利,清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勇,《中国肿瘤临床》常务副主编、天津 ...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国科学院将以打造国际顶尖科技期刊为目标,坚持“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改革发展”,实施科技期刊“率先行动”计划,努力创办更多国际一流高水平科技期刊和新形态科技期刊,推动中文期刊可持续发展 ...
期刊发展速度不及学术产出速度 从1949年到2000年,中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据世界首位。中国的学术发展路径基本相似,但速度落后了大概十年。大约在2010年前后,ESI的22个学科中,中国的国际影响逐渐显现。
中国光学期刊网10.0版上线 打造一流科技出版航母. 3月9日上午,中国光学期刊网10.0版正式上线,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副所长、中国激光杂志社董事长张龙研究员点击启动新版网站。. 这是中国激光杂志社深耕专业学科服务,加快推进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
在国际科技期刊界树立起“中国标杆”后,上海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期刊方阵” 抢占学术生态位,培育科技期刊“热带雨林”
上海正致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国际学术期刊界形成“上海样本”树立“中国标杆”. 上海科技期刊《细胞研究》影响因子为20.507,这是我国自主创办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学科领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亚太第一. 今年,中国共有九种 ...
杨卫院士:中国打造一流期刊平台,还需迈过几道坎?. 本周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在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上作题为《共享全球科学——从“共智”到“共治”》的报告。. 报告中,杨卫谈到,中国 ...
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我国高影响力期刊在全球占比仍较低。一本获得世界认可的一流期刊往往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在数据共享、开放科学的新型学术传播背景下,我国的期刊该如何走向国际一流?
编者按:学术期刊是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对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培育良好的科学文化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统领,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
原标题:如何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这场研讨会把重点都划好了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0月22日报道: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小型学术研讨会10月2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召开。
上月刚刚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的研究员徐华强提出,一流期刊需具备多样性、开放性、专业性,这能为国内科研学者的优质研究成果提供更多更有影响力的推广渠道。而专业性上的质量把关...
本周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在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上作题为《共享全球科学——从“共智”到“共治”》的报告。报告中,杨卫...
然而,在如今以数据共享、开放科学为重要标志的新型学术传播背景下,期刊该如何走向国际一流?这是国内期刊走向国际一流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日前,继世界顶尖科学家...
中国如何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10版)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从国内发展形势看,提升科技软实力、抢占发展先机需要一...
通过国际上这些较大的科技出版平台,慢慢培养出一支主编队伍,这支队伍也能够把我们国内自己期刊的水平慢慢带上去。原文标题:期刊出版|杨卫院士:中国打造一流期刊平台,还需迈过几道...
来源:中国科学报本周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在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上作题为《共享全球科学——从“共智”到“共治”》的报...
国际一流期刊如何打造?国内学者这么说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被看成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取得世界瞩目性的科技进展,国内科研论文...
上月刚刚在Nature上发表了论文的研究员徐华强提出,一流期刊需具备多样性、开放性、专业性,这能为国内科研学者的优质研究成果提供更多更有影响力的推广渠道。而...
1.目前讨论的世界一流期刊,多指学术期刊,尤其是指科技类学术期刊。2.个人认为,短期(3-5年),甚至再稍长一段时间(5-10年),世界科技类学术交流的主要语言还是英...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科技界和期刊界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谋划培育世界一流期刊的中国方针,共同谋划、审视全球发展态势,抓住时机、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