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陈独秀主办合办的期刊有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他租住的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即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号,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
陈独秀“危害民国案”辩护始末. 孙静翊. 《陈独秀案开审记》,载《国闻周报》,1933年5月1日出版. 1932年10月15日晚,陈独秀在上海公共租界寓所被国民党中统特务联合法租界巡捕房探员逮捕,经第一特区法院稍加询问,即将其引渡给上海市警察局。. 当时的南京 ...
陈独秀和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结合起来,继续主办《新青年》杂志 ,陈望道负责《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作为五四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直接壮大了 上海的马克思主义思潮。1920年3月,陈望道接到邵力子来信 ...
1914年夏,陈独秀与章士钊合办《甲寅》杂志,第一次用“独秀”的笔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奇文,向传统思想挑战。 一年以后,《新青年》高扬科学与民主大旗,陈独秀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 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上最大冤案:陈独秀九条罪名无一成立. 1979年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1981年纪念建党60周年时,国内学者在有关的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一批重要文章,提出应该肯定陈独秀在五四和建党时期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如丁守和在《陈独秀与〈新青年〉》一文中 ...
”陈翔介绍,“当年陈独秀在这里办《新青年》杂志的时候,房东姓孙,2001年我们来这里访问,就遇到了孙家一位1919年出生的老人,他给我们介绍 ...
主办:半月谈杂志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4004 网站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529号 京ICP备16044242号 客服电话:400-851-5558 编辑信箱:bianji@banyuetan.org
《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原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该刊更名为《新青年》,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 这本经历了100多年,纸张泛黄但保存完好的早期红刊创刊号,首篇是陈独秀撰写的《新青年》,陈独秀号召青年做“新青年”。
1914年夏,陈独秀与章士钊合办《甲寅》杂志,第一次用“独秀”的笔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向传统思想挑战。 一年以后,《新青年》高扬科学与民主大旗,陈独秀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据悉,李纪从珍藏的这本创刊号,一直秘不示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配合新建的中图期刊创刊号博物馆举办“中国共产党百年经典党刊创刊号展”而露世的。...
7:D8;G7K/:;89
1916年11月26日,陈独秀与同乡好友汪孟邹从上海赴北京,为汪孟邹的亚东书局招股事。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当时只能印一千多份,几乎办不下去了,还需另有安身立命之事业。如果不...
陈独秀一生高光时刻,从1915年9月他创办《青年杂志》始,至1932年10月被押解南京离沪止,其间除去3年任职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外,17年间约有14年在上海度过。从此一简单数据即可见,上...
除了作者队伍、思想主张以及社会时代环境之变动外,《新青年》影响的扩大,与陈独秀等人对媒体传播技巧的娴熟运用亦大有关系。《新青年》以前,陈独秀曾独自主办过《安徽俗话报》,又与...
本文研究陈独秀和《青年杂志》的关系,提出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而是一种困于生活的无奈选择,并认为《青年杂志》的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本文指...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1月迁往北京。陈独秀作为《新青年》的主编,他主要从三个方面领导了...
网站首页考试题库在线模考资料下载网课试题登录|注册网站首页考试题库模拟考场资料下载网课试题大学试题题库首页每日一练章节练习单项选择题以下为陈独秀创...
1915年9月15日,从日本回国的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1916年将其改为《新青年》。同年,蔡元培从法国归来任北大校长并致力于改造北大,正式上任后的第8天,蔡即致函教育部,建议...
3.(2020八上·惠城期末)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接受银钱、洋圆、呢缎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这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