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学术期刊的社交评价体系
评价一个人的学术影响力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每个科研人员关心的敏感话题。影响力是个人学术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涉及薪资、职称、奖惩、经费等利益。中国古代便有“煮酒论英雄”的说法,以及隋…
社交媒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 随着互联网络从We1.0时代向Web2.0时代的演进和发展,社交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迅速凭借自身独特的媒体传播优势和媒介环境成为了当今传媒领域中影响力巨大的主流媒体,它不仅影响了用户的认知、情感、行为 ...
转型中的学术评价体系 2020年,学术评价体系正在面临一场改革。 过去二十年来,国内学术界积极推进量化考核,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根据在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把学者的研究成果量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数字,并将这些数字与学者的切身利益挂钩。
学术期刊评价应深入挖掘榜单背后数据的价值,探索针对不同受众、关注创新性的学术期刊评价服务,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关 键 词:学术期刊评价;社会评价;替代计量学;学术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冯锐;李闻 为了科学、客观地衡量和评估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有效挖掘社交媒体的传播潜能,指导和规范社交媒体的传播行为,快速提升社交媒体的社会文化传播价值,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灰色统计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社交媒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理论框架建构研究. 作者简介: 王旭 (ORCID:0000-0002-8789-7951),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1542746344@qq.com。.
近来关于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讨论成为学术界和期刊界关注的焦点。一些评价机构相继公布新一年度来源期刊目录,在学界引起广泛讨论。同时,《CSSCI,我们这样看》《破除学术神话:Nature杂志高影响因子的背后》等一系列文章或演讲的发布,引发了更多学者参与相关讨论、各抒己见。
这则改变学术评价体系 的新规,立即引来学界内外的广泛关注。其实,放眼全球,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的一些高校也逐步把报刊、网络社交媒体上传播的优秀成果纳入学术评价体系。与国内稍有不同的是,国外多把此类成果称为“社会学术 ...
除了这些官方学术机构推出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还有一些非官方、非主流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当前,纸刊和数据库已经不再垄断学术成果传播,微信、微博、学术社交...
(2)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对学术影响力产生影响,其指标除篇均阅读量外其余可以作为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的补充,微信公众号运营的越好,其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作用越...
内容提示:本期话题│BENQIHUATICHINAPUBLISHINGJOURNAL2015年8月下第16期16中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研究□文│孙亦军邱小花[摘要]重点对比...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与服务创新作者:沈丹;张福颖作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部来源:中国编辑ISSN:1671-9220年:2018卷:000期:...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反馈社会大众对学术成果和学术期刊的意见,在学术期刊评价过程中强调社会影响力尤为重要.运用替代计量学成果,统计学术成果在国...
出版后OPR模式通过已发表论文的跟踪评价,公开访问与公开交流,鼓励公众参与讨论等方式,提升了学术期刊价值链的效率,完善了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科研诚...
学术期刊社交期刊展学术文章“象牙塔”现实生产力科研成果传播学术期刊如何走出"象牙塔",插上移动社交的翅膀.让更多科研成果"飞人寻常百姓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移动社交的智...
通过对现行期刊评价体系积弊的分析,论证了构建单篇论文评价体系的必要性;通过对单篇论文评价体系运作原理的解释,以及实证研究,论证了构建单篇论文评价体系的可行...
中国学术期刊对于中国学术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中国也需要一个优秀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下是多位学术期刊的主编以及长期从事期刊评价实务与研究的部分...
【摘要】:在移动阅读与社交媒体的传播环境下,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为高校科研成果成为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术期刊的出版形式。文章从跨学科研究视角,探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