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杂志创刊于1951年5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也是目前刊龄最长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一份在海内外人文学术界享有巨大声望的老牌学术期刊。《文史哲》杂志致力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昌明传统学术,锻铸人文新
“《文史哲》与共和国人文学术七十年书系”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学典教授担纲主编。书系以《文史哲》杂志为典型案例,对于人文学术史、期刊史、文化史及思想史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堪称一部缩微的共和国七十年人文学术史。
2003年,《文史哲》成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11家入选的学术期刊之一。 2005年,获得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力期刊”称号。
政治与学术的互动──20世纪50年代的《文史哲》,政治,学术,《文史哲》。20世纪50年代的《文史哲》为观察政治与学术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具体案例。她以学术研究的身份介入意识形态建立过...
1951年4月创刊的《文史哲》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作为20世纪后半期乃至21世纪前十年文史哲领域各种学术思潮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文史哲》杂志见证了当代中国学术的风风雨雨和起起落落,更以其卓荦不群的学术水准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领军刊物。
《文史哲》杂志与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合作,正式发行英文版创刊号。 早报见习记者 罗昕 6月25日,由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文史哲》与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合作,正式发行英文版(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创刊号。
《文史哲》编辑部已经组织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总书记在信中既肯定了70年来《文史哲》杂志几代编辑以人文学术 的方式,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上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又对我们,当然也包括全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界和整个 ...
“繁荣学术研究、引领学术发展是学术期刊 的重要使命。”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表示,希望《文史哲》杂志能继续引导学者着眼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能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在国际 ...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学术动态. 主页 >> 学术动态. 潘国琪、仲伟民:回到“人文小综合”!. 文史哲不分家,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精髓!. 时间 : 2021-05-17 来源:《文史哲》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 潘国琪、 仲伟民 点击 : 142. 编者按. 2021年5月1日即将 ...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学术动态. 主页 >> 学术动态. 龙协涛:《文史哲》的品牌为什么弥足珍贵?. 时间 : 2021-05-17 来源:《文史哲》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 龙协涛 点击 : 编者按. 2021年5月1日即将迎来《文史哲》70周年刊庆,本刊公众号特推出刊庆推 ...
在近50年的书刊历程中,《文史哲》一直保持了学术期刊的青春活力,连年发表高质量、高水平、有新意的力作,致使其发行量居于全国社科期刊的前列,多年来一直保持较...
昨日,《文史哲》杂志社主办的“方法与路径: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学术研讨会暨《文史哲》英文版首发式在我市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
期刊荣誉:社科双奖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文史哲》创刊于1951年5月1日,是一份在海内外人文学术界享有巨大声望的老牌学术...
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杂志订阅与荐稿服务,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
文史哲文史知识文物文献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研究文艺争鸣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研究西藏研究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
这家学术期刊迎来了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并赢得了总理的称赞与肯定。经历了七十载的光荣与坎坷,相信《文史哲》杂志编辑部的故事还在延续。(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综合《中华读书报》、山...
7月21—25日,在兰州大学举行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与会学者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以及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
近日,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目前刊龄最长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文史哲》,喜庆创刊70周年。《文史哲》不仅是山东大学的一张学术名片,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文...
而创刊伊始新意识形态在学术领域的流布与贯彻,学术研究范式的重大转换,以及之后在历次社会政治运动中的命运沉浮,也给这本学术期刊打上了深深的时代印痕。《文史哲》适可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文史哲》杂志的鼓励,也是对期刊界、出版界的激励和鞭策。”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吴尚之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