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有关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期刊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研究. 【摘要】: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按照有关的法律的规制,让跟案子有利害关系或者是存在其他特别关系的一些人比如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不要参与案件的审理活动的一种制度,该制度是法定的。.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将与案件有关的一干人等 ...
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发展缓慢,1991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2000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以及2009年12月31日制定了《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这使得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在一定程度上
从现实案例看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 高子程 孙丽业. 【摘要】: 正 自古罗马以来一直流行于世的格言:"人不能裁判有关自己的审诉".回避制度设立的法理意义就在于将影响公正的因素最大限度的排除。.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将回避制度列为民事诉讼基本制度之一 ...
魏礼勇;;完善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J];江淮法治;2006年18期 11 赵永红;中国古代诉讼回避制度[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第四条有关问题的答复[J];司法业务文选;2000年37
【摘要】:正 回避制度,在许多国家的民事诉讼成文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其根本目的是为求得案件审判的公正。由于各国司法制度不同,往往其对回避制度规定都不尽相同,本文拟就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与大陆法系最具典型意义的国家——法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做一比较和研究。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两个基本问题. 【摘要】: 从我国民事诉讼领域观察,回避制度在回避原因、适用程序两个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在实践中导致侵害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后果。. 有必要对我国回避制度进行规范分析,并对司法实践运作状况加以考察,对民事诉讼 ...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研究. 包冰锋. 【摘要】: 为了追求案件真实的发现和实现集中审理的目标,民事诉讼程序应当赋予当事人收集成为本案判决基础的证据的机会和手段。. 为了使这种程序保障的赋予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当事人应当有充分的权利收集与案件 ...
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困难及其克服-中国法院网. 摘要:证据在司法审判程序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规则下,当事人能否在合理期限内全面、正确地完成举证直接关系到司法审判的最终结果。. 当前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收集证据过程 ...
熟人社会视野下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研究. 万志明. 【摘要】: 当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重大的创新和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法律当然也不例外。. 在我国法治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的同时,传统的乡土社会也开始了急剧的转型——乡村 ...
作者简介: 李响,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诉讼法学研究。. 引用本文: 李响. 人民陪审员回避制度改革的法理与情感逻辑 [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 36 (4): 99-107. LI Xiang. The Jurisprudence and Emotional Logic of Reforming the Challenge ...
论我国法官回避制度的完善[J].法律适用,2001,(3).16-18.[2]黄良友.在民事诉讼中建立检察人员回避制度[J].法学杂志,1996,(1).37-38.引证文献(1)[1]孙威.我国...
内容提示:华章MagnificentWriting二○一四年第二十八期民事诉讼回避制度中的法的价值研究刘晓莉(武警后勤学院,天津300309)[摘要]回避制度是诉讼中的基本制...
设立回避制度,能确保审判的公正性。通过回避制度,能把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情形的法官和其他有关人员排除出审判的过程,以消除当事人的疑虑,保证审判过程和审判结果的公正性。1...
回避制度,在许多国家的民事诉讼成文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其根本目的是为求得案件审判的公正。由于各国司法制度不同,往往其对回避制度规定都不尽相同,本文拟就我国民事诉讼回避...
关于完善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几点思考,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2013全文,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新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民事诉讼时效,刑事附带民事...
【期刊年份】2005年【期号】6【页码】105【摘要】从我国民事诉讼领域观察,回避制度在回避原因、适用程序两个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在实践中导致侵害当事人诉讼权利...
在司法实践中,熟人社会关系以一种隐藏的形式在陌生人社会中进行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运行状况依旧还是受到熟人社会习惯的冲击,其所带来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再加上我国立法...
关于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当事人必须在案件开始审理前提出回避申请B.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C.案件诉讼代理人的近...
摘要法治社会呼唤司法公正,回避制度对保障司法公正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消除当事人疑虑,《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均作了若干规定...
导读: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