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专题资源 名校精品成果 党建服务平台 中小学工具书总库 中小学学科馆 学校管理与发展知识库 电子期刊阅览室 CNKI经典导读 校本课程电子书 ...
小学 |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专题知识库 学校管理 中小学工具书库 党建服务平台 名校精品成果库 经典导读 电子期刊 阅览室 软件产品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大讲堂 课题研究 / 论文写作 / 教学应用 / 文献检索 更多>> 如何通过课题立项评审这一关——也 ...
李明哲,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一课研究第3小组成员,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春蚕奖” 。 宋煜阳,宁波市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研训部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多次在市、区级开展公开教学,并获201…
我和语文导读法. 书名: 我和语文导读法. 编著:钱梦龙.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01. 丛书:中国特级教师文库. 开本:32. ISBN:9787107190568. 写书评.
数学帮帮忙(全25册+导读手册)超值礼盒装 (多功能数学绘本,清华附小公开课指定用书!小学数学学习) 多功能数学绘本,荣获美国《学习杂志》教师推荐儿童读物奖,人教社小学数学教育专家推荐,两小千金妈妈精心撰写导读手册,培养孩子严谨、辩证的数学思维,帮孩子爱上数学!
浅议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国期刊网. 蒋伟.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同仁乡第一小学. 摘 要:数学课程比语文课程的严谨性和抽象性更强,要求学生有更高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习惯按部就班,并试图向学生灌输所有教材中的内容,导致教学 ...
中小学产品 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CFED) 学前教育数字图书馆 校本课程特色资源中心 中小学工具书库 电子期刊阅览室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010-62780306 知网基础教育事业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号东升科技园-北领地A区2号楼 关注知网中小学
中国期刊网,期刊,杂志,读者服务,电子杂志,论文,文库,期刊网,电子刊 方勇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镇舟镇联办小学645263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科目而言,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改革的力度同样也在不断加大,想要提升小学生运算能力,教师则必须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而通过对运算能力的注重,不 ...
丽水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第三届绿谷新秀,多次被丽水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教科研先进个人、校本培训工作先进个人等。 第四场: 杂志解读|《小学教学设计)》1、2月合刊 导读时间:2021年3月8日19:00开始 参与方式
名师在线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名师在线》杂志由山西师大教育科技传媒集团主管,《英语周报》社有限公司主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本刊办刊宗旨为:汇聚全国一线优秀教师资源,以“线上教学,线下研讨”的方式,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化 ...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导读”探讨发表时间:2016-03-15T11:26:30.587Z来源:《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2期供稿作者:朱江荣[导读]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潮田乡...
资源描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导读”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导读”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本期导读主题从“结构化学习”说起主持人:王丽兵一课研究团队成员,杭州市竞舟小学副校长,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5年全国第十二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杭...
导读人:仲崇恒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昆山市名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一课研究团队成员。先后在《小学数学教师...
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文集收录了《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学》《辽宁教育》《云南教育》等权威杂志发表的有关专家、学者和一线...
适读人群: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小学数学研究者、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小学教学设计》杂志创刊17年来始终专注教学设计,给老师最专业有效的指导。它追求:先进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完美设计;它承诺:在...
维普期刊专业版相似文献逻辑——彰显数学思维的本源——《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9年第3期导读有感逻辑——彰显数学思维的本源——《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9年...
【摘要】:正在红五月的美好时光里,我们相约在《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8第4期的全刊导读中,本期教学月刊共8个栏目,19篇文章,着重围绕学生数学学习角度展开,...
笔者的一篇课例——《比公式更重要的是什么?》发表在《小学教学》(数学版)2018年第7、8期合刊上,应编辑老师的邀请,参加了朱乐平老师“一课研究”团队与《小学教...
如果数学教学能够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儿童学习知识的探究发现过程结合起来,协调教师的“导”和儿童的“思”而达至通透的状态,真正“教活”“学懂”,那才是理想的...